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3-01-17 16:40: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平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习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

  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习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习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习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习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平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平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习。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3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

  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说教材:

  知识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平均分,对于平均分及除法已经深刻理解并掌握。在三年级上的时候,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意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小节60-62页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个单元包括六个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段,即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本节课是这部分知识的起始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从分数的产生,从份数与除法

  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目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题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内容,尤其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只是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说学情:

  既然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认识了分数,那么到了五年级,他们对于分数究竟还知道些什么?这节课的起点应该在哪儿?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学生进行了一项前测:

  要求:一个分数 ,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它的含义(画图、文字叙述等等)。 情况如下:

  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画图的方式,用一个实物,如一个苹果,一块面包或者是用一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个别1个孩子选择了线段图。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通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应该利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思考二:要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单位“1”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思考三:另外根据五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既要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给予支持,也要

  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可以发展的空间。学生只有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并且去操作,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抽象概念。

  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高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体会单位“1”的 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在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 学 方 式: 体验、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说明:以大量学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分一分,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积累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说流程:

  见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一大环节:本课的开始通过分一个月饼,产生引出在分物或测量时,在分物或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是:

  第二大环节:

  第一层: 回顾旧知: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一个苹果、一个月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表示四分之一,并说明自己所分图形表示的含义。

  观察我们刚才分的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的都是一个物体)最后引出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

  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通过分一个物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伊始,在轻松的聊天环境中,引入分数,勾起学生对分数已有知识的回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第二层: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扩展单位“1”

  1、 通过分一些物体4块月饼,8块月饼,20块月饼,一大堆月饼的四分之一,

  让学生观察,教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数量逐步递进的月饼的设计就是对于单位“1”扩展的一个考虑,学生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单位“1”的概念,

  2、 同时让学生观察都是四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单位“1 ”

  设计意图: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能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感知分数与平均分什么物体及物体的数量无关。

  第三层 :动手操作分6个月饼,体验分数得到的过程,丰富对分数的认识

  通过把六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6份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分月饼,表示每种分发用分数表示,并得出每种分法相对应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监控:为什么同样是平均分、同样是一份但是分得的结果却不同呢? 小结:同样是把6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平均分成二份,也可以平均分成三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六份,有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每一份也就不同。

  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本节课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的纳入到学生

  的直接体验中体会单位“1”相同,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兴趣高涨,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第四层:概括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监控:若干份指的是什么?(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分子)

  小结:我们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基础上,今天又知道了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进一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第五层 揭示分数单位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分数(指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分子都是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得出:像这样表示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第三大环节: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练习1,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展开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分数的意义。选择不同的单位1

  练习2,三个猜一猜的练习更加深学生对于分数量、率对应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练习3,是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思维,数学课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充分动脑。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课的设计特点:

  1、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教学。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对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分数”的知识决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准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4

  说教材: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

  说教法:

  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说学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件出示)

  (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

  (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分数的产生、意义。

  2、认识单位“1”

  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1)教师强调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课件出示)

  (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

  (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3、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出示课件教学)

  (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

  (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课件出示学生做,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新知运用

  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做,当堂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小组比赛,学习积极性高。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

  说板书设计:

  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引出教学课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个探究活动。在小组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个物体的小组很快分了出来,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得到几个或多个物体时学生就不会分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并指导分法,但因时间关系,不是每个小组都进入。因此,当我指名一个小组汇报时,就出现了“把9个圆平均分给6个小组成员,每人得到六分之九”这个分数,与我教学的进度内容不符,我的课堂随机能力相当弱,我没有给学生肯定,因为我没有想到这组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这是后面才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我的冷处理不但暴露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差,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扼杀,真是值得好好反省。通过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提高。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内容。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通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老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接着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8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 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理解单位“1”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文本阅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

  (1)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根据老师现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个歇后语吗?此时我的心里真像十五只吊桶打水:

  学生:7/8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3)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

  2、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所以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3)动手操作,创造分数,理解课文意思。

  (4)说出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5)揭示分数的意义。

  四、拓展思维训练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工作了以下练习:

  (1)作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点击生活。

  (3)动动你的小手。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2-17

《分数意义》教学反思11-04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2-27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2-28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4-2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1-26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7-02

分数乘法说课稿01-17

分数的乘法说课稿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