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5 17:25: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通过计算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初步掌握搜集各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各国家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4、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对各区域间的差异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构分析

  就一个区域而言,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发生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区域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大都有这个区域自然环境的烙印。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割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反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就本节而言,教科书划分为“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三个部分,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的差异。第一部分着重讲述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后两部分重点体现了亚洲内部的差异。紧紧抓住“差异”这条主线才能将本节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和数据,这也是人文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总结规律的能力。

  内容点析

  1、人口众多是亚洲的一个显著的人文特点,所以将人口问题作为人文环境的开始。图6.13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可以和上一节的图6.3进行对比。这两幅图都是统计图,图6.3是堆积图,不但清楚地表示出了各数据项的排序,还形象地表示出了各数据项的数值;图6.13是一幅扇型百分比统计图,虽然没有数据项的数值,但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数据项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这两种统计图在地理学中都是常用的。

  2、研究人口的另一重点是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上册书中对于这一专题已经有所论述,在本册教材中是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中没有过多地出现形象化的资料,而是用联系框图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认识。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两只手”和“一张口”的关系,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才能顺利的发展和进步。

  3、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文字、语言、史记、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所讨论的大都是学生容易理解的文化,如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的形成有着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同时各民族的文化又处在不断的交汇和融合之中。

  4、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将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位于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这一切都是巧合吗?不,这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5、图6.17主要是为了配合活动1填写表格,仍然强调的是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6、关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相当丰富。应鼓励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对资料加以总结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很多教师对于这样的活动并不重视,更多是流于形式,然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时机。地理事物浩如烟海,光靠记忆能够背下来多少?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到哪里去寻找地理资料,如何看懂地理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提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把成果展现出来。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媒体(如网络查询),并将成果制作成网页或计算机演示文稿。对于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图书检索技能。

  7、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大不相同。图6.18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是不同的。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转口贸易发展起步,到大量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再到金融业和旅游业。近年来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中心。韩国也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转向70年代初的重化学工业化,再发展到80年代的“技术立国”战略。沙特阿拉伯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不低,但其主要经济来源于石油出口,国内的其他工业部门并不发达。

  8、第一产业即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各洲、各国的农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比重低,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比重高。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以来,世界第三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贸易、金融业、旅游业等在经济发达国家的比重已经很大,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迅速增加。

  教学建议

  本节是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与上一节一样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一方面认识亚洲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学会对某一区域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新课引入】

  1、复习引入。提问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转折过渡“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2、搜集亚洲不同民族的服饰(事物或照片),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请同学们猜一猜穿着这些服饰的民族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以单衣、薄裙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应居住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热带地区;以白色织物裹盖全身的人们,应分布于太阳辐射极为强烈的西亚地区;以各式长袍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应分布在气温年较差较大的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以皮衣皮靴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应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用这样一个“猜猜看”引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切入了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最多的大洲】

  1、学生在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识,在社会上通过人口宣传也有所接触,所以可以从提问引入。问题可以从学生身边开始:我国刚刚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在这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也可以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呢?人口密度是怎么回事?或者从人口分布的密集区开始:还记得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特别稠密?再由这些问题引入本小节的学习。

  2、人口数字每年都会有变动,所以不必要求学生记背,但应通过读图理解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

  3、从图6.14中找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哪些位于亚洲,进一步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多?组织讨论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地理图表也可以是文字,同时应提示学生可以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等角度去分析。

  4、读图6.15完成活动1。前两项活动比较简单,按人口数的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排序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第(3)项活动的计算比较复杂,首先用20xx年的世界总人口数60.55亿,乘以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1.3%,所得0.79亿为20xx年世界的净增人口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20xx年亚洲净增人口数为0.52亿。再用0.52除以0.79,所得0.66乘以100人,得66人,也就是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66人在亚洲。

  5、为了总结以上活动可以提问学生,“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吗?”提示学生计算亚洲的平均人口密度。

  6、“人口众多”会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活动2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完成联系框图的填充,正确答案如下:

  在填充完成的同时,应让学生结合所给材料说明,结构图中各个箭头所代表的含义。同时应提出思考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提示学生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最后鼓励学生自己绘制出良性循环的结构图。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多样的地域文化】

