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8 08:18: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1

  上周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这次教学以高效课堂为主导,旨在检验平时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效果,也是为了把本学期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用到实处。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原有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处的改动,课后反思如下:

  一、设疑探究问题的设计

  原定方案中我把“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说小姑娘是我的老师?”这一问题放在了前面,想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问题进行探究,但是我担心学生一下被这个问题打蒙,无从下手,所以把问题设计成几个分散的小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践证明上课我所采用的方案学生很容易接受,在问题的引导下,最后以“因为……所以……”的句式总结出大作家萧伯纳以小姑娘为小老师的原因。整节课比较条理,学生学习思路较为清晰。但事后我也在思考,如果我采用原定方案,是不是会更放得开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而不是以老师的思维去禁锢学生呢?

  二、教学模式的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探究这一环节我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小组的交流。这两个步骤大概用时十分钟左右,学生学得很认真,交流也很热烈,但我的感觉是老师在四处巡视,并没有真正起到点拨和指导的作用,甚至不知道每个小组学习的真实情况。而集体探究的步骤我又让学生把每一个问题逐一回答,看上去非常顺利,其实并没有真正挖掘到文章的内涵,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象上,以至于在达标检测时学生回答“萧伯纳是一个的人?”时说成自夸的人。虽说我也进行了及时的补救,没有造成失误,但却暴露出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问题探究不够深入。

  三、说得多写得少的问题

  整节课的教学多数时间都是让学生在说,学生的动笔仅仅限于在书上的.勾画,没有写一个字,甚至把学情调查中的听写也改为了读词。其实就是一个理由:时间关系。总害怕完不成任务。其实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吗?我们这样紧张的授课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又是否扎实呢?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才是真正的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解决。充分利用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高效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2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一篇故事情节有趣、人物形象生动的课文。课文中人物间的对话为主,简短的文章传神的'体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我抓住了课题的悬念性来设计这堂课。

  首先,我以课题中的“大”和“小”引导学生,以题目提问?“大作家”是谁?“大作家”需要“小老师”吗?“小老师”什么小?为什么小还称为老师?为什么称为“小老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

  其次,抓住人物语言来体悟人物的性格。正确的对话标点使用是本课的教学点,从本课文中人物对话,了解人物形象。小姑娘做了什么让萧伯纳任她为“小老师”?再来抓住萧伯纳对小姑娘说的话“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萧伯纳自夸,在小姑娘面前炫耀自己。我作了适当提示:萧伯纳为什么对小姑娘这么说呢?是不是真的在炫耀?让学生重温第一段,感受萧伯纳说这句话的用意:在临别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是为了给小姑娘一个惊喜,从而感受到大作家平和的心态。提问学生从小姑娘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设疑,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从而达到领会文章内涵,体会人物形象,明白道理: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3

  《大作家的小老师》记叙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在相处中,小姑娘的坦然、直率和纯洁,深深地教育了萧伯纳,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萧伯纳同小姑娘玩后,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萧伯纳是否是在自夸,在炫耀自己?在备课时,我起先认为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是,教参上说:萧伯纳是在“同小姑娘玩了好久,临别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个惊喜,让孩子高兴高兴。这让我感到有些为难,问起办公室里的老师,他们也都觉得萧伯纳虽然是想让孩子惊喜,但是言语中似乎是带着那么一点夸耀的意思。

  不知道孩子们是怎么理解的。最后,我觉得应该在课上听听学生的想法。

  师:临别时,萧伯纳是怎么对小姑娘说的?

  (一生读)

  师:他当时是怎样的口吻?谁能读好他的话。

  (学生朗读,突出了“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等词语。)

  师:让我们通过萧伯纳的话语走入他的内心,他当时心里怎样想?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生:我也觉得他有些自夸。

  (果真,两位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在座的其他学生听了他们的回答都表现出了默许的态度,教室里有了片刻的沉默。)

  师:(停顿了3、4秒)大家是否都这样认为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

  生:我觉得他不是在自夸,文中说“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可以看出,他的'本意是让小姑娘惊喜一下。

  师:他想让小姑娘惊喜一下,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话中,“本意”用得很好。

  (学生陷入了沉思,片刻后)

  生:如果,萧伯纳是炫耀自己的话,他早就该在一开始和小姑娘玩的时候就表明自己的身份了。

  生:是的,课文中说,萧伯纳是在“临别时”表明自己身份的。

  生:我觉得萧伯纳是否是在炫耀自己,这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他后来能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是“自夸”的表现。

  生:我觉得萧伯纳很伟大,他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

  (大家听得异常认真,从眼神中能看出他们对以上两位学生的敬佩。)

