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25 11:31: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文记叙了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四川省苍溪海外县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克服了种种因难,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的事迹,表现了后代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课文背景离现实的学生生活有些遥远,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导学生再去理解当时环境下的儿童团员们的行为,从而对那种精神有学生自己的理解。

  课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1、2段),写儿童团员们因下乡宣传,回来时红军大部队已经开走,他们就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赶大部队去。

  第二段(3~6段),写儿童团员们为了赶大部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顽强、乐观地战胜种种困难。

  第三段(7段),写儿童团员们赶上了红军大部队,妇女部长赞扬他们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二)、说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儿童团员们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铺垫

  1、师简介: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曾有一个这样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国百万工农红军主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捕,过草地、爬雪山,历经千辛万苦,行走两万五千里,这就是长征。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在长征的过程中,一群儿童团员们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

  1、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读,读通、读准(2)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谁?

  2、初读感知

  (1)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干什么?把课题也说进去

  课文描写了一群红小鬼们(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赶大部队。

  解决:红小鬼

  (2)可以把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一下段吗?

  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训练概括能力,指名答。

  (3)二读课文,自由读。读准、读好。

  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重点突破,学习第二段。

  1、“春意盎然”与“心急如焚”的对比,进行体会。

  (1)师引:孩子们离开大部队已经半个多月,于是他们决心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们——(生)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板书:心急如焚

  (2)你从哪读出了他们的“心急如焚”?

  从“春意盎然”的环境与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对比,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板书:春意盎然

  (3)朗读指导:注意对比的部分朗读上的变化。

  2、出示问题: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时,遇见了哪些困难呢?(自学:默读为主,划一划,标一标)

  3、交流:(板书)

  累——壮胆睡大庙

  怕——紧挨靠着坐

  饿——吃供品馒头

  四、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说说红小鬼们在前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研读第二段,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请再读一读课文第二段

  2、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3)点拔:进行困难描述时,都是先描写遇见了什么困难,再写红小鬼们是如何克服的,词句间透露出红小鬼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4)感情朗读:指名任选3~6的一节进行朗读

  三、交流升华,完善人物品质

  引语: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机警 顽强

  1、他们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自由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先说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说红小鬼们是如何解决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层次。

  3、写一写:把刚才的段落写下来。

  4、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的?

  联系妇女部长的话:有志气、有毅力……

  联系“历时3个月,行程1000千米”

  四、解读课题

  师引:认识了这样一群儿童团员,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个课题:沿着红军走的路

  你能说说孩子们是沿着红军走的是什么路呢?

  (现实中的路——红军的精神)

  五、朗读训练、作业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四、说教学流程

  通过回忆故事引入,导入课题,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助,合作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学会了生字词语后,再读诗歌,边读边想:小诗人给谁画了些什么?初步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接下来,再分节学习诗歌,通过看图,想象,朗读,感悟诗歌的情感,在学习第三小节时,通过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根据课件提示回答,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么。进行对比,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西西没有一双好腿,是多么的伤心,有了一双好腿,又是多么的开心。从而感受到小诗人关爱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情感: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都有助人为乐的善良的心,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最后以欣赏歌曲结束教学。

  五、说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教学,按照我设计的环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课文,通过学习,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时间没有安排好,前面在导入和识字教学上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朗读感悟,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时间太紧,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小作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让学生仿写诗歌时,没有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发言。还有,课堂生成没有有机进行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力争取得进步。

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求才若渴,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我的主要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第一是常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学会“顾、茅、庐、恭、塞等”生字词,理解词义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段,在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是首当其冲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解决文本的生字词又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是核心目标,就是针对中年级学生,新课标要求该学段的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细节,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以及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第三是内容目标,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因此引领学生感知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其自信,培养其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但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代表教师可以袖手旁边,游离与课堂之外。此刻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点拨引导,著名教育家说过课堂的精彩之处不在于预设,而是生成,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现场生成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要求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分享课外读物引出中国四大名著,抛砖引玉,教师板书课题,让全班同学齐书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解题释义,通过分别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理出故事梗概,并引出两个中心人物:刘备和诸葛亮。随即给出生字词:群众纷争、三顾茅庐、茅塞顿开、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要求学生借助给出的词,同时补充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让同学们自由的对故事进行展开。

  (三)研读感悟

  要求同学读第1、2、3三小节,拿笔划出关键字。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从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具体分析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

  1.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抓住“三次”、“捆”、“训斥关羽”、“半里多下马步行”、静静等候“半晌”加“一个时辰”、“快步走”等细节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分析刘备的诚心诚意。

  2.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结合历史背景,抓住两者的身份,并且结合一种现场感,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以便更好的分析刘备为何这么做。

  3.为何刘备能请到诸葛亮?

  直至20年后,诸葛亮对这件还记忆犹新,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师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突出分析刘备的求才若渴,以及诸葛亮的如鱼得水,相互配合,浑然天成。

  设计这样的阅读环节,主要遵循“三感”:层次感、推进感、提升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步步深入,从而,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转换,从课文表达的“意蕴层面”到“社会层面”以及刘备的一片诚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把握。

  (四)课后延伸

  延续性的活动使学生得到新的实践机会,实现了在实践中发展能力的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一道拓展题:

  同学们,和三顾茅庐这个三有关的还有很多小故事,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也广为流传,但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还需读《三国演义》,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一书,并学写读书笔记。

  (五)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人 刘备 —————→ 诸葛亮

  情节 尊重人才

  (生气 下马步行 轻轻地 恭恭敬敬)

  出山辅助

  环境

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在家里》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关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节课的目标:

  1、认识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红红家里有……有……还有……来说话,

  3、会写一个生字

  基本理念

  德国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吸收;同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说教学、学法

