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观后感
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里归途》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里归途》观后感1
《万里归途》用商业大片的质感拍出了最真实感人的情感,尤其是对于战乱场景和跋涉沙漠的刻画,越是惊心动魄的沉浸,越能体会到撤侨道路的不易。我总是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没有口号,不存在说教。
在这样的战乱背景下,《万里归途》还向我们呈现了无国界的爱,在紧急撤侨过程中会去救努米亚的孩子;也呈现了真实的、有血有肉外交官,外交官也是普通人,会有惊惧、会有担忧、会有踌躇。但在面对刻不容缓的撤侨任务时,他们会把更多人的安危放在首位。
我们能看到撤侨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会看到同胞的困境,国家的努力,还有各种小爱与大爱的互相帮扶。
张译的演技再一次赚足了我的眼泪,在“家庭”与“责任”的`抉择上,他牵挂万里外待产的妻子,却也毅然逆行进入战区执行撤侨任务。跟妻子两次通话的愧歉,一路上的千万种情绪,也融进了最后终于抵达的那个紧拥。
电影中每一个同胞和外交官背后的家庭丰盈了整个情感节奏。只有外交官们安全带所有人回家的坚定信念和全力以赴。影片最后是一段飘雪的北京街景,安谧却震撼,前段的炮火纷飞恍如隔世,原来这样“平淡到不值一提的一天,却是有人跨越山海终于归来的日子。”
片中最让人惊喜的一点是,虽然故事是围绕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展开的,但是全片可以说是没有群演,生动描绘了在战乱地区支援建设的同胞群像。
宗大伟打电话“骗”妻子在度假、成朗无畏的用英文喊话、白婳的那一句“别怕,有妈妈在”,还有哈桑、瓦迪尔….每一个觉得都熠熠生辉,描绘了人性的底色。
万里归途,是同胞们的归途,也是祖国和无数外交官为大家搭起来的归途,晴空风雨几万里,都要平安归家。谢谢万里归途,让我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撤侨,和背后无数的爱与无言的付出。
《万里归途》观后感2
周三晚上看《万里归途》,偌大的影厅,就我一个人。
我并不害怕,因为有宗大伟在,有白O在,有成朗在,有无数个归家的人在……
还因为我就在他们历尽“万里”,穿越战火,穿越沙漠,穿越生死“归途”的家里。
但是我替战区的人们感到揪心和害怕,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浓烟炙烤一切的味道,感受到炮弹落下时万物消逝的震颤。
战争可以燃烧一切,摧毁一切,涂炭一切,但它却不允许一根烟头自由的燃烧。
影片中有几处烟头的特写,一处是宗大伟扔掉烟头决定代替章宁去完成撤侨任务;一处为宗大伟想告诉白O,章宁已经不在的事实,想点烟来掩饰自己的难受、悲愤、压抑和担心,打火机怎么打都打不着;一处是宗大伟刚把烟头给政府军的一个军官,炸弹就炸得军官身首异处。
烟头是一种人间烟火气,顺心时是惬意的消遣,糟心时是郁闷的释放,是极其私人的爱好,想戒都难。
宗大伟扔掉烟头的举动,代表着他与想着自己小家的“私心”的告别,选择了大家、国家。在面对牺牲的挚友的妻子时,他选择点烟来缓解自己的伤痛,但是怎么打就是打不着,意味着章宁这一人间烟火的消散,再也回不来了。那个政府军的军官,上一秒还享受烟火带来的一丝快意和安宁,下一秒直接被战火炸得粉碎,可见战争中这种安宁和舒适是假相,真相就是时刻得面对恐惧、面对死亡、面对威胁、面对离别。
战争眼里容不下一轮明月。
皎月下竖起的是枪,深蓝夜空下疯吼的是绞杀一切的狂叫。战争有的是火的炙烤、枪的扫射、炮的毁灭。在它眼里,明月算什么,风算什么,人命又算什么。
影片中那些竖起的枪直指天上的明月,明月能说个啥?明月本该朗照离人,本该“弹素琴”,“对饮成三人”,本该“人长久”的啊!明月是遥远的故乡,但是去往月宫的目光却被枪指着,去往故乡的路途却被坦克追着。
清冷的月光都浇灭不了这疯狂的战火,明月只能冷冷的看着这些人间的鬼魅魍魉,期待“万里归途”的人们,早日回到松间、清泉、石上。
