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能改掉不良习惯的道理。
3、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读全文,看拼音并联系上下文认识“打赌、上了瘾、呵斥”等3个生字词。
2、用较快速度熟读课文,想一想从课题“打赌”入手,对理解课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围绕课题,提出了3个问题:为什么打赌?怎样打赌?打赌的结果怎样?
4、再读课文,围绕这3个问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参阅“阅读提示”,提出讨论题目:
⑴ 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⑵ “真正的男子汉”的意思是什么?
(不拘泥于这两个题目,如果学生能提出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则更好。)
2、班级讨论:
要求:仔细读课文,认真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加以证明,并认真读好这些语句。
⑴ 讨论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① 从“打赌”的结果看,是不是值。
“我”和爸爸原先各有什么不良习惯,现在怎样了?
“我”爱吃零食有哪些具体表现?
爸爸爱抽烟有哪些具体表现?
② 小结:为了改掉坏习惯而打赌,有个好结果,值得。
③ 从打赌的过程看,“值”在哪里?
我和爸爸是怎样经受了说话算数的考验的?
他们经受的仅仅是吃不吃零食或者抽不抽烟的考验吗?
(引导学生从体验艰辛、锻炼毅力、培养意志这一层意义上去讨论,并通过朗读相关语句去理解、去感悟这一层意义。)
④ 小结:为磨练意志而打赌,意义更大,确实值得。(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应予尊重。如,认为“打赌”不值,有可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却养成一个凡事好打赌的坏习惯。等等。)
⑵ 讨论“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意思
先找出最能表达“真正男子汉”特点的一个词语(说话算数),再找出写“我”和爸爸“说话算数”具体表现的语句。
小结:真正的男子汉说话算数,有改掉坏习惯的决心、意志和实际行动。
三、联系实际,个体感悟
你有没有类似“打赌”这样的`经历?愿不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说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听的学生从怎样改掉坏习惯、靠什么力量改掉坏习惯上去体会他人的经历,领会做人的道理。
课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感兴趣的其他同学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
2、通过朗读和感悟,了解丹顶鹤美在哪里,并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语言简约凝练,形象而传神,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本教学设计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结合画面的体验,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好地实现“三维”的统一。
[设计特色]
本课设计紧紧扣住“美丽”,植根于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不拘泥于文本,或引导想象,或联系实际,使语言、画面、情感相互交融,激发学生热爱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丹顶鹤的录相片)认真观察,说说丹鹤的样子。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丹顶鹤的图片、小知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3、栓查自读情况,正音。
(1)生字。(2)儿话音。(3)长句。
4、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5、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它同学打分。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读书情况。
相机解释:一群群、嘹亮、遥远的北方
3、指导朗读。
四、指导书写:却、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复习生字词。
2、读懂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丹顶鹤的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自己读懂的'给“丹顶鹤”上色。
3、学生作品展示、点评,品读重点词句。
(1)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抓住“边儿”、读准“边儿”,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它的头顶就像嵌着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比较: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它的头顶鲜红。你认为会怎么样,为什么?
体会用比喻和叠词的好处,并相机引导理解“丹”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写得这么美,你能够把它读得美美的吗?
教你一个小秘决:一边读一边想象丹顶鹤红宝石一般的头顶。(自由练习,指名读。)
试背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
(1)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读好三长)。
(2)丹顶鹤不论是在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动作演示展翅飞翔。课件播放,帮助理解“引吭高歌”、“高雅”。
同桌合作,读好这句话,突出表现丹顶鹤姿态高雅。
推荐读、齐读。
3、这样高雅动人的丹顶鹤,传说连神仙都喜欢,把它当作,所以人们又叫它。在中国丹顶鹤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常和松树画在一起,称为(松鹤延年)。
交流课前搜集的带“鹤”的词语。
4、师生合作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么美的丹顶鹤,它们生活在哪儿呢?(理解“第二故乡”)
2、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课件播放丹顶鹤活动时的图片)引导说话。
3、丹顶鹤为什么能够生活得这样无忧无虑?
