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班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如何在教学中,把给幼儿知识和发展其智力两个要求同时加以体现。中班幼儿认识高矮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三点:①掌握高矮的概念并能运用;②学会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③知道高矮的相对关系。对思维的训练要自始至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其与知识学习相辅相成。
我把这堂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课一开始我就出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没有马上告诉幼儿高矮的概念,而是采用让幼儿自己发现的方法,然后是教师讲解。这样既可训练幼儿思维,又能使幼儿比较清楚地认识高矮。接着是提供各种实物,有相同物体的比较,又有不同物体的比较,使幼儿能熟练区分物体的高矮,同时还知道不是只有相同的物体才能比较高矮的道理。再让幼儿离开实物,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高矮不同的物体。这是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训练幼儿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这对幼儿比较差别细微的物体很有作用。首先我设立一个假情景造成幼儿的错觉,然后再揭开谜底,讲解道理。幼儿兴趣极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刻,接着再提供图例,让幼儿运用前面所学的道理和过去掌握的知识比较,判断物体的高矮。在课堂中又学又用,调动幼儿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主要告诉幼儿一点有关高矮的相对关系。教学中设计的方法、目的在于让孩子知道物体的高矮,要看它跟什么相比。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依次画三棵树,是对幼儿整堂课掌握情况的一个衡量。假如树的高矮排列正确且树画在同一高度,说明幼儿已掌握,反之则没有完全握。教学内容:比较高矮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中班计算教案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生活经验,掌握幼儿在寻找事物关系方面的情况(观察、谈话。)
2、“好朋友”幻灯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电话、车、笔等14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复习儿歌《谁和谁好》
2、提问:儿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3、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三个好朋友,按照儿歌的内容,帮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游戏活动
1.游戏一:为大树找朋友看幻灯片
(1)出示教师预设的五个朋友,请小朋友帮助找到它们是好朋友的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它是大树的.好朋友吗?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为大树寻找不同类型的朋友,并能够说出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同时以花为奖励,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营造游戏的氛围。
(2)请幼儿为大树找出五个好朋友,并说出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还有谁是大树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说出好朋友的理由,进一步为幼儿提供思维空间,扩大好朋友的范围。
第一个游戏结束时,幼儿为大树找到了十个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树要奖励幼儿十朵美丽的花,最后大树真的开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请幼儿为自己鼓劲,提升幼儿的自信,同时鼓励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2.游戏二:找朋友
(1)交待游戏名称――“找朋友”;成游戏队形;为自己队起名字。
引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提出游戏规则
A.幼儿迅速找到两张好朋友卡片;
B.说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对方同意,即可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
3.游戏进行
A.幼儿按照规则轮流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队比赛,参加比赛的队员要找出成为好朋友的两张卡片,并说出它们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对方的队员同意你的说法,就可以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最后得卡片数多的队赢。
B.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1、要努力营造快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小朋友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怀,感觉到他们在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被老师接纳和尊重,
2、关注班级中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幼儿,因为他们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同伴沟通。在活动中要充分给与他们交流与表达的机会,引导他们与其他幼儿在一起玩耍、学习。
3、鼓励他们用新学习的礼貌用语与教师、家长、同伴之间打招呼,并创造一个使他们大胆表达礼貌用语的轻松活泼氛围。
4、由于每个小朋友成长的环境不同,不同小朋友的沟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关注平时与他人沟通较少的幼儿,提高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多与家长、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
5、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虽然接受能力较强,但是知识巩固能力较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巩固知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提起大班,中班小朋友常常充满了期待之情,每个小朋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对小朋友来说,大班是一个新的起点,升入大班后,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哥哥姐姐了,大班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准备做大班哥哥姐姐的课程单元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参观大班哥哥姐姐上课,和孩子一起欢送大班哥哥姐姐,我们还要和孩子一起给哥哥姐姐送礼物,充分享受与哥哥姐姐在一起的特别时光。相信孩子在准备做大班哥哥姐姐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发现,也有更多的惊喜!
活动目标
一、社会生活:
1、了解大班幼儿的活动要求,有做大班幼儿的愿望。
2、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倾听别人的讲述。
二、身体运动:能积极参加小型的体育游戏活动。
语言交流: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愿望。
三、科学探究:
1、练习视觉辨别的能力。
2、能注意和区分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四、艺术表现:
1、会手眼协调地使用有关工具进行手工制作,表现升大班的愿望和情感。
2、能较好地注意歌曲的强弱对比,唱准歌曲。
五、家长参与: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谈心,准备怎样当好大班哥哥姐姐。
2、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过好暑假生活。
六、环境创设:
1、美工区布置一些折纸步骤图,手工制作的一些材料,引导幼儿手眼协调地使用有关工具进行手工制作,表现升大班的愿望和情感。
2、语言区展示大班哥哥姐姐各种生活、学习、活动的照片、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大班哥哥姐姐的生活、学习、活动。
活动反思
经过这个主题活动的实施,幼儿接触了解大班小朋友,看了大班哥哥姐姐的一些劳动、手工、智力操作活动,听大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班级活动的要求,到大班参加告别会,欢送会,做了礼物赠送,观看了大班小朋友的作品展,具体形象地让幼儿知道做个大班小朋友应是什么样的,激发了幼儿升班的强烈愿望。
原来,有个别幼儿对升大班存在一些害怕的心理,经过这个主题活动的实施,这些幼儿淡化、消除了这一心理,很向往上大班,认为到大班后,可以学到许多本领。
幼儿通过参观大班小朋友,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表现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专注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熟的概念,掌握五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说出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学挂图(森林背景图,画有六座圆顶小房子)。
2、1—6数字卡和头饰。
3、熊猫卡,兔子卡和猴子卡。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游戏导入‘初步理解邻居含义。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对面是不是有邻居?
