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小孩子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但是真的让他们去弄明白这个东西的原理又很复杂,不过我们可以让孩子从观察开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分享了观察科学认识的活动教案,欢迎借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 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4)简单复习已有知识“小动物气象员”,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了解。
指导语:“除了天气预报,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还记得它们是谁?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儿回答。师小结:鱼儿上浮、蜻蜒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是动物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5)讨论,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语:“除了晴天,还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雨天、阴天、多云天气。)指导语:“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气预报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预报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儿认识天气图标,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并操作相关学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气预报图的天气图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结合操作学具,认识晴天、雨天、阴天、多云、晴转多云等天气图标。
指导语:“这个图标画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与这个相同的图标吗?请把它举起来,和同伴互相看看举得对不对。”
(2)出示北京和广州的城市图片(教具),其中有过去一周内连续5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幼儿根据图意,正确找出学具中与教具图片相对应的天气图标,并大声说出正确的天气图标名称。
(3)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图中的气温如8℃,在播报时要念成“8摄氏度”;如果图中的气温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摄氏度”。
4.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尝试按要求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
(1)指导语:“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气预报员那样播报天气呢?大家一起想想播报天气时要说些什么呢?”
(2)幼儿自主上前,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播报天气。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播报,了解其播报的内容和顺序是否符合要求。
(3)幼儿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然后说一说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教师适时提出本次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播报要求(按“日期一城市一天气类型一气温”的方式进行播报)。
①幼儿独立尝试按要求播报天气(如:“2O13年1月8日,北京,晴,-11℃~O℃”;“20xx年1月8日,广州,多云转小雨,7℃~13℃”)。
②幼儿说出天气类型后,还要提醒同伴在这样的天气中应该注意什么,如:如:广州明天是“雨”,大家出门时要记得带伞等。启发幼儿在家时也提醒家人根据不同的天气安排好生活。
5.幼儿分组操作,制作天气记录卡,尝试当“天气预报员”,按要求播报天气。
(1)天气记录卡制作要求:仔细看手中天气预报记录卡上的一些图片,想想看图片中是什么天气,找出代表这种天气的图标,每组制作出两份天气记录卡。
(2)幼儿4人一组,根据学具中已有的图像,找出相应的天气标志图片进行配对后粘贴,制作出天气记录卡(记录卡例举)。
(3)组员互相观察和评价自制的天气记录卡(活动当天是星期一,幼儿预报的是星期二、三、四的天气),如有不正确之处,尝试在组内讨论并修正。
(4)学做“天气预报员”。
①教师再次强调播报要求:“小朋友播报天气的时候,要讲清楚播报的日期、城市、天气情况和气温,比如,今天是1月7日星期一,小朋友可以播报明天的天气‘2Ol3年1月8日,北京,晴,一11℃~O℃’。”
②幼儿先在小组内按照播报要求和记录表的内容,向同伴播报天气,同伴之间相互评价。
③请幼儿推选出小组内的优秀“天气预报员”,让他(她)拿着本组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到“小小气象台”上预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④优秀“天气预报员”轮流上台播报天气。
⑤教师点评幼儿的播报情况,重点指导幼儿学习播报“晴转多云”等有变化的天气情况。
指导语1:“如果1月8日当天,广州上午是多云,而下午是小雨,那我们应该怎么播报呢?”
教师按顺序出示广州的晴天和多云两幅图,并通过手势暗示幼儿。
指导语2:“如果遇到当天天气发生了转变的情况,我们可以先说前一种天气情况,再说后一种变化了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转’字来表达天气的变化,如‘20xx年1月8日,广州,多云转小雨,7℃~13℃’。”
6.结束环节:集体到户外去观察并尝试推测明天天气情况,相互用完整句式预报。
结束语:“刚才我们都试着进行天气预报,请小朋友今晚回家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天气预报,对自己刚才的预测进行验证。明天回园时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为大家播报天气。”
活动延伸:
1.在班级主题墙上设置“天气预报图”,引导幼儿轮流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2.在语言区新设“小小气象台”,供幼儿自主播报天气。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入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
2、锯子一把。
3、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4、幼儿操作的匹配图片每组一份(鱼网、蜘蛛网;变色龙、迷彩服;育婴袋、袋鼠;蝙蝠、雷达)。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说说自己的发现(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玩玩、议议。
2、师生谈话。
师: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东西?(幼儿:草、放大镜)
师:你们说到的草它有个名字叫茅草。你们玩后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吗?(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大家)
师小结。(着重点在茅草上。如:老师听见小朋友说,茅草的边缘扎手;还有的说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好吗?
