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篇(优秀)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人称印度“阿汤哥”的Aamir Khan首次自导自制自演。IMDB和豆瓣都上了8分。
讲了一个患有失读症的男孩一度被家人误解和放弃,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开导和帮助下找回自信的故事。失读症(dyslexia),或称阅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可能由遗传或后天脑损伤导致。有失读症的人,智力同一般人并无差别,但阅读和写作能力却与常人有较大差距。正如片中的Ishaan,他有着绘画的天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认起字来却格外费力。对于这样一类特殊人群,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有认识此类疾病的意识,而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类为笨、懒或贪玩;其次要有耐心,并懂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此障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甚至他们还很可能在其他一些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真正用心去对待这样的孩子,关心爱护宽容理解,既不能放任,也不能放弃。片中的老师在激励Ishaan时列举了很多曾患失读症的名人,虽然对于达芬奇和爱因斯坦是否有阅读障碍尚存争议,但在维基上仍然不难找到一长串如雷贯耳的名字:安徒生、毕加索、约翰列侬、阿汤哥……
虽然本片引起了人们对失读症患儿的广泛关注,但导演的意图显然不止于此。他批评的是父母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的做法,他抨击的是只看分数压抑个性的教育体制,他提倡多用鼓励和引导少用威胁和责骂,他强调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等待着被发现。
本片在印度本土风光无限,票房和口碑均创佳绩,但到头来仍然未能获奥斯卡提名;而同年以印度生活为背景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却在奥斯卡大放异彩(英国选送),这一度引起了全民讨论。不少人认为印度电影从未获奥奖垂青是被低估了,但也有人指出剧情拖沓、时不时来一段MV的风格,是本片的败笔。
片头很新颖,这是宝莱坞第一次使用黏土动画。片中Ishaan的那些创意画大都出自本片编剧的手笔,牛!据说Aamir Khan一眼就相中了那个长着两颗虎牙的扮演Ishaan的小演员,还破费周折的说服校方放人,但我觉得他表现一般么。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星光璀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印度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儿童成长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叫伊桑,他只有八岁,但与其他孩子不同,他天生患有阅读障碍,思维不够流畅,并且在距离和大小的判断上也有困难。他无法像常人那样做一些事情。
伊桑生活在一个不友善的环境中,除了他母亲以外,所有人都对他感到不满意,包括他的父亲。由于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伊桑最终被迫被学校开除,被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在这个新环境里,伊桑感到非常压抑,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疏远自己的同学,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就在这个危险的时刻,一位代课教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伊桑的命运。这位教师名叫尼库巴。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进行了真诚的谈话。他向他们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而对他们失望。他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如果你们只是追求比赛胜利,那为什么不去养马呢?为什么要生育孩子?你们的'期望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负担,而应该是他们成长中的支持与鼓励。”
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分享了一些名人如爱迪生等小时候也曾有读写障碍的故事。老师也坦言自己曾经面对过这样的困扰,并且告诉伊桑,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能成功。为了帮助伊桑克服读写障碍,老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玩游戏分析那些能够“跳舞”的字母。他们先在沙盘中书写字母,然后用彩笔书写,最后用铅笔写。通过这样的练习,伊桑渐渐地克服了读写障碍,重新找回了自信。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
伊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令他的父母感到惊讶不已。他也开始体验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巅峰感受,这让他脸上绽放出快乐和幸福的笑容,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在这个感人又充满深意的画面中,尼库巴老师把伊桑高高举起。他不仅提升了伊桑的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激发了他前进的动力!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有些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较低。然而,在我们的学校里,老师们对待这些特殊的孩子持一种特别的态度。他们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和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从根本上帮助他们。他们会牵着孩子的手,引导他们慢慢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电影,主人公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名叫伊桑。因为他在阅读方面有障碍,没有办法和正常的孩子那样阅读和书写,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总是被老师批评。但是他特别富有想象力和观察力,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爸爸只好逼迫他转学并住校。
