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6 10:30: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了解“我”是什么。

  课前准备

  1、有关“水”变化的图画或课件。

  2、写着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题目入手,引出新课

  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我们今天就将围绕这个题目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掌握生字,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以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掌握的情况。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1)对“红袍”“小硬球”,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理解。

  (2)温和:指脾气、态度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本课形容水的平稳。(可联系生活中具有此种性格的人举例,说的时候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

  (3)飘浮:停留在空气中或液体的表面,顺着风向或液体流动的方向移动。(可用动作表示,加以理解)

  (4)散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就是慢慢地走。

  (5)灾害:给人们造成害处的事情。联系本文内容理解灾害是指什么。(发大水)这些事给人们造成了危害,就叫灾害。可用扩词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如:火灾、虫灾、水灾、风灾......

  4、记忆字形,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记忆字形,记住了的打上符号。

  (2)交流难记的字,教师适时点拨。

  如:(比较法)屋:和室比较。

  (3)练写生字。在课后第2题的第一个田字格里先写一个。

  (4)自评,交流自己哪个字写得好,教师适时点拨个别难字的写法。

  如:“助”字,左边“且”的最后一横要变成提;右边“力”的撇要撇到左边提下面。“灾、害”,这两个有宝盖头的字,宝盖头一定要写在上半格的中间。

  “屋”的“尸”的撇要长一点。

  (5)完成课后练习2。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我”是什么?

  2、抽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之间交流答案。(板书: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巩固练习

  一、复习交流

  1、上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我”是“水”。

  2、同学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水的?分成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3、谁来向大家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教师适时总结、板书:变化、地方、脾气,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了解它就是“水”,多奇妙的水呀!它竟有这么多变化,它竟有这么多的家,它的脾气竟是如此多变。同学们,你们最想了解它的哪个方面就再去仔细读读有关的部分吧!然后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自读自悟)

  二、自读自悟

  1、交流:(学生说到哪个方面就引导学生学习哪个部分)

  A、“水”的变化。

  (1)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水的变化,  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二》,来自网!

  教师和简笔画或摆图形的方法展示水变化过程的示意图。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为什么有时穿白衣服、有时穿黑衣服、有时穿红袍?)

  放录像(云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白衣是平时所见的白云;黑衣就是平时所见的乌云;红袍就是我们平时所见的朝霞、晚霞。

  作者让不同时间的云朵穿上了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多么有意思呀!让我们想象着云儿多变的色彩,一起再来读读这句吧。

  (3)云儿的颜色有变化,碰到冷风时它又变了。引读第2自然段。板书:落、打、飘,写时可有意打乱顺序,让学生质疑。教师再适时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请学生做做这几个动作,加以体会。

  用得多准确呀!让我们想象小雨妹妹、雹子大哥、雪花娃娃各自从天上落下来的样子,美美地读一读这段吧!

  B、“水”平时所在的地方。

  (1)水平时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

  (2)对这段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共同解决。(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大会?)

  (3)放录像或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水在这些地方不同的情景,来帮助理解:

  水在池子里它(睡觉)安安静静;在小溪里它(散步)慢慢前行;在江河里它(奔跑)流速快,充满生机;在海洋里它(舞蹈、唱歌、开大会)波涛翻滚,气势磅礴。让我们把对这段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C、“水”的脾气

  (1)有时温和,表现在做好事......

  有时暴躁,表现在做坏事......

  如学生答不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可变换提问方式。(如:温和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暴躁?)

  板书:温和暴躁

  做好事做坏事

  (2)你还了解水能做哪些好事,哪些坏事?(适时总结水对人类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分角色读。女生读表现水温和的部分,男生读表现水暴躁的部分。

  (4)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板书:(利用)

  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

  三、拓展

  1、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

  3、小结。

  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板书:(保护)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4题

  板书设计:

  变化(水)地方

  脾气

  温和暴躁

  (做好事)(做坏事)

  保护、利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冲、晒”等8个生字。

  二、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知道云、雨、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14个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出示课件:做摘葡萄的游戏。(指名认读生字,学生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葡萄,葡萄落下并伴有奖励声,如:你真棒;真聪明等,师奖励纸做的葡萄。)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老师用绳子变一个小魔术,学生兴趣高昂的观看。)

  2、老师今天还给大家还带来了一位魔术大师,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呢?快快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说说这位魔术大师是谁?(生:水)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魔术大师会变成什么?

  (二)研读1、2自然段:

  1、同桌互读1、2自然段,说说它变成了什么?

  2、它究竟变成了什么?(指名说)

  出示课件:水会变成(汽),会变成(云),还会变成(雨)、(雹子)和(雪)

  3、指导朗读:你喜欢它变成什么模样呢?自由的把这句话读好,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A:变成汽。

  1、同学们看,它是怎样变成汽的?(出示课件,演示水变成汽的动画过程。)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知道哪些是水变成汽的过程?