《一千零一夜》童话讲的是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电影的隐喻入木三分。残酷的战争哪有童话?童话里是航海的.故事,这里哪有海?这里有的是战火、沙漠、孤城、难民、残肢、死亡,但是,再仔细想想,陆地上战火的肆虐,不正如海洋中猛浪的席卷吗。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生命如逆行之旅,但也要向前航行。宗大伟原本是要回家陪伴待产中的妻子的,但是他留下来完成同事未完成的撤侨任务;在努米亚边境官的多重要求下,他想尽办法解决那些丢了护照的同胞的过境手续;在途中关于是否告知实情给人们,与成朗产生分歧,忍受成朗的误解,继续完成任务;刘明辉带几个人擅自脱离大部队,宗大伟前去营救;叛军要与他玩轮盘赌的游戏,他退缩、躲闪、害怕但最终用勇气去面对。
几次开枪,对于宗大伟来说,就像在海里几次差点溺亡。航海即是归途,活着即是信仰。
这世界没有童话,有的只是那个一直呵护你,让你讲童话的人。
电影中讲童话的是努米亚的女孩,让一个战争国家的女孩讲童话,这个隐喻超过了一般的意义。
对这个孩子来说,她将跟随白O来到一个和平的国度,过上天天可以讲童话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个童话。
人间需要童话,跟需要希望一样。
愿人间烟火自由、幸福、平和,就像翻着一页一页的月光,讲着一缕一缕的童话。
静坐在清泉、松间、石上。
《万里归途》观后感3
国庆期间,去影院观看了电影《万里归途》。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我国外交官历经万难,将国外侨民撤回祖国的故事。
15影片从抵达机场开始,到将华侨撤回国经历天的艰苦磨难。影片开头,刚下飞机的外交官们就连忙开车去了大使馆,在途中因年轻的外交官成朗私自摄像,被当地士兵发现,随即被扣押,各种交涉后,叛军炮弹袭击等种种磨难,终于到达大使馆。在随后安排前往边境执行撤侨任务时,章宁却不幸在流弹死亡,本该回国照顾临产妻子的宗大伟临危受命,带队去寻找并解救了那些困在边境的华侨们。
当得知章宁的妻子白嫡失联后,宗大伟又一次掉头去寻找来到了白嫡。在历经反政府组织的火炮,直升飞机扫射等,终于找到白姬和她的员工们,但因为和大使馆失联,宗大伟最后决定要去德拉特,在一路上他们留下篝火记号,让大使馆成功通过卫星了解他们的去向,最终在3德拉特成功接应到了华侨。但宗大伟人为了去寻找私自出走的几名员工,不幸被叛军抓住,通过宗大伟的.反复说服,叛军最终放他们回去。在普特拉团聚后,而正当他们即将通过边境回去时,叛军到了,在杀死边境官占领关卡后,叛军要抓回所有的本国人。不幸的是他们认为白嫡的养女是努米亚的人,不让她回去。想要带走她就得和叛军领袖玩轮盘游戏。宗大伟最终战胜内心的恐惧,赢得了游戏。之后,一行人成功坐上飞机,当飞过喜马拉雅山脉一刹那,他们喜极而泣,终于回家以上表现了我国外交官对面对复杂情况时作出的英明的判断,也从中体现了他们的机智勇敢。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团结,只有团结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在危机时刻外交官宗大伟数次放弃自己本该可以回国与妻儿团聚的想法,毅然决然地留在了这个战火纷飞的是非之地,不顾生死之危,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的生命,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让我们所有人致敬。
《万里归途》观后感4
《万里归途》依据真实撤侨事务改编,首次选取外交官的题材,看预报的时候就特别期盼了,昨天看了首映立即按头安利!外交官为了让被困的同胞平安归国,一路上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大批同胞撤离后得知还有100多名困在另一个城市,外交官们冒险进入战区救人,张译演技炸裂,几次惊心动魄的片段心情演绎得特别棒!通过三次撤侨才最终一个不落的全都带他们回了家!回国后听到犹如战区枪响的礼炮声,孩子们快乐的往外跑迎接新年的那一刻,真的`觉得是本片最打动我的片段了,剧烈显明的对比,这就是祖国带来的平安感吧!
