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感知许多物体(或图形)可以分成相等的几份,理解等分的含义;
2.尝试运用等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使用过刀具,能安全使用刀具。
物质准备: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人手一份;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纸片人手一份;剪刀、小刀、小盘子、笔若干;萝卜片若干;、米、红枣、花生仁若干;工具:塑料刀、剪刀、自制量杯果冻杯“分数圆片与数字连线”的作业单人手一份。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让幼儿用过操作初步理解等分的概念。
引导语:今天,老师把你们带到魔术城里,让大家变魔术,好吗?
1.介绍玩法:魔术城里的这些东西,老师请小朋友去找一样东西来分成一样多的几份,等下告诉老师。
师介绍材料:你想想看怎么分可以分得一样多?你想把它分成几份?这是什么?你怎么分可以分得一样多?
幼儿操作材料:
第一组: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等边三角形纸片
第二组:正方形纸片人手一份
第三组:花生仁若干,小袋子若干
第四组:绳子和剪刀若干
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2.分享交流:你找到了什么东西分?分成几份?怎么分?
3.师梳理等分的概念:把一种东西分成一样多相同的的几份就是等分,有的小朋友是分成二份就是二等分,有的小朋友分成四份就是四等分。如果分成三份那会是几等分?
二、幼儿分组再次操作,巩固等分的概念。
引导语:魔术城好玩吗?那现在我们再去魔术城玩一次,这次玩的材料和上次会不同,请大家要把玩的`过程记录下来!
1.介绍记录要求:
2.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幼儿自由选择小组操作活动)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4.操作材料:
第一组:分米
第二组:分糖果、花生
第三组:分饮料(颜料水)
第四组:切豆腐干、萝卜片等分现象
幼儿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你用什么办法?你分成了几份?小结:小朋友用了目测法、计量法、数数法等方法对这些东西进行了等分,想想看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用等分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操作。(提示:客人来了分东西、小朋友班级里面分书本、橡皮泥等)
3.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每桌的小朋友准备一块饼干请大家也来用等分的方法一起来吃掉!
-----分享等分饼干(华芙饼)
延伸活动:小朋友平时遇到什么事可以用等分的方法然后记在班级的这张记录表上告诉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
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 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行程。
2、初步认识时钟,正确地辨认整点。
重点:认识时钟,能正确地辨认整点。
难点:引导幼儿合理地安排时间,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挂图10号:我的一天。自制钟一个。
2、“我的一天”小图片、固体胶、铅笔幼儿每人一份。
3、多媒体课件“闹钟”
活动过程:
一、你的一天做了些什么?
1、师:有谁知道什么是一天吗?
2、请幼儿自由说说(看幼儿的回答情况,可请孩子与自己旁边的小朋友商量。)
3、对于我们人的一生来说一天很短,但一天又很长,因为在一天里我们可以做许多的事情。小朋友想一想,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二、说说“我的一天”。
1、请幼儿随意的`说说一天要做哪些事。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部分图片)一天要做的事情还真是多,老师挑了几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图片上的都是什么事情?
这些事情在一天当中是有计划的安排好的,时间相对固定。就象小朋友做早操排队一样,他们也要排队的。谁来给他们按他们发生时间的先后给他们排队?
3、幼儿将卡片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队。
4、请幼儿将自己的小卡片进行排队,并用固体胶固定在报纸上。
三、认识时钟
1、你们的小卡片旁边有什么?这些钟上缺了什么?
2、使用多媒体课件,认识时钟,学习整点。
四、聪明的“小闹钟”。
我们小朋友一起动手,让小卡片旁边的小闹钟变聪明好吗?
1、确定每件事情的时间,并写上数字。
2、幼儿用笔根据数字,画上相应的时针和分针。
3、幼儿愉快出活动室。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儿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继续学习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线条图两张(如图),各种颜色的毛线绳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线条图谈话。
1、出示粘在纸上的线条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昨天,老师在织绒线时,发现绒线可以甩成许多图案。你们看,图上的线条多有趣呀,好象是这样,又象是那样。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师:(作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线条图,变换线条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线条像什么?竖着看线条像什么?倒过来看线条像什么?”
幼:横看线条像山峰、波浪……竖看线条像小路、蛇……
二、引导幼儿操纵绒线形成线条图,进行想像的发散。
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
幼:横看像一棵茂盛的树、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顶厨师帽……倒过来看像老爷爷的鼻子和胡子……竖着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线条游戏。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幼B:我觉得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它在阳光下跳舞,吸引了许多的动物来,它们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幼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开着开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
师:是吗,讲得真好!不过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个小姑娘,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辫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们看到了,急忙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你!”可怎么帮呢?小姑娘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长长的辫子甩进小坑里,大声说:“你别哭,你抓住我的辫子,我们把你拉起来!”嘿哟、嘿哟,大家终于把这个小朋友拉了上来。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15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6-07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22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27
科学活动教案8篇【经典】07-20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5篇】07-29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6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17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