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直以来,我认为教育应该源于生活,从生活实践、生活事务中学习。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洗碗、洗衣、整理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等。在生活中,孩子应该承担自己份内的`责任。在家中,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年纪最小,但一样需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为这个家庭的幸福发展贡献力量。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2
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是坏的`教育。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相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鼓励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用符合对方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表达的爱,让自己的支持得到对方的肯定。尊重孩子的意愿,用积极的心态及时与孩子沟通,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与我们一起参与生活,用我们良好的人生观念来影响孩子,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得快乐,在生活劳动中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家人共同劳动、共同学习,成就孩子美好童年。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3
今天听了两个教授讲的课——《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受益匪浅。
这节课让我知道了所有的孩子天生就爱劳动,很小时就具有劳动的愿望,这是孩子探索、认知这个世界的途径,家长适时的赞美和夸奖,更会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活动,尊重劳动成果,要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他自己做。只有父母热爱劳动,才会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劳动能让孩子变得更强大、更自信,劳动不但成就了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帮助,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强化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4
孩子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知有着原始淳朴的'敏感。作为家长,应该时刻保护孩子对音乐的无限好奇和热爱,着力培养孩子感知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让他的人生无论起起伏伏,无论高在云端还是低在尘埃,都能一直具备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拥有治愈自己、仰望星空的能力。为孩子播下音乐的种子,让他在美丽的音乐世界里,无拘无束,自由徜徉,终能成就一种潇洒脱俗,一种怡然自得,一种气度不凡!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5
孩子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创造理想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家长的课程与责任。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如果光讲大道理,而自己不能做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是无效的`教育,丝毫起不了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6
用心陪伴成长,共育五彩少年
听了王老师的课,让我们家长对儿童教育理念,方式方法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感觉受益匪浅。尤其对于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的教育观感受较深: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坏。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已”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
2、父母要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3、父母要说话算数
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失信次数而递减。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明智的父母都应该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的人生榜样。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5
这期的教育视频看完之后,作为家长,我对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塑造榜样的力量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都知道,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模仿成什么样,所以孩子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发挥好榜样的`力量。要想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我认为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行动上言传身教。针对这个方面如何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相信每位家长都有每位家长的做法,都有针对不同孩子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言教之法,我就不拓展开来讲了。但是,我认为父母如何提高自身例如自律、坦然、坚毅等素质和品质,是孩子在将来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才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这些品质是我们做家长的在日常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和孩子同步提高,共同深造的。
二、思想上平等相待。我们虽然自认为比孩子懂更多的道理,比孩子经历过更多的世事,但我们绝不能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世界、看世界的角度一定是对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交朋友,教育孩子的同时,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这样一来可以给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世界;二来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产生一些特殊言语或行为方式的原因。填鸭式的教育,并不会把孩子变得比我们更强,只会让我们培养的孩子以我们为“天花板”。
三、处事中端正观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直接传授给孩子的品质,那就是我们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法。有些父母考虑问题从面子出发、有些从个人利益出发、有些从整体利益出发,还有一些坦然接受与世无争。其实无论哪种做法都不为错,但是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就要注意自身在处事的过程中是否会让孩子跟着我们学习那种处事的观念,否则就是“学其表而未学其里”。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7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以及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无不给正在处于迷茫中的万千父母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家长们重新认识了自我修养的重要,只有严慈相济,以爱育爱,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相互促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从而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20xx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唤醒了家长的主体责任意识,更明白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本期课程专家讲的好,既有理论的高度,解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有育人实践的深度,案例通俗易懂,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8
听到有家庭教育公开课是关于家庭运动习惯养成教育讲座,真的非常兴奋。这正是我近期重点培养孩子的重点。孩子运动少,爱宅家,平时周末,不是课外机构上课,就是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等,运动量是很少的。当我听到,运动不仅能强身,还能使人的神经元数量增加,让孩子的头脑变得更“聪明”起来,这让我认清了:四脚发达,头脑简单的原来是误区。越爱运动的孩子,越聪明。
听完专家的讲解,了解到运动对神经元,身体免疫能力,心理素质培养,情商培养等各方面的好处。家庭运动习惯的.养成,越早形成越好。培养孩子,不仅仅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给孩子心中播下一粒运动的种子,让他们成为毕生的运动爱好者。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左手,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臂一起张开,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
