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8 10:01:4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评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园地一和园地二时,我们和灵灵姐姐共同学习,共同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

  师:灵灵姐姐知道一年(2)班的小朋友特爱学习,因此,她非常喜欢和大家学习。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瞧,今天谁又来了?

  生:(齐喊)灵灵姐姐!

  师:(摆动图像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你们好!

  生:(兴奋,七嘴巴舌地喊)灵灵姐姐好!

  师:(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真有礼貌。今天,我又想和大伙结伴到识字乐园去找识字的方法,你们欢迎我吗?

  生:(笑眯眯,有的拍着小手)欢迎!

  二、解决生字的读音

  师:请小朋友与灵灵姐姐一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语文园地三识字乐园里的字,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师边说边贴上写着识字乐园的纸条)

  (生有的自己读,有的与小伙伴一起读,有的开火车读,有的读,小伙伴做小老师检查读音)

  师:请小朋友再把识字乐园里的字读读,这一次读的要求和刚才的不同,要求边读边动动小脑袋瓜,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边读边想)

  师:谁愿意把园地里的字宝宝读给大家听,让小伙伴、灵灵姐姐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生踊跃举手,师请生。)

  师:其他小朋友也有学习任务,别人读的时候要留心听,等一会儿才好帮助小伙伴。

  师:你想读哪一行的字宝宝?

  生:我想读全部的字宝宝。

  (生大声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张皓曦小朋友读得很大声,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是他把赶走的赶字读成ɡàn了。

  师:别人读,你仔细听,还热心帮助同学,你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生:老师,我有补充,皓曦还把口袋的袋读错了。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还敢补充自己的意见。

  生:第三大组有四小组,应该一小组一小组读,皓曦却分开两行来读。

  师:请你来读这一大组。

  (生读)

  师:这些小朋友多用心听啊!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了发现,用自己的发现帮助小伙伴。

  师:我也有新的发现。你们看,对于小朋友的建议,皓曦听得多认真啊!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相信他能读得准确。

  生:(皓曦小朋友)老师,我还想再读一次。

  (皓曦小朋友认真地读。)

  师:这次皓曦小朋友读得准吗?(生齐答读准了)虚心认真的孩子学知识学得多快呀!

  师:还有谁想读?呵,这么多小手都争着,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我们玩个接龙游戏吧!哪一大组愿意做龙头?

  (第三大组举手人数最多,老师请该组做龙头,生一组一组接着读。)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听,灵灵姐姐在说啥?小朋友,我在识字时又有了新的发现,你们呢?

  生:(七嘴八舌)我也有新发现。

  师:在四人小组中,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学习伙伴,一会儿,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发现。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哪一大组先说?

  生:我们小组发现了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因为把取加上走字旁就是兴趣的趣,兴趣的趣去掉走字旁就是取字。

  生:我发现了把口袋的袋去掉衣是现代的代。

  生:我还发现把禾和少合起来就是秒针的秒。

  师: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合一合。

  (师在三大组字前面贴上写着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纸条。)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小朋友,你们的发现和我的一样。你们通过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成了学习上的小主人,灵灵姐姐替你们高兴。以后,不管在堂上认字还是课外识字,用上这些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快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四、巩固识字

  师:请你们选自己喜欢的生字宝宝组词或说一句话。

  (生纷纷举手,有的还一个字组成几个词。)

  师:刚刚灵灵姐姐这么夸奖你们,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考考大家,能接受它的挑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调皮的字宝宝把拼音帽子脱了,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生:记得!

  (小组长以小组喜欢的方式组织组员认读字卡,谁发错音,大家帮助。)

  (教师把字卡的顺序打乱让生认读。)

  师:陈老师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和会认字的小朋友交朋友。(出示带有生字的词卡)谁能勇敢出来带小朋友读你喜欢的词,小动物就会跑到你的身边。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读七嘴八舌

  (其他的学生跟着读。)

  师:这位小朋友的记性真好,清楚地记得嘴是平舌音。

  师:你们瞧,捷南小朋友也勇敢地把小手举起来了。

  (该生的小手半举着,看样子有点胆怯,在老师的邀请下,他勇敢地走出来带读,美滋滋地领走了一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四、以阅读拓展识字量