3、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4、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有一个叫鲁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聪明。
二、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根据幼儿认识程度选择以下内容)
1、让幼儿看、听故事《鲁班造锯》(利用教学课件辅助)。
2、幼儿和老师共同讨论。如: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呢?鲁班受到什么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锯子放大的画面)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看。
3、出示鱼的图片
师:鱼为什么有时能游到水底下,有时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们想想仿照鱼的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呢?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你们瞧,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他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潜水艇。还有哪些的东西是受到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呢?让我们来找找看。
4、通过匹配游戏,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①幼儿分成4组,每组一份匹配材料。动物图片:蜘蛛网、变色龙、袋鼠、蝙蝠;人造物图片:渔网、迷彩服、育婴袋、雷达。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③说说匹配的理由。
三、游戏:比比谁快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你会发明什么呢?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小结:看来你们都想和鲁班一样做个发明家是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告诉小朋友、老师和爸爸、妈妈,好吗?(自由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感悟结合,了解开文迪许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词。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主读书,自读自悟。
2. 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3. 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板书]
4. 细读课文,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1)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考究”、“过时”的理解。
(2) 简介开文迪许的背景,说说他为什么穿过时的衣服。
(3) 齐读第三自然段,你们家的客厅和卧室里放的是什么?开文迪许的家中为何摆满了图书和仪器?
(4) 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本段中心句。
(5) 小黑板出示:[他的'藏书很多……办理一下手续。]齐读,开文迪许为什么这样做?
(6)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的怪?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
(7) 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二段。
1. 引读第七自然段。
2. 自由朗读课文,为什么说开文迪许并不怪?[板书]
3. 指导朗读。
四、 总结课文。
1.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课文,点明中心。
五、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收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2.体会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孩子考(kǎo)科学家
在英国有一对小兄(xiōng)弟,很喜欢捉虫子玩儿。 [①这句话作为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要是抓到了一条虫子,他们心里就甜滋滋的,像吃了蜜糖似的。 [②这个比喻句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爸爸见他们这样喜欢虫子,就给他们讲著名的科学家达尔(ěr)文的故事。 [③爸爸为什么要给他们兄弟俩讲达尔文的故事?]
爸爸说,达尔文家里有很多很多的虫子。那些虫子有几只脚、几只眼睛,爱吃什么……达尔文都知道。 [④介绍达尔文对虫子的喜欢和了解的程度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兄弟俩可感兴趣了,他们缠着爸爸,非要见见达尔文不可。 [⑤用“缠”字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介绍事情发生的原因,兄弟俩为什么非要见达尔文。
有一天,爸爸告诉他们,过些日子,达尔文爷爷要来家里做客。[句导读:承接上文,说明兄弟俩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兄弟俩高兴极了。调皮的弟弟眨巴着眼睛,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 [⑥这句话从哪些方面对弟弟作了描写,其用意是什么?]哥哥点着头,连声说:“好!好!”[句导读:对弟弟的主意哥哥连声称好,到底是什么好主意呢?文章在此处留下了一个悬念。]
段导读:交代了兄弟俩已想好了主意。
第二天清早,兄弟俩拿着竹竿和网兜 (dōu),来到树林里,东奔西跑,忙了整整一天,捉了许多虫子。 [⑦“东奔西跑”“整整一天”说明了什么?]回到家里,他俩悄悄关上房门,忙开了。[句导读:“悄悄关上房门”说明兄弟俩的工作是保密的,可见为了考住达尔文,兄弟俩的确很用心。]他们剪下知了的翅膀和脚,留下了光 光的身体,用花花绿绿的蝴蝶翅膀和带着小钩(gōu)子的蚱蜢(zhà měng)大腿,还有天牛的长角须,拿胶(jiāo)水粘(zhān)成一只怪模[mú]怪样的虫子标(biāo)本。[⑧用一句话概括上面几句话的主要内容。]他们想考考达尔文,看他是不是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段导读:讲了兄弟俩不盲目相信别人的话,想考考达尔文。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了兄弟俩为考达尔文所做的准备工作。
过了几天,达尔文真的来了。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⑨弟弟为什么这样说?]
