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的作用,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能画出河蚌,并用喜欢的'线条和图案装饰
【活动准备】
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
2.河蚌、珍珠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请出小客人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来了几位新客人,它们就是河蚌宝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2.教师出示河蚌,请幼儿观察。提问:
(1)河蚌生活在哪里?
(2)河蚌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吗?
(3)两片贝壳的背面是怎么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贝壳的前面是圆圆的,后面稍微尖一些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的
3.幼儿观察河蚌的图片并思考:
(1)河蚌的口在哪里?
(2)河蚌能做什么呢?
(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4.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和图片,介绍河蚌的作用
①河蚌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
②蚌肉可以烧、烹、炖着吃,能清热解毒
③蚌肉和蚌壳可以分别加工,能喂养动物
5.画河蚌
(1)原来河蚌这么有用,那你们想不想画一画它呢?
(2)教师示范画出河蚌,在上面画上好看的花纹和图案
(3)幼儿自由画出河蚌,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作品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伴互相交流。
中班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给数字送礼物
1、使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让幼儿学习按数匹配实物。
3、启发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让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教具:
实物卡6张(有动物卡、植物卡),红、绿贴绒篮子各一个,贴绒数字6、7,数字卡4、5、6、7,空白卡6张。
学具:
4、5、6、7的数字杯、实物卡若干。5、6、7的实物卡、圆点卡、短线卡、数字卡若干。5、6、7的实物卡、数字卡若干。每人一张数字卡和实物卡。录音带。
1、集体活动
(1)复习3、4、5、6、7的数字:玩认读数字的游戏。
(2)目测数群
出示实物卡。提问: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个?。我们再为这些实物卡送数字朋友。
(3)按数摆放卡片
出示红、绿色的篮子,请小朋友把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边操作边讲)
提问:放得对不对?
为什么?
数量一样多的'不同实物可不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
谁来给它们送数字朋友?
(4)集体游戏:找朋友(配音乐)
(老师和三位小朋友先示范)
(第一遍,幼儿手持实物卡找数字朋友;第二遍,幼儿手持数字卡找实物
2、小组活动
第一组,给实物卡送短线卡、圆点卡和数字卡。
第二组,给数字杯子送礼物。
第三组,给实物卡送数字卡。
3、活动评价
(1)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讲自己的操作过程。
(2)教师小结
(3)复习游戏:找飞机场(巩固对数字4、5、6、7的认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让幼儿在看、听、说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中,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义,产生了一种想说的欲望,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的最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儿歌表演,很多孩子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沉浸在角色与情境中,一边表演大声地说,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乌龟、蜗牛、请问的木偶各一个,3组图画
活动重点: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律动引入,邀请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2. 情景导入:
(1)通过木偶剧的名字“怪脾气的小乌龟”引起幼儿观看的兴趣。
老师有表情的提出问题:小乌龟为什么是怪脾气?
(2)通过入场须知,让幼儿了解看木偶剧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基本部分:
1. 请幼儿观看木偶剧的表演。
2. 问题导入:
(1) 木偶剧的名字叫什么呀?
(2) 小乌龟有个什么样的怪脾气呀?
(3) 小乌龟要干什么去?他碰到了谁?(引导幼儿说出小蜗牛和小青蛙对小乌龟说的话)
(4) 小乌龟发生了什么事情?
(5) 小乌龟的这个怪脾气好不好?为什么?
3.分组:将幼儿分成3组,由班上3位教师带领一起讲述故事。
(1) 出示挂图,请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进行讲述。
(2) 请幼儿尝试自己讲述。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怪脾气的小乌龟》反思:
活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开始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儿想和小乌龟说话的愿望,小朋友看见可爱的小乌龟纷纷和他说“小乌龟,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玩”“你今年几岁了”等等,当小乌龟总不理睬他们时,知知就说“小乌龟怎么不说话”,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那你们说乌龟有个什么怪脾气?”小朋友说“他不理睬人,他不爱说话”,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接下来我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乌龟改变这个坏脾气,并创设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通过创编诗歌,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积极性,幼儿把问题从小乌龟身上迁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说话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正如《纲要》中所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敢说,想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对的环境,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部分指出:“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父母对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会使他们对家庭产生一种归属感;进入幼儿园后,如果这个新群体能像家庭一样带给幼儿温暖、关爱、尊重、支持和鼓励,他就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归属感。”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除了能感受他人的关爱,还应该学习通过拥抱、亲吻等多种方式向亲人、幼儿园的同伴等表达爱,由此增强对家庭、幼儿园的归属感。因此,根据我班幼儿特点及中班幼儿归属感培养的相关要求,我设计了社会领域活动“会飞的抱抱”,引导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情景游戏、角色扮演,体验家庭亲情,学习爱的表达。
绘本《会飞的抱抱》是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故事,绘本中有创意的情节和亲情主题深深的吸引了每一个幼儿。根据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相对应的活动环节:先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幼儿分享各自生活中爱的经验,思考自己会用什么办法表达对他人的思念。接下来,引出绘本内容,引发幼儿的角色移情体验,让幼儿感受小猪对奶奶的爱以及小猪向奶奶表达爱的急切心情。在介绍了小猪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情感传递方式后,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情景游戏,从而感受爱的互动与接力,体验拥抱、亲吻带来的温暖、幸福的感受,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并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
【活动目标】
1.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爱,感受小猪和奶奶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2.体验与人拥抱带来的温暖、幸福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爱
难点:感受小猪和奶奶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活动准备】
1.改编故事、制作绘本PPT,音乐
2.制作小猪和小猪奶奶和动物邮递员的胸牌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爱的经验
1.引出主题:你们有想念的人吗?是谁?为什么想念他?