  (生:夏天吃冰棒时;家里的水烧开了;饭蒸熟了……)(师出示有水蒸汽的图片。)

  3、齐读。

  B:变成云:

  魔术师的变化可真是奇特,它就象在进行一场时装表演,(课件出示

  白云,乌云,朝霞和晚霞),看,它一会儿穿着白色的衣服向我们走来,一会儿穿着黑色的衣服,一会儿又穿上了红袍,真美呀!

  谁能读出这样的神奇变化?自己先练一练。

  指名朗读并指导朗读。

  C:变成雨、雹子、雪:(分别出示雨、雹子、雪的课件)

  水遇到了冷风,是怎样到地面上来的呢?(指名说)

  出示课件:我在空中漂浮着,遇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管我叫“雪”。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词语:漂浮 灌溉 灾害 机器 电器 乐器

  冲毁 毁坏 毁灭 暴躁 风暴 暴风雪

  2)我会认:浮 灌、溉 、灾、器 、毁、躁、暴、淹、稼、雹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的回顾能更好的和第一课时相衔接。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读感悟。)

  二、学习课文

  (1)学习水的变化:

  1、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

  1)谈话导入:水娃娃呀就像孙悟空,本领可大了,有变身术,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捧起书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2)水娃娃有变身术的本领,那它首先会变成什么呢?指名说,生回答。

  板书:汽

  3)出示句子: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指名读、齐读。

  4)师述:接着水娃娃又变成了什么?

  生回答。板书:云

  课件演示“水——汽——云”的过程。

  演示中师解:太阳公公出来了,水娃娃变成了汽,升到空中,多么小的点儿啊,我们几乎看不见他们了,他们往上跑啊跑,渐渐地又聚到了一起,终于,他们在高高的空中连成一片,成了可爱的云娃娃。风儿吹,云娃娃飘啊飘……

  5)出示句子读一读: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小组读。

  6)我喜欢变云(师范读),还有哪滴小水珠也喜欢变“云”?(指名2个学生读,评价)

  7)现在水娃娃都变成了“云”,云娃娃可喜欢打扮自己了,那它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呢?

  出示句子读一读: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8)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云。

  9)师述:它们穿上了白衣服,人们就叫它们什么呀?生答。(——白云;那穿上黑衣服的时候人们叫它们——乌云;早晨的时候人们叫它们——朝霞;傍晚的时候人们又叫它们——晚霞。)

  10)师述:不同时间,云娃娃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多有意思啊!多么神奇啊!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喜欢吗? 谁能带着这种喜欢再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2、学习写“雨”、“雹”、“雪”的句子。

  1)师述: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娃娃也会变呢,它又会变成什么呢?

  生说:(有时变成雨,……有时变成雹子,……有时变成雪。)

  板书——雨 雹子 雪)

  2)师述:当变成 “雨”的时候,水娃娃又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答:(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3)出示句子读一读: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齐读。

  4)师述:原来水娃娃变成了“雨”是落下来的,那雨落在哪儿了呀?

  这个“落”字用得多好啊!哪滴小雨点儿来读一读这句话?

  5)出示句子读一读: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指名读。

  6)师述:水娃娃变成了“雹子”又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呢?

  生答。请男孩子演示动作词“打”。

  7)出示句子读一读: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赛读。

  8)师述:可到了冬天,水娃娃又能变成小花朵从天空中飘下来。雪花可温柔了,它飘下来像什么呀?

  生答,请女孩演示“飘”的动作。

  9)让我们想象小雨妹妹、雹子大哥、雪花娃娃各自从天上落下来的样子,配上动作美美地读一读这段吧!(表演读)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有演员天赋。

  (10)课件出示整段话: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 落 )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 打 )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 飘 )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课件出示:落、打、飘)——填空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思,读中悟。尤其是抓住重点的词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

  3、说说水的家。

  1)师述:水娃娃们有这么多的变化,真是太神奇了。那水娃娃的家在哪里啊?它们会在家里干些什么啊?(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课件出示)

  2)师述: 水娃娃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

  3)指导朗读。感受水的变化。

  (设计意图:使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4、说说水的脾气。

  (1)师述:“听说水娃娃的脾气有点怪,它们的脾气是怎样的?

  (2)出示课件: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齐读。

  1)水娃娃的温和和暴躁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指名说。

  2) 水娃娃还会做哪些好事,哪些坏事?指名说。

  (3) 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温和的水娃娃,男生读暴躁的水娃娃。)(设计意图:这样的设想是让学生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4)师述:你看水娃娃脾气暴躁的时候,(课件出示)洪水泛滥冲垮了房屋、淹没了庄稼,看这些自然灾害,真令人心痛啊!

  (5)我们的人们为了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想出了种种办法,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好办法吗?(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

  6)师述:看来呀,还是人类的本领最大,让水能听从人的安排,为人类造福。

  (设计意图:延伸课文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三、小结:今天,我们结识了“水”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天天离不开水,它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做一名节水小卫士。

  四、布置作业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2、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3、水是生命的摇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最想做什么?

