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0-29 11:12: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和几个学生小声交流:来啦,昨天睡得好吗?看到你在这。好像很紧张,紧张吗?看到我不要紧张。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打个招呼

  生打招呼

  师:没声音呀,愿意跟我打招呼吗

  生:愿意

  师:大点声啊,伸出你们的小手

  生大声

  师:没听到啊

  生更大声

  师: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小猫

  师:小猫要是听到肯定很高兴

  生:我喜欢小鸡

  生:我喜欢乌龟

  生:鲤鱼

  生:白鹅

  师:哦

  生:我喜欢小狗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你家有只聪明的小狗儿

  生:我喜欢乌龟

  师:为什么

  生:它很可爱

  师:它也能成为你兄弟

  生:我喜欢小白兔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可爱的小白兔。看来啊,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我家养了一只小狗,这次我到武汉来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远让,咬住我的裤腿不松口,我说你这讨厌的小东西快走开,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同学们我讨厌我家小狗吗

  生全说不讨厌

  师:哦,明白了,你们真会听,听出我的言外之意,听出了我的话外之音。读书也应该这样,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上课

  师:同学们,请坐。丰子恺先生就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课件)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

  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

  板书

  一起读

  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打开书,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生字,师指导读音

  出示

  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指名学生读词相机指导字音

  师:差不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特别指导供养不周,供的读音)

  出示:

  净角脾气

  师:谁来读

  指名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指导角的读音

  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净角画面

  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欢吗

  生:喜欢

  师:脾气的脾这个字好读不好写,伸出手来,一起写。

  指导脾字的写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一撇是从白中撇出来的)

  师:写好了吗?我们把这些字再读一遍

  齐读所有词语

  师:真好,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在文中还会读吗?

  生:能

  师:谁愿意读读课文

  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们听,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里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读。

  师:真好,尤其是感叹号,你注意了标点符号

  生2读

  (指导读音及句子)

  生3读

  指导局促不安

  生4读

  指导读音

  生5读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不好读,能读成这样不简单,相信多读几遍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读完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

  生1: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个白鹅很高傲,课文写了它三个特点

  师:哦,写出了三个特点,你很会读,这只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说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白鹅

  生:说了白鹅的高傲

  生:他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生:这只白鹅有老爷的脾气

  生:这只白鹅架子十足

  师:还有吧?说的不错,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说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一起说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课堂作业,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说一个句子。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抄写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品读这篇感人的童话。

  二、读文想象,感受体验。

  1、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学生:读文画句子)

  (2)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点拨对比朗读:(出示相关画面,创设情境,感受花园的美丽与荒凉)

  ①美读,感受美丽和快乐。

  a谁愿意读描写花园美丽的句子?(PPT出示花园和句子)

  b听配音《神秘的花园》朗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听到花园里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

  D让我们带着这快乐的心情,一起来感受花园的美丽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品读句子,感受花园的美丽。)

  教师过渡:不知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象。(播放表现花园景色凄凉的)

  ②走进花园,感受荒凉。

  学生:看录像,读句子,感受花园的荒凉。

  a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

  b带着你的感受,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小结过渡: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请谈谈你的见解?

  (学生各抒己见,说明原因。)

  2、巨人的性格和孩子的性格的对比。

  (1)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花园里人的不同。

  (2)感受巨人的性格:

  ①教师: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样的?认真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认真读书,画出相关语句。)

  ②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会怎样想,他说话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出示相关语句: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

  ④学生表演读。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巨人训斥孩子们的句子。体会巨人的任性、冷酷。

  ⑤你觉得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过渡:这样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冷酷无情。

  (板书:任性、冷酷、冬天)

  那么孩子们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3)品读,体会孩子们的性格:

  ①读大屏幕的句子。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②引导梳理:孩子们有着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③结合文中语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句子,体会孩子们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④随机理解重点句: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大声叱责时的画面,相互交流。

  (4)小结过渡:

  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把自己当做巨人,读一读第9自然段。

  (2)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自读,想象巨人醒悟后的心里活动和神态。)

  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①巨人明白了这句话,你明白了吗?

