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17 16:25: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纹样与生活———纹样设计》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的内容,属于设计与应用的学习领域,课时:1课时。

  本课是在了解了纹样色彩的搭配形式、纹样的构图及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写生方法的了解,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概括、夸张和想象。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完成一幅纹样设计作品。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制定标准,通过对纹样设计学习,了解传统纹样文化,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挖掘我们传统文化的美。

  根据课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写生与纹样的关系,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完成一幅纹样设计作品,并应用于生活。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开展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与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纹样设计意识,有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的美好愿望。

  本课教学的重点: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方法完成纹样设计。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借助于身边资源(网络、书籍)查阅资料和探究问题,他们通过上节课学习对纹样有个简单的了解,但他们对纹样设计的认识还不更深入,还需要这节课的补充来加以完善。

  三、说方法

  教法

  根据本课实际,我以欣赏,演示,小组合作,作品展示,自评互评方法完成本课内容。另外一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上课时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彩铅、白纸盘子、圆规等教学工具。 学法

  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法,观察纹样设计的变化,总结规律与特点,分析作品,最终尝试纹样设计

  四、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上课初播放一段08年奥运会宣传片视频,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视频中用什么图案凸显了我们中国特色?另外加图片欣赏。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纹样设计探索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这门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自主互助学习(10分钟)

  既然纹样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纹样的世界,探寻设计纹样的乐趣吧。

  观察图片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纹样,思考一下:这些纹样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哪里?(我们的生活中) 非常好,既然是来自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去大自然中收集设计纹样的素材。大自然中的这些动物植物都为我们设计纹样提供了广泛的灵感。

  收集素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写生。

  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大家对比一下,如何让你去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哪张作为你 的写生对象?

  学生:第二张比较完整,看的全。

  老师:也就是说第二张我们能看到金鱼的整体动态和美的形态特征。 所以,我们在写生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宜的角度。

  (三)深入阶段(5分钟)

  确定了金鱼素材,开始我们的设计。

  首先,我要考虑构图,如果像这样画的跟他一样大,大家觉的有什么缺点?或者这么大呢?(出示剪好的图像在T恤的底子上作对比)让学生回答

  总结:注意构图的饱满性,不要过大或者过小。

  解决了构图接下来就要提炼他的外形。大家观察金鱼的外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形状来概括它?(课件椭圆出现)

  找到了身体的形状,大家接着想一下,如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美丽的金鱼呢?可以突出他的什么特点?(非常好,大大的尾巴)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老师赶紧把它画下来,椭圆的'身体,突出它的大尾巴,显示它的特点,尾巴可以画的更大一点,让它显得更加可爱。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加一点装饰性的花纹,进行美化。

  我们一起看一看,哎呀,这条小金鱼自己站在这里未免有点太孤单了,我们能不能给他找一个小伙伴呢?

  这真是小金鱼美好的一天啊。大家看,通过我们的想象,给金鱼周围加了绿色水草,金鱼是不是更加快乐了。

  总结设计流程:

  一、 在提炼外形阶段——概括 (线描 影绘 综合)

  二、 在突出特征阶段——夸张

  三、 在作品完善阶段——想象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教师用媒体演示设计步骤,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纹样设计过程,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最终展示自己的设计纹样实物。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大家注意在绘画之盘子是注意的问题,铅笔痕迹不易擦掉,要轻画,画面构图要饱满,布局要匀称,上色要完整。同时播放优美音乐,让学

  生在轻松欢迎下创作优美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7-8分钟)

  作品展示,把作品和照片都贴在展示板上。让作者说想法,大众评审投票。老师做总结,多元化角度展开说课评价。

  通过评价活动,增加学生对本节课的了解,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教师通过观察课堂学生成果,进行总结,即时反馈,肯定学生好的想法,努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成果,使师生在课堂得到最大发挥。

  (六)课后拓展

  经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掌握了简单的纹样设计方法,课下可以在自己白色T恤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个性纹样图案,学以致用。