  1、文化的概念过于复杂,不必介绍给学生,可列举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即可。本小节的重点是这些文化现象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这个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完成,将全班学生分为六组,一组完成一个。不仅仅是简单地填出标号,而应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总结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文化现象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紧密关系。

  3、活动2可以采取如下的形式,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亚洲不同民族的代表,介绍本民族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一个组介绍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他组猜猜这个民族分布在亚洲的什么地方。总之,应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经济发展差异】

  1、读图6.18完成活动1。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亚洲各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图中所示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有日本、新加坡和以色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500美元的有蒙古、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尼泊尔的154倍。由此可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够反映出亚洲各国的经济差距是巨大的。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图中所给出的14个亚洲国家中排第9位,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

  2、关于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教材中只对典型国家作了分析。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说明各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经济发展战略。

  3、读图6.19完成活动2。图6.19是一幅具有三轴坐标系的统计图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三个问题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的。日本(A)可以说是一个范例,既给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也给了具体的数据,指导学生通过日本的数据认识这个坐标系。韩国和印度是读图填数据:韩国的大致比例为第一产业5%,第二产业44%,第三产业51%;印度比例大致为第一产业28%,第二产业26%,第三产业46%;泰国和缅甸是读数据填图,难度最大。最后根据表6.1中数据进行分析,总的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也就是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惟一标准,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高中版第二册第11章第5节《数据图表》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能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图表的制作是本节课的基础,制作好图表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分析和应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依据,所以确定为重点。

  难点:

  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

  2运用有效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通常会在数据源选择、图表修改上遇到问题,以及不会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所以确定它们为难点。

  二、说教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先学后教,“兵”教“兵”

  先学,就是让学生自学,尝试独立操作;后教,是根据学生自学效果,教师进行精讲、点评,并尽量让学生去“教”;“兵”教“兵”,就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自学得较好的`学生操作给其他学生看,通过示范,在学生间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达到共同进步。

  2.任务驱动法

  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初步了解后,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3.提问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三、说学法

  我所教的高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浓厚兴趣,学习态度认真,肯学敢问,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也有个别学生遇到难题不肯思考寻求方法解决问题。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指导他们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示范促进法

  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他们碰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让自学学得好的学生做示范操作,教师单纯的教变成学生间的学,并形成全体学生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角色扮演法

  结合任务驱动的教法,让学生充当小教师、决策者等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3.探究法

  对于每个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尝试操作,自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显示两幅xx年印度洋海啸前后同一个地区的图片,通过比较,直接可以看出灾情严重,震撼每个同学。

  继续展示课件,显示与海啸事件有关的三组数据,窗口左侧为表格形式,右侧为图表形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左、右两侧,哪个能更直观、美观的反映问题,通过对比,很明显可以看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更能让人理解。那么这样的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新问题自然就出来了。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2.鼓励自学,掌握图表作用

  该环节是学习表格数据图表化的基础,因为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不同情况,学生要先弄清每种图表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图表。高中学生有自学能力,所以采用的方法是自学法。

  自学后提问如下:

  1、要生成“海啸中各国死亡人口比例图”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2、要生成“历年来印尼旅游的人口增长趋势”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通过这样的问题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选择图表类型。

  3.角色扮演,任务驱动

  在该环节采用四个任务。任务一,将“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表”生成柱状图,并加标题。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生成饼图,显示泰国人与外国人死亡人口比例。从所占比例能发现什么问题?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任务三,将历年来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数做成折线图,从折线图中两处人数明显减少的位置,是否可以试探找找原因。目的是熟练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任务四,典型地震发生的农历日期与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的关系,将之做成xy散点图,从散点分布情况,会得出什么结论?这个任务注重实践应用,将学到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用于实践。这四个任务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一般方法到实践应用。

  下面逐个说明任务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各任务来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

  任务一,根据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制作柱状图,并加标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命令。让学生试探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让学生留心两个问题,其一,图表向导有几个步骤?其二,图表标题怎样设置?

