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3 11:37: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1

  往往一个知识点要连续讲解多遍才能掌握。最近教学密度的相关知识,学生的表现令人沮丧。现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加强的。

  什么是密度?当时我想,学生是不理解密度的概念,有什么好方法能使学生较容易理解呢?在密度新课的教学中,我按照教材中的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方法引入新课,分别测量出不同体积的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的大小,列出表格,再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m—v的图像,请同学们通过表格数据和图像,进行总结,得到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例关系,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公式。课堂上我发现,许多同学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m—v的图像有困难,描点都不会,经过个别指点,还是很茫然!恨自己不是数学老师!

  接下来在密度知识的应用的讲解中,物理量与物理符号有的同学就搞不清了,运用公式计算更不行,后来看到有个物理老师讲解密度时用到了人口密度感觉比较浅显易懂,灵感马上来到我的脑海中,于是我也尝试用人口密度来帮助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

  开始,请学生回答什么是人口密度,接着给出我们这一居民区的人口总数和面积,请学生算出人口密度,接着,再给出甲草地2平方米的面积内有400棵草,乙草地3平方米的面积上有480棵草,请学生说出哪块草地的草长的密,学生用草的棵数比面积,求出草的密度。然后我又启发怎样比较物质的密度,学生马上回答,用物质的多少除以体积,我又启发物质的多少叫……,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质量,那么物质的密度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质量除以体积。显然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了密度的概念,而且对单位,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也掌握的较好。

物理教学反思2

  第一反思的基本形式

  1、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2、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较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二反思的基本内容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知识、能力要求2个方面分析、是否达到了课前的预定目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比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有意义的案例的反思,比如记录你在课前没有想到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一些好句子好比喻。例如在讲弹力的形成过程中,我想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讲《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线速度和角速度的不同时引入月地对话等等,这样就可以帮你在以后的讲学中随时加以应用。

  3、对训练习题的反思

  首先,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对习题难易的反思,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你所选的习题是否适合你所教的学生,是否造成“吃不饱吃不了”的两头难问题。习题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所以你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高二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

  4、对作业的反思,作业的布置是否做到了分层次,不同的班级分层,同一班级的分层。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要有足够的澄清,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第三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几年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

物理教学反思3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物理教学反思4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基本做到了衔接紧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物理教学反思5

  在听一节物理课《温度》的时候,发现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首先让学生体验,感受冷热的不同,由于对比参照的不同,会有错误的反映,从而引入温度的对比和测量等,然后进行温度计的结构学习和使用。

  但是,由于在冷热的感知过程中,一直让同一个学生参与体验,缺乏应有的对比反应,学生描述感受也就没有戏剧性的不同,学生感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没有对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有鲜明的认知性,也就少了研制温度计的迫切性。

  相对的,如果让两个不同的学生分别将手插入冷水和热水中适应一段时间,在同时插入温水中,立即评价,感觉对比也就大不相同,也就容易勾起学生对井水冬季、夏季不同反应的质疑,体悟到感觉的对比作用,也有不靠谱的描述等。继而认识到为了便于对比和记录,科学的方法是选取相同的参照物比对,引入温度的界定和温度计的研制和使用。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绝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仅仅为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内容,或者掌握某一方法技能。

  还比如温度计的使用,同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测量方式以及观察结果,对比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操作的意义和操作要领。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更多一些体验性,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性,也就更多一些顿悟性,也就无形之中保证学习的理解性,印象深刻而稳定。

  所以,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做好细节的组织和调整,既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情趣性,还让学生体悟中明确学习内容的生成,注重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物理教学反思6

  为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能和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知识内容、我都努力给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现,但从学生课堂交流的反馈情况来看,结果大出我的意料,令我堂目结舌:原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那样的`贫乏,那样的苍白无力,下面就对物体对外作功为例,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我让他们从生活中广泛举例,结果学生能顺利举出恰切的例子寥寥无几,学生的表情让我感觉到,他们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缓解课堂上的尴尬局面,我只好把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学生交流起来,象用高压锅作饭,当锅内的蒸气压强足够大时,蒸气便可对限压阀做功,使限压阀旋转起来或让限压阀上下跳动起来…………我一口气连续举了五六个例子,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完这些例子时,他们的目光刹那间亮了起来,物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原来这样有用,有趣。