  提醒大家,收拾好桌面方能离开。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 纹样设计

  设计步骤

  1,观察对象,寻找最美角度。

  2,纹样设计的方法:概括,

  夸张,

  想象,

  3,调整设计稿,进行上色完成。

  六、课堂小结

  学生是课堂的主题,也是重要的是课程资源,在本课堂,我以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真正使学生融入本课堂,使本课堂丰富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本节课设计一幅纹样作品,这也是本节课的任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就课文《殽之战》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殽之战》。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当时晋文公郑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为了争霸,不听老臣蹇叔的意见,悍然出兵袭郑。郑爱国商人弦高知道后,一方面犒劳秦师,暗示郑国已有准备,一方面送信回郑,致使秦军无功而返,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发生了晋人截击秦军的殽之战。

  一、说教材

  1、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课本文言文部分重点文章六篇,《殽之战》是其中的压台好戏。我们知道,《左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而《殽之战》是其中的精彩篇章,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篇文章有深度有广度,对高中文言文学习起到总括、升华作用,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里程碑,值得我们去研究,正适合研究性阅读。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古籍的能力。

  2.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高中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课题学习,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我把《殽之战》的学习定位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研究性学习。我将打破传统常规,第一课时疏理篇章结构,第二课时疏通疑难字词句,第三课时讲析人物形象和外交辞令。

  基础知识目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把握战争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依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而确立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结合我教的这两个班特点:逻辑思维较强,渴望高层次的发展和深层次的分析,但思维方式较为单一,思维深度欠深刻而确立的

  德育目标:认识“以贪勤民”“骄傲轻敌”必败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居安思危,振兴中华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遵循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加强优秀传统教育的神圣职责而确定的。

  3 .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蹇叔的真知灼见为线索,把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得有条不紊。鉴于此,我把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放在把握文章思路上,至于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就适当点到为止,不做过多分析。分析文章结构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将重点讲析开头一段。因为第一段提示全文的`脉络,可以理清文章思路,促进学生精读课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交流互动式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交流式结构,即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让其在课堂动态交流中学习。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换看法的过程中,解决语文教学要点、难点、重点,并做到集思广益,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激烈的,紧张的、思考的动态性学习环境中,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交流,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也正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互动式结构突出了师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的特点。其优点是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教师作为学长参与学习,共同探究知识。采用互动式的教学结构关键是要我们语文老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和使用的教学手段。

  2.研究性阅读。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去表达、去创造,从而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其特征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问题的来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其他材料,但都必须立足于教材,有大纲教材为依据。英国有句谚语:Doubtisthekeytoknowledge.(问题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爱因斯坦得出结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模式。在这节课,我将建立开放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就课文提出问题,多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阅读包括以下环节:导入—感知—设疑—研究—讨论—表达创造—总结评价,环环相扣。在教学内容上我做如下安排:研读第一自然段—-归纳全文内容---总结文章思路。

  3.使用CAI课件,优化课堂教学。由于CAI课件具有投影片所没有的动态变化,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又灵活自如,真正体现了电化教学的优势。CAI课件以其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大大提高了学生形象思维的效率。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功能节省了时间,突出了教学重点,很好地解决了课堂知识容量大与课时紧的矛盾。

  三、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课时我的教学思路主要是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将“交流互动”学习模式贯穿始终,努力做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研究,边思考,边提问,边交流,边创新,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认知理论中的格斯塔学派认为,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或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自己掌握问题,而问题的难度还可加深。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理论依据

  导入

  新课 上课了,我自称是秦穆公,先简介相关历史、

  地理知识,以及杞子密报袭郑的这一时代背

  景。“我”说:“朕要向蹇叔讨教,不知老爱卿

  意下如何?”请同学们扮蹇叔,回答:“此行是

  胜是负?”并出示地图。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为研究性学

  习埋下伏笔。

  启发引导的

  原则

  感知 一石击开千层浪,学生纷纷以蹇叔的身份,预

  测秦军东征的发展趋势,分析原因。班上不乏

  军事爱好者,至少会推出以下情况——“志在

  必得”“战线太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运用猜想后再验证,让学生打开课本,

  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正音。

  教会学生运用

  推断的方法

  培养思维想象

  能力

  体现了兴趣

  性、互动性

  创造性相

  结合的原则

  设疑 就第一自然段分析蹇叔是如何论战的。

  师展开课件(讲明学习的方法,把全班分为

  若干小组,由小组代表发言)借助课件进行

  总结,了解战争的来龙去脉,把握全文脉络 培养学生筛选

  信息的能力

  教会学生运用

  分析的方法 体现了教师

  为指导、学

  生为主体的

  教学原则

  研究 我出示八张图画,请大家浏览全文,

  根据课文推测人物的姓名、画面内容。

  在关键处我加以点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我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尽力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

