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狼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3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18课《狼和鹿》,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问:在你的印象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一般来说,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课文说的也是狼吃了鹿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读生字情况
2、指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有那些不理解的地方?
三、精读感悟课文
交流问题,抓住为什么把狼称为功臣?
(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写狼是功臣的原因的句子。
a)指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狼是那几方面的功臣?
b)狼是森林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课文中哪些地方说鹿群发展得太快?哪些句段写了森林被糟蹋得这么惨?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从鹿的王国、很快、十万只等词语看出鹿发展得太快、数量多。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从一切、饥饿、吃光等词语中看出鹿太饿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从着了火、消退、枯黄在蔓延等看出森林很惨。
想象这时候的森林有多惨。指导读。
c)狼是鹿群的功臣。
狼不但是森林的功臣,还是鹿群的功臣。(指生读原因)
鹿不仅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还有更大的灾难降临了,认真读读相关的句段。画出哪些词句可看出传染病的可怕。(生交流)
d)、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记住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这个道理。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有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看到被糟蹋得如此惨的森林,政府决定让这个森林焕然一新,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那美丽的森林,你准备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种花草、放上鹿、狼等动物)
面对如此美丽的森林,齐读。
五、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狼不只是个大坏蛋,还是个功臣。而美丽可爱的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却成了祸首,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祸首?正是因为人们没认识到这一点,才造成了森林被破坏,鹿群自身也毁灭了这样的严重后果。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世界要和谐,万物就得保持一个平衡,狼和鹿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关于生态平衡的例子。只有生态平衡了,世界才能和谐发展。
六、作业
1、小练笔:
如果狼多了,鹿少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2、搜集关于人们因破坏生态平衡而受到惩罚的例子。
狼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狼·教案示例。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
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驰: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语言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 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和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为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最后形成的板书如下:
叙事顺序与结构形式
2.理解中心意思。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明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教学难点 】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收集有关狼的资料。
师:CAI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导入
1、(出示CAI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
2、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3、羊和狼分别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羊:温顺、善良。狼:凶残、狡猾。)
4、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6、大屏幕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从书中发现的知识。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CAI课件展示: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CAI课件展示: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大屏幕展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大屏幕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3、出示CAI课件,拓展知识。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 “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看看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例子吗?让人们重新认识一下它们。
狼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粉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请一名老师配合扮演“大灰狼”。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幼儿作画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中有谁?大灰狼来干什么?
鸡妈妈和小鸡是用什么办法战胜大灰狼的?
3、丰富词:篱笆、密密的'、长长的
二、结合情景,开展绘画活动。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
2.插“篱笆”,学习用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直线。
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3)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4)“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水彩笔在地上画直线。“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5)继续插“篱笆”,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鸡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狼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意和教师一起阅读大图书,发现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掌握句式:新娘,新娘,请伸出XX来看看。
2、初步感知字词:手、脚、尾巴、嘴巴,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常见字的兴趣。
3、能根据画面所提供的.线索,参与讲述故事并猜测新娘是谁。体验参与猜新娘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大图书:大灰狼的新娘;字宝宝:手、脚、尾巴、嘴巴;红头巾,老鼠、大象、河马的图片。
学具:字宝宝:手、脚、尾巴、嘴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森林王国有人要结婚了你们知道是谁要结婚了吗?想知道吗?”
“请你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新郎。”
教师出示大图书:“从封面上看,你看出是谁要结婚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二、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大灰狼的新娘》
师:“大灰狼先生要结婚了,他还不知道新娘是谁呢?瞧!大灰狼的新娘来了,可是,新娘不肯让新郎看自己的脸,她要新郎猜猜她是谁?这下可怎么办呀?谁来帮大灰狼先生想个好办法?”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所提供的线索,理解故事情节,学说句式:“新娘,新娘请伸出XX来看看!”,并感知字词:手、脚、尾巴和嘴巴。
三、教师归纳总结故事大概,帮助幼儿再次认识字宝宝:手、脚、尾巴、嘴巴。
“大灰狼先生猜出了自己的新娘是谁,真高兴!大灰狼先生究竟想了什么好办法?”
四、游戏:猜新娘
“这个办法真好,森林王国还有好多新娘呢?请你们也来猜一猜?”幼儿拿起手中的字宝宝练习句式:新娘,新娘,请伸出XX来看看。
根据所露出部位特征,猜出新娘到底是谁。(逐个出示老鼠、河马、大象)
五、活动延伸
“森林王国还有更多的新娘呢,请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猜一猜。!”