《万里归途》观后感5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正值中国建国73周年,我和同学去观看了《万里归途》这部电影,再次感受到了祖国对我们的关心与呵护。
《万里归途》是20xx年中国国庆节期间上映的一部“海外撤侨”题材的电影,影片以利比亚撤侨为原型,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在努米亚共和国境内遭遇了战乱,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接一批华侨回家,可白O不幸因车子损坏并停在了战乱爆发点。于是宗大伟、成朗和一名努米亚老人一起去寻找白O。可他们并不知道,和白O在一起的还有约一百多名中国人,中国外交官们带着那些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迪拉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几名中国人对中国外交官产生了质疑,他们偷偷溜走了。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安全,宗大伟和白O赶快去寻找他们,可惜却因为偷了井水,被叛军给抓住了。叛军的首领并不把这些中国人的命当做一回事儿,提出要和宗大伟玩场游戏,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放下中国外交官的身份,拿起这只左轮枪,向自己的头部开一枪。叛军首领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果却平安无事。其实宗大伟也明白,拿起那部左轮枪,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可是如果不和叛军首领玩那场游戏,那么这些中国人就将会遭到被枪毙的下场。那位老人看不下去了,为了这些对他似如亲人一样的中国人,他毫不犹豫地先拿起枪在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英勇牺牲。
走出影院方感意犹未尽。《万里归途》把中国人这种团结一致的性格描写得活灵活现。当别人身处逆境的候,当他们得知是中国侨胞时,他们选择了去帮、去救。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却要竭尽所能保全中国侨胞的生命。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为之感动,这就是中国精神!
宗大伟是一个值得书写的人,他是一个平凡而不平凡的人。平凡,因为他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中的一员,是许许多多外交官的一员。但他却不平凡,是因为他能够在努米亚叛军枪口的威胁下,将性命作为赌注,为了中国公民而不怕去死。他指导年轻下级成朗带领侨胞、引领平民走出心灵困境,带领他们回到祖国和亲人团聚。这就是中国人的本色!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万里归途》观后感6
看电影之前,对撤侨只有个模糊的概念,没想到为了成功撤侨,外交官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在电影里,导演没有刻意去塑造英雄,每个都是普通人,都有小缺点,看似最无所不能的宗老师,也会迟迟不敢举起枪,会在死亡来临前恐惧得干呕,年轻的外交部新人成朗,最开始呆头呆脑的,经常不小心惹事儿,还会因为冲动口不择言,最后时刻却毅然决然地举起喇叭与敌方对峙,撤侨的`过程中,每一个角色也在成长。
再说说画面,时不时地炮火连天,前一秒主角们正说着话下一秒就给你炸一下子,真的一刻都不能平静,这就是战争最真实的样子,不得不说特效做得太棒了,敌军飞机掠过天空,黑夜里破败的街道亮如白昼,主角们与死亡博弈,虽然知道结局一定会是好的,但片子里紧张的氛围实在太到位了,万里返乡给我的感觉是故事很简单,但每一幕都扣人心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痛,太痛了!希望没有人会认为它只是国庆档的一部感伤片。这部电影包含的东西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万里归途》观后感7
对我们来说再平凡不过但在《万里归途》中却是弥足珍贵。
《万里归途》讲述了一名外交官——宗大伟和一位刚刚进入新闻界不久的年轻人——成朗在努米亚内乱时协助中国人民返回祖国,帮他们顺回家的经过。最让我久久难忘的不是他们的情节有多震得憾,他们精神有多伟大。而是电影开头的几然个字,“据真实情节改编”和国家外交部的留言“他们演绎的非常真实,是我国外交官时时刻刻面临的处境。”电影中宗大伟和成朗冒着枪林弹雨,拼着自己的性命只为将中国人平安带回家,但现实中,那些外交官们没有主角光环,没有提前预知,他们只是凭着自己心中那份对祖国对人民的承诺坚持,奉献。