幼:是。
就像小朋友坐的小椅子两边靠你最近的'那也叫邻居,请小朋友说说你的邻居都有谁。
拍手游戏:师:“小朋友,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我的朋友在这里”(被问到的小朋友举起旁边两位小朋友的手)
2、故事:分房子
1)讲述完故事提问;
师:熊猫说2号房间有两个邻居,他们是谁呢?
幼:1号和3号。
师:小兔子的房间是几号呢?
幼:1号。
师:小猴说他的房间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幼:4号和6号。
师:小猴的房间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幼:4号。
2)再次回忆故事,在蘑菇房子上贴上数字卡片,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师:2号的邻居是谁?
幼:1号,3号。
小结:2的邻居是1和3,1和3也叫2的相邻数。
师:5的邻居是谁?
幼:4号,6号。
小结:5号的邻居是4和6,也叫做5的相邻数。
师提问:3有没有相邻,他们是谁?4有没有相邻数,他们是谁?
总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1)师:咱们再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说的比我多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的它是几?”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2多1它是3。(一直说到6)
2)师:请你说的比我少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6少1的它是几?”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6少1它是5。(一直说到1)
3)师:刚才游戏中提到了比2多1他是3,比2少一它是1,小朋友看,2这数字两个相邻数一个比它多1一个比它少1,其他的相邻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总结:两边的相邻数一个比中间的多1一个比中间的少1我们把多1的这个数叫大朋友,少1的叫小朋友。
4、结束部分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游戏规则找6位小朋友带数字宝宝头饰,拉手围圆圈,边走边说“123,456,拉成眼圈找朋友,大朋友,小朋友我们都是好朋友”。当儿歌说完时听老师令如说“2”,2说:“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1说:“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3说:“我是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体小朋友一起说:“2的好朋友是1和3”。
游戏反复进行。
中班教案 篇5
一、猜谜,引出课题
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有它能呼吸,还能闻香臭。(鼻子)
(评析:用谜语吸引幼儿注意力。方法简单又有效。谜语隐含了鼻子的外形和作用,为下面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二、观察鼻子的外形
师:每个人都有鼻子,请小朋友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再用镜子照照自己的鼻子,说说有什么发现。
(评析: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可以促进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激发他们浓厚的了解欲望。教师适时加入活动与幼儿一起观察,也能活跃气氛,拉近师幼距离。)
三、了解鼻子的功能
1.教师在活动室内喷洒花露水。
问: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用什么闻到的?你的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
2.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闭紧嘴巴,说说有什么感受。(提醒幼儿注意,捏住鼻子的时间不能太长)
3.小结:鼻子的用处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呼吸,让我们辨别气味。有时鼻子也会失灵,比如感冒、生鼻炎、鼻子受伤的`时候,它就不能发挥本领了。
请幼儿思考:你有没有鼻子失灵的情况,假如鼻子失灵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难。(呼吸不顺畅、吃饭时闻不到饭菜的香味……)
(评析:幼儿在生活中已初步了解五官的功能,这一环节通过闻气味、捏鼻子、回忆生活来提升幼儿经验.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鼻子的作用,知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四、通过欣赏故事课件,掌握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
1.师:鼻子里有很多细细的血管,很娇嫩,容易受伤、出血,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鼻子,让它健健康康的。有一只小猪,它不爱护自己的鼻子,就发生了意外。
演示故事课件《翘鼻子噜噜》。
2.提问:噜噜平常有什么坏毛病?有一天它在家做了什么事情?噜噜把东西塞进鼻孔后,感觉怎样?妈妈送噜噜到动物医院,熊医生怎么解决的?熊医生还说了什么?
3.师:鼻子是人体的器官,对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喜欢有东西打搅它,因为这样会影响它好好工作。噜噜的做法多危险呀,我们可千万不能像噜噜那样。那你知道哪些保护鼻子的方法?