  学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两个问题,但是制作的图表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如何让学生弄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电子教室,将某个学生具有典型问题的图表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学生提出图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修改意见,采集学生集体智慧,完成图表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帮助修改图表的很多方面,如有的同学指出加上x轴y轴标志,还有的同学指出图表的大小和位置不能遮住表格数据,还有的指出加上数据标志等,更有些同学提出将图表区加上图案或设置字体等,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加以肯定;另外还会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精讲,例如:某位同学做出的图表是空的,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如何选择数据源。还有的同学不会在已有的图表的基础上修改,只会删掉图表,从头做,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利用鼠标右键选择命令修改图表。

  这种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全部投入学习讨论中,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及修改方法。

  但这个任务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初步学会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设置了任务二。

  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制作成饼图,并显示所占比例。

  该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图表中蕴含的含义,为什么在泰国死亡者中,泰国人只占20%,外国人却占了80%?从数据所占比例说明泰国是旅游国家,外国死亡者主要是游客。通过简单的分析,让学生知道,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问题。

  该任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其蕴含的信息。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解决。

  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将印尼历年外国旅游人数做成折线图,并添加趋势线,分析其中两个低谷期游客明显下降的原因。

  学生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做出的图表又对又快。提示学生在折线处单击鼠标右键添加趋势线,这个任务的设置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进一步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炼数据反映的问题。这个任务进一步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学生学科整合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设置任务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四,学以致用,提供一个综合的例子,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图表,而且能够从图表中得出相关的结论。

  提供的表格数据是典型地震发生的农历日期,其中一列数据是用1或0,1表示发生地震日期在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前后4天范围内,0则表示不在这个范围内。根据这列数据制作xy散点图,根据散点分布,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后,结合地理学科中天体的运行规律进一步解释这个结论。这个任务,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还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

  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个环节不容忽视,我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学生对自己所学与课本各知识点一一对照,从中体验到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搜集身边的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地理、政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点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交往中的《文明交往》。 首先,我对新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进行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程,主要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着眼于素质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需要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力量的共同参与,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说教材:(这里有4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明交往》这一课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和父母”、“师生情谊”的关系密切。本课设计了“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栏目,相应地设计了“礼貌与言行”“成功的秘诀”“礼貌用语小词典”“情境剧场”“成长记录”“阅读与感悟”几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打交道,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怎样交往,在交往中获得快乐,使书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行为,对七年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高峰阶段,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他们逐渐摆脱幼稚走向成熟,不满足于家庭亲情,努力追寻同伴友谊、社会的认同,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对什么是文明交往,如何文明交往还不清晰,行为规范处在形成之中。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这些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⑵能力目标: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⑶活动目标:通过表演、讨论等多种活动形式,组织学生“从动中来学习”,体验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七年级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文明交往。因为,只有把握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及其注意事项,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待人真诚坦率、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有利于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也能帮助他们成为受欢迎的人。因而把它做为重点。

  教学难点:礼貌是现代文明社会必备的名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方面考虑,认识礼貌在交往中的作用,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是感性体现理性思考,这过程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把它确为难点。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前提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状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⑴角色扮演法。在教学活动中,安排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模拟,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

  ⑵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⑶访问调查法。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小调查,为学生提供与陌生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体验以各自不同的交往方式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增强学生的知识经验。

  ⑷阅读分析法。教导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

  ⑴评价法。让学生对行为参与评价,使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主观接受在头脑中存在和发展。⑵讨论归纳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归纳,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⑶设问竞答。为牵引学生思维和注意力的集中,在教学中,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设问,创造一个学生竞答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2位学生模拟课文61页的第二幅漫画“跟老师打招呼”的情境,提问学生:这是发生在什么场合?谁做到好?是什么表现?从而引出“文明交往”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第一步:学习活动一:礼貌与言行

  ①让学生表演(课前安排学生做好准备),小组讨论:情境发生的场合;有礼貌言行的表现;没有礼貌言行的表现。

  ②由小组代表人在班上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分享。

  ③让每一位表演者谈谈对自己所扮演角色行为的感受。

  ④用测试表检测学生,了解自己日常言行中“不文明”的方面。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交流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文明言行”;一是“不文明言行”,作为教师我会引导学生要注意充分体验不文明言行可能带给他人的不愉快感受。)