  师:陈老师知道小朋友特别爱课外书。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让小朋友读读,用你的发现去认识更多的字。读完后,把苹果树上会认的绿苹果涂成红色,看看哪组的苹果树上的红苹果最多。

  (生在小组合作中读课外资料。)

  教《语文园地三》课后反思

  建设六马路小学陈素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来自主探究识字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凝聚力,我把座位摆成小秧田式,以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同时也培养小组长领导、组织的能力。小组长根据组员提出的方式来组织组员进行识字活动、互相讨论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去寻找、探究识字的方法,再用自己的发现去认识课外更多的字。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改变了传统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状况,学生学的开心、主动,学习热情高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识字热情,创设灵灵姐姐做孩子的学习伙伴,并贯穿整堂课,与孩子们一起到识字乐园去寻找识字的方法,使孩子们感到亲切,更乐于识字。

  能树立大语文观,我不把眼光只局限在孩子仅认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字,印发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发现通过阅读文章认识更多的字,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可惜时间把握不准,若能在下课前对学生的课外识字进行反馈,将更激发课外阅读、识字的兴趣。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放一首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同时用小段优美简洁的话引入,营造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导入语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绮美而瑰丽,品读《诗经》,就是聆听三千年华夏先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在营造气氛时不忘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诗经六义。

  生齐答: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

  紧接着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边塞诗的开山之作——《采薇》。

  二、解题

  教师出示薇草图片,介绍采薇就是采摘薇草,即采摘野豌豆苗。图文结合,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三、朗读诗歌,通过三个场景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归之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要多读,反复读,在读中逐步领悟其内蕴。教师安排了三读诗歌,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用词与句式,读时形式多样,读准字音时叫个别学生读,另叫学生纠正字音,感受句式节奏时,则要求齐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之后让学生总结句式节奏上的特点,即有音乐感、节奏感、句式相似,反复吟唱,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句,最后总结这种句式叫做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重章反复)。

  二读诗歌要求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并掌握赋比兴的用法。首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PPT,重点词语,让学生解释。之后教师从戍守边疆的将士“思归”这个思路来讲解全诗,根据行文思路,分析出三个场景不同的“思归”之情。

  首先,第一场景是“采薇思归”。诗经开篇定题起兴,用“采薇”起兴,让学生思考为何用“采薇”起兴?并让学生找出写薇菜变化的字,让学生感悟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感悟与思考,体会到,用“采薇”起兴的原因是近似联想,因为戍守边疆的将士生活艰苦,采薇菜充饥是常有之事,而且对将士家乡的贫苦百姓来说,采薇也是家乡常有的充饥方式,因此以采薇起兴有两种深意:一是写出了戍卒生活的艰辛,二是写出了将士们的乡愁,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前面提到了重章叠句,学生已经了解到重章叠句的特点,即句式相同,每句的字数相同,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更换个别字句,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前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写薇菜变化的字为:作、柔、刚。作即薇菜刚长出地面,柔即薇菜叶面大而润泽的样子,刚是指薇菜茎叶开始变老。从这三个字的字义,学生很快悟出了随着薇菜的变化,时间在不断地推移,时间已经由春至夏,进而到秋,将士们戍守边疆的时间不断增长,时间长久,戍守又很艰辛苦,将士们乡愁也就自然日益加深。教师表扬学生感悟到位,并趁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士们乡愁日益加深的词语或句子,这种紧扣文本的做法,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有了先前的感悟,从文中找句子也就相对容易了,很快就找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三个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加深的词语。分析完“采薇思归”这一场景之后,教师不忘要求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感受将士们那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第二个场景是“疆场思归”。同样用到了起兴手法,因为棠棣花花开三朵为一缀,后多用棠棣花来比喻兄弟情谊,而战士们共同为了抵御外侮,并肩作战,此处用棠棣之花起兴,表达了将士们与子同袍、奋勇杀敌的决心。四五章对战车、战马、弓箭有着细致地描写:战车是路、戎车,非常高大;战马是业业、骙骙、翼翼,又高大又强壮又整齐;弓箭

