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04-10 08:22:39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教案模板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中班教案模板汇编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狼来了的教学,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个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说话表达能力,让学生分角色对这个故事进行表演,体会不同角色带给他们的感受。让孩子们更深刻更形象理解故事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活动目标

  让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突出表现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大胆地表现出角色特征。

  活动准备

  1、欣赏故事《狼来了》,熟悉并掌握故事内容。

  2、动画片《狠来了》的VCD、角色头饰。

  1、欣赏动画片《狼来了》。

  引导幼儿观察片中角色的表现形式。

  2、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对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征。

  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对话,再次练习。

  3、教师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尝试表演。重点指导幼儿运用表情和动作表演。提醒幼儿当孩子第三次喊“狼来了”的时候,山里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如第一次的着急、第二次的气愤、第三次的不屑一顾。以及说谎的孩子无助的焦急。

  4、全班分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布置舞台,准备道具,进行分组表演。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教学,提高了大部分孩子的表演欲望,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深刻的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事,怎么做人。同时也提升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我们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多运用,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长短不同的纸条用折、卷等方法制作卷卷的头发。

  2、引导幼儿细心地沿着线条操作,表现头发的卷卷。

  活动准备:

  1、范品三个(长发、卷发、长卷发);废旧广告纸条;双面胶、垃圾纸盒;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可以怎么玩呢?

  请幼儿自由玩一玩,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相互交流

  2、利用情境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娃娃王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舞会,他们想邀请娃娃们一起参加,可是他们没有漂亮的头发,怎么办呢?

  幼儿:我们给他们做头发

  3、我们就用纸条来帮娃娃们做头发,这个主意怎么样?

  纸条能做什么样子的发型呢?幼儿交流

  4、出示范品(各种不同卷发、直发 )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也给我的娃娃做了漂亮的头发,咱们一起来看看,看看他们的头发是怎么做的?

  幼儿:哇!好漂亮!有长卷发;有卷卷发,有细卷发。

  5、引导幼儿练习裹、折卷发的方法

  师:你知道长卷发是怎么做出来的`?谁来试一试?自己在筐里选一种材料进行制作,看谁想出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

  幼儿:用正反连接折叠法进行折叠成卷发。

  师:真棒!想得好,还有谁与他想的不一样?

  幼儿:她选择了广告纸纸条,也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成卷发。

  师:除了他们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幼儿:在手指上缠绕的方法,而且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师:请小朋友取出一根纸条学习缠绕的方法做卷发。

  幼儿和老师一起练习缠绕

  二、(播放轻音乐)指导幼儿运用提供的材料对娃娃进行制作头发

  1、师:听音乐,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自己的娃娃,给她制作出漂亮的头发,才能去参加舞会。

  师: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想好你要给客人做什么头型;用哪些材料做;想好了再轻轻地走过去。

  2)在使用材料和工具时,我们要看看那些小朋友能够与朋友商量着用,不抢不争,用过的垃圾知道放进垃圾纸盒里。

  3)听到音乐停止后,把你的娃娃送回原位放好,然后边练儿歌边收拾材料,看看哪一组收拾得又快又干净。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开始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介绍作品

  放轻快的音乐,幼儿头戴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爱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运用身体语言表达诗歌内容。

  3、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学习简单仿编诗歌。

  4、认读重点字词: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前教师组织小朋友观察春天的景物;学会歌曲《春天》。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头饰(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个)。

  3、环境准备。

  创设主题墙面“春天来了”。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韵律活动《春天》,小朋友随音乐一起有节奏的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与小朋友一起讨论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刚才我们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2、说春天。 引导语:“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请小朋友一一说出来,并讨论小朋友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 教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引导小朋友说出春天来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来了,屋檐上为什么会流水?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屋檐”,请小朋友模仿流水声。 “屋檐上的流水发出了什么声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样的?春天的小河发出怎样的声音?小朋友模仿小河流水的声音。

  ③春天的水塘里谁来了?教师出示大字卡“水塘”,请小朋友模仿小鸭的叫声。想象小鸭“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小朋友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风筝、打滚、踢球、翻跟头等。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4、讨论:他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三、体验活动

  1、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小朋友看书跟读诗歌。

  2、小朋友在诗歌的伴奏下,表演诗歌。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阅读完后小朋友有序收书。

