【热门】小学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了解色彩色相知识的课程,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出现以和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同学能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示能力。
书中通过多幅摄影、设计、绘画作品,向同学传达色相给人的视觉带来的美感。
教学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利用色彩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使画面变得更美观、漂亮。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
教具:
色相环、美术书、水粉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提问:同学们看,这些图美在哪里?
同学讨论。
师:美丽的色彩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颜色所以给它们起了个名字,这就是色彩的色相。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色相知识。
二、讲授新课
1、认识色相
出示色相环
提问:色相环包括了许多颜色,你能认一认这些颜色吗?
同学讨论。
出示色卡
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些颜色的色相叫什么吗?
同学讨论。
师:原来世界上的色彩很多很多,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2、分析考虑
(1)彩色与黑白的比较
出示一幅彩色画,一幅黑白画,内容相同。
提问:这两幅画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哦?说说你的感受。
(2)色彩单一的与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进行对比。
出示一幅色彩单调的画和一幅色彩丰富的画。
师:同学们,这两张画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同学讨论。
师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是不同的?
3、欣赏同学的色彩作品
提问:在同学们的作品中都表示了什么内容?使用了哪些颜色?
说一说美术书中你最喜欢的作品。
同学分组讨论。
4、比较观察
师:丰富的色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各不相同。
出示图《哭泣的大树》《好斗的公鸡》
提问:两幅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同学分组讨论。
5、同学创作
提问:老师这儿有张画,可是用哪些颜色能使它的颜色对比强烈呢?
同学讨论。
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色彩的色相知识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
同学创作,老师指导。
6、作业讲评
师:你能介绍一下自身的画中运用了哪些色彩,你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同学展示自身的画,小组评议。
三、小结
色彩可以使生活亮起来,课后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用来丰富的色彩。
板书设计:
色彩的色相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理论指导: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何克抗教授的《创造性思维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特点:
(一)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资源库、颐和园网站中有目的的浏览查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面对资源库和颐和园网站中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四结合"教改中认知事物的工具性,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制作"电子简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三个生字。
2、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卫星是怎样上天的吗?讲解有关卫星是被火箭送上天的相关知识。以及火箭的规格,随着科学的发达,卫星越造越大,为提高运载能力,在火箭底部捆绑上几个装有更多燃料的助推器,以增大运载能力。
2、课题《新的跨越》中“跨”字是什么意思,“跨越”一词又可以怎样理解?这是一则消息,我们从上节课就已经知道,阅读一则消息应从标题开始,那么看了这一标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要问呢?
3、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哪些语句告诉我们这是一次“新的跨越”。
二、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每一生字,尤其是“碌”字,不要跟“绿”字混
2、读读课后词语。
跨越自行研制醒目忙碌陆续烈焰苍穹天际
解释“忙碌”中的“碌”字,“苍穹”中的“穹”字。结合课文理解“自行研制”体会我国的航天科技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3、提出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内容。
1、回顾学习消息的方法:先看标题,再看课文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有什么作用。
2、了解大意。刚才我们已经看了标题,这一标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课文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这个题目的意思?
3、那么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一部分中找出答案?
4、学习第一段:先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再划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最后划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5、据回答板书:时间:北京时间七时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事情:我国自行研制蝗“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美国制的通信卫星准确、顺利地送入预定轨道。
6、其中开头黑体字部分你是怎样理解的?(是新华社报道的这则消息)
7、知道了这个消息,你的内心有何感想,为什么?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一、二题。
3、说说读消息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问答式进行有关事情的采访对答掌握有关事情因果经过叙述的方法。
2、能据题用简短语言表达事情因果、经过。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揭题,明确要求。
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向哪些人去采访?
:你所采访的人,必须是有突出事例物人,被采访的'人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对方所提的问题和要求。
二、典型领路,归纳方法。
1、示例:小记者:王芳同学,听说你这次书法比赛获得全校一等奖。你能跟大家说说你的体会吗?
王芳:练习书法要有耐心,坚天天练,要一笔一划按照字贴的样子去写。这样才会天天进步。
小记者:听了你的话我很受启发,谢谢。
王芳:不用谢。
2、组织讨论,方法:回答提问要做到真实、概括、得体、清楚、明白。
三、同桌练习互相采访。
四、创设情景,开展采访活动:
1、争当小记者,自选采访对象,到采访的人身边练习采访。
2、被采访者按要求回答。
五、全班交流,评选优秀小记者。
六、作业:去国旗班调查,了解成为国旗班的经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4、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对,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它的国力渐渐衰弱,但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当风尘仆仆的赶到魏国国君的面前的时候,他给国君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二、解题
1、读课题,观察“辕”“辙”两个字(与车有关) 辕:车前驾牲畜的车杠。辙:车轮压过的痕迹
2、打开课本,看插图,在图上恰当的地方写上这两个字。
三、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 齐读 ② 自由读 ③ 个别指导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1)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 :坐车人 B角色:朋友
(2) 结合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离楚国越来越远
3、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 ,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4、在学习、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也犯了“南辕北辙”这样的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同学们,你看寓言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简短的故事来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5、现在我们能不能更好地来读一读整则寓言呢?
七、整体回顾,照应开头提示
1、现在你明白季梁为什么要给魏王讲这个故事吗?可以帮老师接故事。
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这个故事也叫做《魏王欲攻邯郸》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叶公好龙……)
八、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2-1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30
小学语文教案09-1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1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11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8-16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2-01
小学语文教案(热)08-09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