  是象弭鱼服,非常精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些特点后发问,这种对军队全方位细致的'描写的手法是什么?同学生回顾诗经六义中三手法,很快答出:是赋。呼应开头,有水到渠成之巧妙。然后学生总结,这是一支“强大之师、威武之师”。最后男生齐读,读出了将士们浴血彊场、斗志高昂、满怀爱国热情、自豪而必信的战斗信念。

  最后一个场景是“归家悲哀”。教师用一句很巧妙的话引出这一场景:将士们满怀战斗豪情,想打胜仗,打完胜仗后他们最想做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回家。此时,教师用PPT显示出一个思考题:九死一生,终于能够凯旋,本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诗人会在最后一章归家途中道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处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同学们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学生们有的答道:将士怕物是人非,将士满身伤痛,将士们的战友可能一个个的在彊场上在自己身边死去??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首先表扬学生想象丰富,想象有道理,同时,用PPT展示两首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也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情感,并用诗意化的语言总结,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让学生体味抒情主人公的悲哀之情。

  四、主旨把握

  当教师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此时有一位学生又举起手,他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在途中如此悲哀的原因,除了刚才同学生讲的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这位学生的这一举动,在教师的预设之外,但教师意外之余,马上平静下来,并显露出期待的眼神,于是学生继续说道:“这位将士在外征战,因为这场战争是抵御外侮,对抗猃狁,是一场正义之战,所以抒情主人公在杨柳依依之时,虽对亲人、家乡有万千不舍,但仍然是兴然离开家乡,走向战场,这是他的义务,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战场上,将士们斗志高昴,奋勇杀敌,周王朝也很重视,装备精良,在冷冰器时代,这可看出是必胜之战。然而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家破人亡,战争虽然胜利了,胜利是属于国家的,对于每个战士而言,对于每个百姓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悲哀。所以我认为,作者在途中悲哀,内心是非常痛苦而复杂的。应该体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听完这位学生的讲述,整个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说得真好!教师对此学生大家赞扬,并借此总结出文章的主题: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吃透了已经讲过的内容,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没错,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戍役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这首诗是千古反战诗之祖!

  五、末章手法探究

  接下来教师满怀情感地诵读末章,读完后营造一种意境: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在风雪交加的路上步履艰难,满心伤痛,末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渲染这种悲哀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展示讨论结果,讨论时间四分钟。

  热烈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要求:说出艺术手法,并具体分析哪里用了这种手法,以及是如何运用的。每位同学都表达得非常好,教师也给予了及时准确的表扬和总结。最后成果如下: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4、虚实结合。画面拓展,意境深远。

  最后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为末章之美作结:“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手法讲解透彻,之后,教师又巧妙地过渡:这首诗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美妙的艺术手法,更多的是它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我们通过三读诗歌再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吧!

  三读诗歌,要求:准确地把握情感,从采薇思归的忧伤焦急,到彊场思归的慷慨雄壮,再到归家悲哀的痛苦悲伤,情感波澜起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怨的。最后让全班同学齐读全诗,诵读时要求注意音调的变化,三个场景语调由低缓至高亢,再到沉痛。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全诗,最后诵读效果让人震撼。

  最后教师让学生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再次感受《诗经》的绮美瑰丽。文字为:《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无不被其润泽、受其照耀。诗经里有第一首写嫁新娘的诗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一首最悲哀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第一首写美人如月的《东山》,第一首写约会的《静女》,第一首写纯情至情的《蒹葭》。

  诗经就如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愿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平都能品读《诗经》,感悟其中深沉的意蕴。

  六、课堂练习

  整首诗讲到这里基本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找出《芣苢》一诗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

  题目如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有:得到。掇(duō):摘取、拾取。捋(luō):成把地握取。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思考:《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七、布置课后作业,并推荐阅读两本书:安意如:《思无邪》、鲍鹏:《第三只眼看诗经》。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二、细读课文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名读第1小节,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3、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是指些什么?