还记得,电影的第一幕,宗大伟从机的`过道中走出来,说举起你们手中的中国护照,我们带你们回家!”回家二字如同一把铁锤重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回家在这里显得是那么温暖,那么坚定,使人充满希望。“五十七万八千三百二十六步。”这一串数字单看起来乎平无奇。但在绝境中穿过沙漠,穿过战区,穿过层层困难,这一步步都标记着那些受困的中国人的坚持,对祖国的信任,对生的坚定。
“飞机已进入中国领空欢迎大家回家。”听到这句话时我不禁落泪。何曾几时,我都未再感受过回家原来是如此的珍贵,是如此的难得。原来祖园一直都在身后,祖国从未忘记任向一个人。
回家二字,不管是在《万里归途》中,还是在平日生活中,听起来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希望绝境中的人,黑暗中的人都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万里归途》观后感8
从电影创作本身来说《万里归途》是一部不矫情的电影。不过度放大煽情镜头,在一些你以为会很红很煽情的部分,靠对白处理得短促却又铿锵有力。
从演员角度看《万里归途》是一部全员演技在线的电影。张译老师的表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真的只有佩服二字;殷桃、万茜、陈昊宇饰演的白婳、陈悦、钟冉冉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都有一种不卑不亢的精神底色,充满力量,是角色本身的`,也是演员们所赋予的;王俊凯同样把成朗最初青涩到最后坚毅的形象转变刻画得很到位,英文台词振臂高呼那场戏感染力很强。
《万里归途》观后感9
电影《万里归途》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同伴在撤侨大巴前等待张译、王迅、殷桃的音讯。所有人的眼睛一直眺望着前方高坡的地平线,期待着那条轮廓线有所起伏……尤其此处饶晓志导演特意用了一个小女孩的主观视角镜头来呈现,就更加让人共情了。
电影《万里归途》多处用叙事节奏来故意“欺骗”观众,调动观影时的情绪。
比如电影的一开头,就让主角们陷入了麻烦,然后一番交涉问题解决,随即高兴离去……让观众以为危机解除,跟着心情放松了下来。结果下一幕就突然来个大场面,以此不断拨弄观众的情绪。使得电影节奏紧凑,基本能一直吸引住你的注意力。
前面一度被我认为是“槽点”的反派与张译互射桥段,还好有后面的“梅开二度”。一方面算是做了合理的.解释,反派只不过是通过“不对等的信息骗局”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胆怯、求饶,从而彰显自己狐假虎威式的“强硬”。同时也再次callback了电影的经典台词“面具戴久了,真以为是自己脸了?”。
另一方面,也给了张译这个角色救赎的机会,为宗大伟正了名。
张译饰演的宗大伟绝对是充满正义感的人物,只是他的勇敢又夹杂了一份隐忍和牵挂。正是多了这份顾虑,让人物才更真实,更具立体感。不得不说张译老师把这个角色拿捏的准确、自然。
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就像曾经的宗大伟。这一对欢喜冤家,一个初出茅庐,一个久经沙场。一个莽撞勇猛,一个圆润变通。从起初的互相看不上,到最后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中和。
电影插曲《星星点灯》歌词和旋律,与当时电影的那段“逆行奔赴”剧情也很贴合,这首老歌我早已听过太多遍,但第一次听得这么激昂、动容。
虽然自己身上的“平安符摘下送人必领盒饭”的定律依然存在、个别几处台词也略显生硬、作为领衔主演王俊凯演技还有待提高……
但整体上看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故事不卑不亢,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用“国家的特殊性”推进剧情,叙事重点放在了不断遇到困难,然后协作解决困难的坎坷撤侨路上。
直白的说就是主旋律含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电影交火爆炸场面也比预期激烈。
最后张译从天安门驶过天安门,突然有点梦回《士兵突击》。
《万里归途》观后感10
看了《万里归途》的首映场,可能是之前真的没看过外交官撤侨题材的'电影,挺新奇他们真正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再加上IMAX的特制,那感染力震撼力我真的。
张译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发挥,真的把这样一个毒舌而宏大成熟有责任心的外交官给演活了(还是很猛男)。王俊凯这次扮演的成朗给了我很大惊喜,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青涩热血的年轻人渐渐到成熟的外交官转变。殷桃好美!
