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桂林山水 教案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汹涌澎湃”、“连绵不时”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示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 听课文录音。
3、了解课文大意。
4、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5、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6、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7、自读课文。
8、讨论: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9、学习第一段:
齐读。
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10、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概括段意。
⑶ 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⑷ 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⑸ 讨论: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点的?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⑹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边读边用着重号标。
3、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5、讨论:这一句是怎样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6、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7、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
8、再写桂林的山?
9、齐读。
10、小结: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
2、朗读。
3、解释“画卷”的.意思。
4、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时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5、以“舟行碧波上。
6、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
2、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时的画卷”。
(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3、概括中心思想。
4、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
⑵ 再分述。
⑶ 最后综合的结构。
⑷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游览过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是的,这些景色确实都很美,你们还想不想再去一个景色更加迷人饿地方看一看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板书:桂林山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四人为一小组,互相正音,把课文读通顺。
3、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你的这种感受?(找出并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这句话引入课文精读部分。)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说:你觉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静、清、绿)
(2)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己的感悟。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的?
(4)推荐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漓江水的特点。(要求:准确、有感情、声情并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图片:桂林的山
(2)自由读,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带入课文读一读。读后同桌交流桂林这一带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指名同学朗读。
(4)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畅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亲眼目睹桂林山水时的情感,过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自由朗读,找出描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出陶醉之感。
(3)讨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想像这种感觉。
四、整体回顾,自主质疑
1、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交流。
2、读了这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自由读课文,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全班交流:怎样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
师生共同回忆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自然段的内容逐段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写的13个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方法。
重点指导“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笔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准字形。
4、小组展示写字成果,互测记字情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语文教案-桂林山水。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07-01
《桂林山水》教案12-01
《桂林山水》教案优秀07-05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11-04
精选桂林山水 教案3篇10-10
《桂林山水》语文教案10-03
《桂林山水》教案15篇11-20
精选桂林山水教案3篇10-10
有关桂林山水 教案四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