物理教学反思7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八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过程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内容之一.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老师代替。其实,你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作不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物理教学反思8

  物理的课程改革改革方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我就在20xx年的教学工作,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教师要控制得住大局。

  虽然是探究性的开放型物理课,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市场。

  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还把很多时间给他看,给他讲,给他做。如果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压不住课堂的话,不但上这个课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就是上物理课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说闲话、就是可以开小差、就是可以闹翻天的时间。这就与我们的目标越走越远了。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了解社会。

  二、其次,教师要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最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足一节课,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之后改变了很多,变成了老师以“提问启发式”授课,学生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现在的课程改革则更进了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想办法解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习知识上也是这样。

  我觉得物理课上应鼓励他们提问题,各种奇里古怪的大自然问题、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都行,平时上课也是这样,有相关的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来,而不是我提。当然,相应地,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使他们被你的知识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师要敢于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现代的人不是看谁记住了多少知识,毕竟能记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用的知识搜集出来。有些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一定要帮他们解决,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动手能力,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这个过程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说远点甚至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培养他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们走的路颠簸,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的锻炼。现在信息流通很快,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别人,更可以上网去找,或者自己通过实验来解决相关问题,都可以,关键是他在其中学到了东西。

物理教学反思9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棱镜》和《光的反射现象》。

  第五节《认识棱镜》课堂开始时我以彩虹的形成为引,小组讨论彩虹的形成以及日常生活中除了下雨过后还有哪些情况能够看到彩虹。有些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彩虹,所以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参与感。然后我请了几位学生来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之后引入三棱镜的.相关知识,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们来观察当白光透过棱镜时发生的色散现象。但是由于部分教室光线较强,拉上窗帘关了灯还是比较亮,而且手电筒光强较弱,导致部分小组并没有看到明显的色散现象,只能看其他小组做出的小彩虹,因此体验感不是很好。

  第六节《光的反射现象》主要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光会反射?这个问题需要在前面做铺垫,不然直接讲出来会造成知识的串联出现问题,所以我通过镜子中的成像作为引导来提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的理解。

  2、我们如何判断反射后的光线和射入的光线的性质是否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所以我请学生们自己小组讨论给出实验方案,我再做适当的补充,最后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但还是因为教室光线太强,所以学生们观察不到光线的行进路线,只能通过起点和终点来判断。后来我改进一下实验,让学生用喷雾往激光笔光柱上喷水,这样就可以看出光线,但是学生会把水喷得到处都是,影响后续上课,所以这个方案也不太好,还需要继续改进。

物理教学反思10

  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体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器材,甚至动手安装,弱化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互相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安装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贯彻,大大的降低了教师的的引导作用。

物理教学反思11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激励学生去思考、理解和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统的学习者转化为研究者,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由讲述者转化为实验者。新课改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教师只有认真的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漏洞,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反思12

  在今年物理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学习物理,如同瞎子摸象,正如不同的瞎子对大象的认识不一样,不同学生的脑海中的物理世界也大相径庭,有的学生抱着“物理大象”的腿不放,当碰到“物理大象”的鼻子时,就发出“物理物理云里雾里”的感叹,有的学生喜欢这里摸摸,那里抱抱,做了大量的题目,但不会整理,对“物理大象”也只留下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摸“物理大象”,力求获得一个完整且清晰的认识。理解重角度,操作重顺序。

