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通州榜样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通州榜样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州榜样观后感1
十大榜样人物的事迹涵盖了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道德品质。他们当中有见义勇为的英雄,也有弘扬孝道的道德模范;有为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也有奋战在教育、医疗等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曹健就是其一,他凭借一身侠肝义胆,保护了百姓的安康。
3月19日,曹健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女儿来到通州土桥迪卡侬店购物,刚进去不久,发现前方不远处顾客都慌张地四处逃散,只见一名醉酒男子手持铁棍朝着人群胡乱挥砍,而人群中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说时迟那时快,曹健不顾个人安危,三步并作两步蹿上前去勇斗醉汉。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该醉酒男子被制服,而曹健在此次搏斗中导致左手第五指骨骨裂、腹部伤口长达18厘米、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他的见义勇为不仅捍卫了社会的平安,更唤醒了整个社会对见义勇为英雄壮举的呼唤。曹健说:“我当时并未多想,只想要保护大家的安全,因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
在活动现场,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视频短片、情景故事、主题演讲、现场采访、数来宝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让观众收获满满的.正能量,体会到了心灵的震颤、社会的温暖,雷鸣般的掌声在大堂久久回荡。
一位观众感慨道:“我觉得十大榜样人物的事迹特别接地气,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刻提醒我要努力工作,珍爱家人,崇尚道德,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传递正能量。”
通州榜样观后感2
昨天下午,我区举办了“榜样的力量”——“20xx通州榜样”颁奖典礼,曹健等10名“度通州榜样”受到了表彰。
十位20xx通州榜样当中有面对危险表现出侠肝义胆的见义勇为榜样——台湖镇次渠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生曹健,有四十二年用真爱诠释了人生的孝老爱亲榜样——永顺镇富河园社区居民段玉仙,有坚持公益温暖他人的热心公益榜样——张家湾中心幼儿园教师陆超等。活动现场,通过视频短片、情景故事、主题演讲、现场采访、数来宝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话语真挚、场景感人,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整场活动掌声不断。
,通州区广泛开展了“20xx通州榜样”主题教育活动,5月至9月,全区社会各界共推荐候选人554人,含括了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学校教师、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普通市民等各类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州榜样”主题活动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推荐标准,对候选人进行分类评审,共评选出“20xx通州榜样”年度榜样10名,“20xx通州榜样”提名奖40名。仅一年,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分别被评为首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荣获“20xx北京榜样”提名奖、5人荣登“20xx北京榜样”每周人物榜,北京榜样的推荐报送人数和当选人数都位居全市第一位。
为带动更多市民崇德向善,区文明办运用全媒体立体式宣传“通州榜样”先进事迹。通州电视台、《通州时讯》分别开设“好人365”“平凡的感动、暖暖的通州”等专题专栏,集中发布“通州榜样”月度人物榜及活动动态。利用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通州文明网、大运通州网、八通网以及“文明通州”微信、微博专题发布“北京榜样”“通州榜样”上榜人物事迹,扩展榜样人物影响力,提升群众参与热情。
下一步,我区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榜样人物的学习宣传,并将“20xx通州榜样”先进事迹将列入全区各级各类道德讲堂活动学习内容,列入百姓宣讲团活动宣讲素材,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精神动力和坚实的道德支撑。
