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3-15 19:01: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热爱科学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键

  (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根据实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3)教学关键: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本质。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目的。

  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用实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 采用多媒体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

  2、 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加以放大,使得实验更加清晰地展现给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好实验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尽可能地使实验直观清晰,利于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 结合本节内容,采用探索分析讨论的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沿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

  四、说学法

  1、观察法:本节课采取一则实际材料导入,由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并说明体现了硫酸

  的哪些性质。

  2、小组学习法: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概括总结,难点得以突破。

  3、思考猜测法:如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反应后试管的溶液显蓝色,品

  红溶液褪色等现象。可由学生大胆猜测蓝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为什么品红会褪色呢?然后通过分析可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可由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实验、课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如下:

  1、 硫酸的物理性质的学习

  3、 通过PPT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浓硫酸的性质: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回忆并利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进行解释突破难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写出碳和浓 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4、 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5、 教师进行小结

  六、说板书

  七、 说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

  八、教学设计思路

  由回顾已学过的硫酸的性质引出新课题,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从硫酸的组成微粒开始,到硫酸的物理性质,酸的通性,浓硫酸的特性和强氧化性,最后是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知识的递进层次更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吸收。通过设疑、PPT演示、探究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九、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的设疑后播放PPT,给学生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演示实验的播放速度适中,能够让学生清析地看到实验现象。运用PPT演示文稿授课既能让学生观看到正确无误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也节约了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整节课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不足之处,学生得认真观看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现象,没有更多的时间做笔记。课后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用摆计时的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间》中的第六课。在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探究了日晷、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初步形成了“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的机械运动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这样的科学概念后,再来学习计时更准确的摆钟,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本课主要呈现三个内容:一是了解摆钟的构造原理;二是观察记录摆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三是制定探究摆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做出预测——制定计划的探究活动过程。

  二、说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地位,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①引导学生认识摆钟及其结构,初步了解摆钟计时的原理。②引导学生探索摆钟摆动的规律,发现摆的等时性。

  能力: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摆钟、实验,收集数据以及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②推测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相关的`研究方案。

  三、说教学重难点

  仔细斟酌后,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能注意控制变量,设计出摆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热爱科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事物的看法不是很成熟。他们积极主动,对每一个问题都想找到答案,有探究问题的欲望,但未能深入研究,未能自己解决问题。经过几年的科学实验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科学课堂上积极发言,能大胆实验,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组织教学。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课始,创设情境,通过故事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的兴趣。从而揭示本课研究的主题。

  (二)探究学习 自主构建

  这一部分是本堂课的主要环节,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首先是引领学生一起数摆。知道对于摆来说,怎样才是摆动一次,为学生的后续探究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接着学生在小组内,安装一个简单的摆。在自己小组内,测量每分钟摆的摆动,测量三次。通过自己的测量,发现摆的第一个规律: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活动二:学生交流自己小组内,三次摆的摆动次数。通过交流的数据,发现摆的第二个规律:对于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三)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那就产生了是什么原因引起摆的摆动不同。促使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通过观察同学间的摆,学生会发现: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摆幅的大小都有可能影响摆的摆动次数。引导学生针对以上的观察发现,确定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方案的设计。学生在方案设计时,要竟可能的把实验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到,确保实验没有缺陷。学生设计好方案后,进行交流。小组间相互质疑,完善实验方案。为下一课实验的成功,奠定基础。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 《武松打虎》是长春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节选自《水浒传》的第 23 回,文章按照“上冈一一喝酒一一打虎一一下冈”这一过程来叙述,写出了武松豪放的性格特点 , 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而其中“打虎”是文章的重点 , 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作者抓住武松打虎时动作的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虎吃人招数的.侧面描写 , 表现了武松的智勇双全。文章的内容浅显,因而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第二课时教学中以与《李逵杀虎》作比较阅读为主。 .

  二、教学对象分析 : 我班的学生活泼开朗, 尤其是部分学生喜欢看课外书籍 , 乐于了解课文之外的有关知识 , 而且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 他们也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课堂中来。对《水浒传》颇感兴趣。 .