  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接着加上小标题,给八个场面排序,最

  后一个场面我点拨:秦穆公此时会对蹇

  叔说什么?借以分析秦失败的原因;

  师生共同补充细节,水到渠成总结出文

  章结构图。

  纠正学生拿着

  译文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突破了教学

  的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

  能力观察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直观性和抽

  象性相结合

  的原则

  体现了高难

  度与螺旋式

  的认知方式

  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板块之二:深入研究,提高阅读能力

  讨论 乘热打铁,提出问题:

  “这场战争中谁是正义的一方?”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

  我将把辩论会引入课堂。同学们进一步细读课文

  充分利用注释找出依据,轮流发言,互相争辩,

  在争辩中拓展思路,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

  我充分肯定学生的研究所得,鼓励学生修正他人

  观点。我将引入物理学科“参照物”一词的定义

  对同学们的发言仅做简短的概述或转述点评。

  整个课堂营造为自由和谐、活泼而又严谨的

  学术氛围。

  我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积极进行角色参与,

  设想“如果你是弦高,你将会怎样去做?”这

  样,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思维与古老文化相碰撞

  让“古老”的语文教学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让古老文化焕发出青春。

  通过学生自己

  动眼筛选,动

  脑思考,动口

  讨论,动手圈

  划去掌握知识

  实现知识内

  化,把蕴藏在

  知识中的智力

  因素转化为智

  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求

  异思维和逆向

  思维

  体现了教学效

  果自我评价原

  则和差异性教

  学原则

  表达

  创造

  要求学生拓展思路,提出创新的问题。让学生

  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的主旨,写作特色,乃至

  一句话,一个词的选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我将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作出点评,充分肯定

  同学们的研究战果;对有些争议较大或较难的

  问题,我提供背景资料而不做出结论,留下教

  育空白之美,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热

  情。并推荐相关书目,便于学生课后查阅研究,

  尝试撰写小论文。

  培养学生发现

  探究、解决问

  题的能力

  渗透性原则

  总结

  评价 如果说前面几个环节是“画龙”,那么,本环节

  则是“点睛”。“请找出描写战争场面的语句。”

  (发现只有一句。)引起学生的思考后,

  我点拨:与已经学过的课文《曹刿论战》相比

  较,了解文章的思路。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左传》的显著特点是:写战争时重在揭示决定

  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不直接描写战争场面。

  突出教学的重

  点,深化学生

  对问题的思考,

  升华学生的思

  维

  温故而知新原

  则、举一反三

  作业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教

  师补充)布置作业:

  1. 自行归纳本课文言常用实词;

  2.根据课文创作剧本,排演话剧培养学生的

  发散性思维,

  为下两节课

  铺路搭桥。

  信息反馈原则

  最后,总结这种设计的一些特点:全新引入,突破时空;课堂提问,体现层次;总括板书,突出结构;学生研究,便于渗透;积极辩论,解放思维;课堂教学,体现方法;及时反馈,举一反三;课堂内容,课外延伸。

  教师激发动机讲明指导讨论组织引导布置

  活动创设情境方法研究释疑辩论评议作业

  学生确认目标掌握方法研究质疑辩论综合引申

  活动展开联想研究解答小组交流创新归纳发现

  学生心发展联想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概培养举一

  理发展定向注意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括能力反三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

  2.情感目标: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播放天游峰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天游峰的险、高。

  (通过播放课件,使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天游峰的险、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天游峰

  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天游峰的句子,然后反复诵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险、高,使学生明白,如此险峻的天游峰,游人爬山游玩都望而生畏,可有一位老人却天天都在打扫天游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3.学习扫路人

  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抓住一个问题:打扫如此险峻的天游峰,本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可为什么这位老人却说:“不累、不累”呢?学生在回答时,自然而然能围绕老人的品质回答。

  学习方法上,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体会人物性格,使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也学习到描写人物性格主要就是由这几个方面表现的。

