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4 09:57: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棵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棵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棵树》教学设计

《三棵树》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内容。

  (3)学习批注,评点文章中的句子。

  (4)感受文章中复杂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

  (2)小组探究,品味文章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升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关注生命。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回首童年,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借助题目理清文章结构。

  课堂交流,简介作者。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1、指名朗读课文。

  2、苦楝树生长的环境好吗?

  3、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种感受影响了作者的文字,请找出一个句子简单分析。

  4、为什么说"那不是我的树"?

  1、朗读课文。

  2、学生师友合作,研读课文

  4、5两段,完成合作题目。

  3、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对特别表达的敏感,理解作者的情感。

  3、写法探究

  探究:文章开头提出的"三棵树"与后文的三棵树意义一样吗?是否远离题目了?

  学生研读第

  一、二两段,分析作者的`写法,体会这段文字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章写法的认识。

  4、课堂小结

  有感情朗读相关片段。

  说说苏童这篇散文语言文字的特点。

  学生自由表达。

  (语言充满感性和伤感,情感浓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

  学生互考重点字词。

  巩固基础知识。

  2、分层提高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作者后来拥有了怎样的两棵树?

  2、为什么作者说它们是一生最重要的礼物?

  3、这一部分文字与前后内容有什么联系?

  参考分析:之前文章先写了没有树的怅惘、失落,而后又写了种苦楝树的伤心,这样的渲染和铺垫使得到两棵树的作者分外欣喜;有了这样的欣喜、满足、与树的美好回忆,又使得后文中两棵树的毁灭更显悲壮。

  学生研读8-12段。

  1、概括两树形态、气质上的特点。

  2、从语言分析两棵树对作者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3、理解前后文对这一部分文字起到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文章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讨论"三棵树"的寓意,自由发表意见。

  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

  4、拓展提高

  对童年的遗憾,你现在怎么看待?

  练笔。

  学生习作。互评。

  三、板书

  "三棵树"引发作者美好联想,引出下文回忆

  苦楝树:孤单弱小忧伤——无奈伤心苦涩愤怒

  曾经拥有三棵树

  石榴树:宽容热烈——信任温暖爱对生活有了热情与信心

  枇杷树:含蓄深沉奉献——欣喜满足弥合了我与世界的裂痕

  永怀对"三棵树"的追寻——童真、自然、、梦想、所有美好的事物

  四、反思

《三棵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教学重点: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句诗说的好树的颜色就是整个世界的颜色,因为有了人和树的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显得美丽而灵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童的三棵树,去感受一段人和树的故事。

  出示教学目标同上出示自学指导

  二、朗读文章,把握大意。

  1、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

  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

  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

  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4、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三、情感把握。

  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

  但是“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于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

  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不难感受到生存的无依、无奈。)后来我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七年之后,它们依然离我而去,作者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不同的是,幼小而无依的苦楝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而这两棵树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那么“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四、主旨理解。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五、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

  六、总结课文:人与树的依存关系、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七、拓展(表达训练)。

  后记:感情线索的把握较为简单,但是中心和主旨的理解还需教师多加引导。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从文章中找到支撑。

【《三棵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1-25

《树之歌》教学反思09-26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10

树真好教学反思01-11

给予树教学反思12-26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5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5-3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1

《去年的树》的教学反思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