首都文明办副主任韩龙彬,区领导李玉君、付晓辉、韦江、李亚兰,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以及历届“通州道德模范”和“通州榜样”、首都文明单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公共文明引导员、创城工作者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最后,在《通州榜样》主题歌声中,市、区领导亲切接见榜样,并合影留念。
通州榜样陆超对记者说:“我希望把我的.工作热情继续带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公益支持公益参与公益,公益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是善言善行关注的平凡小事。只要大家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都可以做志愿者,把自己的爱心奉献出去、传递出去。”
观众对记者说:“今天来观看通州榜样颁奖典礼很受感动,榜样们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向他们学习,争取为北京副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州榜样观后感3
郭金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与80岁高龄的婆婆亲如母女般相处30年,没红过脸,没拌过嘴。20xx年,郭金芹的婆婆因半身不遂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郭金芹担心婆婆运动量小,生褥疮,天天搀扶婆婆练习走路。她种菜园子、上班,都会抽空回家照看婆婆。郭金芹20xx年10月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住院期间,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婆婆,病情稍有好转她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老人身边,端茶送饭,洗洗涮涮。
怀一份感激照顾婆婆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敬老节”,每到重阳之日,人们纷纷登高望远,推行敬老活动,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老敬亲是每一个后辈都应该做到的。在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村就有一位广为人赞的好儿媳——郭金芹。她3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心、坚贞、善良和执着与婆婆田淑珍亲如母女一般相处。更为难得的是婆婆染病半身不遂,郭金芹自己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之后,她都没有疏于对婆婆的悉心照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婆婆梳头、洗脸、晒被子、打扫卫生,再把热气腾腾的饭菜喂到老人嘴边。她把30年中的每一天都当作重阳节来孝敬长辈,深得大家的赞赏。
郭金芹嫁到婆家的时候,婆婆已经患上了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后来郭金芹有了儿子,郭金芹和丈夫上班都很忙,婆婆为了给儿子、儿媳减轻负担,咬牙挣扎着起床,扶着墙艰难挪步,帮着照看孙子。孩子一天天长大,老人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转,能接送孩子上下学,还能给一家人做一些简单的饭菜。郭金芹心里说不出的感激。
20xx年,老人的半身不遂病情加重,言语不清,卧病在床,生活彻底不能自理了。郭金芹担心婆婆运动量小,血液循环慢,生褥疮,天天搀扶婆婆练习走路。那时,郭金芹种了一片菜园子,中间歇会儿,她就要跑回家,问问婆婆渴不渴、尿不尿,一天要来来回回跑上好几次。后来郭金芹常犯腿疼,菜园子租赁出去,她找了份工作,首先和领导介绍了自家的情况,通情达理的领导特许她每天上班中途回家照看婆婆。
老人瘫痪在床10年有余,郭金芹不管白天多么忙碌,多么辛苦,都要给老人擦洗身体,端茶送水。每年一入冬,郭金芹就早早生上炉子,生怕老人冻着。多年来,老太太身上没生过疮,也没有过虱子、跳蚤,这都是郭金芹长期精心照顾的结果。
郭金芹的家境并不富裕,丈夫下岗多年,儿子上学,郭金芹自己省吃俭用,但她总是想方设法改善老人的生活。
重病在身孝心不改
20xx年秋天,郭金芹咳嗽不止,附近诊所的医生先说她是上火,后来又说是支气管发炎,治疗了一个半月,咳嗽不但没有止住,痰里还有了血丝,同时她的腹部出现积水,疼得整夜睡不着。郭金芹实在忍不住了,才去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做了个CT检查,医生当天就留她住院了。医生和她丈夫说了实情:“你妻子的病是肺癌晚期,赶紧办个住院手续吧。最好别和病人说,心理压力过大不利于病人恢复。”丈夫没敢透露给郭金芹实情。郭金芹说:“我得回去,我住院了老太太怎么办呀?”丈夫说:“你得做好多项检查,医生说还是住院方便。老太太你放心好了,有我呢。”
郭金芹勉强留了下来。晚上她散步的时候,看着很多病房门口挂的牌子上都有“癌”字,她心里犯起了嘀咕:自己身体一向挺好的,不可能得癌症吧?
