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案

时间:2022-03-15 18:18:33 教案 我要投稿

《打电话》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电话》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打电话》教案范文合集8篇

《打电话》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说出自身家的具体位置。

  2.能和同学友好交往,热情待人。

  3.在语言环境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内容分析:

  打电话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本次口语交际以打电话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为主题展开,让学生清楚地表述自身家的准确位置,并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表达,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生分析:

  学生大多打过电话,但是对于打电话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却知之甚少。通过本课的口语交际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白打电话需要注意的言语、礼节等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生活实际非常有协助。同时,通过邀请对方来家里做客,培养学生的文明、友善的习惯,通过介绍自身家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方位感和想象思维能力。

  四、设计思路:

  通过对学生日常打电话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身的行为。然后邀请同学到自身家做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步练说。

  (从师生互相介绍,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家里有没有你最喜欢的玩具、小动物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好吗?

  (生说)

  师:小朋友说得这么好,我真想到小朋友去看看。想不想让我去呀?

  生:想。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邀请我?怎么邀请呢?(板书:怎么邀请)

  (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一起小结:可以打电话邀请,生活中我们邀请人家的时候,要注意称谓(礼貌)、时间(准确)、邀请地点(清楚)、干什么(内容具体),这样我们就学会打电话邀请了。

  师:小朋友热情地邀请了老师,我很高兴,也很乐意去小朋友家做客。那你们家住在哪儿呢?(板书:家住在哪儿)

  (小组互说,指名说。在说的基础上,师生小结:我们在说自身家住在哪儿的时候,只要说清楚家住在哪条路、哪个家属院、住几单元几层,被邀请人就能找到我们的家)

  师:小朋友的家住在哪儿老师已经清楚了。假如从学校动身,到你家去该怎么走呢?(板书:讲清怎么走)

  师: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他不只热情地打电话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玩,还能把自身的家住在什么地方、怎么走说得很清楚,想不想认识小明呢?

  (引出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二、创设情境,整体训练。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热情很高,我也确实想去小朋友家做客。这样,现在你们正式邀请老师,看谁能把老师邀请到你家去。

  (创设情境:杨老师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生:喂,你好,是杨老师吗?

  师:你好,我就是,你是?

  生:我是×××,星期天中午请您到我家做客,好吗?

  师:好啊,你家住在哪儿?

  生:我家住在医专家属楼2号楼3单元4楼东边。

  师:哦,我知道了。从咱们学校动身到你家去怎么走?

  生:出学校门往前走到小庙那个路口时,向左拐,直到医专急诊大楼往前直走,看到一个家属院,那就是我们住的地方。

  师:好的,谢谢你的邀请。星期天中午见!再见!

  生:再见!

  师:这位同学演得很好,其他小朋友会打电话吗?

  生:会。

  师:好吧,下面就练习打电话邀请教师。同桌互相练一遍,每个小朋友当一次老师。

  (师拿出电话模型,让两名同学扮演)

  师:其他小朋友看看他们扮演得好不好。

  (扮演开始:一天晚上,王老师正在家看电视,电话铃响了)

  师:喂!请问找哪位?

  生:我想找王老师。

  师:我就是,你是谁?

  生:我是小刚,明天中午我想请您到我家做客。

  师:对不起,明天中午我没时间呀。

  (小刚摸了摸脑门,一时不知怎么办,其他小朋友跃跃欲试。一位学 生:约后天中午。另一位学生:你问问老师什么时候有时间)

  生(小刚):您什么时间有空儿?

  师:后天晚上吧。你家住在哪儿?

  生(小刚):我家住在沿淀街东大街道22号。

  师:好吧。谢谢你,后天晚上见。

  (师生评议后,师又找两位同学扮演)

  师:我们现在学会了用电话邀请他人。小朋友,你们内心最想邀请谁,现在给你们机会,你就热情地邀请他吧。

  生:我想邀请“哪吒”到我家做客。

  生:我想邀请我的好朋友李敏到我家做客。

  ……

  师:勇敢的小朋友,可以邀请你们的老师或朋友。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打电话相邀,小朋友们的热情确实打动了我。下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会沿着你们告诉我的路线到你们家去,到时候你们如何招待我呢?(板书:如何招待)

  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扮演。

  (敲门声)

  师:小亮在家吗?

  生:老师,您请坐。

  师:还没开门,我怎么进去?

  (生笑,开门让座。生拿茶杯倒水)

  生:老师,请喝水。(单手递给老师)

  师:(笑)我不敢喝,诚心缺乏。

  (生用双手捧杯,递到老师面前)

  师:谢谢你。

  (生拿香蕉剥开皮双手递给老师)

  生:老师,请吃香蕉。

  师:你真有礼貌,谢谢你。

  (同桌互演说)

  师:(总结)通过这堂课的练习,我们学会了邀请他人,学会了招待客人,还学会了与人交往,真是好样的。在交流中,我以发现了咱们班小朋友更多的优点,你们不只热情、友好,而且聪明、勇敢。感谢小朋友们的真诚相邀,有时间我一定去小朋友家做客。谢谢小朋友们!

《打电话》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第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谜语(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得真稀奇, 耳朵嘴巴在一起, 两人远隔千里外, 声音传递一线牵)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提出问题

  (板课题)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自由猜测)

  (二)、探究比较

  1、4人一组合作学习,把你们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并尝试将方案用示意图的形式画出来。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小组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表一:)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选择图例上黑板。

  分析方案

  各组分别汇报有哪些方案。

  1、分析4分钟方案。分析典型图例它的优势在哪里呢?谁最忙?师:请你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并由你们小组另7名组员配合。各组员要听清自己是在第几分钟知道的?你接到消息后做了什么?(学生具体解说方案)

  师:这个方案中有没有人闲着的,请举手。

  师:可见,这个方案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可以怎样调整方案?

