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3 16:36: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电路教学反思1

  这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在九年级四班讲了一节校级公开课,我选的课程是《15.2电流与电路》,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以后学习电压,电流,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电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这节课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讲课之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虚心请教,大胆尝试,细心总结,尽管如此,这节公开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回顾总结如下:

  课时设计考虑不全面,设计时,我认为四班学生基础较好,平时物理课师生配合较默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我将本节课设置成一课时,本来信心十足,但结果差强人意,在讲到电路三状态时,时间紧迫,致使我感觉自己比较慌乱,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没有突出电路三状态的重点地位,从学生的反应和习题练习来看,学生对短路还是比较疑惑,感觉比较抽象。

  内容讲解时间分配不够精当,这节课中分四个知识点,电流、电路、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其中电路图的连接和电路三状态是重点,电路状态的识别是难点,而我在讲课时,在电流及其方向那用时太多,将电流的方向讲解非常清楚,但有些过于精细,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结果在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这两点上时间仓促,讲授紧张,以至没有体现出重点和难点的地位。

  演示实验完成不够理想,对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我采用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进行判断,设想很好,但课前准备不够,在实验室没找到二极管,我就想到了用视频演示代替,视频条理很清晰,视频中的老师演示也非常仔细,但存在不足时,视频中部分细节不够清晰,如电池的正负极,学生反映根本看不清,而视频中也未加标注,视频中只有演示,没有讲解,对于二极管这样的新元件,我只能采取边讲边让学生看,也就造成了边说边点停的这种现象,导致课堂给人留下了手忙脚乱准备不足的印象。

  当然,除了不足,本节课中的一些教法还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的,我在课堂教学体验中也深有体会,如:

  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之前我在备课时也是费了功夫的,我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在多种方案中确定下来,力求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费时少。如,我从电流向电路过渡时,这样说“以上是我们对电流的理论上的理解,电流到底是什么,我们来体验体验”,很自然的引入了学生的演示实验。在电路引出电路图时,我给了学生一副实物图一副说明书上的电路图,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看到的电路图的直观性,简洁性,自然迫不及待的想进入学习,导课自然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活动设计合理,活动较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如学生实验,学生练习,学生评价,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小组总结,自主学习等,重点内容学生记忆,同桌考查,学生上黑板大家考查等等,形式多样,学生积极踊跃,效果不错,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尝试。

  以上是我自己在看了录课视频后的一些感受,我也会积极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虚心接受他们意见,扬长避短,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尝试,创新,打磨,希望在下次的公开课中有更大的进步。

电路教学反思2

  今天是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上完了六节课,一直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学生手中的实验材料(电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很难找到坏了的电路元件。和预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这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本以为一切也会很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毕竟已经上完了六节课,预设与生成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磨合)可还是出现了“故障”,这两处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资源,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多。

  1、教育资源

  当我让小组合作制作电路检测器时,我发现A小组的两名男同学都跑到了临近的B小组,A小组就剩下两名女同学,而B小组又有些人满为患。我走过去,笑着说:“喂,臭小子,你俩是叛变了?还是家里呆不下呀?”俩男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组。我随口嘱咐道:“快,抓紧时间,四人团结合作,马上就能成功。”说完我就到其他小组巡视去了。等我回来时,俩男生又跑去B组看热闹了。我没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电路检测器已经做好了。回到了讲台上,我夸奖了高效合作小组,“刚才老师发现了C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性,第一个最好了电路检测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马上坐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吗?”“他们合作的好。”有几个孩子回答。“是的,因为他们合作的'好,他们很团结,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刚才A小组的两名女同学表现也很好,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合作,但动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两名男孩子精力过于旺盛,他们很愿意担当其他小组的质量监督员。做的也不错。但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记好了,我们首先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有精力再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好吗?”我眼望着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课程资源

  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手里的电路元件时,D小组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举手发问。“老师,我们刚才检测这节电池时小灯泡还亮呢,为什么又检测一遍,小灯泡却不亮了呢?”说着,还特意操作一遍让我看。这时孩子们大多已经检测完毕,于是,我走上讲台,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一时发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赶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了,他们是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我让这孩子走上了讲台演示了一遍,验证了自己的说法。孩子们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时表扬了D小组,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积极探求原因,当然,如果能独立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这最后一节课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很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得感谢这“故障”啊!

