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课件或小黑板(课文句子、比较音节、当堂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切题。
1、唱《小小的船》。
2、从歌中“月儿”引出“星星”。(板书课题)
3、读课题,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二)、初知。
1、比较拼读音节:
zhēnhéngsǎshǎkàoràozǔchǔyángyánmànhàn
珍---衡撒---傻靠---绕组---楚仰---研慢---汉
2、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三)、赏析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此段: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板书:张衡)
讲他干吗?(数星星——板书)
2、指名读最后一段,问: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板书:汉朝)简介张衡。
3、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1)、学习“著名”:闻名、有名。并用“著名”说话、写话。
(2)、简要讨论“天文学家”。
(3)、谁知道他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4、学习生字:
(1)、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述: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习。)
(2)、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3)、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5、齐读最后一段。
(四)、赏析课文一段。
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1、自由读此段,先说有几句话,再上台来标序号。
2、指名读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大家晚上去看过星星吗?像什么?
(2)、讨论“满天”和“无数”。
(3)、学习此句的比喻含义:
(4)、学习这个句中多音字:
(5)、张衡把看到的星星写得这么美,说明他心里对星星的()之情。
(6)、用“喜爱”的语气齐读此句。
3、学习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过渡:看到星星这么美,张衡是怎么做的呢?
(1)、请多生读此句:
(2)、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
(3)、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座互演或上台表演。
(老师或其他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4)、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据回答板书“认真”或“仔细”)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喜欢读的都读此句。
(2)、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他“一直数到了几百课”,这说明什么呢?(他不怕烦、不怕累。)
(3)、比较句子: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自由阐述,讨论。)
(4)、齐读第三句。
5、教学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写法。同音字比较:真、针、珍。
靠:告+非。用“靠”组词。
仰:换偏旁“迎”。“仰—卵—柳”比较。
百:独体字。给“百”组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本堂课。
(六)、当堂练习:
1、猜字谜:
①天真热,一连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汉)
②我不断地用力,终于推开了一块石头!(研)
③这事太有趣了,我非告诉你不可。(靠)
④白娘子被一根扁担压住了。(百)
2、改错字:
一个孩子座在院子里,造着奶奶,仰着头,只着天空书星星。
3、补句子: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3次。
2、每位同学夜里去看看星星,下堂课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到的情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同学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学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同学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资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同学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真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活动,同学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俺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俺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漫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真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漫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俺们一起阅读“阅读资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资料1—4”,考虑:这四则资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身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同学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同学活动.
同学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同学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同学读完后,可以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同学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身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同学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俺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俺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妙,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俺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俺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俺们的课文中,有对俺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俺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同学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同学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效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资料.)
同学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同学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同学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一起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同学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同学平安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布置同学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布置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俺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依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俺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俺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效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俺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身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俺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同学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依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同学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身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身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俺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只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俺们轻松一下,进人俺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俺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同学说自身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同学读自身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同学说自身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同学介绍自身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同学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俺们充沛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俺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身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俺们不只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俺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俺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俺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俺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俺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俺们去了解呢?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资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俺们阅读“阅读资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资料1—7”,想一想这7则资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身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同学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同学活动.
同学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同学观察,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同学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同学自身阅读,然后请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同学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同学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身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同学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同学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同学欣赏.
g.关于《俺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俺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同学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同学朗读课文.师生一起评点.
(6)同学将文中自身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安排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资料”的学习,俺们不只增加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安排任务:下节课,俺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俺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同学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效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同学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同学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同学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同学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一起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同学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同学的平安,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同学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布置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时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俺们就来进行学习效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同学讨论,师生一起评点.
(说明:若同学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用;若没有,则依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效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同学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同学提供的资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咏 柳
知识目标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激情引趣)
5、板书课躇。“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读诗歌
1、出示生宁卡片,指名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诗歌,要求读通顺。
3、检查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齐读、互相推荐读。
4、教师范读。
三、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绿的意思。“妆”,打扮的意思。“垂”,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四、边读诗文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五、识记字形、写字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形近字:“载”和“裁”,进行区别;“剪”和“碧”可通过熟字组合加以识记。“碧”,先写上半部的两个部件,要紧凑,下边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过教笔顺识记。“垂”字写法: 。“丝”字要注意字形结构,两个“ ”并排写,千万不要加点,下面一长横把两个“ ”托住。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 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的绿色柳条就像绿色丝带一样。
其中帮助学生弄懂:“碧玉”是绿色的玉石;“一树”是满树;“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1) 指导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理解“细叶”、“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3、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春日柳树的美景。
4、背诵全诗。
三、完成练习第3题,进行谈话、写话练习
1、观察春天的柳树。(可在上本课之前领学生去附近有柳树的地方进行观察或看挂图)
2、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 说柳树的颜色。
(2) 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3、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4、学生写话后教师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果断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根据的简单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序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画简笔画,简述事情,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辆车。
2、教师描述情境:一天,这辆公共汽车载着一车人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
(不直接揭示习作内容,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小组讨论,大胆猜测,概述情景。
1、小组讨论。
在这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车上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你怎么来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关心他,帮他止住血。我们应该赞颂这种新风尚。
(2)车上部分人积极帮助他,部分人感觉寒心、脏。对这种情形我们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
(3)所有乘客都若无其事。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是想象性的,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接近生活。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怎样的,就耐心地进行引导,是对的'。)
三、引导选择,启发想象,编列提纲。
1、引导选择。
小孩的鼻子出血,这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你选择一种情景表明自己的观点。
2、编列提纲。
事情会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呢?我们先大体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列提纲:(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车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指导列提纲很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构思能力。)
四、学生笔述,全班交流,重点评议。
1、学生笔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适当评点。(重点指导写好人物的言行,启发学生思维,用恰当的方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3、。
五、阅读例文,引导比较,提高。
1、阅读例文,引导比较。
2、提高。
(1)续写时要正确理解的开头。
(2)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顺序、有条理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不管是哪一堂课,教学后都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六、布置作业。
从课本中的三个开头中任选一个进行续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1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2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4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4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5
小学语文教案(热)08-09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8-16
小学语文教案分析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