来到了新的学校,老师和同学还是不理解他,他很孤独,很自卑。不久学校换了一个能歌善舞的美术老师。美术老师任职不久就发现了伊桑的`问题。他去家访时发现伊桑画画很有天赋,而且很富有想象力。于是美术老师每天都抽出几个小时来教他口才、写字、画画……后来,他的爸爸来到学校,看见自己的宝贝儿子伊桑正在阅读学校的通知,进步特别大。他爸爸激动得热泪盈眶。为了不打扰伊桑,他来无影,去无踪。
这部电影十分感人。后来,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美术老师举行的绘画比赛,他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打败了美术老师,赢得了比赛的冠军!电影的最后一抱,让我终身难忘。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
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闪闪发光,但是你永远都触碰不到它。也许,在黑夜中,你也不一定可以看得到它,因为你可能会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灯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华的房间内流连,忘了天上默默发光的小星星。这一段话,出自一本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小男孩伊夏,他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存在阅读障碍,他所犯的错误不被理解。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伊夏是无可救药的。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又故意毁坏邻居的花盆,他甚至当着父母的面动手打人,撒谎、逃学。课文读不出,考试时,整张考卷上只填了一个空,而且还是错误的。万般无奈之下,伊夏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这里,伊夏因为不会读写,经常受罚,他的内心感到更加孤独、害怕,甚至连自己喜爱的画画也放弃了。
很幸运,伊夏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美术老师尼克,他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梦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通过伊夏在学习中犯错的方式发现了伊桑在学习上的困惑,是阅读障碍影响了他的学习。更为可贵的是尼克老师对伊夏实施特殊的教育方式,最终使伊夏从学习的困惑中走了出来。最后,伊夏的学校举行了一次画展,伊夏的画成为了纪念册上的封面,而尼克老师也画了一幅,画的就是伊夏……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就像是颗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是星星总会发光!有些有某种障碍的人与我们平常人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他们其实并不笨,只是某些方面存在障碍,但他们总会在其他方面被赋予另外一种新的能力,让他们异于常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所以,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他们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瞧不起他们。如果每一个人都一样,那么世界就不会五彩缤纷。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天才,是他们改变了世界。如爱因斯坦、迪斯尼等,他们小的时候也都有认知障碍,他们与常人的想法不一样,用不同的思维来想象这个世界,这使得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每当我想起伊夏露出两颗滑稽的大门牙和水灵灵的大眼睛笑起来的画面时,我的心里就暗暗地为他喝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
很开心参加了教育协会组织的这次的活动,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印度教育制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产生了很多的感触,由此及彼,我又联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自己一路走来的求学路。
影片一开始塑造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学生,他异于常人。特别喜欢盯着某一事物引发大脑,三处奇异的东西,新奇古怪,让观众不得不诧异老天竟会造出这么伟大的物种?然而事情的发生都伴随着两面性,成绩很差的'他,时时苦恼着。它拥有不一样的思维,对于教条式的思维模式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按规矩吸收,火上浇油的是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打击,让他的自信心一度下降。看着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一步步走向自闭的深渊,不禁使我的心一颤。孩子本来就是爱幻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可是生活却总是要剥夺他天真的笑脸,让他们走向自以为很正确的死板式课堂。开始我怨恨他的父母,何必要逼他干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正是因为父母爱他,才对他如此“残忍”。看着父母留下不忍心的泪水,我深深感觉到现实中人们的无奈。
中国的教育制度何尝不是如此呢?总会在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里,大煞一笔,创造力被一步步抹杀,走上人们所谓的“正轨”。不由主的想到了自己,从小就带着父母的希望,即使自己觉得很累,也会坚持不懈,用学习去麻痹自己。在13岁就被送往私立学校,独自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此期间,哭过、痛过、怨恨过,可到了最后还是选择屈服。为学习失去了很多本该得到的,比如:和家人团聚、与朋友玩耍、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觉得会让自己的人生实现价值。与其说我们是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不如说我们都错误的理解了教育的真正含义。