2.幼儿自由讨论
3.个别分享
4.教师小结:想念一个人,可以用打电话、看望、聊天、写信、发短信等方式来表达。今天我带来一个故事叫《会飞的抱抱》,故事里的小猪很想念奶奶,它给奶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猜猜会是什么呢?
(二)学习爱的表达
1.出示PPT,显示神秘礼物,引出主题。
教师:小猪送了什么礼物给奶奶呢?
2.学习用动作表现“大大的抱抱”。
教师:大大的抱抱是什么样的?
3.讨论:怎样把大大的抱抱送给奶奶呢?
4.看绘本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5.听了这个故事,你的心情怎样?
(三)体验爱的传递
1.情景游戏:送小猪的抱抱。
教师:今天,我们来当小猪和邮递员,把小猪的抱抱送给猪奶奶。
2.互动游戏:送自己的抱抱
“我们都得到了抱抱,请把你的抱抱送给下面的老师”。
3.教师小结:是呀,《会飞的抱抱》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快乐、甜蜜和幸福,爱是那么的温暖,爱的表达让我们感到那么幸福!
(四)分享生活中表达爱的图片,学习爱的表达。
1.提问:小朋友们送了抱抱,心情怎样?
2.教师出示图片,分享生活中爱的'表达。
教师:生活中,爱的抱抱无处不在。瞧,这是小朋友和小朋友爱的抱抱;这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爱的抱抱;这是老师和小朋友爱的抱抱。
(五)延伸活动:
1.区域活动:将绘本图片投放于阅读区,供幼儿阅读、讲述,同时,投放其他一些表达家人之间温情与爱的图书,如《抱抱》等,让幼儿在相关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家庭亲情,以增强家庭归属感;将小动物胸牌放于表演区,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感受爱的传递。
2.家园共育: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并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向父母、长辈表达他们的爱。
附:会飞的抱抱(根据绘本故事改编)
“奶奶的生日快到了,送什么好呢?”小猪冥思苦想。“有了!一个好大的抱抱。”他张开双臂,张得好大好大,让妈妈知道他的拥抱有多大。
“可是这么大的拥抱怎么才能送给奶奶呢?”妈妈问。
小猪说:“我们去邮局,我要抱抱邮递员,再请他把这个抱抱给奶奶。”
于是小猪拉着妈妈来到镇上的邮局。小猪很有礼貌地对小狗先生说道:“我要寄一个大大的抱抱给奶奶,请您帮我寄出去好吗?这是我奶奶家的地址。”
“嗯,我们通常不为人家寄抱抱,不过可以试试看。”小狗先生说。小猪走到柜台后面,张开双臂,张得好大好大,给小狗先生一个好大的拥抱。“您把抱抱给邮递员的时候,就要像这个抱抱一样大哦。”小猪认真地说道。
于是动物邮递员们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要将这份特殊的信件顺利送达。小狗邮递员张开双臂,张得好大好大,给小羊一个很大的拥抱。小羊邮递员张开双臂,也张得好大好大,给小兔一个很大的拥抱。小兔邮递员张开双臂,给刺猬一个很大的拥抱。刺猬邮递员张开双臂,又将这个大大的拥抱传递给小猫。小猫邮递员将拥抱传给了大熊,大熊邮递员又传给了小鸭。动物邮递员们一个接着一个地传递着小猪送给奶奶的这份特殊的礼物,最后,小鸭邮递员带着这个大大的拥抱来到了小猪奶奶家。奶奶笑着说:“这真是我收到的最棒的生日礼物了!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情景游戏,从而感受爱的互动与接力,体验拥抱、亲吻带来的温暖、幸福的感受,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并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活动准备:
1.提供糖、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等。
2.每组一个操作台。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吹泡泡需要些什么?(泡泡水和吸管)
可是泡泡水没了,怎么办?(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幼儿自由分组,在操作台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经幼儿商量后,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在全体幼儿前发言,交流经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师拍摄幼儿配制泡泡水的过程及吹出来泡泡时的情景。
二、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DV回放。
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当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
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集中讨论。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大。
3.尝试用相同材料配制吹出不同泡泡的泡泡水。
各别提问:你们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几种不同大小的泡泡?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有什么发现吗?
三、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学说、学唱《小兔开新铺》巩固9以内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2.在游戏情境中能主动学习、大胆表现,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小兔开铺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今年是什么年?
2.播放课件画面:小兔出场
提问:(1)小兔准备开家铺子,你知道什么是铺子吗?
(2)猜猜铺子里会有些什么呢?(幼儿猜想)
二、感知数量对应,理解、记忆歌词
1.借助课件了解铺子里的物品
课件画面一:6把小椅子
课件画面二:7面小花鼓
课件画面三:8顶帽子
课件画面四:9个黑黑的`蛋,其实蛋里是9只小鸭子
课件画面五:水果一栏(三种,每种一堆)
课件画面六:蔬菜一栏(三种,每种一堆)
2.多种方式熟悉记忆歌词
(1)教师将对应顺序的物品和数量在白板课件上罗列
(2)互动:教师念前面的数字和量词,幼儿接着说(第二遍)
(3)请幼儿加快速度边打节奏边说(第三遍)
三、引发创编乐趣,学唱歌曲
1.播放《买菜》音乐,幼儿试唱
2.请个别幼儿尝试演唱
3.带领幼儿一起学唱
四、延伸活动
看课件播放小动物出场:6只小鸟,7只蚂蚁,8只蝴蝶,9只小猫……)小动物们会买什么呢?我们下次活动再讨论……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8-14
中班教案08-08
(精选)中班教案12-18
(精选)中班教案09-1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9-13
中班教案[优]11-09
中班教案《蝴蝶》01-06
情绪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美术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