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98~99页练习第3~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分的概念,进一步巩固看钟表的方法和时刻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是几时几分,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地记录时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加强时间概念的'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1)学生看题,让学生说一说三种交通工具每分钟大约行多少米。
(2)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2、请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数数,看一分钟内能从1数到多少。
3、你早上几时到学校的?现在是几时几分,到学校大约已经几小时?
三、练习看钟表、写时刻
1、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1小时、1分钟各有多长,还要能看钟表上的时间,并且能写下来。看练习十八第4题。
(1)让学生拨5:00。提问:你是怎样拨的?教师演示。7:00怎样拨?
小结:钟表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12,就是几时。
(2)让学生拨6:30。提问:6时30分时针刚走过几?分针要指着几?教师演示。让学生继续拨4:05,10:45,2:15。集体订正。
小结:几时,时针就是刚走过几;分针要从12起走过几小格。
2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1)请学生看老师拨钟,让学生说出拨的时间。(2:00、2:05、2:15、2:30、2:45、2:55)提问:为什么是2:55分,而不是3时55分?拨到3:00、3:05,让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2)拨出12:30、6:00,9:15、3:45,4:40、8:20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八第6题。
4、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四、时间单位的应用
1、做第5、8题。提问:为什么第5题用除法?第8题用乘法?
2、我们一节课40分钟,现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从上课到现在,用了多少分钟?你是怎样算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第55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某小学五(2)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0本。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1.观察例3的情景图
学生说说从图上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你准备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录)
2.学生介绍做跳绳方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根长绳,1根短绳:4+4+2=10(m)
或4×2+2=10(m)1根长绳,3根短绳:4+2+2+2=10(m)
或2×3+4=10(m)只做5根短绳:10÷2=5(根)
或2×5=10(m)只要学生方案合理,都给予肯定。
3.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动脑,一定会想出许多好的、可行的办法。
教师:这么多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55页课堂活动
实物投影仪出示:“逛公园”。
教师: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小利家买门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自己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