狼教案 篇6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2、每个同学都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增笑
[评析]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
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
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
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些时也酝酿了教学的的高潮。
这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教者对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多么丰富的感受。
狼教案 篇7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森林听说过吗?(出示森林图片)
森林中有一些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生:浑身长刺的小刺猬,威武的狮子
生:雪白可爱的小白兔
生:……
上课开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动物图片(出示狼的图片),看到狼,你想到了哪些词?(板书:狼)
生:贪婪、凶残、凶恶……
师:(出示鹿的图片)鹿给你什么感觉?(板书:鹿)
生:美丽、活泼、可爱……
师:在凶残的狼和美丽的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第18课(板书完整课题:18 狼和鹿)。一起读课题。
生:18 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师:狼和鹿的故事就发生在美国的凯巴伯森林,打开课本101页,一起走进那片广茂的森林。
师: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这几个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可拼读书后生字表中的注音。(2)读顺句子,读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想一想:狼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自由读书。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来检查一下。(出示生词)自由地练一练,可拼读词上注音。
生练读生词。
师:这些红色的字都是翘舌音,读时要格外注意,跟老师读一读。(领读词语“传染、捕杀、居然、繁殖、祸首”)。紫色的字是多音字,也跟老师读一读(领读“提防、血泊、反倒”)。
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纠正读音。
师:最后三个含多音字的词再读一遍。能用这三个多音字组词吗?
生:提dī (提防) tí (提高)
泊pō (血泊) bó (停泊)
倒dǎo(倒下) dào(反倒)
师:这些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能读准吗?
(出示句子:①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②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③同时狼吃掉的多半的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三名学生读句子。(读得很准确)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你们很了不起,这么多词、句都能读准。就让这些词、句回到课
文中去,在文中遇到他们也要读准哟!本文一共四个自然段,就请四位同学读课文,我们听一听他们读得准不准,一边听一边思考: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 ,鹿 ;后来,森林变得 ,鹿 。这是因为 。
四名学生读课文。(一名学生将“糟蹋”读成“糟特”,师帮助纠正)
师: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张胜伟读得很流利!
生:田静将“鹿”读成了“狼”。
师:读书时一定要将字看准了,可不能读错。这几位同学能将课文很流利地读下来,这跟课前预习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鼓励。
生鼓掌。
师:刚才的填空题想好了吗?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生: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鹿活泼而美丽,后来,森林像着了火一样,鹿死去了六万只。这是因为鹿过多的繁殖。
师:鹿为什么会过多的繁殖?
生:因为当地居民杀死了狼。
师:这就答到了点子上,能用书中句子来填空,说明你对课文内容已经了解了。
四、感情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感受森林及鹿的变化。
师: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默读第一自然段,用“ ”划出描写森林的句子。
生读书,划句子。
师: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师:(出示句子)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
生:这是一片美丽的森林。
师:从那个词感受到的?
生:一片葱绿。
师:从句子中你还感受到森林怎么样?
生:我还感受到了快乐,从“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感受到了快乐。
师:歌唱、嬉戏,多么快乐的事啊!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森林的美丽与快乐。
生有感情的朗读,师做相应指导。
师:森林中的其他小动物也一定生活得很快乐,你能像课文中那样说说其他小动物吗?【出示:(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 )的( )在林间( )。】
生:雪白而可爱的小兔在林间采蘑菇。
生:机灵而调皮的猴子在林间荡秋千……
师:多么美好和谐的森林啊!(出示鹿在林间自由生活的图片)你瞧!这些鹿正悠闲地吃着青草,爬在草地上休息,可是从它们的眼神中你感到它们在时刻提防着什么吗?
生:狼。
师:是的,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话?
一名学生读句子。
师: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呢?进行怎样的暗算呢?
生:狼会躲在草丛中,趁鹿不注意扑过去逮住鹿。
师:这就叫“暗算”。
生:狼把鹿拖到窝里,把鹿的肉撕开,一块一块吃掉。
师:真够毒的,这时你心里怎么想?
生:狼太残忍了!鹿很可怜。
生:狼这么狠毒,我要把狼杀死。
生:没有狼该多好啊!
师:没有了狼,鹿的生活就会很幸福,很快乐吗?我们一起到25年以后的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看课文第三自然段,自由读一读,用“ ”划出描写森林的句子。
生读书,划句子。
生: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
生: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老师也摘抄了这句话,(出示句子)一起读。
师: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相反的词。
生:“消退”和“蔓延”。
师:绿色越来越少,最后消失,枯黄越来越多,最后覆盖整个森林。这是怎样的景象啊?(出示图片)看到这景象,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难过!
师: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的`读句子。
师:在这样的森林中,小动物能活吗?是谁毁灭了整片森林?
生:是鹿。
师:这时,鹿生活得怎么样呢?老师从文中摘抄了这两段话,读一读。(出示句子:可是,随着鹿群的大
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生读第一段话。
师:饥荒是什么样的?用文中句子来回答。
生: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师: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能吃得绿色植物。
师:所以读到这里时可稍微停顿一下,一起试一试。
生齐读句子。
师:闹饥荒是一个灾难,更大的灾难是什么?