  ……

  师:大家谈得真好,小姑娘的话让萧伯纳深有感触,大作家从小姑娘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而刚才发言的同学是我们全班同学的老师,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是那么的深入。同时,他们也是我的老师,因为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这么深。谢谢你们。

  (说完,我向他们鞠了一躬。孩子们乐了。都小声嘀咕着:我们是老师的老师。)

  [反思]

  上完本课,我心情很激动。看来,上课前,我决定的“听听学生的想法”是明智的。

  常常看到理论书上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呢?我想,相信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说的机会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出往往能迸射出绚丽的火花。这火花,能带我们到达“又一村”的世界。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4

  因为当前的假书非常多,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想办法查找一下,所以到网上反复阅读了有关信息,最终得出答案,有这么回事,大概发生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了这个准备后,我用再次读了这篇文章。对于这篇文章,我读到了什么?

  一是我读到了大人应该向孩子学习。这也是这篇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一眼能够看到的。笔者与孩子也接触多年了,其实像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但因为我们老师不怎么注意,不用笔记下这个美好时刻,有着类似的感受,也就随时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学习的事也没有成为成人的一项自我任务。

  二是我读出了大人对孩子缺少一种尊重,也太把自己当作大人了。萧伯纳代表着成人,代表着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虽然也喜欢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们老师其实对待孩子多也如此。

  三是那位小姑娘回萧伯纳的那句话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是无畏的……我进而想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会怎么向她妈妈说今天的事?她会直接把她的回话告诉其妈妈吗?如果直接告诉妈妈,妈妈会作出什么反映呢?我想大多数的`母亲肯定会批评孩子不懂礼貌,名人效应不是今天的产物,追星不是今天的产物,爱名人名星不只是属于年轻人,青年老年群体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亲自然会把其上升到道德上来对待孩子。因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要注意这一些。因此,想到这儿,我个人认为,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会主动地说今天她和大作家萧伯纳在一起玩。

  四是萧伯纳的感悟给我许多启发。萧伯纳从这件事上收获到“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也许编者的意图也就是把这句话传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是多么的重要!但思来想去,感觉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别忘记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说,我们向孩子学习什么?——孩子其实也是人!想到这里,感觉到这一课好像对小孩子学习意义不大,好像是对我们成人进行道德教育。

  到底怎么引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把起点定位在哪儿?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要掩盖自己应该接受这篇文章的教育,也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这篇文章对老师非常有用,自己应该向学习。这给予学生的一种暗示,即你们长大后,也要重新学习这一课,这样孩子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课文,明白“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首诗叫《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要比小孩还要小),他创办“小先生制”在中国教育史上非常有影响。其实孩子也是师,因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师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实也是人!孩子其实也是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5

  在教这一课时注重了教材的扩展,我认为较好了阐释了用教材教,落实了课标的基本理念:语文是生活的语文;也是人性化的语文;王崧舟老师也指出这一点。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学得轻松的,掌握的更牢。

  在教材处理上的几点做法:

  一是先在班级墙上张贴了很多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还有更多的关于人与人平等的故事。让学生有意无意中受其影响,接近它感受它。这些资料都是用喷墨喷出来的,并且配上了精美的图片,图片把学生吸引过来,而内容却能留住学生。至少说能让学生广泛阅读,全面撒网,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你所知道的`萧伯纳,形成了一股重点。

  二是在班级书柜中存放了几本书,即有关萧伯纳生平事迹的,也有萧伯纳的文学作品的,无论学生有没有看到,但上完课之后,一定要让学生想知道有关萧伯纳更多的故事,必须从书中找。

  三是进行了写的拓展训练。主要是想想看在生活中除了老师和长辈之外,有没有比你小的人教给你一点道理,进行交流。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我却只找了少数几个人发言,其他学生越着急,我越不让讲,当下课后再让学生把它写下来。进行全班交流。

  四是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面对表演学生更是兴奋不已,一组虽是四个人可文中却只有两个人物我就要求两个人演角会,一个人做解说了,而另外一个人的工作更重要,为了使你们这一组表现的得好,你得认真观察,指出他们优点与缺点,便于改进。这样更便于学生团结,突出小组的作用,通过竞争,促进学生的合作,通过竞争,深化学生的阅读;通过竞争,锻炼学生的能力。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6

  《大作家的小老师》讲述了大作家萧伯纳与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学生从中能感受到小姑娘的天真可爱与萧伯纳的严于律己,善于自省。认识到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这篇课文以小故事的形式记叙了一个生活中的细节,以人物间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大作家萧伯纳谦虚、严于律己的宽广胸怀。针对这篇课文,陈老师没有泛泛讲解,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通过自主学习,自读自悟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一开始学生通过自读后,老师分别提出了萧伯纳、娜塔莎是什么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物性格。从显示萧伯纳的个人资料中体现出萧伯纳是一个世界大文豪,很受人尊敬而通过娜塔莎的外貌、神态描写体现出娜塔莎只是个可爱的普通小姑娘。

