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2-01-16 11:17: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能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

  “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弟子规》读后感3

  幸福源于感恩——读《弟子规》有感幸福,是一个很美的词,像花开一样没有声音,可是却让人感动得流泪。

  人们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一样,也无悔地追求着幸福。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的幸福源于哪里呢?是那片蘸着奶酪的面包?还是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真正的幸福源于我们的感恩的心。这是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得到的感悟。《弟子规》教诲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有的,我们只是带着一具躯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呱呱的哭啼声。我们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也都是父母给予的。只要我们去学学一门外语,我们就能体会当初父母教育我们讲话的辛苦了;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一笔钱,我们就能体会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奔波的劳累了;只要我们去尝试教育一个调皮的小孩我们就能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了。

  我们有了父母的关爱本是幸福的,但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合家欢乐的幸福。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对我们的索求并不多,只是孝顺,便让他们觉得欣慰。《弟子规》所教导的我们的感恩方式也是简简单单的生活礼仪。家和万事兴说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关爱的幸福。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不能赡养,不能尊敬的话,如何能对别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礼让了。所有,我们首先要培养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恩。每天早上起来关心父母的身体是否依旧硬朗,吃饭时间关注他们胃口是不是还一如以往,晚上睡觉留意他们会不会因为操劳过度而太疲惫,这些就是切切实实的感恩了。这些我们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那我们就是幸福的了。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责。

  虚伪之人常以笑脸相待,以阿谀奉承之语相赠,只有真正关心我们的人,真正为我们好的人才会斥责我们的过失并帮助我们改正自己的缺点。有了父母的斥责,我们才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我们才有了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因此,今天我们的成就最大的功劳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这个感激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用心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所有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有父母的爱和养育是一种幸福,去感恩这种幸福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幸福不需要寻找,只要用心去感恩,便已是身处幸福之中,而这份幸福恰恰是《弟子规》带给我们的思考所得的。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课,它告诉我们对待父母要比对自己更好,不要动不动就让父母生气。其实孝顺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想过做到,只是做不到而已。而父母说的话我们也常常当耳边风,其实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刚买电脑时,我对电脑很好奇,甚至一天都不离开电脑,父母为了我的眼睛不坏掉就一次一次的提醒我不要总是玩电脑、看电视,可是我偏偏不当回事,每回都把他们的忠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终于,过了一年,我的眼睛视力就不好了,甚至看不清黑板,然而,父母知道了我的眼睛不好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立马带我去做治疗、配眼镜,花了上千元做了纠正。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而造成的视力下降,可是爸妈却不怪子女,只是想办法解决眼前的视力问题。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儿女对自己怎么样都始终对儿女好。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却经常惹父母生气,甚至有时候还对着父母发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读了《弟子规》中的孝,我知道了自己对父母发脾气是多么的不孝,也会好好的反省自己。

  《弟子规》中另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信。人无信则不立,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诚信是交朋友的必要素,一个人有了诚信才能让别人信任你,答应别人的事也绝不能食言,不然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以前跟一个小学同学约了一起去新华书店,可是因为爸爸妈妈叫我去舅舅家,所以我没有去约定好的地点。但是我没想到,第二天那个朋友一句话都没跟我说,我主动找了她好几回她才告诉我原因,原来是因为我昨天没去那里,害她等了我一个小时。我拼命的解释,可她根本就不听。我第一次尝到了不守信用的滋味。经过了这件事,以后我约定好了的事要是临时有问题我就无论如何也要跟约好了的人说一声。因为那一次我的不守信用给我的人生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我读到《弟子规》的.“信”时,我真的觉得诚信非常重要。

  弟子规将我们平时的言行标准都归纳下来了,更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小辈与长辈应该如何相处等等一些道理。我也会努力的去做到《弟子规》中对我们平时为人处事的一些标准。《弟子规》中的道理真的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样的书值得我们都去看、去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5

  兄弟姐妹,我懂了“恭”“睦”,我要与你们和睦相处。

  朋友们,我懂了“谨”“信”,今后让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交流吧。

  同学们,我懂了“爱众”“亲仁”,在将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理服人,为集体共同做贡献吧!

  “对父母孝顺,讲诚信......”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是挂在中学生嘴巴上的,可是,又有几个人将这挂在嘴上的事真正做到了呢?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课,“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曾经,你们叫我吃饭,我不以为然,稀稀拉拉的应了一句。

  以前,你们让我帮你们递一杯水,可是我却拖了很久还不想起身。

  过去,你们苦口婆心的劝我学习做家务,但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当时,你们对我进行一些善意的提醒,可我当面和你们顶撞。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实在不懂事,竟然不懂孝的含义,或许将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成是孝。可是父母需要的却是一声问候、一句关心、一次应答、一个微笑。现在,我们没有能力给父母一份多大的回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多为父母想一想,不要动不动就让父母生气。时光会让我们成长,可是它会让我们的父母苍老,岁月会让我们的肩膀越来越结实,可是它会让父母的臂膀失去了当初的`活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帮家里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浪费了一个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可对父母来说,他们却好好休息了一次,得到了一份欣慰。读了《弟子规》,我知道我们应当把父母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哪对父母是不心疼自己的儿女的呢?作为儿女的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孝顺父母了。