生: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师:妖魔让人感到怎样?
生:妖魔让人害怕。
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原来是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想象一下,现在是什么样的鹿在林间干什么?(出示句式: 的鹿在林间 。)
生:饥饿的鹿在林间寻找食物。
生:无精打采的鹿在林间慢慢死去……
师:鹿被饥饿和疾病折磨着,生活变得凄凉而悲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着两段话,感受一下鹿悲惨生活。
生一起朗读两段话。
师:(出示森林前后的对比图片和句子)25年,森林却有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女生读原来森林的句子,男生读现在森林的句子。再来感受森林的巨大变化。
生有感情的读句子。
师:森林由原来的一片葱绿变得枯黄蔓延,鹿也由活泼而美丽变得饥饿、疾病缠身,这是为什么呢?课后同学们去思考,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学写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那就是要写好这四个字。(出示生字“凯、葱、捕杀”)用这四个字分别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生:凯,凯巴伯
生:葱,我们学校一片葱绿。
生:捕,当地居民捕杀了狼。
师:仔细观察一下,在写这四个字时,特别要注意哪个字?
生:葱中间的一点不能漏掉。
师:妈妈烧菜时都会放小葱段,这一点可以想象成小葱段,不能忘。也可用一句话来记“葱花点点”。
生:凯左下方的竖提不能写错。
师:对,看老师在田字格内写这个字。(师范写“凯”字)
师:拿出钢笔在书后第二题中描红这四个字,注意写字时姿势要端正。
生描红生字。
狼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狼来了》这个故事:正在忙碌的季节里,放羊的孩子为寻自己的开心,不顾后果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大人,从此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知道说谎的坏处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诚恳对待别人,不能够拿别人来寻自己开心,这样是一个不好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
1、《狼来了》的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小朋友,你们想听故事吗?!现在老师放《狼来了》的故事给你们听。
你们听了《狼来了》知道故事是讲什么的吗?!这个故事是讲,有讲一个小孩子子在山上放羊的时候,他感到无聊,然后他就朝山下正在工作的大人们喊“狼来了,狼来了”正在工作的大人们放下手上的工作就跑上山,没看到狼,就问那个小孩子“狼呢?!”小孩子就说“我是骗你们的,”第二天他就故伎重演,大人们又跑上山,结果没有看见狼……
又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那小孩急坏的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可是这一回正在工作的大人们以为他又是骗人的,所以没有上来……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个不好的行为,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对人的良好品质。
狼教案 篇9
一、游戏的前期思考
(一)游戏来源
托班幼儿刚入园,初到陌生且没有熟悉的亲人的幼儿园环境中,由于依恋而产生分离焦虑,形成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消极情绪,甚至个别幼儿情绪不愉快还会影响其食欲、正常睡眠等在园的一日生活。为了尽快安定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转移和分散他们想念亲人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这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教师的角色既是兔妈妈,也是大灰狼。
(二)游戏资源分析
1、已有经验的利用。孩子们大都有大灰狼是凶狠的动物、小白兔是可爱的动物的相关概念,还知道大灰狼最喜欢吃小白兔。
2、故事和头饰的使用。游戏前,教师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让幼儿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游戏中,幼儿戴上小兔的头饰进行游戏,使游戏开展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3、场地的创设。教师利用幼儿的座位,将它们设为每只小兔的`家,活动室的其它剩余空间设置为草地。
二、游戏方案及分析
(一)游戏预定目标
1、能愉快地参与游戏,感受集体游戏和集体生活的乐趣,缓解分离焦虑带来的消极情绪。
2、能认识并找到自己的座位。
(二)游戏资源:大灰狼头饰一只;小兔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游戏过程
1、出示大灰狼的头饰,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这是谁呀?它来我们这儿干什么呢?谁知道?”
幼:“是大灰狼,它要吃小白兔。”
师:“小白兔正跟着兔妈妈在草地上吃青草,它们一听到大灰狼的脚步声,就赶紧跑回自己的家,把门关得紧紧的,不让大灰狼进来。可是,有的小兔找不到自己的家,就被大灰狼抓住了。”
2、帮助幼儿戴上头饰,开展游戏。
师:“现在我当兔妈妈,你们是小兔,小兔和兔妈妈一起到草地上吃青草吧。(师生一边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愉快。”一边跳到活动室的一角)竖起耳朵听一听,是不是狼来了?”
【狼教案】相关文章:
《狼》教案08-02
关于狼教案10-30
小羊与狼教案10-07
狼和小羊教案10-31
中班狼和小羊教案08-02
小班狼和小兔教案09-19
《会摇尾巴的狼》教案11-03
【推荐】狼教案范文合集五篇11-26
实用的狼教案范文合集10篇10-09
实用的狼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