在此,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会在快乐中学习,做他们最真实的自己,让教育创造更多不一样的伟人。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在影片之初。以孩子纯洁童真的生活,让所有欢影的人都会一笑,看这个小男孩,不像我们班的某某,小朋友吗?但后半段剧情的逆转,却让我们每个人都未这样一个孩子揪心。
在伊桑的身上,能够看到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孩子的特点,活泼的聪明的叛逆的。只是有些孩子所表现得是大多数人眼中被普遍认同的,所以他是“好孩子”。而有些孩子们所表现得可能与我们常态的标准有所不一样,那么他可能会被我们认定为“坏孩子”。
因为伊桑的阅读障碍,他得不到常人的关心与理解,包括他得父母。他的在大人眼中的叛逆,其实是做为大人的我们造成的。值得庆幸的是他能遇到一位肯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好教师。档影片的.最终,孩子在教师的怀抱中又扬起笑脸的那一刻,相信是最让人感动的。
起初我不理解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地球上的星星》,其实,即使是不细心堕落到地球的星星,也会发出自我的光和热。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7
伴随着笑和泪看完了这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的被里面的资料所吸引,同时也震撼着,突然在一瞬间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内涵,“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电影中的八岁男孩伊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孩子。他看待世界的眼光独特而神秘,对于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等自然景物都充满了喜爱,甚至能够专心地观察着脚下的水坑,欣赏那些被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他的世界里充满了许多让别人难以理解的美好事物:绚丽多彩的色彩、活泼可爱的鱼儿、快乐调皮的小狗和在风中飘舞的风筝。
他患有阅读障碍,并且在所有的功课中从来都没有及格过,甚至得零分。无论是字母还是数字,他都会写错。因此,老师们经常让他站在门口罚站,而父亲对他则进行责骂和体罚。同学们看不起他,称他为傻瓜。只有母亲一直以来都对他充满爱与关心。然而,即便得到母亲的支持,伊桑最终还是被学校开除,被迫去寄宿学校。
伊桑很悲哀,他的心情变得异常低落,仿佛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甚至不再与任何人交流,变得封闭起来。当他转到新的环境时,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以至于学校准备通知他的父母接他回家。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美术代课教师尼库巴登场了。
细心的尼库巴发现了伊夏,察觉到他的孤独、自闭和才华。他翻看着伊夏的画稿,以及那些让他受到责罚的作业本和考试卷。渐渐地,他内心的光芒开始闪耀,就像一颗从天上落下的小星星,刺痛了他的眼睛。“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犯错的模式?他会将字母写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间拼写不一致,相似的字也会被混淆……”
所以,这些不是普通的错误,而是一个有阅读和写作困难的`孩子。”“同学们你们是否明白,许多伟大的人物,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在他们小时候都曾经面临阅读和写作障碍的困扰......
其实,在我们周围,是那些有许多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变了社会。”“伊桑,其实刚刚,还有一个人我没有说,那个人,就是你。”他带大家去池塘边游戏,让伊桑的才华自然显现;他说服校长让他不要放下这颗小星星;他用伊桑的方式教会了他读写……
为了向大家展示伊桑出色的绘画才华,他特地举办了一场校级比赛。最终,伊桑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他的优秀作品被选为学校年鉴的封面,每个人都得到了一本。片末,伊桑即将回家度过假期,他紧紧地拥抱了尼克老师,对于这个改变了他一生的人,无论是片内还是片外的观众们,都不能忍住泪水涌上眼眶。
看完影片,我从尼库巴老师身上学到了“深入理解孩子”和“不轻易放弃”的重要性。在班级中,很难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相对个性鲜明的孩子们。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他们,从根本上了解他们,分析问题的本质,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在影片中,尼库巴教师向我们展示了读懂孩子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真正读懂孩子,并不是简单地观察他们平时的表现,或者用成绩来评价他们。相反,我们应该始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寻找共同点,找出这些错误背后的根本原因。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们可以用一个拥抱、一个吻或者一个微笑去关怀孩子,鼓励他们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上取得成就,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快乐。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老师或家长贵在找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
《地球上的星星》中男孩伊桑的生活一团糟,因为他几乎做不好任何一件大人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他生活在自己奇异的异想世界里,那里有美妙的海底世界、跳舞的字母和游鱼,那个世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但这两个世界并不能相互包容和体谅,在大人的眼里,做不好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最后老师放弃了他,建议家里将他送到特殊学校去读书,虽然妈妈极尽阻拦和伊桑的反抗,最后还是没能阻拦这一切的发生,他去了一所寄宿学校,接触了一批新的人,却仍然没有开始全新的生活,他面对的仍旧是嘲笑,否定和孤立。
直到有一天,那个帅气的老师拉姆来了,他通过观察、家访等形式找出了伊桑存在的问题读写障碍(Autism),他分不清相近的字母,判断不出距离和速度,做不到同龄孩子轻易能做到的事,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这样的经历简直无法比拟,而他只有一种更加反叛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