一、在交流中,促进学习上的提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名家长对于孩子的期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是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为了让她达到我的要求,我对她很严厉。在学习上,曾经也是个“说一不二”的强势家长。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必要的沟通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对于错误想法进行引导,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特别是在学习成绩这方面,上了高中以后,相比于小学的“不上进”现在更多的是她太在意分数,给自己的压力太大,经常会在考试之前焦虑或者烦躁,这个时候,我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耐心地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因为我放下了姿态,不再像以往那样强势,孩子也愿意把心里话讲给我听。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她那些不太正确的想法我也不会上来就否认,而是让她把话说完,平心静气地和她一起去分析原因。在考试过后,我们也都会坐在一起总结一下上学期的得与失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下学期的计划。就这样,在互相的建议和沟通中完善彼此的规划。在和闺女的交流中我也收获了很多。
相比于小时候刚开始接触规矩的懵懂,孩子上了高中以后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对于世界也都有自己的认识。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从一个“说教者”变为一个引路的“同伴”,将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去相处,尊重她的想法同时也用自己的故事或者经验将她错误的观点给予指正。长此以往,亲子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少。
二、在交流中,培养孩子的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闺女从四岁开始学习舞蹈。每次去上舞蹈课都是她最快乐的`时候。但一次意外,改变了她的想法,她想放弃了。四年级的时候她要考舞蹈十级。我给她报了独舞培训班。培训班的老师比较严厉,课程内容难度也很大,她崩溃了,在上课期间多次哭着让我给她退班,说不想再上了。看着她每天因为独舞课担惊受怕,我很心疼也想过放弃,但我觉得如果我这次心软,让她放弃了,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是不是也要放弃呢?于是,在她情绪稳定的时候,我们坐下来一起聊一聊了这件事。因为在报班之前,我征求过她的意见,我也提前告诉过她,独舞课不同于大课,老师的要求肯定会更严格,你能不能承受。当时,她的回答是“没问题”,她想有自己的一个作品,对于自己这么多年的舞蹈课程有个交待。所以,事先已经说好了,自己也答应了,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放弃了。如果这次,我答应了你的请求,那下一次呢,再遇到其他事情呢?咱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啊?你说呢?听了我的话,闺女也说了自己的想法。她决定继续完成余下的课程。前几天闺女看到了当初独舞老师曾经的视频,跟我说“她终于明白当初老师为什么要对他们一群小孩那么严格了”。
三、交流了解孩子想法,做开明的家长
对于参加学校的活动,我也一向都是尊重她的意愿,表明“不耽误学习就可以”的态度,同时也鼓励她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在她有迷茫困惑和我分享的时候我也会站在她的角度为她提一些建议。从小时候帮她设计朗诵手势到长大了给她录像、放音乐,对于孩子的热爱给予最大的支持和肯定是我会一直坚持的事情。同时孩子也会跟我说很多排练期间发生的小事,我也在这些故事中了解了现在孩子们的流行语或是想法,缩短了我们俩之间代沟。
沟通不仅是孩子对我们,我们也要主动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烦恼。工作生活上遇到压力大的时候,我也会主动去跟她说,孩子也会用她的视角看我遇到的问题给我一些她的见解,而这些见解也让我收获了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教学相长“其实家长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他们会收获更多。
交流沟通是亲子间解决问题和相互了解的最好方式,也希望我能和各位家长共勉,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0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有了独立意识,提出保护隐私的要求是正常的。作为家长应该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支持和关爱,而不能通过窥探孩子的隐私来管理孩子。
家长要注重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翻版和延续,我们要注重给孩子提供机会在自然中探索,在活动中学习成长。我们要意识到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
根据县幼儿园观看线上课堂公开课的要求,我们关注了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根据授课时间,观看了线上课堂,了解新时代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感受颇深。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孩子未必不会变成曾经令你厌恶的那一类人群,所以理应以德树人,传承良好的家风,树立榜样的力量,从小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正能量。
2.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父母的防老工具,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更不应该强制孩子做任何事,否则会适得其反。他们有自己的自由和理想,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然开心快乐的成长。
3.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懂得感恩,家长多参与陪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比什么都珍贵。要抓住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个性发展,及时引导纠正偏差,配合老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2
家长应该建立温暖而有力量的家庭关系,有养又有育,这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有相亲相爱的.关系,“儿童优先”、自立自强,家长同孩子共同成长,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家长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3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家长必须面对的课题,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大素。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成绩的'好坏,更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孩子每个年龄段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家长要善于读懂孩子的表达方式,用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够倾听到她们的声音。还要能够看明白他们用情绪,情感,行为,甚至是语言到底在向我们传递着什么。我们要尊重,理解了解他们的前提下,我们再去爱她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父母在家里可以多发现在孩子们的优点,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做到家校沟通。希望孩子健康,阳光乐学。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4
讲座中专家声情并茂地阐述了美好的家庭生活对儿童成长的生活的重要意义,令我感触良多。
当一家人能相亲相爱,相亲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时,孩子内心就有力量,眼中就有光芒。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他能有底线,有底气。父母的陪伴会缓解孩子的压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以及鼓励孩子正确面对遇到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心中有爱的孩子,他的安全感阈值比较高,不会走极端。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多抽点时间跟孩子相处,高质量的陪伴有利于孩子终身的发展。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5
聆听两位专家“家庭教育公开课”,确实是寓教育于生活中。这不禁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模式充满祈愿,也由衷明白生活实践这一环节,是培养孩子好品德的一条途径。
我们生活在尘世中,情绪难免有波折。当我们在餐桌上谈论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时,不必规避孩子;但切记给孩子的教育必须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价值观必须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你可以牢骚,可以烦躁,可以发泄,但不可以超乎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可以平添困惑给孩子,更不可以口无遮拦抨击。我们家长一定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温暖有力量的家庭教育绝不会存有教育盲区,即“溺爱。”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妄自尊大,自私,不懂谦让,不知分享,不易融入集体中;只有温暖、严格、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才够大气,人见人爱,人缘好,有集体观念,才会有爱。而这得益于平和,幸福,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啊!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中锻炼坚韧的性格,以应对人生中坎坷、风浪、挫折,不至于尴尬,束手无策,而能理性处理各种意外。其实劳动与生活息息相关,实践出真知。是劳动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有了担当,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感谢“家庭教育公开课”,在炎炎夏季送来缕缕清风,净化灵魂,为酿造和谐家庭生活,为孩子教育出谋划策。真好!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16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5篇01-29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4篇01-06
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范文11-13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心得体会08-20
家庭教育观后感04-29
家庭教育促进法观后感02-23
家庭教育促进法观后感05-17
家庭教育感言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