  第二步:要求学生阅读“旁若无人”这则材料,结合材料或活动一的漫画,列举身边待人有礼和对人无礼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分析无礼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心灵导航”的知识: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并要求学生朗读文中的黑体字。

  第三步:学习活动二:成功的秘诀

  用多媒体显示青春校园网报道,分小组竞猜“第一小组的答案”;

  然后由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先请一名同学向市民(由教师扮演)进行调查问卷,全班同学观察其做法,评价是属于哪一小组的做法,教师给予肯定;再请6名同学分三组进行模拟表演,并由同学们来评价。(在这个环节中,可能会出现几组同学表演的都是第一小组或都是第二小组的做法这种情况,对此,我会采取措施:再请2位同学反串表演,并说出原因。)

  然后教师对表演进行归纳,归纳出“心灵导航”的知识:礼貌是交往的“名片”。 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礼貌、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最后教师归纳课文第65面“礼貌是交往的名片”的具体内容。

  (三)小结:让学生回顾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再进行归纳:

  要做到文明交往,首先要懂得尊重,学会尊重,还要有礼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礼貌是交往的“名片”,那么在与人交往中,如何恰当使用礼貌这张名片呢?

  (二)讲授新课:

  第一步:活动一:礼貌用语小词典

  1、分组比赛,限定在10分钟内完成书上的“礼貌用语小词典,”看哪个组写出的礼貌用语最多最准确。

  2、情境模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并要求学生给予评价。(在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点时,可能会出现嘲笑、人身功击等情况,教师这时候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就事论事,切勿变成人身功击,以免破坏活动效果,注意鼓励为主。)

  第二步:学习活动二:情境剧场

  1、围绕情境请同学表演打招呼、坐姿、微笑。

  2、请“观众”对其表演进行评点,教师在学生评点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对表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表演欠佳的同学给予鼓励。

  第三步:引导学生学习:“心灵导航”的知识:文明交往的艺术。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进行朗读。

  第四步:学习“阅读与感悟”《绝招》

  ①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教师提问:佛瑞迪在字条上写了什么?他能得到这份工作吗?让学生思考,并指名回答。

  ②教师再乘机追问:从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开拓思维,明白:交往要用坦诚,也要用技巧。

  (三)实践:人际关系自测。发一份自我考核表,让学生填写,并进行反省、思考,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四)归纳小结:文明交往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才能使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扮演、讨论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绘画技法学习是美术学习的重中之重,绘画技法的学习对学生

  审美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赏与感受中国花鸟画的同时,必须穿插技法的实践。

  白描是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它最能突出中国画以线造型的传统,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 白描的学习对学生耐心、意志力的锻炼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

  其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白描的学习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视知觉,帮助其理解中国传统绘

  画艺术、陶冶审美情操、形成高雅的审美趣味、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白描技法》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三课“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技法学习部分。第一课时《中国花鸟画》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本课进入工笔花鸟画技法学习,教材涵盖技法比较全面,包括白描与渲染的基本方法,一课时无法完成,

  所以我选择工笔画的基础,白描技法进行深入的讲解。

  2、学生背景分析:

  《中国花鸟画》的学习,使学生对工笔画有一定的认知但对白描的认知还不明确,且大部分学生对白描绘画的工具—勾线笔、墨汁和熟宣纸也接触甚少。虽然兴趣较浓,但是白描技法中中锋行笔的学习需要很大的耐心与定力,且需要一定的悟性和实践能力,这对于部分学生是一种考验,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对他们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白描花卉的技法。首先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了解有关白描的基本知识以及实践中一些程式化的技法;然后进行技法的示范,以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技巧;最后通过实践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反复纠正实践中的问题,使学生完全掌握白描技巧,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本课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白描的概念、功能,掌握白描对线

  条的要求以及白描花卉的.基本技法

  因为学生对于白描的认识水平今本上是在基本之下,所以我首先设定了白描的概念、功能以及白描对线条的要求作为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在实践环节,我选用的图稿为白描花卉,所以技能目标设定为白描花卉的基本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倾听教师讲授、观看示范、以及白

  描花卉技法练习掌握白描花卉的基本技法

  本课基本知识的学习只要为倾听教师讲授,但技法的学习需要直观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所以以教师示范为主;最后通过练习与指导进一步掌握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白描技法,深入体会中国