  (“指南针”原指用磁针制成的能指示南北方向的一种仪器,在课文中指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

  4、小结:第1小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5、指导朗读第1小节。

  (二)、自学、分析2—5自然段:

  1、默读第2-5小节,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多媒体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

  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指导看“星象图”。

  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思考: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因为朝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多,朝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少,所以才形成南稠北稀。)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

  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4)、积雪指示方向。

  思考: 严冬时,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

  指导朗读。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三)、指导学习第6小节:

  1、齐读第6小节

  2、思考:人们是怎样发现天然的指南针的?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3、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小结: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只要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就会找到辨别方向的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晾、最、爸、鞋、彼、此、怪、汗” 。

  2、学习部首:父字头;理解“彼此、好奇”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

  4、能正确描写“爸、晾、彼、此、怪”5个生字。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

  6、运用动词,发挥想象,说说“风”的其他特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边想边记忆。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比一比,再组词。

  开双轨火车:同桌一人完成一个组词。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读通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认识和了解调皮的风吧。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节。

  自由读课文第一节,完成说话练习。

  (蜻蜓)、(蝴蝶)和(白云)看到(洗好的衣服)就走了。

  填后再读句子。

  2、学习第二节。

  (1)师:他们都走了,可风却来了,他对妈妈洗的衣服可好奇了!读读第二小节。

  (2)指导朗读,读出风的好奇。

  a、“悄悄”,“怪模样”,“喘不过气”加重语气

  b、理解“彼此”的意思:那个和这个,双方。文中指穿着爸爸的西装和裤子的风,穿着妈妈的.上衣和裙子的风以及穿着弟弟的校服和鞋子的风。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节内容想象:风是个怎样的怪模样?

  预设答案:风就是穿着西装和裤子的样子;穿着上衣和裙子的样子;穿着校服和鞋子的样子。

  3、学习第三节。

  (1)师:风不仅有好奇心,还是个调皮的孩子呢!读读第三节,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风”的调皮? 它还会做些什么调皮的事?

  (2)自由读,圈出表现风调皮的动词。

  (3)交流讨论。

  师板书:拿 擦 扔 滚

  (4)指导朗读。

  本来毫无生气的画面,由于风的到来,一下子欢快起来了,小作者是多么的乐在其中啊!

  (5)指名读,小组赛读,表演读。

  在读中再次体会风的调皮。

  三、布置作业,适时拓展。

  1、布置作业。

  2、拓展练习。

  模仿课文的第3节,说说风还会做什么调皮的事?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1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2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4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4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5

小学语文教案(热)08-09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8-16

小学语文教案分析02-22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评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园地一和园地二时,我们和灵灵姐姐共同学习,共同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

  师:灵灵姐姐知道一年(2)班的小朋友特爱学习,因此,她非常喜欢和大家学习。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瞧,今天谁又来了?

  生:(齐喊)灵灵姐姐!

  师:(摆动图像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你们好!

  生:(兴奋,七嘴巴舌地喊)灵灵姐姐好!

  师:(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真有礼貌。今天,我又想和大伙结伴到识字乐园去找识字的方法,你们欢迎我吗?

  生:(笑眯眯,有的拍着小手)欢迎!

  二、解决生字的读音

  师:请小朋友与灵灵姐姐一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语文园地三识字乐园里的字,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师边说边贴上写着识字乐园的纸条)

  (生有的自己读,有的与小伙伴一起读,有的开火车读,有的读,小伙伴做小老师检查读音)

  师:请小朋友再把识字乐园里的字读读,这一次读的要求和刚才的不同,要求边读边动动小脑袋瓜,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边读边想)

  师:谁愿意把园地里的字宝宝读给大家听,让小伙伴、灵灵姐姐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生踊跃举手,师请生。)

  师:其他小朋友也有学习任务,别人读的时候要留心听,等一会儿才好帮助小伙伴。

  师:你想读哪一行的字宝宝?

  生:我想读全部的字宝宝。

  (生大声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张皓曦小朋友读得很大声,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是他把赶走的赶字读成ɡàn了。

  师:别人读,你仔细听,还热心帮助同学,你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生:老师,我有补充,皓曦还把口袋的袋读错了。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还敢补充自己的意见。

  生:第三大组有四小组,应该一小组一小组读,皓曦却分开两行来读。

  师:请你来读这一大组。

  (生读)

  师:这些小朋友多用心听啊!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了发现,用自己的发现帮助小伙伴。

  师:我也有新的发现。你们看,对于小朋友的建议,皓曦听得多认真啊!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相信他能读得准确。

  生:(皓曦小朋友)老师,我还想再读一次。

  (皓曦小朋友认真地读。)

  师:这次皓曦小朋友读得准吗?(生齐答读准了)虚心认真的孩子学知识学得多快呀!