  三、教学目标分析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将《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进行比较阅读,更深入了解《武松打虎》一文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水浒传》中武松等性格各异的英雄形象, 学习他们迎难而上和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作用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宋代作家王禹偁所写的一篇写景状物类文言文,它承接前两册的古文教学,拓宽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视野,有利于积累更为丰富的文言知识;它骈散结合、质朴平易的文风是对本单元其他文章的补充;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对语言形式美的创造能力;加强朗读,积极评价古代文人生活态度,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使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1.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古文的部分能力,我所执教的班级有不少学生喜欢民族传统文化,但因大多来自畲乡,深受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语言美的认识不足,探究能力明显欠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这样,根据本节课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依据单元教学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文安排一课时的教学,并从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素”、“胜”、“然”“宜”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古文中借景传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背景,知人论世;以情切入,对比想象;多样诵读,品析景语,提升探讨,在自主与合作赏析中理解竹楼景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化体验,评价作者遭遇坎坷,身处逆境,却保持恬淡从容、矢志不渝的品质,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本文无一句抒情,但全文句句有情,传神景语表情怀,而且个别字词更是意蕴深远,因此我确立了:

  2.1重点:细腻体会文章以形写神,借景传情所展示出的闲居之乐,寓居竹楼的视听之美。

  2.2难点:理解“宜”字,评价小竹楼景致,深入探讨景致背后的心境品性。

  三.教法学法分析

  3.1 教法

  著名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即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个过程意味着知识需经由自我体验得以建构,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我重视反复诵读、品析的教学方法。

  3.2 学法

  新课标指出:“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意味着理解文学作品不能没有朗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建议学生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3.3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为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我将配乐朗读、提供图景、诗文对比,而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本着让学生自主发现,在评价中提高素养的建构式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五个环节,安排如下:

  引读事语

  对比文体

  品读景语

  解读文士

  配乐朗读激欲望

  角色想象探情怀

  评论撰联冷思考

  发现曲折动恻隐

  总结情语

  积累挑战化能力

  4.1 引读事语,发现曲折动恻隐

  导入:每一座称得上建筑的房子,总是物化了一个人的人生观,总是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文化。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奥运精神的独特展现,阿房宫的富丽堂皇是奢侈象征,是皇权文化,今天我们登上一座小竹楼,看看住着是怎样的人,又展示着怎样的思想文化。(用多媒体展示鸟巢、水立方、阿房宫、小竹楼等图片)

  引导之后认识作者:王禹偁对我们而言是一位陌生的作家,请自由朗读课文之后介绍作者以补充他的人生经历。

  (设计意图:导入展示图片,强烈的画面对比有利于牵动学生的情感,引起阅读兴趣,加之以自由朗读、简要理解第四段的事件达到初步了解作者的目的,提高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

  4.2 对比文体,配乐朗读激欲望

  问题:学过序、赋,在预习的基础上请说说“记”与它们的不同,并请听老师读课文之后概括本文所记内容。

  序:多样,也有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的“序跋”之序 赋:讲究铺陈,重视词藻 记:多写景记事

  (设计意图: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通过教师的配乐朗读以文体对比引入内容的理解,既能激发学生诵读欲望和审美情趣,又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

  4.3 品读景语,角色想象探情怀

  新课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因此,作为教学重难点所在,我注重品读二、三两段,注重体验,结合朗读,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安排三个小环节进行:

  (一)抓文眼 话想象

  (二)品绝句 探心境

  (三)思矛盾 悟品性

  (一)抓文眼 话想象

  问题一:文中提到齐云等四大名楼,你认为作者对四楼与小竹楼的情感态度是一样的吗?作者因小竹楼“胜概”而喜欢它,你们在反复朗读这开头三段之后,你们也如此认为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预设:

  学生可能有多种理解。

  及时根据学生对第一段语句的理解,我引入清朝诗人郑板桥的《竹石》,也可以引入苏东坡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来认识竹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以理解以竹修建,虽是普通,但暗示高洁。

  (设计意图:本文文言语句不难理解,教学便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为切入口,抓住文眼,引发思考,同时将文言字词理解融入具体语境中。)

  问题二:我们因没有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而做出多种回答,这是合理的,但如果设身处地地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登上竹楼那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你可以是山野村夫、登楼骚客,也可以是楼中主人,经过你们的合作讨论,请选择一种身份上竹楼赏景,要求是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心态,模拟一个情境大胆组合文中内容以进行想象。

  预设:

  我示范想象个别语句,并出示一些优美的乡村图片。

  例如:宜下棋 烟云竹树

  我是王禹偁的好友,傍晚时分,我与王禹偁边品茶边下棋,厮杀过后,直身远望,远山苍莽,烟绕雾迷,近水微漾,掠影生光;江山之外,炊烟袅袅升起,缠绕着是我的情感。不见鸟儿,却是鸟语盈耳;回望小小竹楼,感慨不已,它带给了我多少对自然贪婪的享受啊!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经过合作讨论与自主体会,在反复朗读中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开始形成对话起点;再设置不同的角色进行想象,不仅有利于理解语句,积累文言字词,更是在多重的体验对比中深化情感的共鸣,这样人文知识易于在动态中生成。)

  问题三:不同身份的想象带来异彩纷呈的体验,村野山夫应该无法感受到楼中主人、登楼骚客在楼中的生活情趣,一经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小小竹楼所带来的美与快乐,有什么美?有什么乐呢?请小结。

  〔结论〕:视听之美 闲居之乐

  以竹修建 暗示高洁

  环境荒芜 幽美清远

  寒伧至极 淡雅有韵

  读书 鼓琴 下棋 投壶 观景

  (设计意图:适当的小结有助于整理想象所带来的认识,体验所带来的深思。)

  (二)品绝句 察情意

  问题:在想象中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但还需要体会词语方深入作者的内心,你在想象中会发现作者的写景表达用了很多极其精妙的词语,你能仔细品味一番吗?(品析之后还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真切感受去朗读这两段。)

  预设:

  1.学生品析到“吞”、“挹”、“送”、“迎”等动词,我可以引入对比,例如:“吞”与望、“迎”与看等的对比。

  突破难点:

  2.学生品析到“宜”字。

  为体会这六个“宜”字,我如此引导:在竹楼中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天籁之音和楼内人物活动之声,依据这些声音,这六个“宜”用得合适吗?并且,我将根据情况从这几个方面加以点拨:

  1) 将前两个与后四个进行比较。

  2) 联系宋代顾逢的诗句“宜凉宜月犹宜雪”和柳宗元的《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加以理解。

  3) 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探求他如此表达的心态、胸怀。

  3.品析到写景句的表达特点,我要求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以感受语言的亦骈亦散,音节和谐又具变化的风致。

  (设计意图:散文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藏还露,便觉此中无限。”学生品味这空灵含蓄的意象和精妙的词语,将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更有利于深入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思矛盾 悟品性

  问题:在此楼赏景,可以享受到这视听之美、闲居之乐,当然是“庶斯楼之不朽也”,但文中第四段却又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这是否矛盾?如此表达有何目的?

  〔结论〕:一方面是“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另一方面又是幸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内心异常复杂。他四年之内 “升——降——升——降” ,“八年三黜”, 四处奔居无定所,如此仕途,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因此“岂惧竹楼之易朽乎”,这是对遭遇坎坷的嗟叹,对世事无凭的哀伤,但他不怕楼朽也是豁达心胸的表现。虽然未知的仕途前景令作者不能把握,但能把持的是自己的品格。如今盼遇上“同志”,遇上知己,楼就可不朽了,实际是志同道合之人可以理解他的“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的品格。因此,本文竹是他人格理想的象征,楼是他心灵的宅宇,作者如竹楼般卑小,但拥有竹的高洁狷介,做到昂然自信和恬然自安。作为谏官,王禹偁秉持坚硬的人格并将它转化成了一种伟岸的官格。