从第二天起,郭金芹天天拍片子、抽血。她的腹部不疼了,医生还是不让出院。郭金芹满腹狐疑地问丈夫:“医生和你说了没有,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丈夫说:“医生不让我告诉你。你承受得了吗?”萦绕在郭金芹脑海里多日的猜测确信无疑了,她做好了心理准备:“你说吧!我什么事儿都挺得住!”丈夫这才向她道出了实情。听完,郭金芹异乎寻常地冷静,只说了句:“行了,我知道了。”就打发丈夫回家了。
当晚,郭金芹找到值班医生问:“田大夫,我丈夫把我的病都告诉我了。您说我还有救吗?要是有救我就治,要是没救就算了。我丈夫下岗6年多了,孩子刚上班,我家里刚盖完房,实在是没有钱了。家里还有一个瘫痪的婆婆需要照顾,我不能把有限的时间都放在医院里。”田医生说:“您这病刚得,又是小细胞肺癌,癌细胞到处跑,不适合做手术,只有放化疗最有效。”郭金芹说:“我要是人财两空就不治了。”田医生说:“您不试一把怎么知道会是人财两空呢?”
回到病房,郭金芹思虑万千。那一年,郭金芹的丈夫刚刚50岁,婆婆离不开人照顾,儿子刚上班,以后还要面临娶媳妇,她要是不在了,这一家老小可怎么过?思来想去,她决定积极治疗,搏一把。
第二个疗程的化疗结束时,检查结果显示郭金芹肺部的癌细胞消失了一大半。第四个疗程结束后,她体内的癌细胞全部吸收了。张主任对郭金芹说:“您还要再做两个疗程,巩固一下。您身体素质好,放疗化疗同时做,这样效果更好,但是一般人承受不了。”
郭金芹问张主任:“我这样的毛病有去根的吗?”他说:“有!”郭金芹追问:“百分之几?”张主任说:“万分之一。”郭金芹说:“好,我就争取做这万分之一。为了婆婆、爱人和儿子,我必须活着,我就狠一下吧!”周围的医生全笑了。张主任说:“只要你有这个信心,你一定能成为这万分之一!”
做化疗的时间长,从早晨8点打上吊瓶,一直到晚上8点才能结束,郭金芹虽然挂念婆婆,担心老人孤单,担心丈夫和儿子侍候老人摸不着门儿,却回不了家。放疗的时间就短多了,郭金芹天天拖着虚弱的身体,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
郭金芹生病最初是瞒着婆婆的,她从医院回来就直奔婆的屋里,把老人扶到沙发边靠着,倒上蜂蜜水,喂到婆婆嘴边,喂完后又打来水给老人擦洗一遍,梳理一下头发,然后给老人揉肩,捶腿。此时的'郭金芹,完全看不出来是个重病在身的人。
老人虽已80高龄,却不糊涂,她见儿媳三天两头外出,头发也脱光了,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问儿媳妇:“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是不是得了重病?”
纸里包不住火,郭金芹只好实话实说:“我是得病了,是肺癌,您也别着急,我恢复得挺好的。”
婆婆望着郭金芹,一双昏花老眼瞬间老泪纵横,这是大病,婆婆怎能不担心着急?30年的深情足以使一对婆媳变成母女。“您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医生都说我没事儿了。”郭金芹抚摸着婆婆颤抖的后背安慰着。
有人问郭金芹是什么支撑着她,让她这样坚强?她说:“我不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我放心不下我婆婆。我的孩子刚上班,我还希望看到他娶上媳妇。什么都能垮,就是精神不能垮。我必须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
尽管婆婆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但是老人的目光里分明传达着对儿媳的爱,那是一份母亲对子女的最赤诚、最无私的爱。
婆婆得知郭金芹生病后,整天忧心忡忡,很快就瘦了近20斤。郭金芹说:“婆婆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我也是婆婆的一个精神支柱,我们娘儿俩在相互支撑着。”
20xx年5月初,天气微凉,郭金芹生起炉火,给婆婆热热乎乎洗了个澡。之后,她发现老人起了一身的水泡,北京一所医院的老中医给老人开了中药,老人服用了一段时间也不管用,而且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当年9月就与世长辞了。
郭金芹内疚地说:“是我这病让老太太着急了,不然老人还能多陪我们几年,我对不起她。”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郭金芹带着内疚和遗憾送走了婆婆,但想来老人走得应是平静安详的。郭金芹把每一天都当作重阳节来孝敬老人,她用一颗朴实的心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州榜样观后感4
