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05 13:16: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理解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经历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学生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没有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较好的说明,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先也估计到,并对如何引导做了两种预设,后来我采用了从线段---射线---直线的顺序进行引导,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从而说明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但这样的引导仍然让学生感到不好接受。课后思考反过来引导效果可能会更好,既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

  4、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认识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掌握了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经历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量角的方法还是一个难点,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学会,量角时不够熟练,以后还需多讲多练。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

  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

  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5、口算乘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经历了口算过程,体验了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粗心导致出错。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轰轰烈烈地课堂,使我非常满意。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如课前的导入时间太长了,从而导致本节课上的很紧促,小组讨论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本应该有学生总结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给说出来了,这样就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6、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经历了对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了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在做题中应用的不太熟练,以后还需多练。

  7、口算除法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了计算能力,经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特别开心。

  8、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学会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经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理解并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绘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从统计图种获取信息,了解了统计图的作用,经历了横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10、烙饼问题、沏茶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在本节课中,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从生活中的情景出发,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也进一步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初步接触过数对表示位置,只不过没有规范书写,如我班表示第一组第三个就用1--3表示。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在三年级就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所以教学中应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教学。相同点:计算方法(都是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计算要求:余数要比除数小、书写格式一样。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一位,前一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商1,就看前三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孩子明白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如:80÷20=4 把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8个十中每2个十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说明80里面有4个20,80÷20=4。追问:为什么4写在个位不写在十位?因为4写在个位表示4个20,写在十位表示40个20,40个20是800而不是80。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商的数位写错。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是线的认识,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掌握它们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我是这样预设以下情节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斑马线是怎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我们从日常生活体验数学知识,如从三个图形中归纳总结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的事例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符合学生发展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情景设计即完成了衔接了新课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小组合作前,我先是让同学们看到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结合图上,说一说三种线的.特点(独立思考3分钟),用自己的话说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对三种线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完全在学生开放的情景模式下展开。有的教学搞小组合作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是不完美的,是不以不同学生发展为基础的。假如说在小组合作前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这往往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后进生只能是跟着走路没思考。在小组合作4分后时我也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说一说,逐步引导从端点、长度、与直线的关系中说一说。学生完全开放学习后要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轻负高质是现代教学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不能脱离这个目标。

  3、实践活动、体会规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学生自主性。从学生自己玩中体会通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从学生枯燥乏味的教学中解脱出来,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的有滋有味,发挥了学生自己应有的个性特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正确的读数、写数。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把该内容分成2课时教学。由于学生对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还没有完全熟练,所以在课堂中我花了10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巩固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只有学生熟练地记住数位顺序表,才能顺利地学习读数、写数。在教学读数时,我还特别强调学生分级。引导学生认识四位一级,从最高位读起,每一级的读法都和个级一样,读完亿级在后面加个亿字,读完万级在后面加个万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

  《乘法》单元教学已经结束,总体感觉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这个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能比较顺利地实现知识间的迁移和同化,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乘法》在教材中是分成两部分进行学习的。其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二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口算和笔算。在教学这两节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呈现情境——根据情境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交流评议——适时总结——巩固应用。在本单元中,除了新知学习,还安排了4节练习课,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大体相同:简单回忆、梳理——有效练习(三个层次:口算、笔算、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反思。

  成功之处:

  第一,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自主探索,在交流评议中提炼出算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第二次乘得的结果没有和十位对齐;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在把0前面的数相乘后没有把乘数末位的0添上去;当然还有竖式计算时口算错误的。当这些错误与正确一同呈现时,学生的学习资源就丰富、生动了起来,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哪些计算是对的`,哪些计算存在问题,问题在哪里。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便于学生比较辨析,深化认识、发展思维。

  第二,练习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同时有补充、拓展,综合性强。苏教版教材在练习的设计上做得非常好,既有层次性、针对性,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教学时很方便。我在教学时,尊重教材、尽可能地采用教材上的习题,同时还适当补充、拓展了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不足之处:

  如:计算课的练习量多少才算恰到好处?还有,如何才能保持学生在计算课上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该及时改正,还是放手让学生发生错误后再改正。这些不足还有待于改善,让学生真正的会学、乐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教材在85页的`“实践活动”已组织学生栽种蒜苗并作数据记录。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交流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第二步,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填入统计表;第三步,讨论如何将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在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对单位量的选择,教师不要作硬性的规定,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蒜苗高度范围确定单位量。然后再交流讨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

  练习三是课本第三单元的复习专题,本单元学习通过回顾所学的两位数乘三位数、估算等内容,学会将不清楚的问题做好标记,及时提问解决。同时通过估算大致对乘法算式的结果进行检查,培养检查的习惯。教学重点为乘法中中间含有0,以及末位含有0的因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则是乘法的进位。估算时的“以小估大”的策略使用。

