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骆驼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找骆驼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骆驼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找骆驼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A案
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找骆驼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 老人
2、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在下节课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找骆驼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找骆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和讨论,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生活中好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我们用心的观察与思考,今天的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 、同桌互读。 3、 指名接段读文。 4、 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 、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6、开火车识字。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和学生作出评价。
3、在朗读的同时理解“跛”“愤愤不平”“不紧不慢”等词语。
第二课时一、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说一说 读文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2、再读课文。
二、写字 1 、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3、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4、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5、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6、用这些字组词。用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将学完课文后所受的启发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找骆驼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两个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准备】
小组自主学习表格;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实验
教师首先出示半杯水,然后请学生向水中放入大量辣椒水,教师和一名学生共同品尝。教师尝得津津有味,学生辣得苦不堪言。
问:我们同样尝了这杯辣椒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生各抒己见。(如有人发现其中的秘密,可让其解释。如没有人发现课程结束前,教师揭示其中的道理。)
(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还有意的训练了学生遇到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与本文寻找失物紧密相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遇到重要的词句勾一勾画一画,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说你初读后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生自由回答。
(简单回顾内容很有必要,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理解课文,引导探究
1、幻灯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我们组最棒!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填表:
骆驼的特点
老人观察到的现象
4、请将骆驼的特点与老人观察到的现象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5、请换成之所以是因为再说一说。
老人之所以,是因为
老人之所以,是因为
老人之所以,是因为
6、小组合作学习。
7、展示交流:
⑴
当学生每次用因果句式回答时,教师要追问学生是从哪一段知道的,并且为大家朗读那一段。
⑵
带领学生体会商人与老人的心情、语气变化等。
⑶
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分角色朗读。
⑷
课本剧表演。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读懂,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表格的设计很符合文章的特点,骆驼的特点以及老人观察到的现象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不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更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分析寻找骆驼的最好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角色朗读不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能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从而提高对人物的认识。)
2、让学生分析老人为什么会这样了解丢失的骆驼?
生体会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拓展应用:
请你也来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破破这宗大案。谁如果成功了,就是我们班的大侦探。
(幻灯出示案例)学生各抒己见。
四、发散思维
老人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现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如果你就是这位商人,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上台表演。
(想象说话,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说话能力,更是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的更深层次的领悟。)
五、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揭示实验奥秘
教师尝辣椒水的时候,用中指沾水,品尝的却是食指。(边解释边演示。)
七、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骆驼的特点
老人观察到的现象
左脚有点跛
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
结论←思考←观察
找骆驼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课件:猜谜语引入。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
(1)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填一填,说一说:(出 示)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又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还看见 ,所以知道 。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用“果然”练习说话。
(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善于观察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要像老人那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读)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说一说、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找骆驼教案 篇7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事物,会自主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
CAI课件、有关骆驼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找骆驼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那么,你们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它是人们和商人们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骆驼》这个故事。
2.揭题、板书、读题《 找骆驼 》。
师:同学们想从课题中知道些什么吗?
3.质疑。(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找骆驼?为什么要找骆驼?他能找到吗?……师板书:谁?走失——找?)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师板书:商人 、走失、找、问、老人)
2.检查字词认读 。
(出示思考题)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学习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交流汇报。
(1)师: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生答。
3、指导朗读(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课件)
(1)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
(2)分角色朗读。(2人读、分组读,强调老人的性格特点:不紧不慢)
过渡:同学们,老人对骆驼特点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这下可把商人给欺蒙了!谁能来读读商人说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生气)(先指2人分角色读,再分2大组读)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商人这么生气,老人生气吗?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1.(四人小组)先读读老人说的那段话,然后讨论一下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交流汇报。(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2》课件)
3. 进行填空练习。(出示填空课件)
4.朗读指导
(1)(师引读、生接读,同桌互读,齐读。)
(2)同学们当你读到知道的时候,你该用什么语气读?—(越读越高兴)
过渡:当商人听了老人的一番指点后,他能找到骆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果然)下面一起来看看画面(出示课件)。
5. ( 出示说说议议课件)同学们故事中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收获吗?(生答:他是一位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老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从生活中去发现许多奥秘。)
过渡:同学们,骆驼是沙漠里的船,商人要做生意,那么骆驼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下面请欣赏图片。
五、欣赏图片——沙漠里的船(出示课件——音乐伴奏)
六、资源共享(机动)
七、总结(看板书小结)
八、作业(出示要求)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 丢、找、问)
商人 ————————————————老人
( 指 点 )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找骆驼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评价、进行说话训练,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找骆驼教案】相关文章:
《找骆驼》说课稿10-25
《找骆驼》教学反思12-13
《找骆驼》教学反思08-28
关于找骆驼教案汇总七篇08-21
《找骆驼》语文教学反思07-18
骆驼和羊教案07-11
《找朋友》大班教案09-17
小班教案:找妈妈09-25
蝴蝶找花教案11-04
找春天优秀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