激发幼儿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小结:我们平时应该不挖鼻孔,鼻子痒时用手轻轻按压;不把东西塞入鼻孔;有了鼻涕要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擦,不要用力擤;游戏时注意躲闪,也要避免碰撞、推挤小朋友……
(评析:将单调的健康教育内容渗透进童话故事里,并借助课件演示,充分调动了幼儿倾听、欣赏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讨论唤起了幼儿对吐活经验的记忆,让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幼儿共同整理了相关经验。自觉自愿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制作说明,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不同的创意飞行器。
2.练习剪、贴、折等精细动作。
3.愿意独立完成制作,遇到困难时能够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导。
重点难点:
1.学习根据制作说明,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不同的创意飞行器。
2.愿意独立完成制作,遇到困难时能够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导。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创意飞行器》。
2.干净的果冻盒、矿泉水瓶子、纸盘、纸杯、硬纸板、橡皮筋、色纸、彩笔、透明胶、剪刀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和老师共同阅读幼儿用书,观察“旋转飞碟”和“弹力宇宙飞船”的`外形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学习这两种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1.你看出来“旋转飞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2.果冻盒要怎么固定在纸盘上呢?
3.你想对果盘做怎样的装饰?
4.飞碟是靠什么力量飞出去的额?
5.“弹力宇宙飞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哪里有弹力呢?
6.皮筋要怎么固定在纸杯做的发射器上呢?固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7.太空船的两个“翅膀”是怎么固定在塑料瓶上的?
8.太空船是靠什么力量飞出去的?
二、在幼儿了解了制作方法之后,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一至两种创意飞行器。教师需要提醒家长不要过度参与,尽量让幼儿亲自进行操作。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家长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帮助。
三、制作完成之后,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到室外玩一玩自制的创意飞行器。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知道鼻子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鼻子。
2、懂得要爱护我们的鼻子,了解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
3、能快乐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与同伴进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及感受。
【活动准备】
PPT、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捏着和不捏鼻子与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比较一下老师两次问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听不清楚呢,我们今天一起去发现。
二、了解鼻子的基本特征。
1、孩子们,你看,老师画了一样东西,可是我要你们边看边猜,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看谁猜的快哦。(ppt1:出示画的鼻子)是山吗?
2、对了我画的是鼻子,那你们刚刚看到的第一笔像山一样的.其实画的是鼻子的哪儿?(鼻翼)鼻子的这些地方叫什么呢?(师指鼻孔、鼻尖、鼻梁、)
3、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后面的老师也有鼻子。我们的鼻子都是一样的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请你们轻轻地从椅子下拿出镜子我们来照一照,也可以两个娃娃互相看看、比一比发现一下。你的鼻子和他的比一比、你的和老师的比一比(师与幼儿共同照镜子比较,有意指导:你的鼻子好尖呀,你的好大呀,好圆、好长)。
请你们轻轻的把镜子放到椅子下。发现了什么,哪儿不一样?
哦,按形状分,有圆的,还有什么不同的?
按大小分,有大的有小的,谁有不同的意见?
按长短分,有长的有短的。观察的真仔细。
原来我们每个人的鼻子都是不同的,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挺、有的扁。
师小结:我们按形状、大小给鼻子分了类,有鹰钩鼻、狮子鼻、蒜头鼻、塌鼻子、朝天鼻等。(Ppt2:各种鼻子:鹰钩鼻、狮子鼻、蒜头鼻、塌鼻子、朝天鼻)
4、我们每个人的鼻子虽然都不一样,但是都有几个鼻孔呢?哦,都有两个鼻孔。唉,我在想呀,如果有一个、三个、四个鼻孔会是什么样的呢?(Ppt3:展示一、三、四个),像怪物,多可笑,多滑稽呀!老师告诉你们呀,我们生活中有人因为残疾,真的就只有一个鼻孔,但是我们不能嘲笑他哦。
5、请小朋友互相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的鼻孔,两个鼻孔总是挨得很近呢?还是分得很开?(Ppt4:分开的鼻孔)这样子很奇怪是吧。两个鼻孔就像好朋友相亲相爱总是挨得很近。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欣赏故事书的图画,理解和 想象图画所表现的意义。
绘制故事主角脸谱,培养动 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提前请幼儿搜集以猪、兔、狼和 乌龟为主角的故事书。
图画纸、油画棒、水彩、橡皮筋(松紧带)等。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 以“故事大王”的形式,请幼儿展示带到幼儿园的故事书,鼓励幼儿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老师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书的图画,例如:
你喜欢故事书的`图画吗?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请介绍给大家一同欣赏。
你最喜欢哪一个主角的造型?
3.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书中猪、兔、狼和乌龟的不同造型。
4. 请幼儿制作故事主角的脸谱,首先在图画纸上把故事的主角画下来,然后涂色。老师帮助幼儿把脸谱剪下来,并在两边开孔,穿上橡皮筋(松紧带)。
5. 请幼儿戴上脸谱朗诵儿歌《故事王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精选)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9-13
(精选)中班教案09-10
中班教案08-08
幼儿中班教案09-16
中班安全教案07-21
中班教案《比尾巴》10-10
中班《家》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