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童话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从中认识主人公的道德品质。]
3、辅导学生认识课后的7个生字,理解相关的词语。
重点难点:了解皮诺曹的奇异遭遇,认识他的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 生字卡片。名著《木偶奇遇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板书:奇遇)请谈谈对“奇遇”的理解。
[2、说说你们经历的或听说的、你认为最能表现“奇遇”的事。
3、你们说的.奇遇,与我推荐你们读的“奇遇”相比,太平常了。你们要读的奇遇,是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怎样幻想都不为过的“奇遇”,你们愿意读吗?]
4、板书课题。
5、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介绍作品想象丰富,故事奇特、曲折、有趣。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吸引了几代儿童的目光,使人爱不释手的特点。)
[6、“记”是什么意思?中指什么?(引导查字典,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自学生字、新词。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与词语。(相机讨论、理解词语:愿望、盼望、嘱咐、爽快、乐不可支、斩钉截铁、九霄云外、兴高采烈、绝望、懊悔、一五一十、诚恳)
②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找出故事中的人物,用图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边读边想。
①皮诺曹是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快乐国的?从这点上看,皮诺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②从皮诺曹与”小灯芯”的对话中,你看出他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用笔画出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读读说说。
①皮诺曹在快乐国里生活怎样?把写他思想变化的词语画出来?说说这些说明什么?
[②皮诺曹是怎样脱险的?从皮诺曹脱险与决心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说说皮诺曹的经历。
四、读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找《木偶奇遇记》,读一读。
板书设计
32、快乐国奇遇记
贪玩
上当
皮诺曹 变驴 逃跑 真正的人
后悔
[教学反思]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丰富表象,引导阅读,在阅读中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趣,主人翁皮诺曹曲折离奇的经历,在学生分角色朗读中感悟语言共鸣情感受到教育。学生读懂了课文,知道皮诺曹在快乐国所经历的奇异遭遇,认识到他是一个没有主见,贪玩和愿意改正错误的具有天真纯洁品质的好孩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2.了解获得书的途径、如何将图书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相关地点的照片,认字。
2.实践找书、为图书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并掌握本课要求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同学们你们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书吗?为什么?(生自由说)
请在课文48页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知道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背诵)
二、寻找有书的地方
你周末在哪里找到书呢?
学生自由说。
教师出示各个相关地方的图片,清晰地呈现地名,分别为学生介绍:新华书店、文化站、阅览室、报刊亭、图书馆等有书的地方。
三、查找图书报刊
有了这么多书,你想如何为你的书分类呢?
生自由说(大小、厚薄、新旧、童话和教科书……)
把书分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整齐、方便找书等)
齐读:查找图书报刊(查找和寻找为近义词)
出示相关图片,为学生讲解 工具书、连环画、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各类图书。
四、词语巩固
通过看照片,学生已经基本会读本课生字词,给词语带上拼音,多形式地让学生巩固、朗读这些词语。
五、字形分析
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对要求会认读的字做字形分析,如部首、结构、组词等。
六、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设计特色:
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搜集材料,想象作画。
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
一 导:
(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谈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到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师)快坐上小火车,向北京出发啰!(放课件:火车开啦)
二 忆:
(课件打出颐和园的平面示意图)
(师)作者重点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生)在课文中把二至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三 观:
1、指导学生观看长廊的风光片。
2、指导学生谈观后感。
(过渡)师: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再次感受长廊的特点。
四 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
2、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加深感悟长廊的特点:
①此处可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廊的图片,来进一步理解长的特点,以及长廊内部和外部的特点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②通过与自己身边事物作比较,如700米长的`马路来体会作者运用数字描写的好处。
五 悟:
运用学习上一自然段学习方法去感悟一下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万寿山的图片资料,谈感受。
2、观看佛香阁与排云殿的风光片,谈感受。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4、讨论分析重点词语:如耸立、一排排、金碧辉煌、黄、绿、朱红滑过为什么不用划过。
重点句子:①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②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练习朗读,注意语调。
六 说:
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扮成小导游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进行导游,向游客们介绍碧波浩渺的昆明湖,最后评出优秀导游员。
七 品:
学生用欣赏、陶醉、赞美的情调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八 练:
1、放风光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谈感受。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及其他风景名胜的图片,文字资料。
3、选择课文中喜欢的一处景点进行作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为颐和园写一句导游词,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
5、总结:以三字经的形式总结如:颐和园、景色美、长廊长、真神奇、排云殿、面积大、万寿山、高又高、昆明湖、景色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懂得在困难面前不要害怕,不退缩,勇敢的战胜困难,体会胜利的快乐。
3、自主积累词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认真书写8个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沙柳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教师口述课文。
2、刚才大家听了谁和谁的故事?