  师:还有谁想读?呵,这么多小手都争着,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我们玩个接龙游戏吧!哪一大组愿意做龙头?

  (第三大组举手人数最多,老师请该组做龙头,生一组一组接着读。)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听,灵灵姐姐在说啥?小朋友,我在识字时又有了新的发现,你们呢?

  生:(七嘴八舌)我也有新发现。

  师:在四人小组中,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学习伙伴,一会儿,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发现。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哪一大组先说?

  生:我们小组发现了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因为把取加上走字旁就是兴趣的趣,兴趣的趣去掉走字旁就是取字。

  生:我发现了把口袋的袋去掉衣是现代的代。

  生:我还发现把禾和少合起来就是秒针的秒。

  师: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合一合。

  (师在三大组字前面贴上写着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纸条。)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小朋友,你们的发现和我的一样。你们通过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成了学习上的小主人,灵灵姐姐替你们高兴。以后,不管在堂上认字还是课外识字,用上这些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快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四、巩固识字

  师:请你们选自己喜欢的生字宝宝组词或说一句话。

  (生纷纷举手,有的还一个字组成几个词。)

  师:刚刚灵灵姐姐这么夸奖你们,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考考大家,能接受它的挑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调皮的字宝宝把拼音帽子脱了,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生:记得!

  (小组长以小组喜欢的方式组织组员认读字卡,谁发错音,大家帮助。)

  (教师把字卡的顺序打乱让生认读。)

  师:陈老师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和会认字的小朋友交朋友。(出示带有生字的词卡)谁能勇敢出来带小朋友读你喜欢的词,小动物就会跑到你的身边。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读七嘴八舌

  (其他的学生跟着读。)

  师:这位小朋友的记性真好,清楚地记得嘴是平舌音。

  师:你们瞧,捷南小朋友也勇敢地把小手举起来了。

  (该生的小手半举着,看样子有点胆怯,在老师的邀请下,他勇敢地走出来带读,美滋滋地领走了一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四、以阅读拓展识字量

  师:陈老师知道小朋友特别爱课外书。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让小朋友读读,用你的发现去认识更多的字。读完后,把苹果树上会认的绿苹果涂成红色,看看哪组的苹果树上的红苹果最多。

  (生在小组合作中读课外资料。)

  教《语文园地三》课后反思

  建设六马路小学陈素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来自主探究识字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凝聚力,我把座位摆成小秧田式,以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同时也培养小组长领导、组织的能力。小组长根据组员提出的方式来组织组员进行识字活动、互相讨论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去寻找、探究识字的方法,再用自己的发现去认识课外更多的字。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改变了传统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状况,学生学的开心、主动,学习热情高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识字热情,创设灵灵姐姐做孩子的学习伙伴,并贯穿整堂课,与孩子们一起到识字乐园去寻找识字的方法,使孩子们感到亲切,更乐于识字。

  能树立大语文观,我不把眼光只局限在孩子仅认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字,印发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发现通过阅读文章认识更多的字,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可惜时间把握不准,若能在下课前对学生的课外识字进行反馈,将更激发课外阅读、识字的兴趣。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放一首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同时用小段优美简洁的话引入,营造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导入语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绮美而瑰丽,品读《诗经》,就是聆听三千年华夏先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在营造气氛时不忘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诗经六义。

  生齐答: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

  紧接着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边塞诗的开山之作——《采薇》。

  二、解题

  教师出示薇草图片,介绍采薇就是采摘薇草,即采摘野豌豆苗。图文结合,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三、朗读诗歌,通过三个场景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归之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要多读,反复读,在读中逐步领悟其内蕴。教师安排了三读诗歌,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用词与句式,读时形式多样,读准字音时叫个别学生读,另叫学生纠正字音,感受句式节奏时,则要求齐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之后让学生总结句式节奏上的特点,即有音乐感、节奏感、句式相似,反复吟唱,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句,最后总结这种句式叫做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重章反复)。

  二读诗歌要求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并掌握赋比兴的用法。首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PPT,重点词语,让学生解释。之后教师从戍守边疆的将士“思归”这个思路来讲解全诗,根据行文思路,分析出三个场景不同的“思归”之情。