  ②肯定有创意的回答: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要唤来春天,就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2)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这个时候的巨人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梳理揭示寓意: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4、美读最后一段。

  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让我们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快乐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嬉戏的情景,配音乐)?什么音乐适合

  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孩子和巨人共享快乐的情景。

  三、拓展深化,总结升华。

  1、教师: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谈一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教师:是啊,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板书出示)

  我有幸读了故事原文,尤其喜欢故事的结尾,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体弱。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他常说:“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3、同学们,把你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也试着创编成一条名言。播放歌曲《分享》。(学生练写,有时间就交流,没有就利用明天早读时再交流)

  四、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巨人 任性 冷酷(冬天) 孩子

  善良 宽容(春天)

  分享 快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是以爱科学为主题的,前两篇是让学生体会对待科学的态度,后两篇是让学生懂得对待科学的方法,《维生素C的故事》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则富有情趣、生动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仅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给人以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以生动的情节让人感触颇深。

  二、教学目标

  为渗透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制定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说出哥伦布情感发生的.变化和原因;能运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了解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朗读中感受体验哥伦布的心情,朗读交流中积累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朗读中理解奇迹,知道维生素C发现的经过。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文领悟到对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三维目标,使学生学有收获,我依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地思考与研究。

  四、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中实施目标时,我力求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五、教学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让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也就是VC的发现经过。学生通过回忆再次明确文章的脉络。

  第二板块:认识“怪病”

  让学生在阅读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怪病,引导学生说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状等方面的内容。体会“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础上教师话锋一转说:怪病虽然可怕,但它阻挡不了航海家远航探险的脚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哥伦布,跟随他一起去经历一次危险而难忘的奇迹之旅。这段进入新授的导语,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第三板块:体会心情

  这一板块是学习课文3-6自然段,我采用读中感悟来达到体会人物心情、理解奇迹的目标。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描写哥伦布心情变化的有关词句,接着引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哥伦布的心情变化。然后细读每一小节,读后交流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的段落语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遇到怪病时哥伦布既忧心忡忡,进退两难,又茫然无助的复杂心情;体会到哥伦布听了船员的请求后心中既感动,又自可奈何别无良策;体会到胜利返航时哥伦布伤心欲绝,悲痛欲绝的沉重心情;体会到奇迹出现时哥伦布惊讶万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

  第四板块:感悟道理

  这一板块也是以读为主,读远航结束时哥伦布的想法和做法,谈体会。让学生体会到哥伦布急于揭开秘密的迫切心情,结合几句名人名言,从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于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往往就是新的发现开始。人们就是对哥伦布提出的这个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终于揭开了野果子中的秘密。这一部分我只是简单处理,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研究成果中你了解了维生素C的哪些知识。

  第五板块:作业和课外拓展

  设计了三项作业,第一项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复述课文,二、三两项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

  17 维生素C的故事 发现

  十分沉重

  噙着眼泪 思考

  越来越沉重

  又惊又喜

  一……就…… 研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

  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

  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

  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

  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四、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彩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复述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下去时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设计: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花的勇气》为略读课文。李老师突出学生的主体,以自读自悟为主。用阅读提示引路,老师只作点拨、指导。记得一位名师说过: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教给学习方法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用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老师始终是在渗透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难能可贵的是紧紧抓住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学段要求。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等。老师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以一个填空题的形式,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花时,感到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降低了难度,很巧妙。

  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李老师很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优美的词句。如:“勇气!改天换地、傲然挺立、神气十足”等词语和句子鼓励学生也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些优美的,令人感动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激发他们的灵感,并且布置成作业去积累,语文教学很扎实。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平静

  声音

  形状

  气势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千万匹战马

  浩浩荡荡

  潮过后

  平静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应用了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注意积累写作材料”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前,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9-13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2-22

语文说课稿08-03

语文春酒说课稿11-23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5-16

小学语文说课稿05-29

语文《赵州桥》优秀说课稿11-06

赵州桥语文说课稿10-08

小学语文说课稿10-17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