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5-09-21 10:05: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

  《燕子》一课是本学期语文课教学的开篇课文,同学们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刚回到学习状态中,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肯定存在着陌生感,还没回过神来。为了顺利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非常注重新课的导入:

  1.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从平时观察到的燕子的特点,了解燕子飞回北方的使命标志春天到来;

  2.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故事导入;

  4.从图入手。

  先把这些美的物、事赋予学生,让他们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触课文、学习课文,这时,同学们的心境就会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从他们朗读时入情入境的声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单纯地在学习文中的语言文字,他们是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着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体现不出是在学习本学期的开篇课文,甚至效果比以往还好。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光想到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习,也是让学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与文中的人、事、物进行的一种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达到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素养的目的。这也是我在把握生与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尺码的体现。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2

  《果园机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一篇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介绍了果园机器人的特点,内容简单,比较有趣。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因此我也不打算多花大力气去讲解这篇课文。

  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解决了,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就是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本来我想让学生再读读课文,说说果园机器人怎么样?哪些地方有趣?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后来我想还是让学生再读读课文抛个大问题给孩子们吧!让孩子来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学生 交流说:“我知道了这个机器人很有趣?”“如果没有电,机器人要‘罢工’。机器人会‘罢工’像人一样,很有趣。”这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罢工”,学生继续交流:“没有了电,机器人会‘饿倒’。这个地方我觉得很有趣。”“我知道机器人很聪明能干。”师点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找、读句子理解了课文。

  其实学生寻找理由的过程,就是把课文重点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了一遍。对于长文,略读课文,我觉得要克服面面俱到的.通病,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善于突出重点。当学完后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再商榷解决,对于重点的孩子们没有提到的,这时我们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了,引领孩子们去理解。这样使孩子们真正学到了知识,解决了孩子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应该说每篇文章都可以找到它的突破口和支点,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我们老师能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教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学生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幸福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3

  我在三二班进行了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小真的长头发》第二课时的教学。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这一节课思路清晰,实现教学过程梯度上升。先是播放学生演的关于课文1—8段的微电影,实现对前文的回顾,同时在电影中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的朗读中感受想象的奇妙,并说说哪个想象最奇妙,在朗读中感受想象之奇,用找到表达想象的小钥匙归纳文本规律,提醒学生运用好关联词和动词,为下文读写迁移奠定基础。然后学生运用文本规律,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想象。在故事的续读中进一步感悟想象的奥妙,从而爱上想象。最后进行课外扩展阅读《米莉的帽子变变》,让学生想象自己能戴上什么样子,让想象得到拓展延伸,最后通过有趣的“作业自助餐”设计,把想象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想象。

  在本节课中,我基本实现了预设的三个目标。在版块二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小真长头发的有趣,感受想象的神奇,实现目标一。接着在想象中发现文本规律,找到表达想象的三把小钥匙,通过板块三的练习,让学生运用规律说清楚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做些什么,实现目标二。最后通过板块四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想象带来的好处,爱上想象,在拓展阅读中进一步运用想象,实现目标三。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引入——感受——发现——表达——写作——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梯度上升,使教学目标的落实走向扎实。

  这节课中,教师新技术的运用是课堂的一大亮点,统编版教材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分享、交流、修改,教师采用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投屏,用简便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投放到大屏幕中,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评价同伴的习作,引导学生相互分享、交流、修改,与本单元习作单元主题相契合。

  当然,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为教学内容安排过满,在写作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时间不够,学生在感受环节没有得到深刻感受,导致后面的写作环节,没有充分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写漂亮,写丰富,比较遗憾。由于教师语言不够活泼,没有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较为奇妙的想象世界,学生整节课的表现较为内敛沉闷,学生在感受想象的奇妙方面还有所欠缺。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一些删减,在课外阅读延伸和写作延伸方面做一个取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感受,体会想象的奥秘。同时,我会运用朗读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到想象的情境中。

  作为一个教龄较短的新教师,在独立备课方面我觉得较为吃力,我在文本解读和课堂设计方面较为欠缺,经过反反复复的改动后,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仍不太令人满意。在语文修习这条道路上,我依旧任重道远。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4

  优点与不足:“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语言实践。没有扎实的语言实践,热爱祖国的说教自然成了“空中楼阁”。

  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默读体会,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

  交流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5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是啊,在我们学生时代,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分数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的内容呢?一次考试,可以检测、衡量我们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能发现我们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只有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我们用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才会是牢不可破的,也才能保证我们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对我们的考试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反思呢?