  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是以《考试说明》为纲,按教材的内容顺序以章节为单元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复述是复习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将知识点串成知识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由厚变薄,印象深刻,自然持久。学生经过高一高二学习,对高中物理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有些概念辨析不清,有些规律理解不透彻,再加上或多或少的遗忘,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混乱且模糊不清,不会简明而完整的复述,有些同学甚至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只能对照复习资料中的知识清单机械地再现其中的一部分,不会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如“直线运动”中可将知识点串成如下的知识线:“质点与参考系”时间间隔与时刻” “路程与位移”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图象”。不少同学经过高三一轮复习,感觉比过去懂得多了,但复习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又忘记了,恐怕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复述方面做得不够。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考试说明》中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五个能力要求。在具体到每一个章节中,这五个能力又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直线运动”中具体表现为:画情景图,选用公式,图象的识别与应用,估算。画情景图是理解能力的表现,画情景图是将题目中用文字语言表达的物理过程转化为用图象语言去表达物理过程,为用符号语言(即运动学公式)表达物理过程作铺垫。运动学的解题过程可理解为三种语言的转化过程:

  有些学生通常没有画情景图的意识,直接从“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要困难得多,虽然有些简单的题目不画情景图也能做出来,那是因为这些同学将情景图直接画在大脑中,而不是画在草稿纸上,由于大脑容量的限制,信息较多、过程复杂的问题在大脑中难以完整地再现,常常难以立式或出现差错。选用公式和图象的识别与应用是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表现,估算是分析综合能力的表现。但对每一个章节中这五个能力的表现还不很清楚,有时只看到一个个题目,看不清题目背后相对稳定的能力要求,需要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完善。

  正如要提高自己对“直线运动”中题目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有画情景图的意识一样,可能每一种能力都首先具备一种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自发地行动,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这方面的能力。有些同学在成长过程中无意中获得了学习物理所具备的一些意识,在后来的学习中就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有些同学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了这方面意识,学习物理就困难重重。那么学好物理要具备哪些意识呢?这方面只有一些零碎的感悟,也需要学习与思考。另外,如果这种意识在高一高二教学中能够逐步渗透,那么再经过高三一轮复习时系统全面的整理,效果想必会更好。

  总之,针对高考的五个能力要求,如何细化到每个章节之中?如何协调好高一高二及高三一轮复习的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养成能够有序发展,到高三一轮复习时就达到高考要求。

  我们的学生在一轮复习之后问题还是很多,如差错多,遗忘快,答题速度慢,为此我们将Ⅱ级要求的知识点,组织成几个专题进行教学,使知识点变成知识块,优化学生物理知识结构,同时注意将专题课时化,大系统、小角度,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如将以往的“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专题改为“线框在磁场中运动”专题,角度小,便于操作,又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在理综考试中,常常审错题,书写不规范,为此我们设计了三大题书写规范化系列练习,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书写规范,而且提高了运用主干知识解物理大题的能力。

  审题太重要,它不是得分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得分有还是无的问题。从学生考试后反馈的情况中,也存在看不懂后面两大题的问题。审题教学通常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今年我们尝试开展审题专题教学,针对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审题差错和哪种类型题目常常看不懂这两方面进行一些整理,并尝试如何改造好题成为另一个双胞胎好题?由于这方面资料缺乏,改造题目水平有限,审题专题教学难以较好地开展。

  学生在解答理综卷时总是从选择题开始的,快速而准确的解答选择题,可以增强学生解答后续实验题和三大题的信心。前两届我们开展了选择题的限时练习,今年开始尝试选择题专题教学,从以往的高考选择题中选题,整理出一些答题策略。存在的问题有:对所选高考选择题目的解题策略、能力要求领悟不深,整理也不到位,由于练习控制,时间紧张,没有开展选择题限时练习,二轮复习时选择题覆盖面不广。虽然也尝试过主要试卷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但没有将练习结合进去考虑。

  我们也尝试了错题统计,按《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点进行统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还有助于学生知道Ⅰ级要求和Ⅱ级要求的知识点。自信心是战利品,我们的学生常常自信心不足,原因恐怕是失败的经历太多,失败的体验太深,我们提倡学生纠错,通过纠错反败为胜,但是学生在纠错时,常常全盘否定自己原先的想法,接受老师或同学的正确解法,纠错的过程中自然烙上了的失败的阴影,为此提出“错题改造”概念,即在纠错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改造自己的解法,这样做既纠正了错误,又重拾了信心。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但是学生的问题太多,时间又有限。如果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高考的'应试要求,抓住主要问题,又兼顾问题的覆盖面,整合好若干个专题,选择恰当的便于课堂教学角度,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复习。另外,积累好题,改编题目也是今后需要一直努力的方面。