  首先,第一场景是“采薇思归”。诗经开篇定题起兴,用“采薇”起兴,让学生思考为何用“采薇”起兴?并让学生找出写薇菜变化的字,让学生感悟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感悟与思考,体会到,用“采薇”起兴的原因是近似联想,因为戍守边疆的将士生活艰苦,采薇菜充饥是常有之事,而且对将士家乡的贫苦百姓来说,采薇也是家乡常有的充饥方式,因此以采薇起兴有两种深意:一是写出了戍卒生活的艰辛,二是写出了将士们的乡愁,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前面提到了重章叠句,学生已经了解到重章叠句的特点,即句式相同,每句的字数相同,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更换个别字句,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前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写薇菜变化的字为:作、柔、刚。作即薇菜刚长出地面,柔即薇菜叶面大而润泽的样子,刚是指薇菜茎叶开始变老。从这三个字的字义,学生很快悟出了随着薇菜的变化,时间在不断地推移,时间已经由春至夏,进而到秋,将士们戍守边疆的时间不断增长,时间长久,戍守又很艰辛苦,将士们乡愁也就自然日益加深。教师表扬学生感悟到位,并趁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士们乡愁日益加深的词语或句子,这种紧扣文本的做法,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有了先前的感悟,从文中找句子也就相对容易了,很快就找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三个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加深的词语。分析完“采薇思归”这一场景之后,教师不忘要求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感受将士们那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第二个场景是“疆场思归”。同样用到了起兴手法,因为棠棣花花开三朵为一缀,后多用棠棣花来比喻兄弟情谊,而战士们共同为了抵御外侮,并肩作战,此处用棠棣之花起兴,表达了将士们与子同袍、奋勇杀敌的决心。四五章对战车、战马、弓箭有着细致地描写:战车是路、戎车,非常高大;战马是业业、骙骙、翼翼,又高大又强壮又整齐;弓箭

  是象弭鱼服,非常精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些特点后发问,这种对军队全方位细致的'描写的手法是什么?同学生回顾诗经六义中三手法,很快答出:是赋。呼应开头,有水到渠成之巧妙。然后学生总结,这是一支“强大之师、威武之师”。最后男生齐读,读出了将士们浴血彊场、斗志高昂、满怀爱国热情、自豪而必信的战斗信念。

  最后一个场景是“归家悲哀”。教师用一句很巧妙的话引出这一场景:将士们满怀战斗豪情,想打胜仗,打完胜仗后他们最想做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回家。此时,教师用PPT显示出一个思考题:九死一生,终于能够凯旋,本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诗人会在最后一章归家途中道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处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同学们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学生们有的答道:将士怕物是人非,将士满身伤痛,将士们的战友可能一个个的在彊场上在自己身边死去??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首先表扬学生想象丰富,想象有道理,同时,用PPT展示两首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也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情感,并用诗意化的语言总结,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让学生体味抒情主人公的悲哀之情。

  四、主旨把握

  当教师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此时有一位学生又举起手,他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在途中如此悲哀的原因,除了刚才同学生讲的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这位学生的这一举动,在教师的预设之外,但教师意外之余,马上平静下来,并显露出期待的眼神,于是学生继续说道:“这位将士在外征战,因为这场战争是抵御外侮,对抗猃狁,是一场正义之战,所以抒情主人公在杨柳依依之时,虽对亲人、家乡有万千不舍,但仍然是兴然离开家乡,走向战场,这是他的义务,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战场上,将士们斗志高昴,奋勇杀敌,周王朝也很重视,装备精良,在冷冰器时代,这可看出是必胜之战。然而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家破人亡,战争虽然胜利了,胜利是属于国家的,对于每个战士而言,对于每个百姓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悲哀。所以我认为,作者在途中悲哀,内心是非常痛苦而复杂的。应该体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听完这位学生的讲述,整个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说得真好!教师对此学生大家赞扬,并借此总结出文章的主题: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吃透了已经讲过的内容,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没错,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戍役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这首诗是千古反战诗之祖!