2月19日上午,通州区举办“榜样的力量”——“20xx通州榜样”颁奖典礼,隆重表彰马忠武等10名“度通州榜样”和40名提名奖。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宣教处处长奚立龙、宣教信息中心主任宋黎明,通州区领导李玉君、赵玉影、杨静慧、芦峰、肖志刚、罗明光、李亚兰、张振泉,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及主管副职,首都文明单位代表、历届“通州道德模范”和“通州榜样”,以及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公共文明引导员、创城工作者等共计45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视频小片、故事讲述、现场采访等形式,生动再现了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话语真挚、场景感人,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整场活动掌声不断。颁奖仪式最后,在《通州榜样》主题歌声中,北京市、区领导亲切接见榜样,并合影留念。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道德风尚,通州区文明办在全区广泛开展了“20xx通州榜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层层举荐,共收到全区社会各界推荐的候选人543人,含括了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学校教师、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普通市民等各类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区活动组委会严格按照推荐标准,对候选人进行分类评审,共评选出“通州榜样”年度榜样人物10名,提名奖40名,择优向“20xx北京榜样”活动组委会推荐121人,其中9人荣登“20xx北京榜样”周榜及月榜,3人荣获“20xx北京榜样”提名奖,入选人数位居全市前列。
同时,通州区文明办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榜样人物事迹,通州电视台、《通州时讯》、“文明通州”微信平台开设了“通州榜样”活动专栏,通州文明网、大运通州网、八通网开设“通州榜样”专题网页,随时报道活动动态,发动市民广泛参与评选、自荐、推荐,并对评选出的月度榜样人物进行媒体公示和事迹专访。将“通州榜样”事迹设计成公益广告、宣传海报、宣传折页等,并举办“德耀运河——道德模范在身边”主题展览,形成强大舆论攻势。广泛开展“为榜样点赞”子活动,动员广大市民通过专题网页和创新设计的H5页面,为榜样留言、礼赞榜样。该活动在社会上引起深刻反响,网页和H5页面点击率达7.4万余人次,共收到网友及市民群众留言7000余条。同时,各单位利用简报、报刊、宣传栏、电子屏幕以及道德讲堂活动,广泛宣传上榜人物先进事迹。通过持续、密集的多媒体联动宣传,在全社会掀起了“人人推荐身边榜样,人人学习榜样事迹,人人践行榜样精神”的热潮。
下一步,通州区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榜样人物的学习宣传,传递道德正能量,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道德支撑。
通州榜样观后感5
孙虎成曾是个装卸工,后来自己创业成立北京虎成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的孙虎成心系家乡发展,自费为村里修路、为村里公园添置健身器材;汶川地震,孙虎成扔掉手头的工作,带着自己公司300多人的建筑队伍投入到抗震救灾,援建什邡的队伍中去,历时26个月;雅安地震,孙虎成第一时间协调设备和物资赶赴灾区救援;今年7月,孙虎成将20万元支票送到通州区红十字会,用来资助通州一名因公殉职的支边教师的妻儿;他还“一对一”资助了通州中仓街道一名12岁的特困学生,每年捐助1万元直至大学毕业。
诚信创业,在强手如林的行业中站稳脚跟
1994年,18岁的孙虎成参加了工作,当装卸工开大车,苦活累活没少干。几年后,由于砂石料行业不景气,孙虎成转行开始自己创业。短短几年,凭着孙虎成诚实可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北京虎成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在强手如林的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自费修路添健身器材
在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个人财富逐渐积累的同时,孙虎成心系家乡发展,一心想为家乡做点事。“村里的路年久失修,加上许多大车碾压,早已坑坑洼洼,尤其到了雨季,道路泥泞,特别难走。”孙虎成回忆说。2013年的夏天,他自费买了几大车石子和沙子,用工程车运到村里,再组织自己的员工将整条马路的坑坑洼洼全部垫平,方便了邻里出行。
冬天下大雪,村里的马路积雪成冰,孙虎成又组织员工开着修路用的平地机清除冰雪,方便村民出行。