  在模考和高考中,实验题也是得分有与无之分的考题。实验复习先穿插在一轮复习之中,实验复习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复习教学直观性不够。实验题考试的侧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实验设计的原理领会,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实验题常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常常是课本实验的拓展或变式。到高三一轮复习时学生对高一高二的操作已相当模糊,如果针对高考题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制作一套演示实验或辅助课件,能增强实验复习的直观性,从而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如果在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与高考题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又为高三实验复习作一些铺垫,从而提升学生理综水平的档次。

  一轮复习期间专门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集中复习,在日常考试中以附加题形式进行巩固,临近一模考试前一个月进行适应性训练:一个半小时如何安排?六个模块如何选答?自己要准备哪几个模块?主要存在问题有:认识上有偏差和自信心不足。

  综上所述,学科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科学习信心的建立与保持是物理学科学习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成功的喜悦,必须深入研究学情和物理学科的特点;要使学生能力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必须研究统考题与高考题,把握每个章节的能力表现和所应具备的意识,在高一高二教学中进行渗透。如何协调好这两个方面,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学科学习能力又能按预期发展,是今后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

物理教学反思13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本事。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仅要做,并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本事。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本事。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经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比较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忙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本事,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资料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资料的制约,教材资料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资料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必须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资料的不一样采取相应的不一样方式:如对教材资料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资料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一样类型的教学资料,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一样的活动。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本事基础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必须的思考本事和自学本事,课堂中常期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必须的困难,针对这种情景,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异常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本事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习。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所以,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  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不一样的学生实际、不一样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一样的教法,进取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反思14

  今天,还是要做练习,昨天主要做了书上的3,4题,今天,把第4题变换个问法,再来做,第4题是:如本节课文图5—11的实验,假设从某时刻t=0开始计时,红蚶蜡块在玻璃管内每1秒上升的距离都是10cm,从t=0开始,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1秒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4cm、12cm、20cm、28cm……

  在图5—15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通过的水平位移,t=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请在图中标出t等于1s、2s、3s、4s时蜡块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描绘蜡块的轨迹。

  这个题是练习位移的,合位移与分位移的关系,我想再通过这个题练习一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还想练习一下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联系,速度变化与两个时刻速度的关系,也就是对于水平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要用一下第二章的实验的知识,得特s=aT2,还有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加末速度,再一半,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所加问法:1、求出1s,2s,3s,4s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并在图中标出。

  2、求出0~1s,1~2s,2~3s,3~4s,每1秒前后速度的变化,并画出来。

  选几个选择题再练习一下,如下:

  10、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个分运动的速度大

  B、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也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那么合运动也一定是直线运动

  D、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的合运动的时间相等BD

  11、已知船速大于水速,欲横渡宽为d的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头垂直河岸,正对彼岸航行时,渡河时间最短

  B、船头垂直对岸,正对彼岸航行,实际航程最短

  C、船头朝上游转过一定角度,使实际航线垂直河岸此时航程最短

  D、船头朝下游转过一定角度,使实际航速增大,此时渡河时间最短AC

  上了两节了,3班第二节,4班第三节,第四节休息一节,第五节是二班的课,三班11题只讲了一个问,四班10题只讲了两个问。

  上课的做法是,让学生打开书,86页,把第4题再读一遍,原题是合位移与分位移的问法,咱们再看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情况,以及加速度的问题。我在黑板上把加的两个问法写在黑板上,由中间的玻璃砖上起笔,写到黑板的右侧,每个问写了一行。给同学们10多分钟的时间做,中间看学生做着费劲,又提示了一下,某时刻的速度是由两个分速度合成的,竖直方向的速度好办了,水平方向的速度怎么求,还记得期末考试的实验题吧,要用到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还有得它s=aT2,同学们有的能做个差不多,但做起来好困难呀,这学生实在是基础太差了,温德爽说第一秒内的水平位移是4cm,第一秒末的速度为什么会是8cm,这很正常,但他就是有点想不清楚,计算能力太差了,口算都能算出来,动笔算,算好半天也算不明白。