拉姆老师找到了伊桑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首先给孩子讲故事,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伟人都有读写障碍,却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样都有读写障碍,但是这些伟人却能引领世界最前沿。相似的经历,非凡的业绩。首先震撼了伊桑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学生讨厌学习,厌恶学习。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就不学。有的家长和老师却逼着学生学,造成母子、父子、师生敌对情绪严重,孩子更加厌学。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家长应善于转化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做为教师,我们需要拥有一颗童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面对差生,面对学困生,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最需要转化的是孩子的思想。
忽略读写,发挥孩子的特长,伊桑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对色彩的感知敏感。拉姆老师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不拘泥于教材,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伊桑利用木棍等组装的会动的飞机,拉姆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使伊桑初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拉姆老师善于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针对读写困难,找到错误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辅导。拉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有针对性的对伊桑进行读写训练,b和d,s和r,p和q逐渐辨别清晰,
生活学习逐渐走入正轨。拉姆老师的爱心、责任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伊桑想不进步都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孩子学习生活出现了困难时,我们当老师和家长的是否分析找到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出现错误的规律呢?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还是一味的斥责孩子?把所有的错误归谬于孩子?有人说,孩子的错误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错误。有一定的道理。你知道所罗门群岛的故事么?每当那里的原住民需要木材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用刀斧去砍伐树木,他们会围成一个圈,用最大的声音指责那棵树,几天之后,那棵树就枯萎而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当家长或老师的是否能发挥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孩子能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埋怨孩子,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深思。
有时,我们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其实只是一个鼓励那么简单。
有时,我们给予的最大的伤害其实只是一句指责那么简单。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9
今天上午我校共同观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教育题材的电影,我发现影片是以动画为开头的,里面充满了大量的稀奇古怪的桥段,可以猜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强大。大家都说印度是一个开了挂的国家,但是印度的电影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个全新的认识,印度电影每次给我最大的感觉并不是搞笑、感人、又唱又跳,而是他们都能很好地、很清楚地描述好一个故事。尤其是阿米尔·汗,因为《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对其认识,被他帅气的外表和卓越的演技深深折服,这位印度的国宝和被称为印度最具良心的演员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
回顾到电影当中,该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九岁男孩伊桑,调皮捣蛋、爱惹麻烦。由于伊桑患有阅读障碍症,连基本的穿衣服、系鞋带都成问题,家长却对伊桑的疾病浑然不知,总以为这是他在为不好好学习找借口。在学校老师责骂他、体罚他,同学们孤立他。这样的.一个问题男孩最总被送到了寄宿学校,但是其中的痛苦只有仅仅9岁的小伊桑去面对。直到他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尼克姆老师,尼克姆老师第一次看到伊桑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孤独、自卑像极了自己小时候,便下定决心帮助他。尼克姆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帮助伊桑重回找到自信心,他举出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等名人们的例子,地球上存在和伊桑一样特别的人,他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他们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们也曾被孤立,但一旦成功就会震惊世界。
这让我想到古时孔子主张对学生因材施教,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他们。而如今呢?因材施教成为广泛缺少的一种教育方式,记得卖花的老板曾和我说:“每朵花儿都有各自的花期,有的花期早,有的花期晚,而那些迟迟没有开花的,因为它们是参天大树!”现在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去报怨、批评孩子的缺点,而是尽力去纠正它们的缺点,使其成为优点。前路漫漫,我在教育的路上,与儿童同行。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