  4.小练笔

  “30年后,作家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通过这一练笔,加深学生对扫路人的印象。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歌词两首》中的一首。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为本课另一首歌词和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长江之歌》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表达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歌词的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并掌握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长江之歌》所述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内容,以读助讲,导引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在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本的感情基调,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

  近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坚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歌词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领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具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导学阶段、应用评价阶段。

  导入阶段: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

  导学阶段:(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2)学生汇报他们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3)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4)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

  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6)全班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应用评价阶段:分为课堂小结、课中交流和课后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三个方面。特别是课中交流,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大胆表述对课文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长江——母亲

  (赞美、依恋)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少,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在课上,他们思维活跃,好说,好动,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分配。因此,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三、课时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写“粮、汗、由”3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理解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媒体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集图、文、声、动画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的课件,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动态图象演示,强化直观教学,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程序。

  五、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我有机渗透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入景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蚂蚁和蝈蝈的活动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了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2、品读感悟法: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比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达到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

  我把本节课的学法定格为:朗读学习法,观察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六、教学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并不断探索的不竭动力,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教材特点,我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图画,把看到的景色说一说,指导学生练习看图说话。

  (二)、利用媒体,整体感知课文。

  1、看动画,仔细听范读。

  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时,总是充满了新鲜感,总想一口气读下去。我充分重视这一环节,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仔细听范读,让学生一开始就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听完范读后,请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读给同桌听听。

  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初读时要强调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生动的感觉,努力使学生获得对课文整体的知觉把握。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受

  的灵敏性,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并在“听、说、读”的过程中认识本课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效果好,学生印象深。

  (三)创设情境,解决重难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读,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站起来读这段话,所以教师应适当的进行鼓励,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媒体动画演示课文内容情境,小组围绕问题讨论:①小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②小蚂蚁搬粮食的感觉怎么样?

  让学生理解蚂蚁的勤劳,是教学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突破了难点。在解决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见解。

  3、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互相评价: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他读得怎么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指名朗读时,有的学生认为小蚂蚁们太热了,读时强调“满头大汗”;有的学生强调“有的……有的……”,因为小蚂蚁们搬粮食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强调“个个”,因为没有蚂蚁在偷懒;有的学生在读“有的背,有的拉”的时候读出很吃力的感觉,更有学生读出了夸奖小蚂蚁的语气。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读的自主性,独创性,倾注了学生对语句内涵的切身体验和个性理解。朗读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应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理解第一自然段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功能,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除了用背和拉的方法来搬,小蚂蚁还会用什么办法来搬粮食?”一句设问,激起千层浪,教师加大学生自由交流的时空,尽量多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办法和理由,同时师生共同评价,并且能用教师提供的句式练习说话。“①、他们有的,有的,个个。②、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学生想说哪句就选择说哪句。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教学第二自然段,可在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一句话讲了蝈蝈嘲笑蚂蚁是傻瓜。第二句话讲了蝈蝈悠闲自得,不知劳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生观看图画,倾听蝈蝈的笑声后,主动质疑:蝈蝈为什么笑蚂蚁?蝈蝈们搬粮食了吗?蝈蝈们在干什么?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由朗读,表演读,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朗读、表演,理解了蝈蝈的懒惰。我还利用教材,提问学生:蝈蝈是怎样笑蚂蚁的?因为一年级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我随即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句式,“蝈蝈们笑了,有的说:‘你们,真是傻瓜。’有的说:‘你们,真是!’”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开展游戏,指导写字。

  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中,识字、写字是不可忽视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要舍得花工夫,花时间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只小蚂蚁搬了三袋粮食,可是搬也搬不动,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只要你们会读、会记、会写,这三袋粮食就能搬进洞里了。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纷纷举手,积极参与。学生通过用熟字加偏旁,编顺口溜的方法很容易记住了三个生字,又通过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从而把每一个字写正确、写漂亮。三袋粮食终于搬进洞里了,学生为能帮助蚂蚁而非常高兴。在识字教学中,又有机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这节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兴趣浓,效果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说课稿】相关文章:

《猫》说课稿03-08

《匆匆》说课稿11-11

《尊严》说课稿11-14

《散步》说课稿11-14

音乐说课稿11-05

《观潮》说课稿11-05

太阳说课稿11-06

鲸的说课稿11-06

《花园》说课稿08-25

《观潮》说课稿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