电路教学反思3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 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 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路教学反思4

  1、成功之处

  (1)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开始,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确立了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氛围和关系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延续、巩固和提高,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碰撞。所以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充分信任学生,抓住教学机智。教学设计过程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各元件作用及电源和用电器能量转化,再通过手电筒装置,学生尝试由实物图设计电路图,循序渐进,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本身初见电学器材必然好奇心极强,于是由学生尝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入课堂,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始终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动画展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3)课堂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及“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任凭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广开言路,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活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课堂预设充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处理到位。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充满激情,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电路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预设,因此才能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层层递进,逐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声潜入教学过程中去。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故障问题,教师没有模糊处理,而是师生进行简单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这个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既使课堂小结后的课外拓展部分“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教师仍是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各种思维的碰撞给予恰当的评论,课堂上做到有紧有放。

  2、问题与不足

  (1)教师ppt不够创新。在电源及用电器部分,其中蓄电池部分,教师仍采用的电瓶,学生不够了解,而这生举例的手机冲电宝,正是课堂上学生的机智为课堂添放了光彩。

  (2)情感教育不够充分。本节课限于时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在电源交流电部分,当教师提问到“我们溧阳有核电站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感觉很意外,只是简单地介绍天目湖也正在建设核电站,没有舍得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热爱家乡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方面,确实还可以做的更好。

  (3)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语言较少。在“手电筒”部分,有学生提出,手电筒内部是否另外存在导线,教师只是急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也能导电,手电筒的金属外壳相当于导线”而没有对学生说到“我以前拆过手电筒”的这位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本课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也仅限于知识,对情感、过程、价值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反思,使我进一步体验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反思者,“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云找答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层情感交流,善于发展性评价学生。同时力争做一个有思想的反思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电路教学反思5

  (一)优点

  1、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探究,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地位。

  如要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课本上是直接给出一个电路图,是一种被动的实验方式。在设计中,没有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而是启发学生怎样去研究串联?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表去测量这些量?应该怎样设计电路图来做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本节课的重点不在实验的操作,而是掌握实验的方法。为了增强可见性和节约时间,本人利用“电路实物图连接仿镇软件”,通过投影仪,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整个连接的过程。

  3、重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提出研究串、并联电路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概括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4、注重课堂的及时反馈,做到一个知识点一个小练习,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遗憾

  1、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关注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过程的顺畅而往往把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给成绩较好的同学,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中,导致他们知识上的漏洞。今后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这样就能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真正做到全员发展,落实新课改精神。

  2、课堂中,有一偶发事件处理不够恰当。在提问学生串联电路中的三处电流I1,I2,I3时,有一同学电流数据明显比别人偏大很多。当时我根据这个学生平时做事不够认真,便不假思索地断定他的实验数据有误。经课后反思,很不妥当。做实验时,数据出入问题是经常碰到的事,碰到这种情况应该分析其原因。像他的数据很可能是电源电压过大,又或电流表读数已经不准。

  3、课堂时间仍显过紧,导致有些部分速度过快,不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掌握。

电路教学反思6

  我执教的《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四下《电》单元的结束课。课前,我采用谈话和题目测试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的元认知。我了解到了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和能力:

  1、接线盒里面和外面不能很好得联系。

  2、学生会把图和实物脱离。

  3、学生难以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散到组合的思维跳级。

  4、他们都会使用电路检测器。因此本堂课的活动需要让学生根据外在现象推测内部结构的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从直观信息(检测)到抽象处理(推测)存在着困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本科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围绕着三个不同的连接方法的接线盒展开。

  我这堂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哪几个接线头之间相连是通路?哪几个接线头之间没有相连接是断路?)

