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1
一个世纪前,在华盛顿广场西边的小区的一面墙上,有一片不随风摆动的长春藤叶子“绿叶之神”——欧·亨利赋予了它永不飘零的权力。可我却分明看到它落下的瞬间,就是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但我始终没有听到它落地的声音。
在那个萧索的年代里,物质萧索、经济萧索,就连人心都是萧索的。可生命总是放出光辉的,不会让这种冷漠在人们心中蔓延。有两个年轻的画家,都怀着各自的理想,机缘的巧合、兴趣的相投两人成了挚友,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携手为梦想而努力。悲凉的年代,造就悲凉的命运。他们中的一个却被病魔扼住了咽喉,幸运的是一个与那个年代极为相称的老画家出现了,他嗜酒且毫无成就,也许他就该只是一个埋没在那个时代中的人,可就是他用一片叶子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一个传奇。
你大可将这个故事只当一个故事,当一个平凡的生活。可你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人性中耀眼的光辉。苏和琼西只不过是一对才认识不久的朋友,而苏却可以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尽力保住琼西。老贝尔门则与这两个年轻人更没有关联了,而他却可以用他的画笔,他最完美的杰作以及他贵的生命去拯救她。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贝尔门是那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他在那个风雨之夜无声无息的落下了。没有一个人察觉,就连一早拉开窗帘都没人发现他已飘然逝去,没有一个人听到一个灵魂陨落的`声音。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另一个鲜活的生命。老画家的生命落在春的泥土里,它滋养了另一个生命。
一片叶子在风中起伏着,它只是飘着飘着,这一飘掠过重洋,拂过百年,你可知道这叶承载着多少生命的重量。当它飘进我的心中,聆听到它撞击我心灵的声音时,我便得到了答案。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2
在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患了肺炎的琼西姑娘把自己比作常春藤上最后的叶子,代表自己的死亡。
琼西认为自己将会随着叶子的落光而逝去,所以每一天都在数着剩下的叶子,但随着最后一片凋落的不是琼西而是患有肺炎的老画家贝尔曼先生。原先,最后一片叶子是落下了,但老画家爬上树画了一片叶子,隔天贝尔曼先生就去逝了。
我想,这片叶子是贝尔曼先生生前最伟大的作品。叶子是琼西生命的寄托,是贝尔曼对琼西生命的挽留。琼西实在太脆弱了,可笑到竟然把生命放在一片叶子上,最终却仍是叶子救了她的命。
生活完美的背后是荆棘。它会割伤你,刺破你。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要心存期望,就能创生的'奇迹。
贝尔曼,这个大半穷困潦倒,在琼西失去期望的时候,他为她建造了期望。与把自己的生命寄于一片飘摇的琼西相比,贝尔曼更像一个失败的英雄。应对他,应对那片“期望之叶”我们无不肃然起敬。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琼西,可辅助她成长的却是贝尔曼,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爱与奉献。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期望。
世界上,可能还有无数像琼西一样的女子,她们或许脆弱,在身边可能也有如贝尔曼一样的人。但,失去一切,切不可失去期望。期望如同曙光,它能给你重获新生的力量。
最后一片树叶,永不落下。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3
一位画家琼西,她酷爱生活,却患了‘肺炎’这个不速之客。‘肺炎’这个沉重的打击,使她觉得自己像一片纤弱的叶子,随时会被寒风吹走。
她只是悲观地等待着窗外长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的落下。
细细地回味一下,我发觉她这样做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而已。
虽然时间是个冷漠的东西,它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停留片刻。
但它还是很公平,给每一个人都拥有必须的时间,有些人无法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只是浑浑噩噩地得过且过,才使得时间悄悄地溜走,最后落得虚掷年华的一声长叹。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
古语有云:草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然而同样患肺炎的老画家,善良的贝尔曼在那片仅剩的叶子落下去的晚上,顶风冒雨在墙上为琼西画上了珍贵的最后一片叶子......