4、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六、指导写字(虑、遥)
1、观察、发现。
2、认识“虎字头”。
3、师范写、生练写。
4、展示、欣赏、评议。
板书设计
19美丽的丹顶鹤
颜色美丽
体形修长
} 逗人喜爱
姿态高雅
传说动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示例(二)。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一、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
六王毕:完了、结束
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
不霁何虹 雨止初晴
(2)特殊用法
四海一 “一”数→动 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西” 名→状 向北、向西 “骊山” 名→状 从骊山
未云何龙 “云” 名→动 出现云彩 “龙” 名→动 出现龙
未霁何虹 “虹”名→动 出现虹
歌台暖响 “响”动→名 歌声
5.段意理解。
本断可分四层:
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示例(二)》。 “兀” “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夸张手法,总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覆压”言其广,“隔 离”言其高。骊山,起伏不断;二川,滔滔不绝,这两句将宫殿趋向、座落地势、规模之大形象鲜明地描绘出来。
第三层:“五步……不知西东。”以大量的对偶、排比等骈句,极力描绘、渲染了阿房宫内楼台殿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奇丽、壮观。“五步” “十步”,写出楼阁之密;廊腰飞檐,指出宫室之美。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突出结构美。“盘盘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样楼阁的形状,像蜂房那样邃密,如漩涡那样纡回。“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掷笔长叹,言非笔墨所能尽言。
第四层:本段最后部分。
从行文上看,这部分带过渡性质,从建筑写到宫殿中人物的活动,“歌台暖响”等四句既写宫中歌舞之盛,也写出这欢歌狂舞背后隐藏着宫人的无限悲戚。“—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重在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
6.小结“赋”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7.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段,预习下几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从头再来》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
家境贫寒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翔实精彩明史巨著
3.个别读、齐读
4.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5.教师后引入: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课文
1.谈迁遇到的“厄运”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在我们看来偷走的是一部书,但对于谈迁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
2.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20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板书:化为乌有)那该是怎样的心情?请用朗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听。
3.一本《国榷》,为什么说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体会。
(没钱买只得四处借来抄
为抄一点史料竟然走一百多里路。一点史料,一百多里路,能成正比吗?是什么支撑着他如此心甘情愿地走上一百多里路,只为寻访到一点史料?
经过20多年……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
4.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到的是什么?
◇同学们,你知道编史书他最重要的是?(真实)编史书难呀,何况是编这样一部翔实可信的史书,让我们把这些有生命的数字读活。
5.为了《国榷》,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整整奋斗了二十年,整整追求了二十年,可是——你来读
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这20多年的心血包含着什么?
“转眼之间化为乌有”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弱多病”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生)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读到这,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20年啊,是智慧,是青春,是生命的全部啊。命运啊,你让这样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如何承受得住啊?
◇很多人以为他将再也站不起来了,《国榷》就此将一去不复返,但谈迁却给出了一个令世人惊诧的答案,他下决心——(生)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6.凭借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是怎样重新编写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说一说。
◇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是如何使新写的《国榷》更加完备的?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自己读读,找找有关词语,看看谈迁怎么做的?写写批注,想想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谈迁不怕累,不怕体弱多病,不怕孤单,是因为他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用“因为……所以……”读这段话。
◇据史实记载,谈迁为了使这部《国榷》能够更加完备,先后访问了173人。想像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你选择一句写一写。
出示练习:
那是一个风沙扑面的早上,他。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他。
那一天他劳累过度病倒了,他。
……
◇学生写后交流。
◇为了使新写的《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谈迁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让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读读他的`血和泪。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2.他用血泪写新写成的《国榷》是什么样的呢?谁找到句子了,来读一读。
出示: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谁来读出新写《国榷》的价值来。读好哪些词能读出新写《国榷》的价值来?
◇谈迁也因此——(生)名垂青史。
◇二十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而后他又成功地撰写了新的《国榷》,他靠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成语来说说。
板书:
(学生板书:锲而不舍,意志坚定,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这些可贵的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要有——(齐读课题)
板书:
◇这课文的作者也有一些感触。
出示: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生齐读。
◇对谈迁来说“厄运”就是历尽千辛万苦写出来的《国榷》被偷了,那对于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的人们来说,“厄运”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牢记这句朴素的真理,(再次齐读这段话)人生旅途中,有崎岖,有坎坷,请记住: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附板书:
化为乌有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
……
从头撰写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语文教案-猫。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猫》。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视”等词语。
(3)总结学法:
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C.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板书:温柔—一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
板书:害怕——勇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1)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经典)10-14
【经典】语文教案01-07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精选)08-21
[实用]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实用]10-11
语文教案(合集)10-12
语文教案【精品】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