  进行猜测——设计方案(不打开盒子,你能知道里面是怎么接的?用什么方法?如何测?需要检测多少个接线头?)

  ——观察检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分析推测(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接的,有几种可能?)

  ——证实结论(打开接线盒看看是不是像我们推测的那样。)

  ——后续延伸活动(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告诉学生检测结果,让学生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三个接线盒不仅激发了学生揭秘的兴趣,还体现了探究的层次性。让学生推测和解释能力得到了发展。

  第一个接线盒的出现解决了前概念当中出现的实物与图的脱离问题,让学生明白接线盒通断路情况里外是不一样的,并且为学生根据检测记录,推测盒内连接做了铺垫。

  第二接线盒的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工具(电路检测器)根据一定的方法收集暗箱信息,然后整理分析推测。这里的信息不像第一个接线盒那样简单。它需要学生把所获信息进行组合,才能得到正确的推测。

  第三个接线盒是高难度的。可是在课堂上,由于自身的疏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导致学生无法推测和推测出一些不可能的连接。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成事实。

  最后用一个老师“忽悠”你们草草收场。事后想想,有很多方法可以给这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比如,我可以向学生说明老师提供的是错误的信息,让学生明白科学需要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科学的结论。在此还可以熏陶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则,可以进行更深层的思维训练。提问:“老师提供信息是真实可靠的,那么按照这些连接点的通断情况,还有哪几个接线点之间也是通路的。”让学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促使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画图推理。这样不仅巩固了他们刚刚所学的知识,还进行了科学思维训练,最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唉,只恨自己功力不够没能及时抓住教学契机。

电路教学反思7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近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近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平面镜救母的故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席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习的平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习。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路教学反思8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习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平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8

  在电流和电路教学中,自己课堂并不算很好,内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样处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记录一下,以免自己忘记。

  1、电流教学中,书中用两个验电器(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自己的体会是书本想说明有些物体可以传导电荷,有些不可以传导电荷。不需要提出电流概念和方向问题。

  2、书中的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单向导电性,有时我们教学时只是关注了单向导电性,而未体会,发光二极管可以说明电流中的电流有方向性的问题。

  3、电路状态中,最难的是短路问题。我让学生连接电路,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再三种电路中体会理论上导线对电流无任务阻碍作用,认识各种情景下的短路现象。

  4、电路图和实物图的画法,没有在本节课重点练习,主要是等到学完串并联电路后再练习,显得较为容易些。并且在讲解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学生容易在灯泡上画三根导线,所以我在课堂电路连接中,让孩子们体会移动导线后,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跨原件移动导线,电路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电路教学反思9

  这节课重点是让同学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同学小组实验中的电路中的故障都是课前我预先设置的,有的是导线问题,如里面的铜丝断了,接头没有剥掉塑料套;有的是灯座问题,如灯座的接线柱的线掉了,灯座坏了;有的是灯泡问题,如灯泡坏了,灯泡没有拧紧;有的是连接问题……在教学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学在一开始实验就发现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老师故意为他们设置的故障,因此还喊着“我们这组没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去检测。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迁怒于同学打乱教学秩序,没按老师的教学意图走,使得本应充溢悬念的实验探究变成了一次平淡无味的`动手操作,还是欣喜于同学的聪明?我想,假如从同学角度动身,从教学的实效动身,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同学一眼就能看出电路中存在的故障,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连接要领,说明了前面几节课的效果不错,或者说明这局部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那么,对于同学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指导。但是,这次探究实验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因为如何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同学还没有学会。但是原来电路中的故障已经排除,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让同学假设“灯座、灯泡、导线”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该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这样,同学还是通过动手,掌握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要领。

  一堂课,当出现了我们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应当和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同学的学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成为同学喜欢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10

  本课两个大板块是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应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从电路的基本构成实物连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小灯泡(小电机)、电池、开关、导线进行连接,让小灯泡或小电机工作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使小灯泡亮起来(或小电机转起来)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明这些器材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都哪些电器元件属于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完成。介绍各元件对应的符号,教会学生如何画电路图,强调画线时要横平竖直;连接相交的要加点;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这四个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类比电流,(如水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实验室新买了一些发光二极管,利用的特性,验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到电源的负极。