去年和今年夏天,孙虎成又当起了义务修路工,将道路的窟窿补好。可是垫平马路的坑洼,治标不治本。下一步,孙虎成打算将村内整条路返修,从“根”上治疗这块心病,让乡亲们出行不再看天气挑日子。
村里的公园缺少健身器材,孙虎成自掏腰包购买了篮球框架,联合村委会修建了一块篮球场。如今,不仅年轻人打篮球有地儿了,爱跳舞健身的大妈们也有了好去处。
爱撒灾区,带三百名员工援建什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孙虎成扔掉手头的工作,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投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去。什邡,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北京又是什邡市的对口支援城市,在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后,孙虎成在北京的业务全部停止,带着公司的300多名员工,开着30多台大小型设备参与到许多援建项目中去,如此规模的建筑队伍在北京对口支援什邡的团队中可谓屈指可数。孙虎成和工友们主要负责道路修建,大灾过后,什邡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狼藉,百废待兴。当时灾区没水没电,余震不断,常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他们住在地震棚里,随时准备避险。在灾区饮食也是大问题,渴一天、饿一顿很正常。最让孙虎成头疼的是车辆的燃油问题,人能饿着肚子干活,可机器不行,最初的半年,燃油非常紧张,孙虎成四处托人找油以维持车辆的正常运转,几个月后就好多了。
在什邡,孙虎成和工友们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但是亲眼目睹满目疮痍的灾区经过北京市各相关单位两年的辛勤建设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孙虎成就会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7级地震,地震造成部分房屋倒塌,电力、通讯和交通中断,人民缺水、缺粮、缺药,生活陷入困窘之中。得知消息后,孙虎成第一时间协调设备和物资赶赴灾区救援。
孙虎成说:“同样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我到灾区就是帮忙去的,能为灾区重建做点事,为同胞们做点事,我已经很知足了,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爱心不分大小,更不分地域,孙虎成的爱心善举从草寺村播撒到了全国。
接力递爱,携手红会帮助更多贫困者
4月,孙虎城跟随北京工商联的.工作人员去援疆,给当地的农场捐赠拖拉机,一位在当地挂职锻炼的领导说:“在你们通州的永乐店,有一个老师在这边的一所小学支援教育,出车祸去世了,听说他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处境挺不好的。”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孙虎城。2015年7月,孙虎成将20万元支票送到通州区红十字会,用来资助这位因公殉职的支边教师的妻儿。他说:“这位老师抛家舍业去援疆很不容易,是为了工作殉职的,都是家门口的人,我能帮点什么就帮点什么吧!”
此前,孙虎城还“一对一”资助了中仓街道一名12岁的特困学生,每年捐助1万元直至大学毕业。
今年初,孙虎成与通州区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希望能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困难家庭和身患绝症的病人,让爱的阳光温暖更多绝望中的人们。
爱心需要传递,更需要接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传递可以感染每一个在困苦、绝望中挣扎的人。爱的接力棒只要一直传递下去,你搀他一把,他也会扶你一把;你给他一颗爱心,他就会回报给你一个更加温暖的爱心。每个人都奉献一份善心、做一点好事,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文明、更和谐、更美丽。
【通州榜样观后感】相关文章:
《榜样》观后感05-20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06-20
观看《榜样》观后感09-19
榜样6观后感11-18
《榜样6》观后感07-29
榜样8观后感10-11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06-23
《榜样4》观后感06-24
榜样的高中作文11-16
榜样初中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