  (设计意图: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鉴赏文学作品关键在于“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者矛盾心态的深思是明确作者心境品性的重要一环,以此把握全文,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4.4解读文士,评论撰联冷思考

  问题:站在竹楼里,面对黄州这块荒凉之地,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思考,其他文人骚客跟王禹偁一样吗?例如苏轼他被贬黄州,甚至远至海南,柳宗元、韩愈等皆遭贬谪,不论是黄州还是海南,他们都经历着人生最艰难的阶段,这对你们有怎样的感悟呢?请结合阅读余秋雨的《东坡突围》写一副对联以表达对作者或对被贬文人的感悟。(印发《东坡突围》一文)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对比不同文人的人生经历思考如何面对挫折,面对遭遇,并借助对联的形式表达,可以培养文言语感。)

  4.5 总结情语,积累挑战化能力

  〔总结〕:本文形式清新自然,流畅跌宕;语辞雅丽,不事雕琢,亦骈亦散,如出天然;以实入虚,借景传情表达了古代文人对仕途遭遇的生活态度,即身处逆境,仕途坎坷,却秉持恬淡从容、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狷介的高贵品格。

  〔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对自己的要求选做两题。

  1.整理文中“素”、“胜”、“然”等文言词语的多种意义及用法。

  2.学习文中第二、三两段,进行排比式段落的写作。

  3:结合某个事物,模仿小竹楼用文言文写一篇能抒写自己情感的文章,字数不限,表达完整为好。

  (设计意图:本文作业在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上有一定的提高性和发展性,它弥补了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又在挑战中深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视听之美 闲居之乐 读书 鼓琴 下棋 投壶 观景

  以竹修建 暗示高洁 (多 比 省) 豁达心胸 高洁狷介

  胜概 环境荒芜 幽静清远(吞 挹 宜)

  寒伧至极 淡雅有韵 (送 迎) 恬淡从容 昂然不屈

  托 物 言 志 骈 散 结 合

  六.评价与反思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语文课程评价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根据具体情况又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在能力迁移中体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还把握好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及时推行赏识教育,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

  但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说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反思促我成长,而面对颇受争议的文言教学,我总是在尝试中不断发现文言教学的乐趣,例如本文教学重视情境品读,极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到深入质疑探究思考,从体验到品析,从作者个体到贬谪文学,层层推进,以求在动态的活动中生成知识,建构局部的人文知识体系。这种多层次的对话体验与不同形式的朗读相结合便是我建构式教学理念的粗糙体现,但愿自己没有因此而淡去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还有很多不足,请指教。

  但,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将在不断的探索与反思中与同仁们一起前行。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我将从“学习内容定位、学习目标认定、重难点确立、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一、学习内容定位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的应用》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3分式方程中第三课时内容。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展与最终归宿,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知识的掌握来看,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运用;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它将为研究数学问题提供研究思想与方法,利用分式方程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作用重要,意义重大。

  二、学习目标认定: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学会从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数学方程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发展能力,强化方程思想应用意识。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审题、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学习难点: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审题设元、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一时,学生就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明白遇到实际问题可以列方程解决,但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能力、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依然影响学生学习。上一节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会解分式方程,理解了增根的含义,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为继续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策略

  1、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展示找出的等量关系,在交流中质疑、在质疑中辨析、在辨析中统一认识,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一般方法。

  2、学法分析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先进行自我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心得与疑难问题,在质疑辨析、互动交流中归纳总结,纠错矫枉,达成共识,实现学习目标。

  3、教法分析

  (1)情境互动法:整节课始终围绕“分式方程的应用”这条主线,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式方程,体验解题过程,学会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