  这节课这个练习题加问法,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很有好处,这对下节开平抛运动是个很好的铺垫,这个内容设计的非常好,很有利于差学苗学校学生的学习。题多了反而不好,应当少而精,不能盲目追求量,要一点点,慢慢来,不能急燥,要求应有更好的耐心。

  我这个题是这么讲的,讲的很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讲得一字一板。

  不写了,我要上课去了,上午最后一节,第五节,是二班的课。

  中午回家吃了点饭,上网看了一下《物理教学反思笔记》,有20xx多次点击了,好热的贴子,心里很高兴,回了几句,然后就关了电脑,来到学校,办公室还上着锁,打开锁,取出笔记本电脑,放了一首丁香花,一边放,一边打开了没写完的文章,启动万能五笔,在wps20xx中开始了我的文字驰骋。

  二班的课,同学们把书翻到86页,做一下第4题,同学们说做完了,那就讲吧,我在黑板上画了直角坐标系,横轴很长,纵轴较短,标上了x,y,物体在1秒末的水平位置是4cm,竖直位置是10cm,在坐标系中描点,第2秒末的位置在哪呢,水平位置是12cm处对不对,学生很多说对,这是在正常不过的,因为太前两个班我已经领教过了,好好看看题,每1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4cm、12cm、20cm、28cm……是什么意思?我在横坐标上4cm的点后画了一个曲线代表第二个1秒的位移是12cm,然后画了一个点,这个点跟原点的距离是16cm,在第二个点的位置在离原点16cm处,很多同学就这么点意思也读不出来,而且这是在第二章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练习了几遍,我的嘴皮子都摩薄了,说归说,还得把把第二个点又找了出来,一个时刻对应的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位置,一段时间对应的是位置的变化,也就是位移,0到1秒末这段时间的位移是,我在黑板上画,0到2秒末这段时间的位移是,也在黑板上画出了,1秒末到2秒末的位移是,在黑板上画,这每个位移又是由水平方向的分量和竖直方向的分量合成的,在黑板上画,下面该你们再做一做了,模仿一下,看能不能模仿上来,同学们纷纷动笔画,这些学生模仿能力太差,真是想出他们是怎样从小学到初中,又到高中的,中国的教育改革好失败。

  又过了几分钟,我说,书上这个题的目的是为了练习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咱们再通过这个题,练习一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再看看速度的变化,这与加速度有关,与合力有关。我在原题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问法,同学们再做一下,说着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问法。

  看同学们干比划,就是比划不上,我提示了几句,运动到某点的速度具有水平方向的分量,竖直方向的分量,这时的瞬时速度是这两个分量合成的,现在知道竖直分量,只是不知道水平分量,把此时刻的水平分量求出来是个关健,并在黑板上画了速度的方向,是切线方向,对吧,它是由两个分量合成的,并把它画出来了,水平方向的分量是由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决定的,是利用期末考试的实验题的方法,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求某点的瞬时速度,另一个求加速度,好好想想,做吧,然后就到下边走走,看同学们做,只见同学们,捂捂扎扎,真是笨的要命,苏东明问,老师,你那是画的速度时间图象呀,我这个气呀,不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坐标,标上v,t,这才是速度时间图象,这个是分速度,合速度,都是速度,哪来的速度时间图象。