  四、游戏活动

  游戏:找春天。

  活动场地上画若干圆圈,圈内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根据教师说的字词,快速站在放有相应大字卡的.圆圈内,并说出春天在哪里。

  五、创造活动

  教师引导小朋友结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场景创编诗歌。 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的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小朋友尝试表演创编的诗歌。

  六、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小朋友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活动反思:

  春天的大自然中充满勃勃生机,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所收获的并不能用学到多少、掌握多少来统计的。我们更注重的是给予孩子这样一个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希望孩子们在这样一个活动中感受心灵的愉悦,收获积极与自信。孩子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能大胆地对春天进行描述和体验,了解到春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到春天郊游的快乐,并学会了同伴之间协商、解决问题,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春天的美,对春天的热爱。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出示图片,讲述冬天的山,雪花的形状。

  3、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4、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江雪的图片)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学生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我们听着音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学生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星星。

  2、总结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可以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么?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大小不一样的圆形组合拼画,表现蚂蚁的形象。

  2、清楚排水画的方式,学习用水粉笔顺着一個方向井然有序地平涂。。

  3、体会油画棒与水粉颜料不相溶带来的特别画画效果,对于这一点画画教学有兴致。

  教学预备:

  1、范画一张(上方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

  2、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白纸片,破旧杂志。

  3、自制魔术棒1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好一颗星星)。

  教学过程:

  (一)以躲猫猫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教师讲:孩子,你们玩过躲猫猫游戏吗?(玩过)今日一群小蚂蚁亦要来玩这一个游戏,我们将它们请出来吧!

  2、展示范画:请你数一下,这幅图上总共有几只小蚂蚁?(请个别孩子数一下。)

  3、究竟有几只哩?我们请魔术棒来帮忙(展示魔术棒)。

  4、将范画贴于小黑板上讲:变变变!(快速将颜料刷到范用笔画上,“变”出蚂蚁)此刻来看看,总共有几只蚂蚁?(5只)

  (二)幼儿教师请孩子认真观测和察看小蚂蚁。

  1、观测和察看小蚂蚁:小蚂蚁长怎样?它由哪几部分组合成?(孩子回答)

  2、师幼一致总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合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眼睛睛与嘴,身体上长着6条腿。下方我们便来“变”小蚂蚁。

  3、你们是否想也用魔术棒来变出讨人喜爱的小蚂蚁呀?我们一块儿来学吧。

  (三)演示画蚂蚁与刷背风景。

  1、我们选1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2、交代画画步骤:圆的头——圆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用笔画上触角、双眼、嘴巴与6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式:横着刷或竖着刷)

  (四)孩子练习,幼儿教师指导。

  1、勉励孩子勇敢画画。

  2、勉励孩子添画喜爱的'景物,使场景越发充实。

  3、勉励孩子选取自个儿喜爱的背风景刷上去,留意方式。

  4、勉励画得快的孩子说一说小蚂蚁的小故事。

  (五)孩子互相欣赏,点评。

  完结语:我们回去将此个魔术教给其余孩子玩好不好?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大老虎啊呜》这篇文学作品,说的是大老虎看到肥肥的小猪想要吃掉它,但是,小猪却能根据季节的变化,通过更换不同色彩的衣服和大老虎玩起了捉迷藏,因此,笨笨的大老虎总是无法找到小猪作为故事的主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可以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感觉小猪对付大大老虎的聪明,以及四季大自然颜色的神奇变化等,此外,因为故事中重复的语言比较多,也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仿编。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把故事的一个侧重点:根据季节的色彩来更换衣服作为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关键,并从中渗透喜欢小猪和森林中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体验有趣的故事带来的快乐。

  2、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特征。

  【活动准备】各色皱纸若干等、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出故事

  1、森林里有座木头房子,里面住着谁?(放ppt呈现小猪)[在ppt开始的时候,注意要强调木头房子,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房子里的小猪,使活动一开始能吸引孩子。]

  2、有几只小猪啊?它们长得怎样?(三只小胖猪)