  由于本节课我使用了精心制作的课件,以学生为主题,当学生预习了本节练习课的题目,初步感知本单元的知识分布即两位数乘三位数、估算和计算器的使用后,这节课就是知识积累的运用。我设置的问题有简单的也有难一点的,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虽然这是数与代数的内容,但始终离不开与生活的联系。在估算一页语文书的字数时,学生知道数出文章的'行和列之后,我还补充说,当你写语文作文在没有格子的纸上,语文老师就会用我们这种方法,也会知道你有没有偷懒。从而通过有趣的方式总结估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除了以上的优点外,个人还总结了一下的不足:首先,问题的提出要简洁具体,当学生对问题提出疑问说明问题设置不太好。最后,教学的难点要用更细化和可行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

  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一些数,课堂上老师又出示大量的数,通过观察讨论这些数的意义,将数据进行分类,从而找到共同的`特征,引出近似数。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发现学生只是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但为什么要用近似数还没有完全感悟到。在教学近似数的求法时,抓住什么是四舍五入法?为什么四舍五人到哪一位就看它的前面一位就可以了?四舍五入到万位于精确到万位的意思是一样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

  在学习“分数墙”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数(同分母或同分子)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对小学生而言,直观具体的模型对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帮助。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形象再现相等分数,并作直观探究。

  在教学中设计了四个环节。

  1、通过学生的观察,自主发现课题,同时引出学习方法“观察、发现”。

  2、通过提问,学生回忆学过的分数知识,利用分数墙演示,直观形象地再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分子或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并利用分数墙验证所学的知识。

  3、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数墙”中找相等分数,脱离分数墙,在相等分数中寻找规律。二次合作学习,展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4、通过练习的设计,体现三个知识点的整合,不仅对知识作一拓展延伸,同时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感受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

  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教材,用活教材。首先,从“分数墙”主题图再现旧知,进行复习整理。静态的主题图学生不容易观察,利用媒体使静态变成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视觉器官,在观察中发现寻找相等分数的`规律。其次,对教材程序的处理:教材先比较分数的大小,再同分母分数加减。现改为先同分母分数加减,再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最后寻找相等分数。目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2、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创设了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的分数加减两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相等分数,运用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有机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物,借助操场的旗杆为中心,让学生观察旗杆的东、南、西、北各有哪些建筑物?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知道这四个基本方向在地图上怎样表示,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接着让学生观察幼儿园、厕所、伙房等各在旗杆的`什么方向上,学生自然知道这一些建筑物都不是在四个基本方向上,从而引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的方向。然后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给出一个方向的基础上能写出其他七个方向,并讨论这八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以便加强记忆。再出示信息窗的图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课件出示一个路线图让学生通过米数来描述方向和位置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和行走路线。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

  垂线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初步几何知识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接收和掌握的知识之一。怎样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要点,我没有按教本上的概念和定律说教,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并知道生活中的垂线。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垂线的.特点。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

  1、学生动手引出垂线

  我在讲这一课之前让学生自制学具。也就是用两根木条或硬纸条制成能旋转的活动角。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学具放在桌面上,旋转其中的一根,使其中一个角成直角,再量一量其他三个角,看是不是都是直角.由此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学画垂线

  先学画过直线上任意一点做它的垂线,再学过直线上给定的一点画垂线,最后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有易到难,循序渐进,便能水到渠成。指导学生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2、画垂线时应先重合边后重合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3

  今天我讲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

  早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过,这堂课不太好上,学生们接受的要慢一些,今天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来教学设计就有点生硬、过程无趣,学生迟迟找不到感觉和好的方法,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引导。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就是试商。

  课上我先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孩子们能够说出要先从最高位开始除起,最高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

  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时,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在试商时,学生按老师要求先把想的内容写下来,例如:24560=? 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试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话,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试6。接着还需理解两位数除法中,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商写在个位;而当前两位够除时,就要先除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这样。通过多次巩固商书写的位置和除的顺序的基本问题学生基本解决。之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

  课上,特别针对试商、调商进行了大量练习,尤其是对于除数是24、25、26等的题进行了强调,例如:19526=?把26想成 25,258=200,所以商试7。之后巩固记忆254=100、255=125、256=150、257=175,258=200等。

  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另外,在做完题后,让学生加上了验算,使其能够自我验证,自我检查,反而出错的几率小了很多。然后还让学生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

  总之,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教学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视其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

  计算教学应该是整个数学教学中最枯燥无味的,也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在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54÷22=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算理的理解。“154÷22=为什么你要把22看作20来试商?” “120÷18=为什么你要把18看作20来试商?”“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

  学生已经学过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知道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新的教学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教学伊始,我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忆,进一步明确制折线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做好铺垫。在新知的学习中,我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次分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从而掌握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并会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关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并进行评价,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学本课如果用常规方法告诉学生怎样绘图,教师就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示范,这样既麻烦又费时,我就采用复合投影片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在一瞬间组合成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既生动、形象,又省时省力,学生印象深刻。

  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本课如能注意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之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则能更好地提出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与预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3-27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2-25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2-2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11-1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10-03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06-1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角的度量04-05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