  接下来讲的是“谨”、“信”。

  或许,我为了自己的利益耍过小心眼。

  或许,我满口答应别人的事却没有做到。

  或许,我对待一些事物轻率潦草。

  可是读过《弟子规》,我明白了讲“谨”、“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德,一个心中有“谨”、“信”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我应该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向“谨”、“信”看齐。

  要是没有阅读《弟子规》,我可能还是那个傻傻的孩子,读过《弟子规》我懂了更多的为人处事的准则。它在我以后的生活里会用来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我们正是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7

  说来惭愧,读《弟子规》并非自己主动而为,而是儿子所读学校开展的一项家校互动的内容。原本以为不过是些“之乎者也”罢了,可是读过之后却被深深触动,因此感悟颇多。

  《弟子规》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着重于品德修养教育和生活教育,培养为人子女和学生一生中应具有的素质,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自身修养、治学态度以及世间的礼仪规范,都作了细细的阐述,可谓中华道德文化之瑰宝。

  百善孝为先,我常常担心现在的孩子长大后是否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优越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从父母那儿,他们习惯于轻而易举的获得,却很少考虑基本的.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教他们去如何感恩。我并不怀疑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他们都有一颗诚挚的孝心,可是他们知道如何去表达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是《弟子规·入则孝》的描述,它不光教导我们如何教育子女,也一样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子女。

  爱人喜欢看韩剧,其实剧情都是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却仍然乐此不彼,还时常感叹说:“你瞧人家韩国人多有修养,连吵架都那么有礼貌!”我虽然不置可否,却也常有思量,她所谓的修养大概就是指剧中的那些个礼仪规矩吧?那不正是我们民族不小心所遗失的吗?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讲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我就很不明白,我们的这些同胞到底怎么啦?几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子孙,怎么一下子就变得不懂礼仪、不守规矩了呢?读了《弟子规》,似乎有一些明了,也许我们过去忽视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中国文化的一些最为精华的东西。

  想想还真是有些伤感,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书,上过不少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参加工作后也经常接受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却还是第一次读到《弟子规》。或许我该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深刻反思,或许我们也该为我们教育的缺失而深刻反思。我们时常讲要加强国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我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仔细想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将最好的教材压在箱底。

  伤感之余,我也感到庆幸,因为儿子学校的这次家校互动,让我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本《弟子规》,而是它将让我去重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承传这些财富,并将它发扬光大。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早晨,学校里面都会传出阵阵悠扬的读书声。每当听见这读书声,我都会沉浸在其中,从内心怜听其中的道理。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所写。《弟子规》这本书,是以孝为本,教人为人处世,懂得感恩,谦卑礼让,做个君子之人。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和大家相处时要平等友爱,并且亲近有仁品德的人,向他学习。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如最简单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再如孟子的“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古人在孝礼仁义中很好的体现。

  《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改变了以前的一些观点。我记得我在读幼儿园时,家里就有《弟子规》绘本了,妈妈就常常教我读《弟子规》,当时我只能一字一句地跟着妈妈读,虽可以从头背到一半内容,但都还不太明白其中深奥的道理。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慢慢明白了《弟子规》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我还是会做一些有违《弟子规》的行为。做错了事,父母教诲时,不虚心接受,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到了后来,我懂得了《弟子规》的精髓,也知道了应该尊敬长辈,同时也应该尊师长和团结同学。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在弟子规里面,还讲了要诚信为本,我想这也是父亲给我起名的初衷,诚实守信是做人立身之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王安石在《商鞅》中所写的“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在这里比喻诚信比金钱更贵重;《礼记·中庸》中“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意思是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这些都是古人对诚信的坚持,因此,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们从小就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经常把《弟子规》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每当父母教诲我时,我就会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会领悟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道理;每当看见有别的同学去拿别人的文具时,我就会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每当我学习不刻苦想偷懒时,就会提醒自己“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如果现在不努力刻苦学习,长大了出来社会工作就来不及努力了。

  除了以上这些,《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学习上。只要认真去体会,一定能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道理!