今天,是第一次和全体老师们一起在新学期前开会,并观看了教育片《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的小主人公——伊夏,他常常在课堂上捣乱,他的父母经常被叫去学校处理。但是他自己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有错。慢慢的,他竟然逃学!还请求哥哥帮他写请假条来骗老师……他一次次地不只悔改,终于,他的父母失望透了!把他送去了全日制的学校……离开了父母,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陌生!他并不习惯那里的一切,他害怕极了!他开始变得不再欢笑,不再说话,不再与父母交流,不再画画……
直到一个吹着短笛以小丑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老师,他就是——尼克老师。尼克老师的善良,风趣,大爱。伊夏在尼克老师的用心开导下,他慢慢走出了自己的黑暗世界。尼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伊夏提高认字能力,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之后,尼克老师为了伊夏开办了一次“画画比赛”。伊夏的画画得非常好,与老师画得画不相上下。但是,最后还是伊夏的画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他的画作为学校画报的封面。伊夏的父母看着儿子的进步,激动不已。观看过程中,我听到不时会传来抽泣声……我觉得很欣慰!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老师都被感化到了。不管是因为尼克老师的为孩子的无私的.付出,或者伊夏与父母之间若即若离的亲情。我觉得对我们的心灵都是有增量作用的。
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老师。殊不知,哪个老师会改变你的命运。或者会让你变好,亦或者会让你变差。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一个好的老师会让这颗星星发光发亮;一个差的老师则会让星星变得越来越黯淡,可能会变成一颗石头……现在的我们,接触的孩子都是一张张的白纸,我们在白纸上面画什么,白纸上就有什么!在这个知识更新飞速,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可能并不能教给孩子多少知识。但是,用我们的爱,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去学习做人,学习好的习惯,学习高尚的品德。爱每一个孩子,让这些孩子都能闪闪发光!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1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与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对于成人的世界并不重要,大人们只对孩子的分数,家庭作业和名次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因为这次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的承受范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理解“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甚至愈来愈坏,伊夏必须承受与亲人分离的创伤。
一天,一个新来的美术教师尼克突然出现了,他以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个学生。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让他们都对这位有趣的老师的到来感到兴奋,只有伊夏并没有。尼克很快发现伊夏并不快乐,于是他开始寻找原因。尼克发现伊夏主要的问题是拼写和阅读困难,即患有阅读障碍。为了帮助伊夏找回自信和快乐,尼克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辅导措施。最终,他成功地帮助伊夏克服了困难,重新找回了自我和快乐。
虽然伊夏的父亲对教育不是很了解,但他仍然非常关心儿子的未来。他施加压力在于担心伊夏今天的懒散态度会导致他将来被社会所淘汰。我认为伊夏的父母需要冷静下来,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和感受。他们应该像尼克教师那样有更多的耐心和等待。用耐心和爱心来接纳和容纳伊夏,至少他需要健康和快乐。
在尼克教师组织的学校绘画比赛中,伊夏的画作获得了冠军,成功成为了学校年鉴封面的.设计。伊夏难以置信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了尼克教师怀抱中。这个意外的荣誉让伊夏受益良多,他的各项成绩也明显提升,让他的父母感到非常惊喜。伊夏开始享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的笑容。
伊夏的成功更是尼克教师的成功。正是尼克的智慧发现了伊夏的特点从而实施针对教育,才发掘了伊夏的天性,很好的发挥了他的特长。虽然父母不能让自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很聪明的天才。但父母们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与爱,让他们健康,欢乐的学习与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
每个孩子都是世间最特别的一颗星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的,对事物是充满好奇的……
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就给观众们讲述了挖掘孩子天赋的故事。影片主人公伊夏在阳光老师的带领下,便成为了那颗闪闪的星星。
是啊!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成为地球上最闪耀的.明星。
我觉得它很像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电影说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主人公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因为走神、发呆、考试零分被老师惩罚,父母也经常被叫到学校去谈话。最终迫不得已转入了一所寄宿学校。
其实,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的,他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只是很少有人去关心他、理解他、包括他的父母。