  3、(ppt呈现大老虎)小猪被谁发现了?[小猪胖胖的形象十分可爱,大老虎憨憨的形象十分逗人,孩子们初开始就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4、大老虎的表情是什么样子?流口水,它看到肥肥胖胖的小猪会怎样?(想吃掉它,啊呜……把小猪吃到肚子里)对呀,大老虎看到小猪,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它远远地躲在一边说:“嘿嘿……这么多小猪,好鲜美、好好吃哦。”

  [大老虎的回答需要教师用不同的语气来模仿,如果可能甚至使用一些肢体的语言动作,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大老虎的有趣。大老虎在故事中虽是“反面”角色,但是故事中对大老虎憨态可掬的描述:“嘿嘿……这么多的小猪啊,好好吃哦!”“咦,小猪呢?小猪在哪里呢?”等等,使它表现出些许可爱。]

  5、哎呀!大老虎想干吗?小猪知道大老虎来了么?小猪怎么知道大老虎来的呀?是谁告诉小猪的?(是呀,森林里的小动物都看到大老虎想吃小猪,都告诉小猪了。)[此处突现的是森林里小动物的友情,可以投射到孩子的生活:我们是好朋友呀,朋友有难,大家都要帮忙。]

  6、小猪会想什么办法来对付大老虎呢?(打大老虎、打110……)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分段讲讲议议,理解故事

  1、出示第一幅图,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山坡绿了,树叶绿了,三只小猪穿上绿色的衣服。大老虎啊呜找不到小猪。大老虎啊呜为什么找不到它们?(引导幼儿由色彩产生对小猪的衣服与自然界植物之间的联系——都是绿色)是啊,小猪穿上了衣服。大老虎躲在树下远远看过去,以为小猪是绿色的……什么呀?(草地和绿色的大树)嗨!大老虎只能摸着肚子,灰溜溜地回家了。猜一猜大老虎阿乌找不到小猪会说什么?

  2、春天过去了,什么季节到了?夏天,小猪会穿什么衣服呢?小猪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小猪为什么要穿花衣服呢?大老虎以为它们是什么呀?(小花小草)大老虎来了吗?在哪里?(躲在花丛里)“我的肥肥的小猪,我一定要找到你。”这次大老虎找到小猪了没有?为什么?嗨!找来找去,我的眼睛都酸了,还是回家睡个觉休息休息,等夏天过了再来,我一定要吃掉你们三个!大老虎怎么样了?它还会来么?什么时候来?(秋天)是么?我们继续往下看。

  [把故事的初始情节,变成老师交代在先,从而为孩子提供一个经验的平台,为后面故事的`续编打好基础。]

  3、观看ppt:啊呀,这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夏天以后就是秋天,树叶都黄了、果子都熟了……)对啊,秋天到了,唉,秋天的时候,小猪会想什么办法让大老虎吃不到自己呢?猜猜,这回大老虎会抓到三只小猪么?小猪穿起了生梨、苹果、桃子黄灿灿、红彤彤的衣服,大老虎果然没有发现它们哟!哈哈!大老虎啊呜看到都是金黄色的一片,眼睛都刺痛了!我还是快点溜吧。

  [发散的时候,注意让孩子一定要体现秋天水果的特征:比如红红的苹果,多问问:什么颜色的苹果呀?生梨是什么颜色呢?]

  4、树叶都掉光了,呼呼呼,什么声音呀?最冷的是什么季节到了?小猪穿什么衣服才能不会让大老虎发现呢?

  师:以猪妈妈的口气:小猪们,赶快去穿上衣服吧。(幼儿自然进入情景,成为小猪,穿上白色衣服)大老虎又来找小猪了。怎么这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啊!小猪在哪里啊!小猪,你在哪里啊!看来这次我又失败了……猪妈妈回来喽,孩子们,大老虎走喽!

  [大老虎真的很可爱,虽然总是被小猪逗得“七荤八素”,但一直在执着地寻找食物,当教师以妈妈的口吻来号召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马上就能迁移到“自己是小猪”的角色体验,可见前面的铺垫是如何的重要。此外,在讲故事过程中直接让幼儿融入情境中,进行部分故事的扮演,也能吸引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中获得的即时经验加以表现,在情感、语言与动作表现上都有所体验。]

  5、我的孩子们,你们一个都没有被大老虎找到,你们想了什么办法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体会小猪办法的巧妙与小猪的聪明)哦!我们胜利喽,小猪,我们一起回家把故事听完吧。

  三、完整讲述故事

  1、交代故事名称:今天故事的名字就叫“大老虎啊呜”。

  2、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大老虎问大家:为什么一年四季我总也找不到小猪呢?你们知道吗?能不能告诉大老虎呢?