  初读课文以后把本课的重点放在萧伯纳及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进行对比,并通过萧伯纳对小姑娘说话的这个环节自主练习说话,再找几位同学学着他的语气读读小姑娘的话。因为小姑娘是学着萧伯纳的口吻回答的。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让学生感悟到,萧伯纳说这句话时是想给小姑娘带来惊喜。为全文理解萧伯纳是个谦虚自律的人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学着萧伯纳的口吻以及模仿萧伯纳说话的句式体会这位小姑娘的天真、纯朴、可爱。再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不觉为之一震”让学生说说萧伯那是个怎样的人?从而体会他的严于律己。在这样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做一回萧伯纳和小姑娘,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课文。从‘为之一怔’中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通过引读有关句子,讨论,让学生对人物的.品质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再来看看课题中这个“小”字和“大”字,让学生通过整堂课的学习重新感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这两个字做出新的认识。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读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让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7

  这篇课文我刚刚上。

  时至今日仍牵在心头:感觉那是我自认为较成功的一节课,究其原因注重了教材的扩展,我认为较好了阐释了用教材教,吻合了课标的一些理念。使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学得挺轻松的,并且掌握的更好。

  几点做法:

  一是先在班级墙上张贴了很多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还有更多的`关于人与人平等的故事。让学生有意无意中受其影响,接近它感受它。这些资料都是用喷墨喷出来的,图出把学生吸引到跟前,内容留住学生。

  二是在班级书柜中存放了几本书,无论学生有没有看到,但上完课之后,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有关萧伯纳更多的故事请从书中找。

  三是进行了写的扩展。主要是想想看在生活中除了老师和长辈之外,有没有比你小的人教给你一点道理,进行交流并且较好了引而不发,学生越着急,我越不让讲,当下课后再让学生把它写下来。进行全班交流。

  四是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面对表演学生更是兴奋不已,一组虽是四个人可文中却只有两个人物我就要求两个人演角会,一个人做解说了,而另外一个人的工作更重要,为了使你们这一组表现的得好,你得认真观察,指出他们优点与缺点,便于改进。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8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大作家萧伯纳和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娜塔莎相遇,一起玩耍,交谈,最后认小女孩为老师的过程。

  在教授本课的伊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萧伯纳的身份,作为一名著名的大作家肯定身边有很多吹捧、敬仰他的人,因此不免也会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沾沾自喜。当他和小女孩娜塔莎相遇并交谈后,一切都是很自然,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但是当萧伯纳在表明自己身份后,却意外受到了和预想中不一样的冷落!

  在小女孩的眼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身份的高低之分,因此对于表明表明身份后的萧伯纳,她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作家和小女孩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

  而女孩的态度,让一向有优越感的萧伯纳震惊,同时深受教育,觉得女孩是自己的老师。学习了本课之后,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班上一些孩子因为各方面表现相对优秀一点,就看不起学习差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既然连大文豪萧伯纳都能认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当老师,在他眼里都可以做到大家都是公平的,那么作为一个小学生是不能对身边任何一个同学有歧视的`心态的。希望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和睦上进的、团结友善的班集体。

  这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课堂,还是学生心灵洗礼的课堂。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9

  首先是备课思路清晰,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上完课很兴奋,有收获也有不足:

  一、谈收获

  我觉得上公开课,是一种经历,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最深入、最投入的备课,上完课竟然几天课的流程都在脑中回荡,挥之不去,在接到任务后,我先把书读了十遍,布置学生最少读五遍,然后自己先独立备课,备好后再看参考书,最后上网查资料,再去请教王珊主任,仅用两天时间备课,两天写说课稿。

  再预设教2---4是我一时有几种教学思路,但总是觉得不妥,然后睡了一觉,睡醒了再想一会儿,最后,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把几种思路的教学流程一句一句的写下来,写好后再对照一下,看看哪种更合适,一共写了26张纸,后来终于想通了,这才出去买些吃的,静下心来。上课时学生发言积极,连一些平时不举手的'同学都发言了,而且孩子学习课文的方法真多,课堂生成的东西较多。以往主人的话来说课上的很灵动。

  二、谈不足

  时间安排有点不充分,拖了两三分钟,第一段可以放在第一课时上。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10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我从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应该是个真实的故事。我读完文章,感受最深的有两个方面。