幸运的是,在这所寄宿学校里,一位美术代课老师用他阳光、乐观的心感染了不爱说话、自卑的小主人公伊夏,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画画。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再差,他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用爱心去发现。在人生这个舞台中,谁都有可能成为主角,成为地球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
《地球上的星星》叙述的是一个留级的问题小孩将再次不能升级的问题,学校的建议是转学到特殊学校,迫不得已,家长通过关系转到寄宿学校,希望通过该校严厉的管理来训服他们认为态度有问题的儿子,那知,到了新学校,在老师的惩罚下,伊桑的情况变得更糟糕,此时,美术老师尼克出现,他先是找问题的因,后针对实际具体问题,有步骤开展行动,最后,问题少年变成了绘画出众的好学生。影片虽说的是故事,但老师们认为它来源于生活,那么,影片也告诉我们,面对问题,要想解决问题,不仅要有心,还得要有力。
8岁的伊桑,上课精力不集中,做不好作业,考试成绩极差,还逃学。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们怎么处理的呢?惩罚,得到的结果是对抗,同时,对抗又在升级,逃学,反过来老师们更恼怒,满腹牢骚,避之不及,在这个反向对等过程前,很难判断最初老师们到底有没有意愿解决问题,影片没说此事,或许,有的人想过,但不知道怎么办,最后,也随大流,听之任之,又或许受时间精力所限,全班几十人,照顾不到每个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正常的,再说,他们也面临考核,要为上级给的指标努力,比如成绩,升学率等,这样看来就不能指望老师了,那家长呢?家长肯定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因为,此处家长与孩子具有一致性,家长有到学校去和校方谈话,找关系努力争取转学,这就证明家长有解决问题的意愿,但行动的结果不合人意,因为受能力所限,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是简单认为原因在于孩子的态度,转学行动的结果注定也是失败。为何代课老师尼克将这个问题少年带上了学习成长的正轨呢?因为尼克不仅有帮助伊桑的意愿,而且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愿意,那是在看到受惩罚的伊桑已经放弃保护自己,拒绝与人交流后,才做出的决定,要帮助伊桑,有能力,面对问题,尼克没有做主观判断,而是收集信息,先问拉扬,然后,查看伊桑的作业本,最后,家访,从过去的事实中去找导致问题的因。问题明确了,在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按部就班采取行动,先说服校长不要给伊桑学习压力,然后,通过课上讲故事的方式鼓励伊桑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最后,耐心的从基础开始教读写、算术等。最后,问题得到解决,由此来看,解决问题仅有意愿还不行,还要加上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片带给我们的`启发,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否能用上呢?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许多问
题都要我们去解决,仅靠意愿,喊口号是不行的,还得要有能力,尤其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要解决问题,就更需要能力做基础,要象尼克那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有输出信息的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等。当然,有能力,没有意愿,或意愿不足,也不能做好事情的,比如,出工不出力就是例证,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问题又来了,面对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们就应如尼克那样,通过人、物事实收集问题相关的信息,来推导出结论,找到导致产生问题的因,并反过来与其它事实比对,确保判断准确无误,而不是做主观判断,认为当事人有异议,或奖惩不明等。
不仅解决问题,行事也是如此,有意愿,还得需能力。
能力这个词汇经察挂在我们的嘴上,能力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又怎么才能具备呢?已经说过了能力可细分为知识、技能、经验,要想拥有能力,就要获得相对应的知识,知识可来源于书本,他人的经验,也可来至自己的经验,技能得在运用知识的实践中获得,经验需积累,能力就是这三者的综合。可是,提高能力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的行为由大脑指挥,大脑却又不喜欢变化。
正所谓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难在何处?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
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全办公室的老师们都流泪了,而我自己,从头至尾,有激动,有困惑,有同情,有震撼,但更多的是感动!被老师的精神感动,被学生的行为感动......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
九岁的伊夏上三年级,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单纯的让人怜惜的面孔。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他眼里,课本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就是简单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所以经常被罚跪在教室门外。父亲打他,骂他,觉得他很没用,同学也瞧不起他,对他冷言冷语。只有妈妈保护他,爱他。伊夏最终被学校开除送往寄宿学校,伊夏很伤心,对生存的环境不再抱任何激情和兴趣,也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剧情的转变就在霍卡尔先生调走,新的年轻教师尼库巴的出现。尼库巴老师的初次见面就给小孩子们不小的惊讶,未见其人先闻笛声。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哈哈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自由浪漫的天性释放了出来。第一节美术课上歌舞升平。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伊夏的与众不同,伊夏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是通过他的观察尼库巴决定家访,发现伊夏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虽然伊夏的父亲反复的说会画画有什么用啊?但是年轻的教师决定帮助伊夏。