  首先,要对考试中的失误或错误进行认真分析,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是很多同学在考试后往往敷衍对待或不屑一顾的。成功一定有成功的方法,失败也肯定有失败的原因。有两点是可以肯定: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在考试中,记忆性知识的题目失分过多,这起码是你时间投入不足。如果许多简单的知识应用、运算出错较多,则反映出你平时训练不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不强,这些都与学习态度有问题。书山有路勤为径,要学习真本领没有勤奋的耕耘是不行的。人常说,“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却还在床上”,意思就是,“不勤奋,理想永远是梦想”。

  第二,“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考试中你总是审题时看错题目的条件、或在有正确思路的情况下而不能正确解决问题、或书写时丢三拉四等等,显然是你平时就缺乏专注、顽强的意志力、踏实严谨的学习习惯。

  另外,不管这次考试满意与否,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设立新的起点,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如果这次考得好,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认真地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保持优异的`成绩;即使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我们也不能一蹶不振、恢心丧气,我们要静下心来重新找到自己的新起点,而后奋斗、前进。但是,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这时他就非常的有动力,列出了一大堆的学习计划,下了一大堆的决心,然而几天后就又像以前一样了,又失去了前几天的动力,这样的同学,学习终究进步不了。学习犹如长跑,谁懈怠了,谁就会落后;谁不坚持,谁同样也会落后。所以对待学习,我们要坚持不懈,要有滴水穿石的毅力。

  同学们,或许你因为骄傲而懈怠了自己,那么,请你立即养成严谨踏实的良好习惯,做好每一个细节,相信你不久就会重现英姿;或许,你因为疏懒而放纵了自己,那么,请你立即严格自律,抓住机会,分秒必争,相信你也能成为一飞冲天的雄鹰;或许,你因为自卑看轻了自己,那么,请记住,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就从现在抓起,就从基础抓起,增强自信,提高效率,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6

  课堂中,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身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身童年生活的快乐的事。课后让学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身美妙的想象,或画出童年生活时的图画。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的尝试放手,我发现自身从前的忧虑有些杞人忧天,学生们其实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应该过度担心以及怀疑他们的`潜力跟能力。接下来,我应该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大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课堂要效益,学好知识,用好知识。

  改善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选择歌曲导入课题,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接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然后理解诗意,放飞想象。“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身思考、震撼自身心灵的地方,细细读,慢慢品,联系实际。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7

  《小虾》一文的教学,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读写结合的方式

  课文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小虾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教师执教的重点,它是通过写小虾吃食很小心来说明的。文中具体写了小虾吃食是怎样小心的:“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等词语,把小虾吃食的有顺序的动作写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小虾吃食很小心。为使学生体会这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读理顺文章,再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告诉学生:“有顺序地说话能使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最后让学生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段话,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后说:“放学后……”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段训练为重点,着重注意一段话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承接了三年级的字词句的训练,又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小组学习的.方式

  本课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都是总写小虾特点,后几句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具体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三自然段,在体会了小虾有趣的特点之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虾脾气不好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这样不仅深入理解了小虾的脾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有几点体会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一、抓住重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小生灵”,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多注重从学生情感上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作者怎样知道小动物的可爱?是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虾的样子、吃食、脾气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作者写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这篇文章的。如果课堂上激发了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那么在写作时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二、学会备课

  平时我们的备课通常是面对一篇文章先读一遍,再看看教参和参考资料,然后就开始备课,最后在教学时把教参要求的内容讲出来。通过这课的教学,我知道了备课时不要着急看教参,要以读者的角度去反复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教学时要把这种感受也让学生体会出来。另外每一课的教学都要对照课标要求,想一想这课教学要落实哪一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落实。备课点子应打在研读教材上。教师在读文章时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编者的思路,领会其意图后,再从内容上设计教案,从表达方法上设计教案,从而达到真正备课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8

  从文中的拟人句中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山村的早晨》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更是一首语言优美、意趣盎然的诗歌。诗歌语言简洁精炼,意境清新明丽,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

  新课程目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培养文本意识应抓住阅读,强调以读为本。众所周知,“感悟”是从“感”开始的,无感之“悟”乃“空悟”,“假悟”,犹如空中楼阁。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细心研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去感受山村早晨的美丽——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并写下理由。学生很快了生命,让不是人的动物赋予了人的动作、思想,顿时这些事物便充满了灵性,让这山村的早晨充满了生机勃勃,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就跃然于纸上了。再通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引读、想象画面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老师也及时给予真切的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很明显,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了心灵的碰撞,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山村的早晨是如此的美丽而又宁静,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哪!

  语文教学以大阅读为核心

  “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而我的这节语文课上,仅仅呈现了“以读引读”这一个环节。早晨的美文精彩片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进行了课前阅读,还做了记录、交流,所以课堂上能够有所呈现。这期间,不仅有学生的阅读交流、情感交流,更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因而,参与阅读分享的学生还比较多,基本上达到了“以读引读”的目的,但是离“推进大阅读”的目标甚远。

  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点,引发学生更广泛地展开阅读,从大量的相关主题内容的研读中,感悟语言、感悟文学并学习以语言为载体的多种文化。在课堂的交流碰撞中,他们不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那就更完美了。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读书、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凸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然而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仅仅是以小组为单位积分,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不得不说是本节课最为遗憾的一笔。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9