  2、分析3分钟方案。

  师:组长没闲着,组员没闲着,值班领导也没闲着,即:人人都没闲着,这种打电话方法大家认为好吗?好在哪里?

  三、发现规律

  1、填表、发现规律。(完成表二)

  师:3分钟方案是不是最短的呢?有人质疑了。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演绎一下,看是否还能调动“闲置资源”。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用磁扣摆一摆,小组合作,填表,思考规律)

  时间 1 2 3 4 5 6 7 8

  比前一分钟多几人知道 ??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含首数1) ??

  与2有缘 ??

  师:请小组来汇报分析,每一分钟的人数变化。

  生:(边演示边说)第一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2,首发1,新接1);第二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4,首发1,新接3);第三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8,首发1,新接7);师:猜一猜第四分钟又有多少人新接到电话呢?这8人分别是谁通知的,请你在刚才画的图上补画出来。

  师:同学汇报从第二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第三行数据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接下来,我们来探究这种打电话的方法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六、总结反思

《打电话》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倾听和表现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电话的.特征。

  2、学会打电话,感受现代电信设备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物质:不同种类的电话。

  2、知识: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电话的知识。

  活动过程:

  1、以猜谜形式引入,引出活动内容。

  2、以“电话展览会”形式引导幼儿感知电话特征。

  (1) 幼儿自由观察。

  (2) 集中交流:你最喜欢哪一部电话?为什么?

  它们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都有什么?

  ▲ 引导幼儿说出电话特征(形状、颜色)

  (3) 师小结,丰富词汇:听筒、话筒、屏幕、按键。

  3、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谈话:

  “你打过电话吗?打给谁?为什么事情打电话?

  4、师幼打电话,体验打电话的乐趣

  (1) 示范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引导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 幼儿与同伴打电话。

  (3) 个别幼儿打电话,师小结:

  “它他们打得好吗?为什么?”

  5、在音乐声“打电话”中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活动中总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体验、交流对电话的认识,较好地综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寓教于乐,适时地鼓励幼儿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打电话》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小班的孩子说话不是很流畅,没有关爱他人的意识,我想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孩子关爱人的意识。还能用简单、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与更多的人去交流。

  活动目标

  1、体验与人打电话带来的快乐,能大胆的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2、培养孩子们相互关爱的情绪。

  3、说说打电话时的对话,可以简单的想象。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与人打电话带来的快乐,能大胆的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难点:培养孩子们相互关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玩具电话、各种人物头像若干

  活动过程

  1、点名进入谈话情景。

  教师点完名字,某某小朋友没有来。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有来上学啊?我们打电话问问吧。哦、他生病了。他肯定很想来上学、很想我们大家。他自己在家肯定很无聊,放学了我们打电话给他陪他说话好不好啊?

  教师总结:XX为什么没来上学啊?老师怎么知道他生病了呢?你们大家想不想他啊?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那你想和谁打电话?

  2、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1)给好朋友交流打电话。自由结对交流、个别幼儿表演。

  (2)你还想和谁打电话?告诉老师给你人物的头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3、拓展谈话内容

  (1)给家人打电话时说什么?(妈妈,我很想你。你辛苦了)

  (2)给朋友打电话是说什么?(今天怎么没来上学,我们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在小朋友的'心中产生了相互关爱的感体验,语言表达的更加流畅了。在以前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不是很强,打电话这个活动带有很强的情境性,幼儿非常喜欢。此类活动中应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活动还适合在家庭中进行!

《打电话》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打电话”教材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教案《《打 电 话》教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第几分钟1、2、3、4接到通知人数1、2、4、8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2分钟一共通知(3 )人3分钟一共通知(7 )人4分钟一共通知(15 )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四、优化方案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打电话》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使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活动准备:玩具电话机一部,小熊和小兔手偶两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手偶,提问:你们看,今天谁来啦(小动物),对!小熊。教师再从身后取出一个,这个呢,(对,小兔)。今天,小熊和小兔来到了我们班,看看它们今天发生了什么呢?

  2、教师表演《打电话》情景,请幼儿欣赏。

  一天,在家里,小熊觉得很没劲,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儿园的小兔,然后它就给小兔打了个电话。

  小熊:喂喂喂,你是小兔吗?

  小兔:哎哎哎,我是小兔啊。

  小熊:小兔,小兔,你在干什么呢?

  小兔:小熊,小熊,我在幼儿园呢!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熊和小兔在干什么呢?(打电话),那小熊在哪里呢?小兔在哪里呢?

  (二)、教师教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范唱,请幼儿欣赏。

  2、教师再唱一遍,请幼儿和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拍手。

  3、教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拍手,拍脚…)让幼儿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

  4、利用手偶,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5、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钢琴唱歌。

  6、请小朋友自愿上来唱歌给下面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跟着音乐动一动。或者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表演打电话的游戏。活动自然结束。

《打电话》教案 篇7

  【教材内容】

  《打电话》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需一课时)。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

  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理念】

  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⑵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

  ⑶ 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

  ⑷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

  ……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打电话》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2)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3)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4)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1)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2)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3)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打电话》教案】相关文章:

《打电话》教案8篇08-02

中班音乐教案《打电话》03-29

《打电话》教案汇总十篇02-05

《打电话》教案模板集合7篇03-23

中班主题打电话礼仪教案06-08

《打电话》教案集锦7篇02-27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打电话07-06

《打电话》说课稿06-08

《打电话》教学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