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时间:2023-07-13 10:31: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1

  “天宫课堂”第二课,约45分钟的授课,三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以及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向我们展示了“太空离心机”、“高微重力实验柜”、“悬浮试验台”、“无容器实验柜”之类空间站之中的'设备。授课期间,航天员与北京、新疆、西藏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天地对话、答疑解惑。三位宇航员为我们授予了一堂航天科普课,将科普“讲台”搬置万米高空,我倍感新奇,更感骄傲。祖国昌盛才能成就科技伟业,家国平安我们才能健康成长。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才能不负祖国的栽培和期望。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2

  今天下午,第二次“天宫课堂”开始啦。在其中,我们连线了航天员老师,跟着老师了解了许多有意思的太空实验。

  我最对“液桥实验”感兴趣。航天员老师在两个塑料板上滴上两滴液体后,将两滴水逐渐靠近,最后,液体互相融合,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形成了神奇的.“液桥”。

  通过连线的方式看到的宇航员老师站立不稳,走路也很吃力。但他们依然把这些当作习以为常,这都离不开他们平时的艰苦训练。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物理知识,课余多了解太空,长大后为中国航天事业添一份力量。最后,向所有的宇航员致敬!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也相信这场令人难忘的“天宫课堂”,已经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3

  最让我着迷的是水油分离实验。在地球上,水油迅速分离开了,而在太空上,只有让水油进行离心运动,才能使水油分离,这让我对太空上做实验有了浓厚的兴趣。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回答了现场学生提的'一些问题,这让我对太空有了更多好奇心,同时我也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4

  在观看天宫课堂后,我深刻明白了航天工程对我国的重大意义,也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做到努力拼搏,还要做到时刻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祖国的安全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一名北疆大学生使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加光彩夺目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担当。

  不负韶华不负心,不负青春不负梦,在奋斗的道路上,每一位青年都不能掉队,在实现祖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不能掉队,在这美好的时代里,我们要不断学习,坚持不懈,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助力祖国大业的完成,但行前路,无问东西。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5

  “顶流冰墩墩也来到了空间站。”直播中,王亚平用冰墩墩玩偶演示“太空抛物”实验。和在地球上抛物不一样,冰墩墩在被抛出后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二学生们的眼中,这个实验背后的原理并不陌生:牛顿第一定律。

  “我们之前就从网上了解了这次‘天宫课堂’要做的实验,把涉及的知识点提前给学生们温习了一遍。”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二物理老师王涛告诉记者,与第一次收看“天宫课堂”相比,这一次老师和学生做的准备更充分,“其实很多实验都跟物理学科联系紧密,初二的学生也刚好学了牛顿第一定律这个知识点,所以对照着这几个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也能知道在地面和天宫不同的环境下实验的不同情况。”

  该校初三物理老师孙鲁艳则带领学生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再次复习了浮力和压强的相关知识,“在微重力的情况下,浮力是不存在的。在地球这种有重力的环境下,水油可以自然分离。但是在微重力的情况下,只有借助离心力才能分离。这跟高中物理知识也有衔接。”

  对于不少初中生而言,此前已有的物理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储备让他们对这次“天宫课堂”中的实验更有兴趣,感受也更深。

  “互动的时候,西藏的一个学生提问,在空间站能不能把水烧开。当时学生们都说‘我们也想问这个问题’。”王涛表示课堂气氛很热烈。孙鲁艳也表示,学生们对这些实验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看到太空离心机、无容器实验柜这些实验仪器,他们也很好奇、很自豪,这些物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真的运用在了社会中。”

  除了提前温习相关的知识点,老师们还格外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王涛看来,这些实验并不复杂,也是物理学科中比较基础简单的实验,但恰恰是这些简单的实验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我们也会引导学生去想,还有哪些实验可以放到空间站这个环境去做?给他们也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让他们通过实验之美感受物理学科之美。”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中国空间站的伟大工程也充满了自豪。

  天宫课堂”第二课虽然已经结束,但讨论和思考却不会在学生们的课堂中结束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6

  “天宫课堂”为我打开了一扇航空技术的窗口,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太空的奥秘与神奇。在太空抛物实验中,航空员抛出一个“冰墩墩”,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在感叹不可思议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决心,少年强则国强,等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做贡献。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7

  天空探密,永无止境。如今,我们已进入空间站时代,太空的神奇让我增长了许许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识。今天观看的"天宫课堂"中,有许多有趣神奇的实验。

  其中,有一个"水浮力实验"。做这个实验之前,王亚平老师先是准备了一个有水的.玻璃杯和一个乒乓球。然后老师把乒乓球压进了水里,当老师把手收回来时,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上时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另外还有一个"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先是用一个环形的铁丝做出了一个十分薄的水膜,然后老师就用水袋里的水,不停地给水膜加水。渐渐地,原来那张薄薄的水膜已经变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玲珑剔透的大水球,然后滴上几滴蓝颜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球,散发出一丝丝光,照量了空间站。接下来王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块泡腾片放进水球里,然后,泡腾片吐出许许多多的小气泡,但小气泡不想走,依旧在水球中,随着小气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这些小气泡撑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细的看这个水球的话,水球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生活的地球。