  《弟子规》既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今后学习生活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弟子规》读后感10

  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的,分为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里面要时时刻刻记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顾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听从他们的教诲。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恭敬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顶撞父母,使父母生气,伤心。

  其次是《出则悌》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就是在生活中要顺从长上,奉事兄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诉我们: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谨》是指我们行为要谨慎,不可放纵。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洁,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身体健康。要注重服装仪容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信》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的人,古往今来在人世间是没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一生都会有帮助,让我们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言谈举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礼.仁.忠等。再学习,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人。

  读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并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对我百依百顺,我还不满足,总还埋怨父母。只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立志要做个好学生,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11

  暑假里,我看了《弟子规》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太懂。后来,妈妈让我读一句再看一遍注解,还结合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例给我讲解,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爸爸妈妈在平时教育我的道理,在书中都可以找到,比如:第一部分"守孝悌"。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妈妈经常说,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爱自己的家人,就没有了做人的基本准则,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新员工,还要考察你在家是不是孝顺父母呢!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还有,妈妈平时经常教导我,穿衣服只要干净,整洁就好,不要追求名牌,互相攀比,要比学习,比进步,这才是学生应该做的,在《弟子规》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我看了这本书后,觉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书中写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要我们听从父母的教诲,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即使遭到斥责或打骂,也应该拿出勇气面对。"过能改,归于无",只有知错,才能改错。想到平时爸爸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经常不虚心接受,无理还要辩三分,真是惭愧啊!

  书中还有许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比如:“事勿忙,忙多错。”是让我们做任何事情,应该从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时间计划,我们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免得事到临头,挤在一起忙,乱在一堆。还有“勿畏难,勿轻略”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惧困难而犹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

  读了这本《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当然,光是懂得还不够,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以这些道理来规范自已的行为。我想,这是对我一生都有帮助的一本书。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14

  在寒假里,老师让我们通读《弟子规》,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懂,后来,妈妈让我上网看了《弟子规》电脑版说明,让我读一句看一句注解,慢慢得我终于明白了。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第一部分“守孝悌”。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师长”这里指“长辈”“老师”及“兄长”。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结合我的生活,我发觉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够,当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有时我明知道不对也要反驳;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我会对他们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通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这也是我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互相攀比对我们的成长是无意义的,只有害而无利。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即使遭到斥责或打骂,也应该拿出勇气面对。“过能改,归于无”,只有知错,才能改错。不能因为掩饰犯下的错误,就撒谎,而犯下另一个错误。我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牢记妈妈的教诲,牢记古人的尊尊教导。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本书还在道德方面教育我们明辨是非的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不能私动,私动是可耻的行为。我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曾经说过: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如果喜欢回家跟妈妈爸爸说,我们给你买。至今这句话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不如人,当自励”、“见人善,即思齐”,如果思想、学习上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应当努力下功夫赶上,以好的榜样激励自己。上学期我的数学因为不认真、马虎,成绩不理想,得100分的时候很少,于是我暗暗下决心通过努力我一定要得到提高。

  这本书产生的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现今时代的高度评判学习这本书。有继承,有摒弃,传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15

  “冬则温,夏则清”,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不禁汗颜起来。冰天雪地,我们不冷,因为我们屋内有暖气;烈日炎炎,我们不热,因为我们室内有空调。而我的父母呢?冬天加棉被取暖,常常喊背压得疼痛难忍却还是暖不热被窝;夏天,风扇转出来的是热风,夜里常常被迫坐起来。特别是我的母亲,她生有多种疾病,近年来,气管炎越来越严重,冬不能着凉,夏不能见一点凉快,在别人借助洗澡、风扇等方法降温的时候,她也只能依然穿着长袖衫,尽管汗水浸湿了衣服,但却不敢往风扇前站一站。夜里连热带蚊子叮咬,常常出一身痱子,脸上留下的是一片一片的红疙瘩,当我提出要为他们买空调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不会用”为由拒绝。而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放下了。今天当我又坐在空调房间的时候,我的心再也凉快不起来了,我辛辛苦苦抚养我长大的父母,正在忍受着酷暑的煎熬,我的.心在颤抖,儿女不孝啊!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学期将要结束的夏天,由于工作繁忙,我常常早晨吃不上饭,一个学期下来,我落下了胃病,消化不良,胃隐隐作痛,我的心情非常低沉,我的三哥年纪轻轻就是因为胃病去世的。,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一面催促我来郑州作检查,一面四处打听民间药方。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夏天,母亲是不知道热的。暑假来了,她本应该回家,可却一步不离地伺候我,一日三餐端吃端喝,煎中药,叮嘱我不要动也不要心急,趁假期把病养好,开学了才能工作。望着母亲微驼的、衣衫贴在身上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已经七十五岁了,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来,我有什么道理让一个老人如此为我担忧呢?我不再整天躺在床上,而是走出房间,融入到同事中,积极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两个月下来,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就是一朵经历风霜的菊花。真是“身有伤,贻亲忧”!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如今,父母年老多病,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我却无法“昼夜侍”。我工作在外,一两个月也不回家一次,只能是一周通一次电话,电话那端能听得出是母亲的气喘吁吁,传过来的却是“我很好,不要挂念 ”的平安语。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眼神,此时此刻,一首歌响在我的心头:“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就把她作为对天下所有父母的美好祝愿吧!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11-05

弟子规读后感09-25

《弟子规》读后感10-24

《弟子规》读后感06-19

弟子规读后感05-05

关于弟子规读后感09-27

《弟子规》教学反思08-25

《弟子规》教学设计03-25

弟子规读后感15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