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04-22 18:52: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苏中学的乔艳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社会生活史,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属于全新的教学内容。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宋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有了提高,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因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通过想象,切实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亲和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宋代社会各阶层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差异,了解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提高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具体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讨论、交流、观察、对比的学习过程,在感受历史知识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宋代社会各阶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体会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并对自己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感到无比的自豪。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宋代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瓦子难点:如何理解瓦子的含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紧密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对历史名词的理解能力。

  二、说教法

  采用以“尝试教学法”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学生参与“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对比学习过程。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形成“自学--讨论--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1、出示教师寄语,展示教师殷切期望。

  2、情景假设: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过时光隧道,来到宋代。想一想,我们要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点名重点。(2分钟)

  宋代社会生活: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化精神生活: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三)合作讨论,展现提升(30分钟)

  问题一:宋代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宋朝时南北方在饮食上有什么区别?

  问题三:宋代的居民有哪几类?各类的民居有什么特点?问题四:宋朝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教学设想:学生自读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各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互相补充答案,教师给予小组加分鼓励。

  对于胆小的同学用双倍加分进行鼓励,调动其积极性。教师点拨归纳,得出结论。

  1、出示几组宋代服饰图片,学生观察,对于妇女缠足的陋习,教师穿插奶奶小时候的缠足经历。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宋代服饰的变化,明白缠足是封建礼法制度对女性的残酷束缚,激发学生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热爱。(达成目标)

  2、出示几组图片,学生直观感知宋代的饮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师展示几组各类住房的图片,便于学生认识和比较,穿插杜甫草堂。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宋代民居住房,进行比较,体会封建社会的剥削和等级制度的森严。(达成目标)

  4、展示几组牛车、驴车、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与现代发达的交通工具相比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时生产力总体水平依然低下,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而激动,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达成目标)目标2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问题五:什么是瓦子?什么是勾栏?这些场所出现的原因?

  问题六:宋代有哪些传统节日?宋代的元旦有哪些风俗习惯?

  教学设想: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鼓励学生的出色表现。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5、学生齐读“瓦子”“勾栏”的名词概念。结合现实生活的商业区和电视节目,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对比,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名词的能力(达成目标)

  6、分析王安石《元日》这首诗,对宋代春节习俗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宋代元旦和今天春节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成目标)

  (四)反思领悟,归纳小结(5分钟)

  学生:从学习知识和情感体验等方面谈体会和收获教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在本课中的表现,根据小组得分,评出优胜小组,及时鼓励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概括出本节所学习的内容。

  五、说板书

  设计意图:概括本课知识要点,加深学生记忆。

  六、说效果

  1、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

  2、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

  3、以基本教学原则为指导

  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努力打造快乐、高效的尝试课堂!

说课稿模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

  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们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呢?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

  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3、你会背这首诗么?

  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三、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一)欣赏音乐,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欢快的《田园之歌》让学生欣赏,并这样引导:是呀,美妙的音乐能带给人愉快的心情。其实,能带给人快乐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就感到很快乐,看到同学们端正的坐姿,甜美的微笑,我也很快乐。说说看,什么事使你感到快乐?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情趣高涨时,我顺势导入: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

  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品读古诗,读出味道。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铺”、“蓑”、“卧”并指导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

  学生可能会说:我读出了诗中所蕴含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可能会说。

  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

  (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我追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你能读出诗人什么心情?学生都能说出这是一个快乐,悠闲的小牧童。(板书:快乐悠闲)那么,你是怎么体会到作者愉快心情的呢?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牧童的'快乐与悠闲呢?让学生品读诗句,从而发现景物描写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原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我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高兴地诵读这首诗。这个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从而解决教学重点。(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以“你从诗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样快乐悠闲的牧童?”一问,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

  预设一: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当学生说:从“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牧童时,我追问:是谁在吹笛子?在什么地方吹?此时,我适时播放音乐《牧笛笛子》,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弄”字所蕴含的情趣。接着,我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受牧场的辽阔,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同学们,此刻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的哪一个词给了你这种平缓舒服的感觉?以此引领学生感受“铺”字用词的精妙。

  “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预设二:想象“卧月明”,感悟诗中情。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乐与悠闲。我先出示课件:《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引领学生回到诗句中,让学生找一找哪个词更能体现牧童的无拘无束?