板书课题:19沙柳斗沙怪。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解决课文中遇到的困难。
三、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读读要求认识的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3、你们想和故事中的沙柳和沙怪一起去沙漠中看看吗?在去沙漠的路上可,沙怪准备了很多生字想阻止大家,你们有信心和勇气战胜它吗?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说说识字方法。
5、你们能从生字中选一个字说词吗?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作业:
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填一填。
飞()走()()昏()暗
学生齐读词语。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的读,默读,也可以站起来读。
2、指名读课文。
可以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让大家分享,也可以是你读得不好的,让大家来帮助你。
3、大家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同意吗?教师范读。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反馈。
是啊,沙怪的危害再大,我们也不会怕他,大家这么勇敢,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它。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人们想了什么办法对付沙怪呢?
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人们受到挫折不气馁,勇往直前的精神。
谁能用绿化说一句话。
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3、学习3、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人们请来沙柳后,沙怪对他发起了几次进攻?
沙怪的两次进攻是什么样的呢?
比较:扬起一大片沙尘顿时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引导学生感知沙怪的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
沙柳被沙怪打败了吗?它是怎么对付沙怪的?
出示重点句1:
沙柳一点儿也不害怕,树干上长出了许多不定根,像千万只小手牢牢的抓住流沙,又像无数根吸管从地里吸收水分。
指名读句子:谁愿意当勇敢的沙柳读读这句话。
评价。指导朗读。
句子2:沙柳将根深深地扎进地里,紧裹浑身的叶子,在大风沙中顽强地挺住了。
喜欢沙柳的同学请读这句话。
谁来表演。
齐读句子。
师: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沙柳终于战胜了沙怪,你们来夸夸它啊。学生自由表达。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假如我是沙柳,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3、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
作业: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丰富我的我的词语库。
2、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分组说词,看谁说的多。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
4、你认为在写这些字的时候怎样才使它更美,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5、指名反馈。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作品展示,看谁是小小书法家。
作业:
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学做方法。
情感目标:
读懂译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难点:
文章既紧凑又能抒发情怀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搜集资料
教法:
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奠基情感。
学生说自己最喜爱的菜肴,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诵读课文,潜心会文。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把课文中的词语画下来。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出来,并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词句,触摸情感。
(1)默读课文,在心灵被触动的.地方读几遍,并写下自己感受和体会。
(2)集体交流,分享感受。
(3)带着感受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四、出文抒情 倾吐移情
五、揣摩语言,学习写法。
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紧扣课后习题2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指导生字读音和书写。
“炒、奢、馋、侄”是巧舌音。
“姜”是后鼻音。
“津”是前鼻音。
2.比一比,组词语。
湾——弯 暮——墓 遗——遣 裕——俗
3.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推荐阅读《梅花魂》、《一面五星红旗》等文章。
板书设计:
淸炒小螺蛳
寄情于物:
期盼——观赏、扫墓
记忆模糊 回味无穷(对比)
鲜美无比 津津有味
伴父独酌 猜谜语(插叙)
魂牵梦萦——大陆、故乡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
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来学习吧。
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出示:
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
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经过(3至6自然段)
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
(1)出示“减灶示弱”。学生边读边想: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呢?
(2)合作交流。
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分析
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
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孙膑这句话中,讲了几个条件可以战胜敌人?那个条件可以不要?(每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减灶示弱”是关键条件)。
(3)画出庞涓都心里活动都句子,说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都感觉?
(4)用导读法感悟孙膑地“料事如神”和庞涓地“轻敌傲慢”
师导:庞涓第一次在追赶齐军地途中,发现——
生接:齐军遗下地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
师导:庞涓心里——
生读:不免惴惴不安
师导:到了第二天,庞涓却发现——
生读:齐军地灶减去了一半,
师导:庞涓
生读: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师导:第三天,庞涓高兴极了,因为——
生接:齐军地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
师导:庞涓认为——
生接: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师导:所以,庞涓骄傲地说——
生接:万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
师导:庞涓再也顾不上多想,便——
生读: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地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5)既然“减灶示弱”法这样富有成效,为什么课文干脆不以此为题,而要以“马陵之战”为题呢?
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膑根据庞涓地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交代道路战事地地点(马陵道)、天时(日落后)、地利(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不被遍地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孙膑的“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马陵之战”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韩战争”,所起地决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延伸:找“孙膑和庞涓”地故事读读。
板书
25马陵之战
孙膑 减灶示弱--------- -胜
智取
庞涓 骄傲轻敌--------- 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1
小学语文教案(热)08-09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09-06
小学语文教案分析02-22
小学语文教案[荐]12-12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06-12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4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