为了帮助伊夏自信的面对现实,尼库巴搜集可很多资料包括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的艾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这些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等名人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他们同样小时候存在着读写困难,甚至无法识字,交流困难,也都曾被周边的人当成弱智来看待,可是他们却用画画和音乐,发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伊夏从中找到了共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尼库巴最后说:“为什么我要给你们讲这些,我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些伟人,让我们把这些人铭记在心,让我们走出去,创造出些不同的东西。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石头、木棍、垃圾。”伊夏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掏出一个小口袋,里面有绳子、小木棍、石头铅笔头、芭蕉叶,他竟然神奇般的做了一艘带着螺旋桨的能在水上滑行的飞机,在尼库巴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伊夏却悄悄地离开了,他的心门还没有打开。伊夏依然在不被了解和接纳的世界中瑟瑟发抖。
尼库巴用大量的事实向校长说明,伊夏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只是有阅读障碍,伊夏的兴趣点在绘画上,并且主动要求为伊夏补课,尼库巴耐心地用尽了各种办法帮助伊夏记忆:在沙子上写、用皮肤感知、跟录音读,伊夏很勤奋的学习,一天天的进步,当伊夏的父亲看到自己曾经很恼火的儿子专心致志的对着黑板发音时感动流泪。
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以颜料为桥梁,用画笔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伊夏最后终于打开那扇紧紧关闭的心门,走出了阴霾。
结局是伊夏在学校绘画比赛中伊夏夺得第一名,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尼库巴的怀里。最终伊夏的才华得到认可
看完片子,一次次的泪流满面,不仅为睿智的老师,呕心沥血为了帮助弱势的学生重新面对生活,面对冷酷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为伊夏而感动而自豪,为他渴望被接纳,勇敢走出自闭的世界而欢呼,也为他能幸运的遇到这么一个伯乐老师而庆幸。
类似的故事,我们何尝陌生?比如《放牛班的春天》,《鲁冰花》里的小主人公不也一样幸运的得到赏识脱颖而出吗?可是,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人能受此优待呢?还有多少像伊夏这样的弱势群体不被理解,不被接纳而受歧视、嘲笑?甚至是部分正常人,在现行功利性教育制度下变成了牺牲品?我们办学校的目的就是顺利进大学,拿到高学历,到成年有优势的竞争力。而其他的可以无所谓,正如伊夏的父亲反复的问会画画有什么用啊?能帮助他竞争吗?教育工作者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一味的追求纪律,传统,荣誉,规则。而忽视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变得有些单一了,很少有人能够耐心的去发现一个人身上不同于其他人的优点,而简单的一张试卷,一张量表就轻率的判断一个人能力有多强,智商有多高。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自己,需要的是关注,是被需要和接纳,在现在教育状态下,我们的学生从来都不缺乏天真,浪漫和创造力,相反的,好像我们的老师缺乏了些尼库巴精神!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
在赵老师的推荐下,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观看了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伊夏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尼克。尼克老师用很多搞笑的方法帮忙伊夏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尼克老师还带着伊夏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夏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当看着伊夏拿着奖状,跑向尼克老师时,我也同样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我一边看,一边想:尼克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搞笑了!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老师。各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有的妙趣横生,课堂气氛简单愉快;有的严肃认真,同学们不敢掉以轻心。如果生活中多几位像尼克一样的好老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搞笑,让同学们天天都开开心心来上学,该多好呀!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期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忙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我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相关文章: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7-11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7-15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6-17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篇11-09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篇11-24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集锦15篇12-16
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03-06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02-27
数星星音乐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