  [让幼儿用告诉大老虎的方式表达小猪的聪明办法,既能对故事有整体的把握,又能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因此,孩子们的反映很是积极。]

  四、迁移经验,在游戏中进行故事表演

  小猪很聪明哦,你们想不想学小猪啊?春天到了,大老虎啊呜来了,小猪怎么保护自己不让大老虎发现呢?

  [在故事氛围中,在游戏的情境中,孩子扮演小猪,老师扮演老虎,进行角色的扮演游戏。孩子在追逐中体验故事,在扮演中表现故事。其语言、思维、动作、情感都有所提升。]

  五、提出问题,引申回归

  聪明的小猪会想办法和大老虎捉迷藏,如果是小朋友被坏人盯上了,该怎么做呢?[此提问作为引申活动,可引发孩子回归生活,联想思维。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应在日常活动中,适时组织幼儿交流,以更好地拓展孩子的经验。

  [中班的文学活动,应更关注孩子自身的体验,点到即止。有时教师可直接把关键的经验交代给他们,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孩子搭建知识经验平台,为孩子的后续发展提供来源和基础。如果一味让孩子猜猜、说说说,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容易把故事的原有的意味削弱而影响效果。所以,挖掘还是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附故事:大老虎啊呜

  森林里有幢木头房子,里面住着三只小胖猪。看见了小胖猪,大老虎啊呜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我要把它们全部吃掉。啊呜……”森林里的小动物把大老虎的事情告诉了三只小猪,三只小猪想: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对付它。

  春天,山坡绿了,树叶绿了,三只小猪穿上绿色的衣服。大老虎啊呜找不到小猪。

  夏天到了,山坡上开满了花,树上也……开满了花,三只小猪穿上了……花衣服,大老虎啊呜找不到小猪。

  秋天到了,山坡上一片金黄黄、红彤彤,小猪穿上了红红的苹果、樱桃、石榴、黄黄的生梨、橘子衣服。大老虎啊呜找不到小猪。

  冬天到了,山坡上……白茫茫的,小猪穿上了白色的衣服,大老虎啊呜找不到小猪。

  大老虎问大家:为什么一年四季我总也找不到小猪呢?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荫的位置是会变化的感受小熊可爱的憨态。

  2.尝试续编故事,进一步理解日照与树荫的关系。

  3.能积极参加讨论,学会关注周围事物。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户外观察过各种物体的'影子,发现影子会随着太阳的转移而改变位置。

  2.自制桌面教具1套。

  3.幼儿用书:《树荫》,网上收集的树荫图片。

  4.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网上收集的树荫图片,引发幼儿对树荫的经验。

  1.教师:夏天到了,你看到了什么?(树、树的影子),那就是树荫,小朋友在室外玩的时候喜欢站在哪儿?为什么?

  2.教师小结:夏天,小朋友喜欢在树荫下活动,因为树荫下凉快。有一只小熊也喜欢树荫,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二)集体欣赏故事录音,了解故事内容。

  1.集体欣赏故事录音,初步熟悉故事内容。

  2.教师:故事中主要说的是谁?说了一件有关小熊的什么事?

  (三)再次欣赏教师讲述故事,感受小熊的可爱、憨厚。

  1.教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讨论:小熊是被什么烫醒的?是谁和他开玩笑的?

  3.教师:他想用什么方法将树荫留住?他能留住吗?为什么?

  4.根据幼儿讲述的情况适当提出问题,加以补充。

  (四)通过续编故事的结尾,引发幼儿为小熊想办法的积极性。

  1.教师:小熊最后被太阳烫醒了,太阳真的坏吗?为什么?

  2.教师请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教师:你能帮小熊想个好办法,睡一个又香又甜的凉快觉吗?

  3. 请幼儿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五)鼓励幼儿为故事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教师:这个故事讲述了小熊和树荫的故事,想一想,我们可以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六)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10-15

(精选)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12-19

(精选)中班教案02-01

中班教案[经典]02-13

中班交通教案10-10

简单中班教案11-08

中班天气教案12-06

实用的中班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