最终,真的想说,万里归途是部让我在影院感动爆哭且在最终泪流不止的好电影。
《万里归途》观后感11
国庆长假的第一部电影《万里归途》,我看后,心情久不能平静,叮嘱大家入场千万不要忘记带纸巾,因为泪点满满。
《万里归途》讲述了北非努米亚爆发战乱,赤手空拳的驻地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以“使命”为拳,带领125人找到回家的路,展现了祖国的大国情怀和昌盛国力。
中国式撤侨,一言九鼎。
宗大伟(张译饰)能力出众,处理过各种危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次他老来得子,准备回国陪产,可随着好友离世,和心里许下的诺言(找到兄弟的妻子和女儿),亦然二次放弃回国,跟妻子通电话解释,他一度哽咽,我也忍不住哭了。
路遇叛军,他没有委曲求全,时时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他镇定的说:“没有哪个叛军会有好下场,你伤害了我们,我们的祖国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让你们血债血偿。”
在边境口,为了所有人,宗大伟接受叛军头目的挑战,三试枪法,最终用智慧和勇气把125人从叛军手中带回国。
明知前方会遭遇危险,但仍义无反顾向前,因为前方有中国人,在等我们一起回家。
这是中国外交官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一片赤诚。
如果有信仰,那么一定是中国红。
影片中,面对无数焦急的中国公民,宗大伟举起喇叭大声喊话:“把手上的国旗、护照举起来,我们带你们,回家!”
这一句全场爆燃!
那一刻,高高举起的.国旗,是对祖国的感谢,更是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骄傲。
万里归途的中国公民,在乘坐回航的飞机里,听到广播“飞机已经进入中国领空,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喜马拉雅山脉,欢迎大家回到祖国的怀抱”时,个个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还有那句歌词“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戳中很多观众的泪点,鼓舞了无数身处困境的人们,成为归国同胞的心灵寄托。
是的,无论你身处何处,祖国就是你最大的后盾,她让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都能够被善待。
祖国,我爱你!
身为普通人,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什么?
很多人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我们交通便利快捷,是无数工程师、农民工的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我们生活稳定幸福,是无数军人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守护国门。
我们身体健康快乐,是无数医护人员默默付出,救死扶伤,抗战疫情。
祖国,我爱你!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份子,会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
祖国,我爱你!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生中华家!
祖国,我爱你!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万里归途》观后感12
看了《万里归途》的首映场,可能是之前真的没看过外交官撤侨题材的电影,挺好奇他们真正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再加上IMAX的特制,那感染力震撼力我真的。
张译的演技一如既往的高,真的`把这样一个狠毒、伟大、成熟、有担当的外交官演活了(还是硬汉)。李淑昕饰演的程朗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热血青年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外交家。尹涛太美了!
最后,我真的想说,万里归乡是一部让我在电影院落泪,在结尾落泪的好电影。
《万里归途》观后感13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撤侨事件改编,首次选取外交官的题材,看预告的时候就非常期待了,昨天看了首映立刻按头安利!外交官为了让被困的同胞平安归国,一路上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大批同胞撤离后得知还有100多名困在另一个城市,外交官们冒险进入战区救人,张译演技炸裂,几次惊心动魄的片段情绪演绎得非常棒!通过三次撤侨才最终一个不落的全都带他们回了家!回国后听到如同战区枪响的礼炮声,孩子们开心的往外跑迎接新年的那一刻,真的'觉得是本片最打动我的片段了,强烈鲜明的对比,这就是祖国带来的安全感吧!