  画以线造型的艺术传统,感受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陶冶心境,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锻炼耐心与坚定的意志力。 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所以学习白描最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艺术传统,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白描的学习难度适中,可以让学生对绘画技法学习产生自信,进而喜爱,以达到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传承。除此之外,白描的学习需要很大的耐心,所以对学生的意志力也是一种锻炼。

  教学重点:白描花卉的笔法

  本课主要目的在于技法的学习与实践,白描花卉技法中的笔法的学习对实践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将白描花卉的笔法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中锋行笔、运用线条表现物象结构

  在白描技法中,对线条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想画出圆浑有力的线条,必须做到中锋行笔,但对于很受摸毛笔的学生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以学生以往的习惯,画画时容易看到哪画到哪,不太考虑自己画的线到底表现的是什么,这样对于物象的结构很

  难画准确,所以我将这两点做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向学生们出示《素描作品》和《白描作品》,请学生观察并讲出两幅画的不同之处,教师简单总结素描和白描的艺术特点,以及白描悠久的历史。以及学习白描的意义与目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白描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出本课的课题。

  2.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为白描的概念的讲述

  让学生对什么是白描首先有一个确切的定位:中国画中只用线条而不施颜色的画法叫做白描

  接下来通过不同朝代白描大家的作品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画线条的丰富表现力。同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提问等方法最后总结出白描中线条的几个功能,进而进入第二部分的介绍。 例:通过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启发学生总结出线条表现物象造型、结构、体积以及空间四个功能。然后通过对李公麟的《维摩诘图》《五马图》启发学生总结出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情绪以及生命力三个功能,最后教师公布结论,进入第二部分 白描功能的介绍

  ※第二部分为白描功能的介绍

  用线条表现物象的造型、结构、体积、空间、质感、情绪以及生命力,同时学生通过记录笔记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同时此部分的学习对接下来的白描线条的要求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 第三部分为白描线条的要求

  线为造型基础、立形之本。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线条要讲究“线感”、“线型”、“线质”等等。因而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个外轮廓线,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在线的运用上也有很多传统程式。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分为两点来讲述。

  第一点为中锋行笔,教师通过示范与讲解握笔姿势以及运笔方法要领,使学生直观的学习,快速掌握技法;同时通过中锋与侧峰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锋行笔的要领,认识到中锋行笔的重要性。

  第二点为线条粗细与空间、物象质地的关系,在分析线条粗细与物象质地之间的关系时,我采取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给不同物象线条粗细排队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如何运用线条粗细表现物象质地,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

  通过这两点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白描勾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白描花卉的技法学习,重复强调运笔方法,及运用线条粗细表现结构。突出本课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其含义就是: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力图打破常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习高等数学及其它学科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以及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的画法,由此揭示这类函数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以及A、ω、φ的物理意义,并通过图象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研究函数图象变换的一个延伸,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直观反映.共3课时,本节课是继学习完振幅、周期、初相变换后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 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调整后,将影响图象平移量的理解.因此,分析清不管哪种顺序变换,都是对一个字母x而言的`变换成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

  依据《课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 x到y=sin(ωx+φ) 的图象变换规律,能用五点作图法和图象变换法画出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能举一反三地画出函数y=Asin(ωx+φ)+k和y=Acos(ωx+φ)的简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函数y=sin x到 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并通过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调整后,将影响图象变换这一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学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中,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小组交流中,学会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难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在问题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六问三练)

  1、设置情境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塑造自我》的第三课,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负责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责任意识是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个成长中的我必须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之一。

  先说说为什么学的问题:

  1、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责任意识,对于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

  2、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对于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表现出敬佩、喜爱的情感,对于不负责作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由于年龄原因,他们的情感并不牢固,有时还会产生偏差,把不负责任的行为误认为是潇洒,而视负责任的人为固执。

  3、少年阶段是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现在许多中学生家庭教育不到位,许多学生形成了只知索取和依赖性极强等思想,造成本该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责任感缺失,妨碍他们的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

  由于上面的原因,通过学习必须达到以下的目标:

  首先,从知识与能力看,理解由于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如何培养责任感,锻炼和增强自己的负责任的能力

  其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能够自省自律,避免做错事,养成对自己和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为集体贡献力量,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为达到以上的教育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年龄特点,适当设计教学图片及适合的教学片等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还将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的小组讨论与集体讨论想结合。

  2、说教法与学法:

  “把课堂交给学生”是 新课程理念,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4——6人的十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个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综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合作才能使学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爱的强烈愿望。合作使学生更专心一致地投入学习,对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和学科本身产生更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他人认知和情绪的理解能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本节课,我采用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相结合、辩论两种方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讨论和辩论中培养学生的胆量,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和乐于学习的目的。

  关于本课的教学安排问题,由于我校《思想品德》课每周安排2课时,时间紧,因此每课只能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以讨论和辩论为主,同时用课件展示心灵导航内容。第2课时,通过第1课时布置的作业及实践与评价来进一步掌握心灵导航内容,引导他们应用所学内容来解决问题。本节为第1课时。

  3、说教学程序:

  首先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龙永图在《实话实说》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行为,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习惯。上升到道德修养上,责任意识是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开始导入学习第三课《自我负责》。这一部分可以直接从人的成长说明成长带来责任。(课件直接展示心灵导航的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是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少年的责任和做有责任感的人。课堂上分别用两个活动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活动一:班级风景-“这与我无关吗?”通过小组的讨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成长带来责任,二是少年的责任,即少年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许多的责任。(课件展示课本班级风景-“这与我无关吗?”的漫画及文字)

  活动安排如下:

  (1) 活动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做人必须负责任,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

  (2) 活动内容展示的四个情节是中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分别是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不负责任的问题,正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 过程:

  第一步:指导学生对这四个故事进行讨论。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是什么性质,是否真的与他们无关?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他们这种态度存在什么问题?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负责任的事例,指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的错误。

  第四步:结合问题四,学习“心灵导航”第二节,让学生归纳少年的责任。谈谈为什么应该承担这些责任,有没有能力去承担?如果有能力却没做到,是为什么?

  第五步:归纳少年的责任。(用课件展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我会特别强调两点: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敢于争论,只有争论,才使一些观点更加鲜明,最终才能得出共同的结论,也使错误的见解对同学有警惕。(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活动二:沉默(课件展示个案研讨-沉默中的材料及漫画)

  (1) 活动目的:

  认识到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纠正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的不正确态度,培养对自己的错误或者无意中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2) 活动内容分析:小杉无意中打碎了商店的杯子,虽然不是故意的,倡这个后果是她的行为造成。小杉缺乏责任意识,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找各种借口为处自己辩护,她的沉默是在逃避责任,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作的态度。

  (3) 过程: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以“小杉对自己的辩护有道理”作为辩题,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做辨论。

  第三步,展示“心灵导航”第一和第三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四步:教师总结

  以辩论的形式来解决如何面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使本课的难点-做有责任感的人以感性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在辩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给他们辩论的技巧,并给弱势的一方及时的鼓劲,使辩论能够有序并且激烈地进行下去。(时间安排25-35分钟)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小结及作业的布置。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学习的内容,所以课堂小结更须注重同学们讨论及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表扬一些表现突出者,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能更主动地参与。

  而作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

  1、请结合自己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学生的责任。

  2、对照自身的实际,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课本26页实践与评价题。

  4、说说本课时的自我评价问题:

  本节课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展现,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把心灵导航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出来,并结合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的评价与指导之中,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理性的感受,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很满意。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当然,也一定有许多不足,请在座的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

  附:课件中展示的《心灵导航》内容

  一、 成长带来责任

  1、 做人就要负责任

  2、 成长带来责任

  3、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 少年的责任

  1、 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塑造自我

  2、 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

  3、 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

  4、 对社会负责: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三、 做有责任感的人

  1、 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2、 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3、 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4、 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说课稿】相关文章:

麻雀说课稿02-14

《雷雨》说课稿08-16

数轴说课稿08-19

印度说课稿07-19

《劝学》说课稿07-22

《集合》说课稿07-22

祝福说课稿07-25

体育说课稿07-26

白鹅说课稿07-26

《草原》说课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