  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是写写自己最拿手的本领。

  因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跟作文内容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我最先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作文教学内容相整合,形成一条连贯的作文教学指导思路,同时可以节省一个教学课时。

  本单元的作文教学设计得到了专家王校长的亲切指导,也得到了同级组老师的'无私帮助,几经修改,受益匪浅,在此特别感谢。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遵循一个原则:以生为本。充分信任学生,高度依靠学生,大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各行各业各种各样有本领的人士,让孩子们对本领有一个相对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了孩子们从身边熟悉的人物身上寻找特殊本领的写作欲望,孩子们发言大胆积极,畅所欲言,自由奔放,言语间流露出对本领的钦佩和向往。

  其次,我做了大量的准备。事先让孩子们回去学做家务,学炒菜做饭学骑车等,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学本领的直观经验,写起来相对会比较顺手。同时我也上网浏览了一些同龄孩子的优秀习作片段,给孩子们一些写作方法的横向指导。

  本课的教学不足是留给孩子们写作的时间不够,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以后改进。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0

  《珍珠泉》一课是略读课文,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重点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虽然以前也讲过阅读方法,但此次给我印象深刻。因为在此之前,学习每一篇课文,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看法来,学生们都是两眼向天,不知提什么问题好,甚至说“没什么问题,读懂了全文”。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所谓的没什么问题,是因为他们不会提问题。这次,学习《珍珠泉》时,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这时我着急了。下课后,我反复查阅了有关阅读教学的资料,得到了一个自认为可以启发学生思路的阅读方法:

  1.整体读全文一次后,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即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遇到不懂的字词,就采用多种形式去问,如查字典、请教同学、老师或父母。

  3.质疑.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4.反复读文,找出答案,从段入手,短中找句,句中找出关键字眼。

  5.再次感情读文,体会不同人物所表达的情感。

  6.读完后,看看自己想说些什么(拓展学生思维)。

  没想到,我这样一讲,同学们的思路顿开,结合课文《珍珠泉》,再让学生读文。很快,就有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叫珍珠泉?”马上有同学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并把句子找出来了。又如,“珍珠泉周围有什么景物?”很多同学抢着把句子找出来并很有感情地读了出来:“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并指出了关键词语“石头、黑里透绿的青苔、蕨草、花儿……”通过这一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时,只要我们老师指导的方法得当,学生的思路就能打开。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同时更要积极钻研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受收到较好的成效。俗话说得好: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1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成功之处: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不足之处:

  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改进措施:

  多点名,让大部分学生有参与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2

  课始,首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让是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通过“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

  其次,抓住重点,想象体会。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练习题:“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三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最后,注意各种动画练习题,让学习不再枯燥,变成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会更生动的学会本课重点。

  1、本文重点段中运用的省略号,一共有八个,每个用法都不同。“A、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B、表示指导员说话时语气的.断断续续没讲完C、表示事情经过的省略D、表示说话声 被打断或淹没了”本来从这些选项中选择就行了,但是我加上了连线动画配以音乐、掌声,让学习更富有童趣,也对本文的标点进行了理解。

  2、课尾画个“……”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学习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本课的学习激起的是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对革命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重大的问题,学生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体验。所以布置了课后作业,以《读“珍贵的教科书”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阅读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电视作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3

  在上课前,我在班里问了一下孩子们,你们觉得哪篇课文最搞笑,孩子们都觉得《陶罐和铁罐》最搞笑。所以我选取了这篇课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料。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资料,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透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样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述,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主角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资料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资料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必须会有长进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4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本册书中的一篇文言文。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

  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②通过“拾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6)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5

  《夸父追日》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的丰富。

  教学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动宾短语“迈开长腿、举起手臂、伏下身子、抛出手杖”、表示江河湖海的词语“虞渊、渭河、大泽、瀚海”、拟声词“咕嘟咕嘟”,联系上下文理解“颓然”的意思。

  2。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夸父为追求光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的精神。教学难点为: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身上的精神。

  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的开始,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神话故事,从而揭示课题,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由于学生对这几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比较了解,所以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有的学生甚至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猜出了神话人物。成功导入新课之后,通过自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词语积累以及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但是,可能是由于教师准备的尚不充分,因此这些环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顺畅效果。进入到第三部分,感受神奇,体会精神。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感受神奇的句子,由词入句,体会神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很可惜,课堂效果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热烈,可能是因为教师状态不佳,或者是学生体会还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部分,很感谢部分朗读不错的同学,基本读出了一些神奇之处,如果教师能更具深情,或许学生能发挥的更好一些。最后的拓展升华部分,让学生练笔,续写神奇,看到部分学生发挥了想象,写的不错,可仍有部分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写得不够精彩。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生成,也是学生平时积累的展现。在课的最后,由于还剩了些许时间,教师公布了课前准备的《夸父逐日》的真实背景,意在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神话中的,希望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6-19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6-15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教学反思08-31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9-20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学反思10-2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19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教学反思11-03

三年级下册语文《火烧云》的教学反思07-31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