它原本就不是一片叶子,也算不上一幅画,可它却远远超越了叶子和画的含意:给了琼西生活下去的勇气和期望;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贝尔曼老人善良的心灵,反射出伟大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光芒。
在整篇小说中,作者对贝尔门的描述并不多,大都采用侧面烘托,甚至连最感人的贝尔曼画叶子的镜头都没写,但我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贝尔曼火一样的热情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我能够想象到,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拖着调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能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毫无把保留地奉献了他的生命......
在那艰苦的时代里,大批艺术家在社会地层挣扎,不仅仅为了温饱而牺牲艺术,还要以生命来抗击病魔的侵袭,但也正是这种艰难的生活,激发了艺术家们的顽强精神,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患难有情。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4
我曾以为,世界很大,大到可以在昏暗中无人知晓地把我吞噬;我曾以为,自己很小,小到一头扎进人群中也不会被人认出。无论如何,两者的大小关系配合的恰到好处,它们之间的比赛,注定是前者胜出,不可逆转也无法逆转。
但贝尔曼与世界之间的大小比赛,若我是裁判,那我必将会毫不犹豫地举起贝尔曼的手臂,请大家为他的胜出击掌欢呼。是的,当他冒着暴风雨在残墙上绘下那抹浓重的绿时,我就知道他赢了。
赢得光明正大。
贝尔曼只是个小人物,小到毫不起眼,微乎其微。他只是个窝在废旧公寓内的一个穷画画的。他甚至都不能被称为是一个“画家”,因为他的艺术生涯是极其失败的。但是他拥有一颗真心,里面蕴藏着无数的善良,真诚与爱。
也许那墙上的绿叶同他一生中创作的其它画作一样失败——当然,我是从艺术角度上来进行评论的。但是它足以挽救一颗正在缓缓坠落的心灵。这颗美丽的心属于一个少女,她叫琼西。她也是一个从事美术工作的人,但是肺炎却狠狠地劫住了她,让她的生命就此终止。她将自己柔弱的生命比喻成窗外正在经历暴风雨的常春藤叶。叶子什么时候落完,她的生命也就到此为止。
于是贝尔曼便用自己的真心在暴风雨肆虐的夜晚,在琼西视野内最显眼的地方,画下了一片翠绿的.常春藤叶。它带给了琼西无穷的希望,使她顽强地活下来了。
但是真正带给她希望的人,却永远的走了。
贝尔曼虽然是个小人物,但是他的生命,有着大价值。
说不定会有人在听说了他与琼西的故事后,慕名来到这堵墙前,望着那依然鲜艳的绿色“啧啧”赞叹着他画技如何如何高超,如何鬼斧神工。
“即使是再渺小的生命,也注定会展现属于它特别的风采。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
这个星期,我读了《最后一片叶子》。它的作者是欧·亨利,被人们称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笔下的小说结局都十分出乎意料,可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语言中充满诙谐幽默。
《最后一片叶子》中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琼西和苏在一家饭馆认识,交谈之后发现彼此趣味相投,便合租了一间画室。一天,琼西被肺炎这个不速之客击倒了,把对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那常青藤的叶子上。苏去请楼下的老画家贝尔门做模特时,顺口告诉了贝尔门这个坏消息。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苏和琼西居然发现常青藤上居然还有一片叶子,琼西终于打起精神拾起了生的希望。原来那片叶子是贝尔门冒着风雨画上去的,而这风雨加速了贝尔门肺炎的爆发,他去世了。
老画家贝尔门一生都很少画画,却在生命的最后画出了这挽救了他人生命的叶子,这何尝不是一副杰作呢?虽然他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但是他用他满腔的爱心,同情心救了琼西。他这种默默奉献,无私帮助他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比如城市的美化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这种无私帮助他们的行为是不论身份的。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总统官员,还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平凡人,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在路上遇到熟人的时候给予一个诚挚的微笑,在他人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一个拥抱。在别人遇到麻烦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也许我们的帮忙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却默默地让别人知道你会一直鼓励且站在他们身边。我们的这些和老贝尔门比不算什么,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并且充满希望的未来。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11-30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09-30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07-10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0-03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范文09-29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5篇10-05
一片叶子落下来读后感07-20
小学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07-22
《叶子》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