  这也将成为我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首先,我看到了小姑娘娜塔莎的天真无邪。什么叫“天真无邪”?字典上是这样说的: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娜塔莎的这个特点,文章是由表及里,层层展现的。看课文开头,她一出场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可爱极了。”再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她对世界著名作家的态度也是那么自然、率真。“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她纯洁的心灵里,萧伯纳是个朋友,他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萧伯纳的品行令人赞叹。文中开头就揭示了他的成就——英国著名作家。然而后面的他却让人感觉无比真实。他富有童心,会同一个刚刚相遇的小姑娘玩上许久。他会骄傲,临别时,不忘宣扬自己的成就,期待别人的崇拜、夸赞。更为难得的是,他善于自省。他对小姑娘说的语气有些自夸,但内容与实际情况没有出入。而小姑娘出于天真,照搬了他的话。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对他的指责,“反将一军”。他的反应不是“恼怒”,而是“为之一震”,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还公开承认,并称小姑娘是他的老师。这是何等的胸襟。他的这种自律、坦诚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小姑娘的天真更可贵。毫无疑问,课文用生动的描写,细腻的刻画,富有哲理的话语为我们增添了一份心灵的财富。

  这堂课也是围绕着两个人物展开对话,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孩子们很快就能说出,这个小女孩非常的'可爱,你从哪里看出了小女孩非常地可爱呢?孩子们都能找出相关语句,并且能够说明理由,那么为什么要称小女孩是大作家的老师呢?仅仅是因为小女孩的可爱才说小女孩是他的老师么?孩子们都说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女孩让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还要从上次的临别说起呢?朗读萧伯纳和小女孩的对话,读出萧伯纳的亲切和小女孩的俏皮可爱。从而让孩子们领会到萧伯纳的品行。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11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故事以人物间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

  本篇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自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多形式朗读的方式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小组合作的.默契和能力。

  在教学前,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姑娘为师?你认为萧伯纳、小姑娘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到了答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领,给学生指明了一条通向理解的大道,逐步弄懂课文内容,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文中对话比较多,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用心感悟大作家的自夸语气和小姑娘的自信天真语气,从而逐步感受其人物的形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我发现分角色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特别是加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们表演得有滋有味,将大作家的自豪语气和小姑娘的自信天真语气表现了出来。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12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对题目的分析的确过多,而且有点偏了。特别是对“小”字的分析。所举的例子“小鬼头、小露珠”等,与本课的“小老师”并不完全一样,我为了引出娜纳莎的可爱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有点单调了。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对前后对比性的感悟,还有点把题与文割裂开的.感觉。

  我的读书指导确实没有到位,对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得有些少了,缺少反复的自由练读,还应该关注一下读书能力稍弱的学生,指导一下他们的读书,更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感觉。

  课堂上应减弱预设的束缚,多让出一些空间让学生交流碰撞。譬如,对萧伯纳的话到底应该读出什么像的语气,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去辩一辩。“小女孩的话又应该怎么读”这个环节也是一样。以上两个环节我处理的节奏的确有些快了,没有给足学生思维碰撞的时间。

  另外,在最后第三次修改教案后,我把“找小女孩的外貌”改为“找找小女孩的可爱之处”,自我感觉很好。因为我认为,作者外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娜塔莎的可爱,与其让学生“读外貌”还不如让学生“读可爱”呢!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13

  执教了这一课,在教学中为了弥补习作二中的遗憾,我在这一课中,抓住了文中对小姑娘外貌描写的句子,首先在学生读了描写小姑娘外貌句子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感受到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指导了写外貌反映人物个性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再抓住引人注意的细节,最后加上自己对他的整体评价。这样写一个人的外貌就会真实、形象、具体。

  关于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一点想法:

  我们在教学中都很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在本课中,我也请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对课文萧伯纳说的话的理解。学生们都只能说到,要谦虚。我想这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他达不到明了人与人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层次上来。本来我想教师可以站得高一些,这样指导学生即使不明了这些道理,也没有关系。但是,我总觉的不吐不快。最终还是自说自话的将这个内容说了出来。看见学生的一脸茫然,真是心生悔意。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握好课堂的深度,而不是一味将自己的理解端出来。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篇14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在教学时我决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自己质疑、探究、感悟。

  三年级的课堂上,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上,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读好这段话的基础上,让学生配上动作,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读这段话,也在体验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读好这段话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萧伯纳的优秀品质,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但是,我发现自己这一环节的教学有些节奏感不强,主要是让学生评价的太多了,有时候朗读不出人物语气的时候加上动作就可以把人物的语气表达的'淋漓尽致了。这是我的一个不足之处,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更轻松的学习。

  还有要注意的是,我的语言不够生动,不够吸引孩子们。对于课堂上一些同学的精彩发言也不能够作出及时,准确的引导。我想,今后我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教学反思03-04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07-08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让教学反思12-15

比的教学反思12-20

教学的反思12-21

教学的反思12-10

“课内比教学”教学反思05-16

学前教学教学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