  (2)点拨指导法:在学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点、易混点、疑难点以及学习中应注意事项、方法规律、适时点拨,进而达到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将讨论交流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通过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门面房出租信息,引出要学习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学情调查、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纠错矫枉,感悟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教师对如何寻找等量关系进行点评,强调易错易混之处,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5)达标检测、这既是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也是方程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达到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6)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内化整合,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查缺补漏,促进学生整体提高。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一、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本课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主体性与研究性的学习,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两段式教学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对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加以辅导,最终达到学习练习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锻炼方法,懂得更多的体育锻炼知识,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结合形神拳套路结构的特点,培养会学武术,会欣赏武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形神拳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运动教学中的选修内容,这套形神拳动作舒展大方,刚劲有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有较好的协调、柔韧、劲力等。因此,对培养高中学生的武术意识,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班级为高三年级武术选修班的学生。由于高中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本课结合了图片教学、演示教学等教法,以及各种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插步摆掌,钩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拳的技术动作初步了解形成概念,学习体会形神拳的精、气、神等风格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插步摆掌,钩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拳的技术动作。全面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等素质,提高掌握动作技能的能力,力争80%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树立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刻苦锻炼,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负荷目标:预计练习密度:37-40%;预计平均心率:110次/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练习时动作到位,刚劲有力,学习体会形神拳的精、气、神

  2、教学难点:动作之间的合理衔接及动作之间的攻防转换

  六、教法与学法:

  本次课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动作技能,教师在教法上采用:①讲解引导法;②演示法;③指导法;④预防和纠正错误法;⑤积极性评价法等,适时进行施教,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学生在学法上:采用了①体验法;②观察法;③模仿练习法;④探究法;⑤合作与互评等学法,来改进和提高形神拳的技术动作,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10分钟);

  1、教学常规内容;

  2、热身跑

  3、跳兔子舞;

  设计目的:跳“兔子舞”不仅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而且培养学生情趣,达到热身效果。

  3、准备活动操:徒手操练习(学生带做)

  设计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热身的目的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与展示(10分钟)

  1、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复习形神拳前几节动作(3-5次)

  设计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巩固动作技能。

  2、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展示(1次)

  设计目的: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动作的机会,而且可以了解学生前几节动作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3、集体练习:教师引导下,集体复习前几节动作。 (2次)

  设计目的:改进和提高前几节动作,巩固基础。

  (三)合作与探究学习(13分钟)

  1、观看教学图片,导入课的主题。

  设计目的:通过教学图片的观看和讲解,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新授课内容,并模仿练习。

  设计目的:把时间让给学生,把教师的主导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地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新授动作

  设计目的:让学生的感性练习转化成动作,真正体会动作之间的奥妙。

  4、教师巡回指导、示范、答疑、帮助各组解决问题并强调重点及关键点,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同时用鼓励和肯定语言激发学生信心。

  5、集体学、练习:师生共同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加以巩固。

  (1)、教师领做,使其进一步了解动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练习;

  (3)、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设计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动作的涵义和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的识记,提高动作演练的质量。

  (四)、课课练: (5分钟)

  男生俯卧撑 15/2组

  女生立卧撑 10/2组

  (五)、愉快转换(5分钟):

  值日生带领进行瑜伽放松。

  设计目的:消除肌肉的疲劳,恢复身心,为下一堂课做准备。

  (六)、结束部分(2分钟):

  1、集合

  2、组内自评及教师评价并小结。

  3、布置课后复习内容。

  4、师生再见!

  八、预计课的心率及密度: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预计课平均心率110次/分。运动密度37--40%。预计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套路技术动作。通过课课练,达到增强学生上下肢力量的目的。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意志品质得到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学充分体现了小集体的作用,使得学生的责任感,与他人的合作及人际关系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九、场地、器材:

  场地:舞蹈教室

  器材:电脑、教学展板等;

【说课稿】相关文章:

麻雀说课稿02-14

《雷雨》说课稿08-16

数轴说课稿08-19

印度说课稿07-19

《劝学》说课稿07-22

《集合》说课稿07-22

祝福说课稿07-25

体育说课稿07-26

白鹅说课稿07-26

《草原》说课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