  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完成较好。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标准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电路教学反思11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电路教学反思12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电路教学反思13

  1.新旧课标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

  对电学实验,删除了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这些完全不用讲解。

  2.重视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此再加上“体验式”学习。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物理学科,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这种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探究中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即所谓的“自悟”,而单靠听我们老师讲是不行的。再者,学生在自身探究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中所得出的感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自身的探究和体验,最能针对自身问题,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学习效率最高。该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亲自做。现在设计实验或者改装实验的题较多的出现,一定要学生自己先做,再听老师的总结或点拨。

  3.要重视联系实际的问题

  联系实际,是一种习惯。我们经常这样做,会帮助学生建立这种习惯。让学生在观察实际中“出问题”

  4.重视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的渗透

  物理问题的处理,最关键的是:1、选准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过程。我们喜欢在教学中画图时,用白色的粉笔画“研究对象”,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画“其它外围”的东西。也有的教师,干脆只画“研究对象”,“其它外围”的东西一概略去不画。所谓的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物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习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常用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法,隔离法,忽略次要因素思想,理想化模型,

  代换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

  所谓的物理哲学,是指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的深刻性而打造出的人的思考问题的观念和逻辑定式,甚至是看待问题的情感、态度。

  不懂物理的人,往往被错觉所左右,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伟人都如此。就是现在的学生,并不受亚里士多德的直接影响,但却有亚里士多德一样的认识。所谓的“懂物理”————懂的是物理哲学。不要教了三年,教出一帮不懂物理的人。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7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8

  20xx年9月,我又担任了八年级两个班物理课的教学。教学伊始,为了让他们更加喜欢物理,我便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带着对新学科的好奇,保持着对物理的兴趣,进行物理课的学习,由此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学期的课堂收获,可归纳为“两个要抓住”。

  一是要抓住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更是如此,可操作的实验很多,所以不管实验的难易程度怎样,我都会精心准备,哪怕是很简单的小实验,我也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实验,课后亲自动手进行小制作,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在进行引言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什么科学,也没有用灌输式的方式告诉学生物理研究的是什么。而是给了每一个学生一个漏斗和乒乓球,让他们亲自参与猜想、实验和观察,亲身体会物理学科的情况,课本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把实验留给学生,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感受,课堂就不会不好控制,学生只要有仪器,只要有研究的内容,他们是积极配合的。教师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探究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把漏斗和乒乓球给了学生,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和观察,我提问,通过实验看到了什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们都齐声回答,乒乓球没有掉下,猜想不正确,学生兴趣很浓,接着有的就喊,老师,为什么啊?我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说,只要你们学好了物理,这些奥妙就迎刃而解了,教学效果很好。另外,课本中有杠杆平衡实验,我提前让学生用自己做了,先请小个子和大个子同学各一名去推门,问同学们哪个同学会赢,学生们都齐声回答:大个子同学会赢。然后就让一个小同学用手指按住门的边缘,让一个大个子同学用力按住门轴,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就会说这样不公平,我就说这就是应用了物理知识,学生便通过实验,轻松领会课上内容,且兴趣很浓。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科学,有些问题实际动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说教更有用。比如光的色散,我让同学们用一面镜子斜放入装满水的盘子里,然后让太阳光斜射入,在白色的墙面上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学效果很好。

  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在进行完光学的教学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潜望镜。时间不长,真的有一个班的学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给了我,让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仔细的看了,一个很简单的盒子,两块互相平行且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在下方看能够看到高处的物体,还真的不错啊!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我越发的感觉到,把实验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你会诧异于他们的奇思妙想。

  二是要抓住学生的感情。

  我尽量为自己创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每一届学生我都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我性格温和,而且比较幽默,很容易便与学生打成一片。他们与我没有距离,说话很随便。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回答问题时都抢着回答。