  1、愿意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设了一个简单的谜语和一个难的谜语,简单的谜语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困难接着一个难的谜语让孩子都猜不出来,然后我告诉他们在本课的教学中有答案,这时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培养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课中红红的家里有……有……还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营养,为师的必须悉心浇灌。

  我在一开始安排了一个趣味引入课题这个环节中用了两个谜语,先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让学生都为自己能猜出谜底而沾沾自喜时,再用老大天天演戏,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传声,老四送来光明。这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包含了4个谜语。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喜欢猜谜,而且这个谜语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话只猜一个谜底,同时这里面也包含了报、纸、灯、电、视5个生字宝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习的环境。接着是结合谜面初步识字。这是第一个环节的延续,利用第一步所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对生字的学习,这应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

  二、课中创情境悟字形。

  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动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如同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动,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俩!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红红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说,必须用上句型:红红的家里有……有……还有……在说的过程中肯定会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再引出三个重点要认识的偏旁火三点水和提手旁,同时说字形,记字形,如火字偏旁,我们可以说,他把腿一缩,多有礼貌!然后再将生字放到词语里再认,采用小组读、同桌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最后将课件中的物品变成不带拼音的生字再进行认读,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鼓励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

  三、课终游戏记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后和教学巩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

  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最后的几分钟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最后的几分钟再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抢气球。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往上飘的气球时,学生会显得特别兴奋,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也可以集体读,个别读,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可以让学生给生字再找朋友,这是新旧知识的结合运用。

  最后一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学习笔画点的书写。起笔轻轻,落笔重。本课的生字比较简单,下这个字写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这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再写,再评,互相促进。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主要写战争年代,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战后,长大成人的孤女专程前来中国看望将军,不忘将军救命之恩。这件事成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第二、三自然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孤女。第四、五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驻地。第六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文章语言朴实,内容真切感人。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聂将军照顾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他的崇高形象。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从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 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难点是体会聂将军说的话,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法。

  1、采用品读感悟法,以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为切入点,抓住形象具体的感人细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反复品读感悟,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感悟人物形象,体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学习写法。

  2、根据本课教材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为基本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采用以下两种学法:

  1、质疑探究法。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进行提问,然后抓住描写聂将军的细节,让学生主动探究。借肋文中的插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再进一步交流对描写聂将军音容举止的重点语句的探究,体会到聂将军非常细心,从而体会聂将军的“菩萨”心肠。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练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部分的'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法,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聂将军的品质。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学

  流程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总的设计意图:设问入手,深入全文,抓重点句体悟人物精神,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佳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独创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谈话复习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师板书: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样设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的设计是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问题,默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然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讨论、交流,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质。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整体把握文本命脉,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与别人交流合作的空间,也就是给学生留了准备的空间。这是教学****的体现,学生读、思、议,教师参与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观点,以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

  3、全班汇报交流: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说到那个问题,老师就引导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练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投影。出示聂将军说的那段话:“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1)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虽然……但……一定要……决不能……”等词句,反复朗读体会聂将军宽广的胸怀。

  (2)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想想聂将军说这句话时会怎么说。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这段话。设计意图:读书的实质是让学生借助文本同文章的主人公的情感碰撞,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与之同思想,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并让学生借助想象的创新,带着情感去读书,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无穷魅力。出示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子:“聂将军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到她的伤口包扎得很好,便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吃的。然后,又慈善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

  (1)汇报勾画出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语句诵读体验,指导学生细读体会:“马上让……然后,又……拉到怀里……一口一口……喂”等重点词句,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厚襟怀。

  (2)借肋文中的插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再进一步交流对描写聂将军音容举止的重点语句的探究,体会到聂将军非常细心,从而体会聂将军的“菩萨”心肠。

  (3)读出聂将军的和蔼可亲。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聂将军关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具体描写,并且配上了画面,聂将军的音容举止跃然画上、文字里。图是文的映现,文是图的延伸,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诵读体验,具体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厚襟怀。出示聂将军的亲笔信:“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1)从聂将军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看出聂将军的真诚、友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从这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2)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真诚、友善、奋斗到底的决心)

  (3)总结:从刚才所读所品的语句看,聂将军确实是一位活菩萨,是至仁至义、心胸宽广、心肠慈善的好将军。因为聂将军的亲笔信,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将二自然段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与信中内容联系起来,反复朗读体会,领悟聂将军恩怨分明,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的决心。感受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从而理解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培养了学生精读深思的良好习惯。

  过渡:40年后,已成为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专程从日本来到中国看望她的救命恩人聂将军,见面的情景十分感人。你能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吗? 升华人物的品格:文中没有提及感恩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美惠子及家人的谢恩画面,说一说,议一议,加深对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的体会。这样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情表达对课文人物的理解与把握,再现文章的故事结局,有利于学生想象、表情达意,内化文中人物形象,同时也使人物的精神得到升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情感。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我们感受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也使我们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五、作业设置,拓展练习

  1、关注中日两国的交往历程,通过搜集资料,讨论聂将军善待日本人民的现实意义。

  2、想象美穗子和聂将军40年后重逢的情景,把它写下来。利用课文为我们提供的机会,进行写话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促使学生有感而发,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六、说书设计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活菩萨 恩怨分明 慈善心肠 中日友谊的使者 宽厚襟怀 至仁至义好的板书,能生动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处理,清晰地展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结构层次。我的板书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抓住文章的要领,突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洞悉文章概貌。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21

语文说课稿09-08

赵州桥语文说课稿11-07

小学语文说课稿07-21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1-17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08-25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02-21

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01-07

语文说课稿(15篇)12-17

高中语文说课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