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听辨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2、通过欣赏,体会音色在乐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1、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小朋友们注意听,有一只动物走过来了,是什么动物呢?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放音乐)
2、学生听音乐后回答。
师:为什么说是这些动物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请你模仿狮子的吼叫声,你能模仿它走路的'动作吗?
3、象这种音乐的声音听起来很威武、雄壮,一般都是描写那些比较威武、凶猛、强悍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狼、鳄鱼等等,这段音乐就是描写狮子的,名字叫《狮王进行曲》,(课件)描写了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看看是不是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狮子叫了几声?
4、听音乐,学生模仿狮子走路和吼叫。最后一起说:我——是——狮子王!并要求学生最后造型定格。
5、美国有一部描写狮子的非常有名动画片,名字叫——《狮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是吗?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部影片的第2部片段。
四、: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里玩了一圈,在动物园里,我们欣赏了一首乐曲《狮王进行曲》,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回去后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欣赏:《狮王进行曲》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算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屏幕上出示动态的画面:湖里有4只天鹅。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师:要求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鹅)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要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式呢?
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板书:4-2+3
师:谁来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指名说说)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算式大比拼
(2)判断
(3)看图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笔顺描红。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
2.你们觉得图上的大海美不美呀?今天我们就一块去大海边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好吗?
二、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谁来说说海边都有些什么?(相机出示字卡:沙滩、,贝壳、脚丫)
沙滩:
贝壳:
脚丫:
2.那么在海面上又有些什么呢?(相机出示字卡:海鸥、花)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乖海风正慢慢地驶入海港,一片丰收的景象。(出示字卡:海风)
3.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在小组里自己轻声读读这些生字词。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边读边想像大海的美景。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和新词。
2.重点指导书写“风”、“浪”。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按笔顺描红生字。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生字。
教具: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听写生字:沙、风。
2.用“风、沙、贝、浪”口头组词。
二、继续看图学文
1.出示插图:满载而归的渔船上装满了什么?(相机出示字卡:珍珠、海带、鱼虾)
2.请你们想一想:这时渔民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大海是这么的富饶,渔民是那样的高兴,在小组里再说一说这些词,体会一下渔民们的心情。
4.当太阳落山时,渔船停靠在港湾,天空出现了什么?(相机出示:港湾、渔船、晚霞)
5.红色的晚霞、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这样的景色美吗?该作怎么说?
6.自己读读生词,体会大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诵读韵文
1.指名读韵文,体会大海的美丽和富饶。
2.自由练习背诵。
3.学到这儿,大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词。
2.学写“渔”。
⑴认读,按笔顺提示说笔顺。
⑵学生描红,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写“晚”。
⑴认读,记忆字形。
⑵教师范写右边的“免”。
⑶学生描红。
板书:风、沙、贝、浪
教学后记:只有少数的学生还没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能按笔顺描红。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的所有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小姑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当别人有了困难,你会怎样做呢?当你的同学生病了,你又会怎样做呢?(自由发言 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根据生字表把课文读正确 (教师巡视 纠正)
2、小组讨论学习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愁云顿消 执意不肯 拘谨 喜出望外
3、默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自由读 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可以分为“买荸荠”“送荸荠”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1)讲因为集市已散,“我”只在一位小姑娘那买了一些剩下的小荸荠。
第二部分:(12——结束)讲第二天清早,卖荸荠的小姑娘特意挖了半篮又大又好的荸荠送到了病房。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卖荸荠的小姑娘的.淳朴善良,读出对她的敬佩之情,积累语言,学生自己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课文中小姑娘的优秀品质,那么你觉得小姑娘是怎样一个小姑娘呢?(自由发言)
二、精读课文 分析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想一想:这些句子表现了小姑娘什么特点?(边读边动手画句子)
2、有那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什么?
“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一件红色的小棉袄------站在屋檐下。”
“我看见帽檐下是一张充满稚气的十一、二岁小姑娘的脸------湿漉漉的。”
“她把荸荠倒入称盘,玲起秤杆称了称------我的塑料袋里。”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可爱的,但是过早就为家庭分忧的小姑娘,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淳朴的小姑娘) 板书:淳朴 可爱
“我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穿红棉袄的小姑娘,挎一只------走了过来。”
“我拉她坐下,她却提起篮子将半篮子------水色。”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小姑娘的语言、神态,表现了小姑娘很羞涩,不好意思,却又很懂事,走进病房后办事很干脆。)
“结结巴巴地说昨天的荸荠太小不值那么多钱------刚洗过。”
(这充分表现了小姑娘那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
3、出示投影: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只在那条水泥路上留下了一行清晰沾着春泥的胶鞋印”
讨论学习 (预示着小姑娘按照做人的准则正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前进。)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已经被小姑娘的这份善良、可爱、淳朴所感染了,所以,希望各位同学学习小姑娘的这种好品质,用做人的准则来要求自己。
四、布置作业:
预习4课 扫除阅读障碍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设计]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当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我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而后在老师范读时又配以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音乐,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以至产生迫不及待的去读课文的兴趣。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在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自己读书的同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学习小建议,让学生们在读书时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然后按照建议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初读课文时,我在小组学习之前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的维度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三、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当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评析]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王丹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奠定快乐的情感基调。
上课伊始,王老师让学生们回忆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去过哪?玩得高兴吗?很自然的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接着,又展示了几组他们熟悉的照片,学生从照片中看到过节中的老师、解放军叔叔,他们快乐、喜悦的表情,同时产生快乐的情感共鸣。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表演节目上,看到这一情景,马上有人大声说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在“六一”节表演节目……几乎全班同学都笑了。这一巧妙的设计地把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快乐的感受融到课堂中来,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快乐的情感基调。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节课中,王老师注意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伴着优美的音乐播放人们欢庆自己节日的照片;快乐的鸟衔着生字词飞过,让学生抢读生词;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跳舞抒发自己快乐的心情;伴着《爱的奉献》读自己爱心卡上的小诗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口语交际能力。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注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会学、学会,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初读课文之前出示的“学习建议”,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如何学。在学词过程当中,王老师又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然后又用两个词、三个词说一说的训练,既能反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锻炼、培养了选词造句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发展。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愿望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愿望。本课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5、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独特的体验。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老师没有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本节课需要调整和改进的是:教学环节的安排需要进行一些整合和调节;教学环节的语言过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生字、生词的出现与内容不相符,而且落实的也不够。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红星图、数字卡片、动物头饰、小红花、小红旗等。
教学设计
复习10的组成
1.拍手背儿歌: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看做口哨),升4(看做红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此处采用儿歌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喜闻乐见,边背边做动作,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知识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2.对数组成10。
教师扮作小熊猫: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游戏。我出1生:我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通过对数游戏,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体现了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图片引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1个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a.有9个蓝○,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
b.有1个红○,9个蓝○,合起来是10个○:19=10
c.有10个○,拿走9个蓝○,还剩1个红○:10-9=1
d.有10个○,拿走1个红○,还剩9个蓝○:10-1=9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并请一组将算式写出来:
82=1028=1010-2=810-8=2
学生齐读一次。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3.师扮成大象,拿出五星图,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37=1010-7=310-3=7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5-26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05-30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6-07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6-07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四篇06-1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19
【实用】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四篇05-21
【精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5-21
【热门】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06-05
【精品】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