  五、末章手法探究

  接下来教师满怀情感地诵读末章,读完后营造一种意境: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在风雪交加的路上步履艰难,满心伤痛,末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渲染这种悲哀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展示讨论结果,讨论时间四分钟。

  热烈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要求:说出艺术手法,并具体分析哪里用了这种手法,以及是如何运用的。每位同学都表达得非常好,教师也给予了及时准确的表扬和总结。最后成果如下: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4、虚实结合。画面拓展,意境深远。

  最后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为末章之美作结:“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手法讲解透彻,之后,教师又巧妙地过渡:这首诗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美妙的艺术手法,更多的是它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我们通过三读诗歌再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吧!

  三读诗歌,要求:准确地把握情感,从采薇思归的忧伤焦急,到彊场思归的慷慨雄壮,再到归家悲哀的痛苦悲伤,情感波澜起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怨的。最后让全班同学齐读全诗,诵读时要求注意音调的变化,三个场景语调由低缓至高亢,再到沉痛。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全诗,最后诵读效果让人震撼。

  最后教师让学生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再次感受《诗经》的绮美瑰丽。文字为:《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无不被其润泽、受其照耀。诗经里有第一首写嫁新娘的诗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一首最悲哀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第一首写美人如月的《东山》,第一首写约会的《静女》,第一首写纯情至情的《蒹葭》。

  诗经就如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愿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平都能品读《诗经》,感悟其中深沉的意蕴。

  六、课堂练习

  整首诗讲到这里基本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找出《芣苢》一诗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

  题目如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有:得到。掇(duō):摘取、拾取。捋(luō):成把地握取。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思考:《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七、布置课后作业,并推荐阅读两本书:安意如:《思无邪》、鲍鹏:《第三只眼看诗经》。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二、细读课文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名读第1小节,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3、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是指些什么?

  (“指南针”原指用磁针制成的能指示南北方向的一种仪器,在课文中指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

  4、小结:第1小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5、指导朗读第1小节。

  (二)、自学、分析2—5自然段:

  1、默读第2-5小节,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多媒体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

  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指导看“星象图”。

  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思考: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因为朝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多,朝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少,所以才形成南稠北稀。)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

  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4)、积雪指示方向。

  思考: 严冬时,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

  指导朗读。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三)、指导学习第6小节:

  1、齐读第6小节

  2、思考:人们是怎样发现天然的指南针的?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3、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小结: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只要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就会找到辨别方向的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晾、最、爸、鞋、彼、此、怪、汗” 。

  2、学习部首:父字头;理解“彼此、好奇”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

  4、能正确描写“爸、晾、彼、此、怪”5个生字。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

  6、运用动词,发挥想象,说说“风”的其他特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边想边记忆。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比一比,再组词。

  开双轨火车:同桌一人完成一个组词。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读通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认识和了解调皮的风吧。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节。

  自由读课文第一节,完成说话练习。

  (蜻蜓)、(蝴蝶)和(白云)看到(洗好的衣服)就走了。

  填后再读句子。

  2、学习第二节。

  (1)师:他们都走了,可风却来了,他对妈妈洗的衣服可好奇了!读读第二小节。

  (2)指导朗读,读出风的好奇。

  a、“悄悄”,“怪模样”,“喘不过气”加重语气

  b、理解“彼此”的意思:那个和这个,双方。文中指穿着爸爸的西装和裤子的风,穿着妈妈的.上衣和裙子的风以及穿着弟弟的校服和鞋子的风。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节内容想象:风是个怎样的怪模样?

  预设答案:风就是穿着西装和裤子的样子;穿着上衣和裙子的样子;穿着校服和鞋子的样子。

  3、学习第三节。

  (1)师:风不仅有好奇心,还是个调皮的孩子呢!读读第三节,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风”的调皮? 它还会做些什么调皮的事?

  (2)自由读,圈出表现风调皮的动词。

  (3)交流讨论。

  师板书:拿 擦 扔 滚

  (4)指导朗读。

  本来毫无生气的画面,由于风的到来,一下子欢快起来了,小作者是多么的乐在其中啊!

  (5)指名读,小组赛读,表演读。

  在读中再次体会风的调皮。

  三、布置作业,适时拓展。

  1、布置作业。

  2、拓展练习。

  模仿课文的第3节,说说风还会做什么调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