  上课时,我总是笑着走向讲台。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友好的眼神影响学生。有学生说,上物理课提神,不是学科本身提神,是他愿意以一种欢乐的气氛去学习。回答问题时,特别是全部回答时,有的学生说一、两句“废话”,学生们被逗乐了,我也不会去责怪,而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肯定废话中的有用的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达到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敢于发言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不容易的。由于有我的宽容,学生们积极发言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很好,可见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的好坏,在一定的成分上决定的教学的成败。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某一科老师,导致不学习这一科,他们不管后果,不管是不是应该的,初中学生就有这样的特点,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疏导而不是强制。

  进行物理教学还要注重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学不仅是物理学家要研究的科学,也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知晓的科普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热点问题。如:

  ⑴为什么飞机场周围要驱赶鸟类;

  ⑵打雷闪电时为什么不要站在大树、屋檐下?

  ⑶街道旁的路灯是串联的吗?

  ⑷光纤通讯,红外线遥感,磁悬浮列车,电子显微镜,电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空调,可视电话,饮水机,日光灯、光控灯、温控灯、声控灯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⑸日常所说的各种“白汽”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⑹火箭发射塔下方为什么要修一个大大的水池?

  ⑺桥梁为什么要建成弓形桥而不建成凹形桥?

  ⑻为什么不能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中向外扔东西?

  ⑼汽车上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有什么作用?

  ⑽我们在上学路上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及其理由?

  ⑾为什么“火车站、地铁站”的站台上要画上“安全线”?

  ⑿为什么远洋轮船上画有多条“吃水线”?

  ⒀柴油机和汽油机有哪些异同,在使用中如何节约燃油,如何提高效率?

  ⒁我们为什么要树立“能源危机”的意识?

  ⒂我们为什么要寻求新型的环保能源?

  ⒃人们常说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成因一样吗?

  ⒄跑步比赛时如何记时才正确,为什么?

  ⒅“光污染”、“核污染”是怎么回事?

  ⒆如何减弱噪声污染?等等。

  当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时,物理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就不讲自明了,物理学的实用意识也就在学生中形成了,这样必然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电路教学反思14

  一、新授部分教学思路

  1、认识部分电路元件

  2、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析连接情况,说说电流是怎样“走动”的。

  4、加入开关,重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

  5、学习电器元件符号,学习画电路图。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

  三、反思

  1、为什么学生有了电池盒、小灯座就能正确连接电路呢?

  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启智慧的思维。

  2、为什么学生不易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最后就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

  3、能否让学生先用电池盒和灯座进行实验呢?

  我认为,虽然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思维中体验电路的意义。所以只要教师悉心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就能够摸索出其中的奥秘。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平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电路教学反思15

  通过这次公开课,在教学方面,我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在教学上,我会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每节课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在这次公开课中,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次课中,我有很大感触,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平时我们面对的对象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差,不管是理解领悟能力还是动手操作能力都较为薄弱。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将普通中学那种教学模式套用到我们的学生中去。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适的选择,做到在抓住重、难点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将知识的复杂简单化,以便学生容易理解。例外: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我的这次课中,我采用温故而知新以及从生活事例导入新课,学生一开始就提起注意,也很快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旧知识的复习,既可以对旧知识的巩固,提高师生互动,增强了师生互动交流程度,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教学空间。

  二、教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材内容“填鸭”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会感觉很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将教材深入领悟、在对有关资料全面的占有和筛选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工制作,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设计最优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三、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通常情况下,我在备课时,都会注意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由于突发情况或学生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师生互动环节等都会影响到时间的分布,这就与备课思路矛盾起来。就好象这次上课中,本来事前安排好的练习,如果让学生全部完成,时间就刚好,当由于中间的一些突发情况,导致自己一时忘记,所以最后还多出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这次教学中,我总结出:平时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深入地了解,讲其重难点部分需细说,了解部分可以略带而过,从而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并根据实际课堂操作情况,及时对时间分配做出调整。

【电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电路教学反思12-01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03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11-20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02-25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01-06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12-27

电路教学反思(15篇)03-09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15篇12-06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