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水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水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水的宝贵。
2.能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并乐意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活动准备:
水的各种用途的图片、水受到污染的图片及人们治理污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讨论:我们什么地方需要用到水?
(2)出示水各种用途的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动物、植物都需要水。)
(3)结合水受到污染的图片请幼儿设想:如果没有水或世界上所有的水都受到了污染会怎么样?
2.激发幼儿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1)向幼儿介绍目前全球可用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正受到严重污染的严峻状况。
(2)请幼儿讨论并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不向河道乱仍垃圾、工厂不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
3.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积极参与宣传、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xxxx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雨带移动与雨季
干湿地区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帮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规律。
活动具体思路:
1.安排学生读图4.15,并且描述各个城市在降水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以100毫米降水为界线,看看四城市的降水是什么时候开始增多,什么时候开始减少的。
3.思考:降水量的增多与减少意味着什么?(降水量增多意味着随着雨带的移动,该城市已经处于雨带控制的范围;降水量减少意味着雨带已经南移)
4.给学生几条红色的纸带,用它来表示雨带,安排学生按照图中所示,按照时间的顺序,将雨带贴在不同位置,并在旁边标明时间,最终总结出规律。
水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的形式是看图写话。教材分三部分,第二部分是4幅图,图意分别是:
1.小红碰翻了一盆水。
2.怎么办?小红束手无策,丁丁去报告老师,冬冬去找拖把。
3.冬冬和小红一起擦椅子、拖地板。
4.老师来了,表扬冬冬、小红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丁丁感到不好意思。第二部分提供了看图写话的开头,点明了图中人和事、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第三部分是两道题目,第一题侧重观察图意、发挥想象。第二题是按教材要求,按事情发展倾序写一段话。像这种看连续图写话;学生在第5册已有过多次练习。本次习作的特点在于:
1.采用续写形式。
2.四幅图连续有一定的难度。
3.要学生想象的部分较多,也有一定难度。
基于以上认识,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四幅图意说正确,说具体。其关键是联系上下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看图写一段话,句子要通顺o
2.初步学会看图发挥想象。
3.知道遇到困难或麻烦的事情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且初步养成这种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按第1题的要求,仔细看图,说说图意,然后开始作文
第二课时:完成看图写一段话的任务,选部分习作交流,评议。
课前准备
挂图、小黑板、录像,事先编排好小品,准备好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说话,提示课题。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麻烦的事。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请看录像。(第1幅图只有画面没有声音)
2.大家看到录像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给三位小朋友分别起名为小红、冬冬、丁丁,水打翻了,他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想想办法。
3.这三位小朋友又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仍要来看图写话;(板书:水打翻以后)。
二、根据问题,看图说话。
1.复习方法。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写过不少看图作文了,大家还记得写好这种作文的小窍门吗?(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出示板书:
按照顺序,仔细观察
初看图画,了解大意,
逐幅观察,掌握要点,
合理想象,精心构思,
按照顺序,先说后写。
2.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把4幅图连起来看一遍,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板书:
时间:做值日时地点:教室里
人物:小红、冬冬、丁丁、老师
事件:水打翻以后,三位同学的做法。
(2)用几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一说。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3.逐幅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说话。
刚才,我们已观察了第1幅图画,其实书中提供的开头不是第1幅图意,请大家读读开头、并和自己冈6才说的比一比,然后,不看书本说说第一幅图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我们在看图写话时,必须以这句话为开头,然后接下去写。
(2)观察第2幅图说话。
a: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画中三个人动作、神态分别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边表演边练说。(小红搔搔脑袋、束手无策,冬冬向教室后跑去,丁丁向教室外面跑去。)
b.根据他们的动作神态,大家想象一下,他们心里会怎样想?请女同学表演冬冬、小红,男同学表演丁丁。注意想象时要联系前后图画。
出示练习,辅助说话。
小红搔搔脑袋,着急地想。
丁丁想(),于是连忙向教室外面跑去。
冬冬想(),于是连忙向教室后面跑去。
c、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人解说,三人分别表演丁丁、小红、冬冬,说说他们当时的想法。
d.请四位同学上来表演,大家评议有没有说具体。
e.请大家连起来说说这幅图。(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话。
a.请大家看第.三幅图,现在冬冬和小红在于什么了?在干活之前,冬冬会怎样对小红说?请两边同学分别扮演冬冬、小红。
b.指名表演。
c.学生练说。
(4)观察第4幅图说话。
a.这时,李老师来了,会对小红、冬冬怎么说?又会对丁丁说些什么?(学生练说,同桌互说)
b.老师来表演图中的李老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自己在说话时,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c.继续练说。(自由说,指名说)
三、把4幅图意连起来说话。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每幅图的意思,下面我们要按事情发展的颗序,把4幅图连起来说一说。首先来理清顺序,说说写起因;经过、结果的`分别是哪几幅图?·
(板书:起因:图1 经过:图23结果:图4)
2.按顺序把这件事说具体,注意前后要连贯。(学生自由说,同桌互说)
3.看录像(无声音)谁来当解说员?(自由说,指名说,学生评议)
4.学习刚才几位解说员说话的优点,再自己练说一遍。
5。老师为什么表扬冬冬面不表扬丁丁?你以后遇习困难或麻烦的事会怎么做?
四、指导写一段话。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不错,接下去老师要求大家写下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闻、地点、人物。
2。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完整的句子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3.用上开头的几句话,看图写一段完整的话。(写在草稿纸上)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课文中4幅图的意思,并组成了一段连贯的话,最后还招它写了下来。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和写话要按一定顺序,并做到连贯、完整。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将四幅图的意思写成了一段连贯的话,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一下同学们的作文。
二、评议倒文(1)。
(写在投影片上,出示)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淡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 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入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3)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 读读下面的生字和词语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 盼 跨
二、 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 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四、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 )坡( )披( )赏( )堂( )
盼( )粉( )纷( )境( )镜( )
2、学写句子。
( )的树上有( )在( )。
( )的草地上有( )在( )。
( )有( )在( )。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范文06-28
关于水的教案10-02
《水的游戏》教案08-23
《水》主题活动教案07-25
小班科学《水》教案05-23
《叙利亚的卖水人》教案12-22
三月桃花水教案12-01
小班科学水娃娃的魔术教案08-24
实用的水教案模板汇编8篇09-06
实用的水教案集锦9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