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3 18:30: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1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这篇课文,我反复琢磨了许多遍。如何设计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

  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这可能是因为课程设计很有趣味性,比如摘苹果放进纸船、给老师送苹果、同学们之间说悄悄话等,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语言文字。问题设计也很引人入胜,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阅读。我的情感投入也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通过与小熊、松鼠等角色一起阅读,让他们与角色共同体验欢乐与痛苦。尤其是当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文本时,孩子们都被感动到泪流满面。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真正融入了文本世界。

  课堂总是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倾听和引导,感受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反应,然后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这种互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敏感度和经验积累。我会努力改进自己,让每堂课都充满惊喜和收获!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课文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听和朗读还不够。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

  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读的高潮掀起处的不是很多。教学中如果一节语文课能时不时掀起朗读高潮,那才叫精彩!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力争做到。

  3、课堂上我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

  要知道孩子们是特别喜欢老师给予他成绩的肯定。激励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2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纸船和风筝如何成为小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它们不仅在游戏中带来欢乐,更在沟通中传递情感和友爱。通过纸船和风筝,小朋友们学会了珍惜友谊,学会了包容理解,学会了用心去感受他人的情感。这个故事在清新的溪水和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激发了小朋友们对友谊和情感的思考,是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教育课。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扎实地落实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比如,通过拼音教学词语、通过读生字来学习、通过交流识字方法、通过认识多音字来巩固识字、通过揭示提手旁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引导书写并相互评价等。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2、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教学中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运用自读、引读、指名读、加动作读等方法,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

  3、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培养。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漂”和“飘”这两个字,一个是指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指纸船漂在水里。我会利用这两个字的相似之处来进行语文训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我会引导他们发现“飘”字旁有风的意思,所以是指飘在空中;而“漂”字旁有三点水,所以是指漂在水中。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表达他们对小熊和松鼠的想法,从而进行口语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巩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互送祝福,升华情感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安排了一个特别的环节,让孩子们互相写祝福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他们分享着对好朋友的美好祝愿,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被祝福的喜悦中,感受到了幸福的温暖。他们展现出自己的真情,学会了关爱他人,个性健康地得到了发展。在互赠祝福卡的过程中,甚至有一些学生也将祝福送给了我,我被他们把我当作好朋友的举动深深感动了。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1、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

  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不影响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写字环节没能充分落实。也因此时间分配不合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前松后紧。

  2、学生的回答中提到了识记“句”和“词”,但在引导学生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识记的特点。当学生提到识记“词”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词汇的独立性和具体含义,以及词汇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识记“句”时,需要关注句子结构、语法规则以及句子所表达的完整意思。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识记的过程和技巧。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3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谊如何带来快乐。我鼓励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体验来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其中的情感和道理。我希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更加投入。

  一、设置感人情境,给学生情感熏陶

  教学一开始,我利用板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为接下来的课文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以读为本,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阅读是连接理解文字和感悟情感的桥梁。语文教学应当以阅读为重心,所有的教学创新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教学中抓住情境体验。

  如抓住“乐坏了……”等语句,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

  三、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内涵

  这篇文章在描述风景时有的地方详细描绘,有的地方则简洁含蓄,留白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我会充分利用这些留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在感悟人文情怀的同时进行语言训练,提高语文素养。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人文情感中感悟,又能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结合。

  四、识字教学情意化

  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热情。我以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为主要教材,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希望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美丽和奥妙。比如在教学“幸福”这个词时,我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幸”和“福”这两个词语,并将它们放入具体语境中,让学生通过人文内涵来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丰富。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4

  《风筝和纸船》是一遍可爱的童话故事,课文浅显易懂,却又能在浅显中让孩子都明白一个道理,即:要珍惜友情;当我们的友情产生裂缝时,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我把课文分成了两个大的部分来学习:第1至6段为第一大段,讲述松鼠和小熊因为风筝和纸船成为了好朋友。在这段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词:“乐坏了”。小熊得到松鼠的纸船乐坏了,松鼠得到小熊的风筝也乐坏了。我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时候你是“乐坏了”的,大家能总结出来就:在自己特别高兴的时候会很乐。那么我们说乐“坏”了的意思是真的“坏了吗?”引导大家得出答案:乐坏了是非常非常乐,在这里用的是夸张的手法。接着让孩子们一起来回答,松鼠和小熊乐坏了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能说出因为他们得到了对方的友情,非常高兴。再进行提问:你有没有这么美好的友情?你帮你的朋友做了什么?你给你的朋友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回忆?同学们都似有所悟。

  第7至11段为第二部分,讲述松鼠和小熊在产生分歧后能与对方和好,他们又成为了好朋友。这段中教学中,我也抓住了一个词:“难过”。小熊很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用这个词语说明他们的心里非常后悔没有好好把握友情,希望和对方重新和好。所以学生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小熊把风筝扎好后挂在高高的树枝,为什么松鼠把纸船折好后放到高高的屋顶。接着引导孩子思考:当朋友间闹了别扭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提出和好呢?你更喜欢课文中的谁?孩子们找到了答案,他们都喜欢能主动提出和好的小松鼠。所以当松鼠看到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时,他不是开心地笑了,而是高兴地哭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友谊又回来了。通过这一次之后,大家都会知道闹完别扭后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以后不会轻易和朋友闹别扭了。

  课文讲解完后,有孩子一连提出一大串的问题:为什么松鼠的纸船会让小熊收到,小熊的风筝会让小松鼠收到?会不会被别人收到了呢?森林里又不是只有两个动物!别人收到了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有点出乎意料,但却是情理之中。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并让其他的孩子一起参与到这个问题当中,引导孩子回答:如果你是那个收到了礼物的小动物,你会怎样想?生答:我会很高兴。我会以为是我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会送一份信给我的朋友。我会送一份礼物给我的朋友。等等。这时我再提问:既然大家都会送礼物和信给自己的朋友,那么收到来信、收到礼物的`动物们会越来越多,森林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孩子们都积极地发言:动物们就不会吵架了。动物们就不会闹别扭了。动物们会更珍惜自己的友情了。森林里会变成一个更温暖的世界了。我接着说:如果我们也能像小松鼠一样主动地去放一只风筝,当友谊有了裂缝之后能主动和对方和好,那么我们的周围会充满了友情,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孩子们都收到了深深的感染,一个个对老师说:我要送一个小礼物给我的好朋友。我也要写一封信给我的好朋友。

  整堂课相对以前的教学有了些许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如:课后的词语积累没有一个个地进行把关。针对二年级学生词汇量如何提高的问题,在这单元结束后我动员学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让学生主动搜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形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04-16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04-21

纸船教学反思07-31

风筝教学反思10-04

《风筝》教学反思10-07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7-14

风筝教学反思[推荐]07-07

《风筝》教学反思15篇11-19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教学反思和总结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