  学生很快找到:“不脱、卧”这两个词。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他为什么不脱蓑衣?他躺在一个怎样的地方?怎样躺?把“卧”换成“坐”或者“立”,行吗?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反复品读中感悟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与天真烂漫。

  这样,抓住重点字词品读品味,避免了古诗教学逐字逐句的串讲串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真正学有所获。接着,我挖掘教材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青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在美妙的遐想中,学生融入诗境,走进牧童的内心世界,由此抒发情怀,发表见解。此时,学生化牧童为自己,化自己为牧童,与诗中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四)探作者心,窥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快乐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仅令牧童陶醉,令我们大家陶醉,也令诗人吕岩陶醉。其实,吕岩喜欢牧童,还有另外的原因呢。此时我出示诗人吕岩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到了诗人向往远离喧嚣、悠闲自乐生活的原因后,我创设意境,学生配乐吟诵古诗。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是教学回归到古诗的本体,更是学生情感的回归与升华。进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背诵积累。

  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爱上古诗,所以在学生“意犹未尽情犹未止”时,我出示了一组以“儿童生活”为体裁的诗句让学生赏析。

说课稿模板3

  一、说教材

  《立定跳远》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体育》课《水平一》跳跃动作的重点教材(人教版),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本课通过《小动物学本领》这一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立定跳远。这样通过一定科学的有序编排,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模仿、并在与同伴学习中,合作探究评价,使他们在看、学、练、比的过程中展示自己所学的技能,同时培养小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乐于参加学练,展示自我。

  2.身体健康目标:懂得两脚用力起跳,蹬摆动作协调,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

  3.心理健康目标:学会在体育活动中,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能与同伴合作学习和讨论,在练习中懂得尊重别人和关心别人。

  二、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了引导法,探究法、指导法、比赛法、评价法等,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学习。如:运用指导法指导学生按照教师编出儿歌启发学生思维,正确的进行练习立定跳远,通过自我暗示达到念、练结合的目的并以此加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的提高。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观察、模仿,相互学习来完成学、练的目标,最终在五个学习领域中完成《水平一》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中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

  四、说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的教具是一床垫子,充分发挥垫子的多种用途和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垫子的折叠、展开提高难度,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拼搏、不断提高,让学生跳得更远。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为本节课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课的开始,我通过导语说:“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小动物门有兴趣去参加运动会吗?这时,同学们兴趣高昂、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又提出:要开运动会了,大象妈妈知道我们小动物队列训练的不错想想看看,我们学得怎样,我们有没有信心表演好”。学生高兴答道“有!”之后我开始口令指挥立正、稍息、向左(右)转、报数等,练习表演完后,这时大象妈妈说“同学们表演得非常在棒,我给做得好的同学鼓励,鼓励”。大象妈妈给表现做得好的同学贴红花。为了进入下一个程序,我又说:“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不错。为了迎接森林运动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始做一下准备活动,然后再开始训练好吗?”随音乐声响起,小动物们开始做动物模仿操慢慢进入角色。准备活动之后,我开始教学生练习立定跳远。

  第二环节:自言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对于一年级学生由于现在才入学二个月如何教他们学习立定跳远,我采用学习小白兔双脚跳为索引,开始了学习。学生在模仿双脚跳的过程中学习双脚跳的方法。在巩固掌握了双脚方法之后,我又开始正确示范立定跳远全过程动作方法。在示范过程中边示范也说动作要领:即“两手摆动向前跳,屈膝缓冲落地轻”,同学们在老师的导引下开始了边念、边做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动作技术和技能,这样也了解了学习重点,还掌握了学习难点。这时我集合小组长,让每个小组长拿着一个小垫子,按照折叠、展开的'方法,不断地跳过垫子,提高难度,提高学生拼搏精神,在这段练习过程中,我问学生“如果有的同学不会跳,他们跳得不远,你们应该怎么办?”这时学生都回答“帮助他”。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之中应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环节,稳定情绪调阶段

  让学生欣赏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做模仿练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从而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第四环节,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踊跃参与评价活动,达到学生与同伴的学习表现给予正确评价,并通过评价弥补自己不足之处、并给自己提出努力的方向。本课特点与创新

  本节课是以一个适合儿童情境故事出发,逐步导入学习阶段,在课的开始运用学生的先前经验,动物模仿操做准备活动,这是一年级学生原来在幼儿园学过的,而且容易引起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运用新课程思想提倡的学习方式,即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立定跳远技能。以达到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本课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认知基础上,使学生本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为其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也是陶行知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说课稿模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部位

  状态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盘地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部位

  名称

  头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脚掌

【说课稿】相关文章:

散步说课稿05-05

《郑人买履》说课稿06-30

《掌声》说课稿06-30

英语说课稿06-24

《雾凇》说课稿06-24

《翠鸟》说课稿06-26

《鲸》说课稿07-01

《微笑》说课稿07-04

数轴说课稿08-19

《雷雨》说课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