  今天观看"天宫课堂"后,我便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成为一位航天员,飞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8

  从小,我便对宇宙怀有很大的好奇心,梦想有一天能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乘火箭,进入浩瀚无垠而奇妙的太空探索。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看了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的直播。宇航员老师们做了好几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不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比如:太空“冰雪”实验里的小球现象,”冰球”实为“热球”;还有液桥实验,水在表面的张力下形成桥状;有水油分离实验,在我们这的水油分离了,而空间站中的'水油没有自然分离,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分离;太空抛物实验——冰墩墩被抛出,沿原有方向均速前进;悬浮实验,实验的样品可以在太空的引力作用下悬浮,利用空间站特殊环境,打造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

  在看完直播后,我还有几个疑问。空间站里流眼泪会怎么样?没有重力,皮肤会不会变好?什么样的材料可在无容器实验柜里做实验?

  这次直播给我们展示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奇特现象,让我对太空的失重环境有了直观的了解,我对太空探索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期待着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9

  太空教育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xx年8月乘坐“奋进”号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当年,芭芭拉主要讲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则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课。”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我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有明显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更大。

  20xx年6月20日上午10点,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我们先后研究了‘竹篮打水’‘乒乓球’‘回旋镖’‘溜溜球’和‘跳绳’等20多种方案,根据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视性、即时性、趣味性等综合因素考量,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2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随后,又对确定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力求给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感受。”庞之浩说,实践证明,授课专家组最终制定的授课教案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物资条件下,仅教具的选择和运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资运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运输成本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钟的时间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现象,还要讲明白物理原理,对于备课和临场组织调配要求极高。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10

  九天揽月,谈笑凯歌。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身处太空,浩渺苍穹看似壮美辽阔,实际却无时不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和生理极限,他们面临和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他们却挑起科普重担,为我们设计、讲解了有趣的空中课堂,让深奥的天文、物理知识在他们的.讲解下变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这堂课,航天员为我们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还通过液桥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以及失重环境下水油分离现象会消失等等,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也出现在太空课堂中。王亚平将“冰墩墩”吉祥物抛出,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沿着原来的运动方向“飞”了出去。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

  “天宫课堂”不仅向我们传递了科学知识,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航天的科技实力和科研精神。运载空间站入轨的长征五号火箭,曾因发射失利历经了900余日的“归零”工作,裂缝、振动、振喘,细小之处却牵动长五全身上下。故障它在那里,但又不在那里,焦灼,无力。且笑当年我也曾尝试探求失利之因,奈何飞控数据姑且得出发动机故障的结论,只得作罢。未曾预料,毫厘之间的一道裂缝,却能将成功与失败远隔万里。失利,归零,复飞……

  因为中国航天所做的一切,穹宇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当航天员们穿越“天宫”与我们交谈时,这激励我们加倍努力,为地球带来和平与宁静。这是中国的“土星五号”,这也是中国的“阿波罗计划”。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这已不仅是“我们的征途”,也是我们的征途。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11

  在古代,天空离我们遥不可及。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都展现了中国对飞天的伟大理想。直到元末明初,世界航天第一人万户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把绑满火箭的椅子上,想要飞上太空,不幸献出了生命。现在,中国的神舟十三号已经飞上太空,宇航员用直播给我们讲解了太空的故事。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等,让我们知道了太空与地球大有不同。我们从先对太空的浑然不知,到现在的人尽皆知,都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航天之路。我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只看见四角的天空,而那飞向太空的正是我们的“中国红”啊!

  那头沉睡在东方的雄狮苏醒了,它将一鸣惊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12

  今天,我们在教室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太空中给我们上了一节神奇有趣的科学课!

  天宫课堂第二课包括四个实验,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都让我眼前一亮!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抛物实验。航天员王亚平拿出可爱的`冰墩墩向外抛出,冰墩墩并没有掉到地上,而是沿着原来的方向直线匀速前进,真神奇!

  这次直播,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让我们见识了神秘的宇宙世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令我不禁感慨太空真神奇,中国航天事业真强大!最后祝愿宇航员们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13

  今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浩瀚太空的神奇和魅力,虽然还无法十分明白和懂得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奥秘,但是让我对未知世界和科学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励着我不断在知识学习和科学规律掌握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地前行。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14

  神舟出征传递实干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会自己向我们走来,也不会主动面向我们变得越来越广阔,必须有我们自己去开辟、去拓展。

  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15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大大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在心中埋藏下探索宇宙的种子。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6-24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3-25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06-10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5篇04-10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5篇)02-01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简介及观后感07-07

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年个人观后感06-08

天宫课堂观后感03-04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4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