《万里归途》观后感14
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撤侨题材电影《万里归途》揭秘了中国式撤侨的幕后故事。
电影在国庆假期取得很好口碑和票房,但在这里暂不提电影的好坏和演员的演技,就整体看完给我联想到一些公司管理的问题,一起进行探讨。
在电影情节当中,宗大伟在带领大家步行的途中和成朗发生争执,原因是宗没有和大家说明抵达步行终点后不一定有救援队伍,成认为是欺骗大家,应该如实告知。由此产生了不同意见,虽然最后都抵达了终点,但也发生了一些意外,一小部分人脱离队伍被反政府武装抓获,后牺牲一位当地司机才艰难脱险跟大家聚集。
在这段情节中,暂不提谁对谁错。在公司管理的问题就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经验丰富的老同事经常不愿意听取年轻同事的`意见,哪怕自己的做法没有错,也不愿意悉心去沟通解决。年轻的同事一位坚持所谓的原则,没有大局观,蛮冲直撞导致不良后果。公司管理要像使馆领导一样相信下属的行为,然后找办法支援,这样才能形成团队的战斗力。整个过程每个人都有功劳,并不能说那个人的行为就能超越团队。就像那句老话: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公司层面需要做的就是:统一思想。撤侨是整个使馆人员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可以说应该用尽一切方法保障事情的开展,哪怕生命。宗在团队的桀骜不驯;成的经验不足;作为领导层面要包容和信任,并给与积极的支持。就像影片当中如果没有及时采用卫星系统,最后是否能完成救援也不好说。公司层面应该有公司层面的统筹布局,要给到资源充分支持;同时对下属的行为绝对的信任,没有人是故意来使坏的,也不能听信小报告,可以在事情上通盘考虑,但不能对人产生怀疑。换句话说既要做到用人不疑,也要做到运筹帷幄。
对于公司高管,做事有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行事方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刚愎自用,要加强团队的意识统一,当团队有不同声音应该正确面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解决团队的相互猜忌和隔阂,才能拧成一股绳。
在执行层面,对公司决策要绝对服从。不能有三心二意,更不能相互拆台。要明白公司信任你的领导一定有他的原因,多往大局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确实发现领导的工作存在问题,可以在内部沟通时提出,切不可养成打小报告的习惯,更不能落井下石。因为你不在领导的位置就没有他的压力和责任。自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回到电影中,使领馆就相当于公司的最高层,在宗大伟他们失联以后,充分相信他会带领大家另求出路,同时调动卫星定位实施帮助;宗大伟就像公司的高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同时在路上也不断点燃火把,也是有勇有谋,只是不愿意去费口舌解释,认为说了对方也不一定明白。成朗就像是公司的执行层面,表面在服从,但又有自己的想法,险些酿成大祸。幸好最后打开心结,悟出道理。
总之,老板抓方向,高层抓布局,基层抓落实。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完美的,多方包容,相互支持,才能做到团队力量最大。出了问题也不能往某个人身上推,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很多,某个人或事也只是诱发的导线而已。特别在当下疫情和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更要统一思想,同舟共济,先生存后发展,才能确保航行顺利!
《万里归途》观后感15
《万里归途》根据著名的撤侨事件改编,像《战狼2》、《红海行动》虽然与“撤侨”事件相关,但都没有站在外交官的角度来看到这次事件。该影片首次将目光放在外交官身上,让观众切身体会“撤侨”时的`困难险阻。
影片一开始,便是气氛紧张,20xx年,努米亚发生内乱,事态紧急,战事一触即发,撤侨一事也不能再等了。
为了完成撤侨任务,让被困的同胞平安脱离险境,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一等秘书宗大伟、章宁、政务参赞严行舟与随员成朗,四人组成一个外交官小分队,合力协助撤侨任务。
第一阶段任务,在四人的有序配合中顺利完成,大批同胞得以离开。在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时却意外得知,仍有一批同胞被困,正被白婳带往边境撤离点。
为了让所有同胞平安撤离,为了让每个同胞回到祖国的怀抱,宗大伟、成朗临危受命,进入战区,找到白婳及其剩余同胞并带到撤离点。
这一路上,危险重重,因为战乱等原因,几天的路程,甚至要走上十几公里,有时候交通工具太显眼,他们只能步行。
10里,50里,100里,所谓“万里归途”便是如此。
宗大伟等人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路途遥远,行走困难那么简单。乱民、叛军不明等危险都存在,最要命的是他们还要跟当地武装力量交流,简直是在用生命谈判。
说实话,《万里归途》这样的题材取自于现实,还原现实,更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何为外交官,何为撤侨。
这里没有冷锋,只有中国外交官,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带大家回家!
【《万里归途》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通用17篇)12-05
《海底两万里》观后感10-07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300字作文05-27
《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08-23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0-07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06-13
春晚观后感07-14
《后天》观后感07-31
经典诵读观后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