  五、板书

  30 我是什么

  汽————→ 云

  ↑ ↙ ↓ ↘

  水 雨 雹 雪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它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设计理念】

  《我是什么》是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学内容。课文是一篇科学短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对人类的利与害。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本课重在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字词教学在语境中进行,将识字、阅读有机交融。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生动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想,富有趣味性。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变得直观,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本学期的'学习已接近尾声,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已经不再感到困难了,但是要读的有感情,有趣则还需要老师的点拨。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身边所熟知的自然现象,课文的语言也通俗易懂。教学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身边的事物去想,就不难理

  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不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意识。

  4、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

  【教学难点】

  了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

  两课时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1、游戏导入

  师生一起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描述班上一个学生的相貌,基本性格,让其他学生猜一猜看是谁。

  2、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像孙悟空一样,也会多种变化

  的新朋友,这位新朋友可有意思了,它不告诉我们它是谁?它说:“你们猜猜,我是什么?”(板书:我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30课就知道了(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3.课文中圈出的字要多读几遍。)

  2、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猜出这位新朋友是什么了吗?

  3、出示课件水娃娃,水娃娃与同学们见面,打招呼。

  4、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生字(出示字宝宝课件).

  (1)你发现哪些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呢?

  (2)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重点指导:1)三拼音“灌”“稼”。2)翘舌音“冲”“晒”“池”。3)读准音“溉”“淹””毁”“躁”“暴”。)

  (4)大家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1)加一加:雨+包=雹 禾+家=稼 灾 器 冲

  2)换一换:澡—躁 俺—淹 池—地 晒-洒

  3)较难记字:灌、”毁、暴。溉、淹都与水有关,暴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记忆,毁,毁灭。庄稼一词中“稼”读轻声。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学定教,突出难点指导,避免面面俱到。)

  (5)开火车检测生字 (去掉拼音)

  (5)学生读词语。

  三、熟悉生字,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音。

  2、学生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忘记了接下来是在学习课文,而是在了解朋友,接受朋友的考查,学生们便全身心投入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浮、黑、器、晒”等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受家人对自己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爱;

  2.能和父母家人平等沟通、相互理解;对家人讲话有礼貌,关心家人的心情,学会关心、安慰家人;

  3.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主动和家人交流,告诉他们自己的心事;

  4.为组织家庭活动出谋划策,给家庭带来欢乐。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能和父母家人平等沟通、相互理解。

  活动准备:

  爱心卡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1.看屏幕听歌曲《我的好妈妈》(课件出示)

  2.师:同学们还会唱这首歌吗?会唱的可以一起唱。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3.师:歌曲中的小朋友很懂事,知道妈妈辛苦了,给妈妈倒水喝。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家人的爱,那么我们又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我的爱是什么》

  (板书课题)

  二、回忆讨论,指导行为

  1.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家人无尽的关爱,有很多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回答:做饭、接送自己上学、生病后陪伴、自己遇到挫折后的安慰等)

  2.师:家长无时无刻不牵挂我们,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家长的爱呢?

  (几生简答)

  3.你会说课本中的这些贴心话吗?

  4.你还会说哪些让家人高兴的话

  5.师: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书23、24、25页)

  6.师:现在同学们知道爱是什么?

  小结: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感受着家人的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爱的理解。那是妈妈的拥抱、爸爸的目光、可口的晚餐……爱,不只是一个字。有时候,爱是一句贴心的话,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7.生活中,你曾对家人说过贴心的话吗?又有过那些凝聚爱意的小行动呢?

  (学生回答书中的三个方面)

  8.情景模拟,学会用一句贴心的话或一个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你打算怎么说?怎么做?(老师扮演家人,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1)星期天,家长忙家务,累的腰酸背疼。

  (2)妈妈每天都说“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不要和同学打架。”

  (3)奶奶生病了。

  (学生表演完后,全班同学评价。)

  9.爱是理解的微笑

  (1)师: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许多情况如:有时候教育方式可能有些偏激,有时候家人因忙于其他事物而没有及时照顾孩子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类的情况呢?请听《滔滔的故事》。

  (老师根据生活实际讲述并设计悬念。)

  (2)师:如果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

  (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的方法。)

  (3)师:看滔滔是怎么做的?看书25页。

  (学生看书)

  (4)师:滔滔处理的怎样?他的爸爸看完留言后会有什么反应?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家长的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

  老师:理解万岁!

  三、制作爱心卡

  1.交流:你对家人有礼貌吗?你关心过他们的心情吗?你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家人吗?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2.小结:有的事看起来很简单,只是举手之劳,我们用心去做好它,就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和温暖。像课本中的这些事,你做过吗?

  3.说说自己对家人的爱,相互赞赏和鼓励。理解有时你和家人之间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像文中的滔滔。比比谁的感受多。你是怎样处理这些事的呢?

  4.活动总结师:爱就是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一起分享……我们的家人爱我们,我们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爱家人。请同学们把你们对家人的爱以小故事、小图画或者别的你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01-05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6-09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7-17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11-2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31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1-14

《我是什么》语文教学反思03-2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2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