  又等学生做了一会,有的学生不认真做,在那玩,我板着面孔说,认真做,个别的学生不再玩了,看着他们在本上写写算算,心里暗笑,真听话,我好象在放猪,他们现在的思维能力不是一天两天混成的,也是日积月累呀,开讲了,水平方向上第二秒末的速度怎么求呢,在黑板右侧画了一个纸带,第二章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0.02秒就是一个时间间隔,为了便于测量,我们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就是5个0.02秒,是0.1秒,T=0.1秒,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任何一个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所用的时间,也就是前一段距离加上后一段距离,再除以2倍的T,在这个题中的水平速度,第1秒末的瞬时速度就等于4加12等于16,再除以2秒,就是8cm每秒,在1秒末的点上画出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8,竖直方向的速度是10,画出合速度,是切线方向,所以合速度的大小是根号下164cm每秒,在黑板上画出来,第二秒末的水平速度是12加20等于32,再除以2,是16cm每秒,又在黑板上画出了,同学们在算算后面的两个吧,同学们又开算,总算是能明白,又会点了,我看有的同学画的.水平点不对,上面标着1秒,2秒,距离一样,画出来的图象是直线,这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不是速度时间图象,这个横轴是x,并不表示时间,指的是距离,但学生却会认为是时间轴,这脑袋是怎么想的呢,我说,你们这脑袋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小学老师,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学的,真是愁死我了,你们真是猪都不如,好好学,过两年就能撵上我了,就能赶上猪了,同学们笑。

  下面看第二个问,0时刻的速度没有水平分量,竖直分量是10,这就是此时的速度,1秒末的速度竖直方向是10,水平方向是8,这个是合速度,看0时刻的速度与1秒末的速度变了多少,在黑板上画出矢量图,速度增量是水平的,大小是8cm每秒,再看第二秒末的速度与第三秒末的速度,在黑板上画出矢量图,速度增量也是8cm每秒,这个速度增量可以用另外的公式算,板演,得它S=aT2,得它S是8cm,T是1秒,所以加速度是8cm每2次方秒,1秒钟的速度增量就是8cm每秒,后边最后一个点的速度矢量图边讲边画,后面还有,就点点了,继续拓展,速度变的原因是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得它V=at,有加速度的原因是有向右的恒力,把这个图顺时针转90度,用手比划,这个竖直向上的速度,就成了水平的了,水平向右的力就成了竖直向下了,就可以看成,手中拿着粉笔头,水平抛出,在空气阻力忽略的情况下,就是平抛运动,学生点头,我讲这个题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下节的平抛运动,这个同学们理解了吗,同学们再仔细想想这个题,好好模仿一下吧,然后我的手往下一耷拉,不要撩下爪就忘了,咱们都属耗子了,不要这样,认真点,不能学点,马上就忘了呀,学生们笑。还有不到1分钟了,后两个选择题就不讲了,我等了等,铃响了。

  反思:这节课上的很成功,面对这样的学苗,真是没办法,但确实有好多学生在认真地学,老师的信心来源于对教育的反馈,虽然有的学生学不会,但还有那么多同学在学,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这种执着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的,但我现在依然执着,我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人与人是不同的,生下来,基因就不一样,怎么能让他们一样呢,不管怎样都要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只要他们能认真的跟着你学,这就足够了,足可以使你不辞辛劳的为他们努力工作,而不是混一天是一天,抓住知识点,找到学生的出错的地方,帮助他们改正过来。

物理教学反思15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新模式;二是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

  初中物理学习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一味的讲授不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所以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主导,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重学生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教学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而且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本身来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启于思,思启于问”。思考是学习的原动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一般成绩不会太好,思维也不如善于思考的学生灵活。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物理课堂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们茁壮成长,发展会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格和提高素质的殿堂,所以教师的责任远不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好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二、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看似都是一些列的理论和定义,其实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物理教师需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是一名综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学会怎样与学生交朋友,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时新的'历史时期也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紧跟时代脚步。教师还要不断关注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把现实中好的例子引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也要与其他物理教师多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把握好实验课堂,物理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开展实验课的过程中要想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学生一旦走神就很难理解实验的本质,影响学习效果,建议教师也可以采取提问式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新的教育大背景下要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三、结束语

  物理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是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还在不断的提高当中,但是在实际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客观讲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可以说还有上升空间,所以就需要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不断反思,为我国物理教学发展添砖加瓦。

【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重力教学反思04-19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9-13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11-20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9-11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03-16

物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8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06-13

物理教学反思14篇06-14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