哥哥赶忙接着说:“真的,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它的名字。”[句导读:哥哥想让达尔文确信他们捉到的是一只很怪的虫子,说不能在书中查到它。]
达尔文一听这两个孩子逮到了怪虫子,可来劲儿了,马上要看看。 [⑩达尔文的行为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兄弟俩互相做了个鬼(guǐ)脸,拿出一只匣(xiá)子,递给达尔文。[ “互相”“鬼脸”两个词表现了什么?]
达尔文揭(jiē)开盖子。看到那条怪模怪样的“虫子”,差点儿笑起来。[ 这是对达尔文神态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可是,他马上装出惊奇的样子说:“哎(āi) 呀,这条虫子真怪,我也没见过呀!” [ “装出惊奇的样子”意在说明什么?]
兄弟俩可得意啦!心里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得意”一词说明了什么?]
“你们留意没有,”达尔文问,“在捕捉的时候,它会不会叫哇?”[ 达尔文的问话意在说明什么?]
“会叫,会叫, (qū) ,叫得可好听呢!”[ “ ”是蟋蟀的叫声,叫声说明了什么?]
这时候,达尔文再也忍(rěn)不住了,笑了起来,说:“那就把它称做‘叫虫’吧。”[ 真的是“叫虫”吗?]接着,达尔文指指他俩的鼻子,笑着说:“你们这两只有趣的小‘叫虫’!”[ 达尔文为什么“笑”?]
这下子,全家人都笑了起来。[句导读:达尔文的话很委婉地揭穿了兄弟俩的小把戏,全家人都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所以都笑了起来。]兄弟俩对达尔文爷爷更尊敬了。
段导读:写了达尔文用风趣的语言识破了兄弟俩的把戏。说明了达尔文的见多识广,这也是“兄弟俩对达尔文爷爷更尊敬了”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是事情发展的经过和结果。
1.学习本课生字,能规范书写。
2.理解词语的意思,扩展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 质疑导入
1.读课文题目,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科学家是谁?
(2)孩子为什么考科学家?
(3)他们是怎样考科学家的?结果怎样?
2.谈话: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疑问都很好,这也说明你们动脑筋去思考了。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学习课文,读了课文后,同学们的疑问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 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左右结构的字:捉 抓 眨 须 粘 标 糖 钩 胶 揭 半包围结构的字:考
上下结构的字:兄 著 盖 装 忍 弟 独体字:鬼
3.理解词语意思。
标本:供学习或研究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本。
网兜:口袋或像口袋一样的东西。 揭开:掀去,掀开。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考”,半包围结构,下面的笔顺是“ ”。
“须”,左右结构,左面的三个“撇”要写匀称。
“忍”,上下结构,上面不要丢掉点。
5.认读多音字。
四 朗读全文,巩固生字、新词
1.教学本课生字时,可利用字形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如“抓”“眨”“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还可以通过旧字加偏旁记忆:示+木=标、占+米=粘、乏+目=眨。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以便于学生记忆。
2.提出问题:“科学家是谁?孩子为什么考科学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反复地读课文,从课文中获取信息,既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又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的意识。
投影,课文插图。
一 板书课文题目,谈话导入
1.朗读课文题目。
(1)说说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共同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
2.老师简介达尔文。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说明了生物界物种的发生和发展,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二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小兄弟?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这对小兄弟很喜欢虫子。从他们抓到虫子,心里就甜滋滋的看出来的。)
(3)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感情来。
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这部分内容。
(2)说说读了这段你对达尔文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第五至第七自然段。
(1)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3)兄弟俩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考达尔文?
(用胶水粘成一条怪模怪样的虫子标本来考达尔文。)
(4)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个标本怪模怪样,找出来读一读。
(5)朗读句子,体会兄弟俩的顽皮。
4.学习第八至第十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说说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结果怎样。
(3)全班讨论。
(4)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朗读全文。
2.说说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 完成课后练习
读句子,想想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为什么。
1.投影出示句子:
兄弟俩高兴极了。调皮的弟弟眨巴着眼睛,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哥哥点着头,连声说:“好!好!”
(“悄悄话”后面应该用句号。因为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这句话讲的是弟弟在干什么,表达了完整的意思,下句讲的是哥哥,所以应该用句号。)
2.朗读句子,体会句号的用法。
五 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达尔文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4
影子科学教案11-12
[集合]科学教案10-20
【优秀】科学教案08-22
实用的科学教案10-31
科学教案【集合】11-05
(必备)科学教案08-12
奇妙的磁铁科学教案11-01
科学教案7篇09-21
科学教案7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