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素芭》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芭》读后感1
这个故事能让你认识真实的生活。仿佛一切都被这个故事道尽了,从生命中难以避免的伤害,到心灵轻妙的芬芳,再到现实的沉重以及它那果实的厚味。
因为造物主一时的吝啬,素芭失去了和常人交流的一般途径。虽然父亲很疼爱她,可是母亲却像讨厌自己身上的污点一样讨厌她。她的婚事俨然成了一个难题。村里的人甚至当着她的面议论她,他们也许并没有恶意,只是忽略了她也是有感觉有知觉的人。
读到这里,难免会担心,不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素芭会不会变得心神不宁?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会不会觉得无所适从?她将如何选择自己心灵的方向?我们可以从她的眼神中,慢慢地去寻求答案。她那双垂着长睫毛的大黑眼睛,总是直接和她的灵魂深深相连,这是不经掩饰的深刻和动人。于是我们看到,素芭其实并不孤独。
正如里尔克所说的:“如果你在人我之间没有和谐,你就试着与物接近,它们不会遗弃你。”素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了温暖和慰藉。小溪的微语、鸟儿的鸣唱、树叶的轻响,还有不需要语言就能相互了解、相互喜欢的牛、山羊和小猫……它们延绵着爱的永恒,为素芭轻轻地分担着寂寞。
如果素芭的生活一直就在这样宁静的芬芳中持续下去,那就是很美好的童话了。可是,泰戈尔要写的不是童话,而是真实的生活,现实的枝枝杈杈总是会在应当的时候扯你一下。比如搬家,比如婚事。素芭的父亲因为富有而遭到村人的仇视,他们不得不搬往加尔各答。可是素芭舍不得离开,这里有她熟悉的大地母亲,还有她喜欢的普拉达。在写到素芭对普拉达的情感时,夹叙夹议的.惯常笔法中加入了独白式的古典浪漫幻想,素芭在虚拟的时空中确定自己的存在,借以实现当下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
在此,不得不再次感叹大师的伟大。即便读到这里,此后故事如何发展仍然难下定论。结尾多少是有些出人意料的,可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结尾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却又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停在那里,觉得仍然未能从故事中走出。也对,谁能从真实的生活中走出来呢。
《素芭》读后感2
生就一副令人羡慕不已的美貌唯一美中部足的是不能诉说内心的感受,谁会想到她竟是个哑巴。
上帝不会赐予太多。他给了你这个就不会赐予你那个。对于任何人都不会寻私。
而健康正常的人又是如何对待自己所拥有的呢?
天籁般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如淡淡的蔷薇花香。萦绕于空气中久久不肯散去;散落于清晨的清爽;沉浸于贪婪之人的耳际不愿离去,令人如痴如醉;总是有那么几个人不愿撒手,霸占着不放。总幻想着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拥有那如诗的音韵,孕育出一副令人流连忘返的曲调,令人沉醉不已;对于自已拥有的不屑一顾,抛到脑后,不能容纳自己的缺点,一味的羡慕花容月貌。
人。总是向往美好。这无可厚非。但这是建立在接受自己,懂得欣赏自己的.基础上。在不厌其烦的寻寻觅觅的追寻中似乎已经忘却曾经是否拥有过所羡慕的,还是与之擦肩而过?
其实自己已经与众不同,何必一定拥有雅俗共赏的相貌;没人能够代替和模拟自己。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人的弱点是造成悲剧的最好证明,她也不例外。她的美貌也不能掩盖她不能说话的事实。
上帝并不因此而更加眷顾她。她父母却被她出嫁的问题困扰,原因只有一个__她是个哑巴;可见人们并非因为那张倾国倾城的脸而愿意把目光投向她。上帝是公平的不会偏袒任何人,正是如此告诫我们不可以剥夺别人的,要学会满足。
素芭虽是个哑巴,但她渴望心中那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情感。她把希望都寄托在名叫帕勒达帕的人。在不懈努力着。为了拥有自己独占的那份情感,她每天都伴随着心爱人左右,有时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拥有魔法的仙女为他解除烦恼,带来快乐。
她的愿望随着情人的冷漠无情而淡然了。她的命运以悲剧收场。
人,总有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她知道这只是奢望,但她愿意尝试仅为了自己那份感觉__幸福的感觉。
为自己所渴求的事奋斗。明确目标,结果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理想,也不会灰心丧气,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加强自己。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追寻的。
《素芭》读后感3
第一次读泰戈尔的《素芭》,就有一种被打动的感觉,这种感动是源自于作者细腻笔触描摹出的素芭生活世界还是心灵世界,读了多遍之后还是拿捏不准。读《素芭》,但我至少感受到一颗心灵的高贵,素芭心灵因纯净而高贵;高贵的心灵被撕裂,我读出小说的悲剧美。
素芭心灵是敞亮的。上帝为她关闭一扇门,同时也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颤抖不已的嘴唇让我们看到了她“颤抖”的心灵。
敞亮的内心没有任何掩饰,她总在把内心的一切表露出来,这个过程总是那么动人美丽。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子里。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
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用在素芭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她快乐与忧伤、热烈与沉闷,都通过眼睛语言毫不掩饰说给众人听,遗憾的是这颗敞亮的心却很少有人听得懂,更没有谁愿意听。
有这么一天,她感觉到了无边的恐惧,父母要把她嫁到加尔格答去,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
她睁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但父母没有作任何开导,没有作任何安慰,总之,什么也没有对她说,是父母一步步把她推进到那无限孤寂的边缘,甚至是超越了那边缘。
她内心的孤寂与永恒的沉默远远超过了的“宁静”与“沉默”,此时,任何人任何物都帮不了她,牛无语,大地无语。尽管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她的自然美丧失殆尽。
她的人生结局我们可想而知: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我们读小说,就像是一条柔美的纱,被人慢慢地撕裂,我们亲眼看到的是美好的事物被毁灭。高贵的心灵,获得的是悲惨的结局,作者越是凸显她的美,就越是扩大她的悲剧色彩。
【《素芭》读后感】相关文章:
《怀素写字》的教案09-05
小学教案:《怀素写字》08-26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07-10
素拓活动策划书06-24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08-09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07-12
素拓活动策划书9篇03-26
素拓活动策划书12篇06-29
古诗的读后感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