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22 16:42:5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 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根据图谱的暗示用打击乐器演奏杨柳青。

  2、 和同伴合作演奏乐曲,初步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录音机、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1、 听“杨柳青”音乐拍手进场。

  2、 出示三张节奏卡,请幼儿拍出节奏。

  1先出示幼儿熟悉的两张节奏卡 ╳ — ╳ — 和 ╳ ╳ ╳ ╳

  2出示新节奏卡 ╳ ╳ ╳ ╳ ╳

  引导幼儿观察节奏卡,知道两个叉下面有横线相连就要拍快一些。

  3、 出示“杨柳青”图谱

  1看图谱拍手练习。

  2看图谱用乐器演奏。

  4、 分声部演奏乐曲“杨柳青”

  1将乐器标记标注在图谱上,让幼儿明确不同节奏用不同乐器演奏。

  2幼儿模仿乐器演奏。

  3拿乐器分声部演奏乐曲。

  5、 律动:请你和我跳个舞 。

  打击乐《杨柳青》评析

  1、幼儿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眼睛始终看着图谱,学习兴趣浓。

  2、在节奏型转换上存在问题建议如下:

  1不同的节奏分行,在视觉上让幼儿感觉到变化,比语言提示好。老师的语言和体态在打击乐活动中很重要,在活动中老师在节奏转换时可以唱慢些,就是一种提醒(眼神、体态);

  2活动中的三个节奏型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练习2个节奏,第二层次放3个节奏。通过老师的指挥去帮助幼儿演奏,更加直观,今天幼儿的`负担重,老师的指挥如果加入就可以减轻负担。

  3幼儿倾听音乐不够,在合作时只管自己,应该多欣赏了解乐曲的结构。

  3、对于幼儿难掌握的节奏型应该提取出来再练习。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明快、有力的基础上,探索用铃鼓、大鼓、镲表现两种不同的节奏型(xx xx |x x)进行合奏。

  2、认识图谱并能看指挥进行演奏,并能表现“嗬嘿”的气势。

  3、体验与同伴合作配乐器演奏的乐趣,激发对节奏乐活动的愿望。

  【活动重点】

  认识图谱并能看指挥进行演奏,并能表现“嗬嘿”的气势。

  【活动难点】

  分别运用三种乐器在节奏型(x x| x x)中进行合作协调地演奏。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

  (1)节奏图谱、《军民大生产—加油干》电影片段、音乐《加油干》。

  2、幼儿材料准备:

  (1)铃鼓、大鼓、鼓镲三种打击乐器若干 (2)场地布置,坐成两竖排

  3、幼儿经验准备:

  了解一些常见的打击乐器,知道铃鼓、大鼓、鼓镲三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出示图片,进行提问

  1、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在干嘛?(劳动)我这里有一段劳动的电影,看看人们在劳动时是怎样的`,发出声么声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电影片段)

  2、请幼儿自由讨论看过电影后有什么感觉,最喜欢电影里的什么声音,当你劳动时你会用什么声音为伙伴加油?

  二、基本部分

  师:加油干是一首劳动时加油的歌曲,每当听到这首歌曲,劳动起来会更有劲、更有精神。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劳动,我们也来学下这首为劳动加油的歌吧。引出歌曲《加油干》。

  1、(学唱歌曲)提问: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哪个地方,应该更用力唱?(复唱一遍)

  2、现在老师来劳动,你们来为我加油。你们听老师边劳动的h时候,嘴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嗨哟”)

  老师:现在你们来劳动,老师为你们唱加油歌!(师幼齐练唱)

  3、幼儿自由运用身体动作边打节奏边唱歌曲,表现“嗬嘿”的气势。

  4、师:爸爸妈妈每天都很辛苦每天都要劳动,那我们来唱加油歌,为他们加油吧。(家长幼儿互动演唱)

  三、基本部分(观察认识→探索发现→大胆表现)

  1、出示动作图谱,幼儿观察。 “图谱上有什么?请幼儿尝试看图谱打击节奏。

  2、老师:现在图谱下方分别标有有三角形和圆形记号,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演奏试试看?

  帮助幼儿回忆分角色演奏(男孩演奏三角形部分,女孩演奏圆形部分,或者互换演奏、分乐器演奏等)

  3、请演奏得好的两位幼儿上台演奏,其他幼儿做评委,为台上幼儿打分并说出打分理由,教师总结,提醒幼儿正确演奏的方法。

  4、请全班幼儿试着男孩女孩部分合奏,教师指挥并及时给予鼓励。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家家加油干》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来劳动,让爸爸妈妈为我们加油(家长演唱歌曲《加油干》,幼儿用乐器为自己的父母伴奏,口中默念劳动号子:“嗬嘿”)。

  教师个别指导幼儿与家长配合演奏,为每个家庭拍照留念,颁发奖品予每个劳动气氛浓烈,劳动号子响亮的家庭。

  2、结束活动。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2.引导幼儿在原有的随乐动作表演的基础上,自己将随乐动作的节奏型用拍手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根据已有的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方案。

  3.让幼儿进一步看指挥进行演奏,并能控制乐器的音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能够比较熟悉地随音乐作集体表演动作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在复习中创编创编出的随乐动作

  2.幼儿一边观看教师做的随乐动作,一边用拍手的.方式将随乐动作的整套节奏型表达出来

  3.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转换成“身体动作总谱”

  4.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1)幼儿看图谱及教师的提示,随音乐集体练习

  (2)教师放慢演唱歌曲的速度,同时面向不同小组幼儿做不同的动作练习.要求幼儿学习迅速准确的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3)引导幼儿学习根据教师的指挥动作,迅速准确的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5.幼儿在教师的知道下,探索歌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6.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集体演奏

  (2)在教师的帮助下,请个别幼儿指挥集体演奏

  7.发展的练习,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

  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 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感受"xx"xx x"两种节奏,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按幼儿人数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节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倾听二者声音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

  引导语:

  1、知道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敲敲大鼓和小鼓,你们认真听听,哪个鼓声大,哪个鼓声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听鼓声玩游戏: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敲击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听到大鼓和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反应动作,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节奏的不同。

  第一遍:听到大鼓的声音双手举起来,听到小鼓的声音双手抱肩膀。

  第二遍:听到大鼓的声音按节奏拍手,听到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拍腿。

  四.教师师范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

  第一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的大鼓发出什么声音?小鼓发出什么声音?

  第二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节奏的变化。

  当老师唱到大鼓"咚咚"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手;当教师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腿。

  五.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随乐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儿分两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节奏。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演奏乐器。

  六.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他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杂技表演》的图谱一张

  2、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的图片各一张。

  3、《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教棒。

  5、节奏卡片三张。

  6、多媒体。

  活动过程:

  1、运用多媒体,欣赏杂技图片。幼儿一边欣赏,教师一边讲解图片的内容,帮助幼儿了解杂技的基本知识。

  2、完整的欣赏音乐一遍。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一边听一边认真的想一想这首曲子像杂技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

  3、分段欣赏音乐,看图理解音乐,并学习三个节奏型。

  4、教师出示图谱,幼儿进行观察,说一说你会看懂这幅图谱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运用图谱,完整的`欣赏音乐,并复习三个节奏型。

  6、教师出示三种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请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乐器。

  7、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徒手练习一遍。

  8、幼儿选择乐器,听音乐练习打击乐。

  9、幼儿交换乐器,听音乐再演奏一遍。

  10、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起立完整的演奏一遍打击乐。

  11、教师小结幼儿的表现,幼儿出活动室。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8

  一、指导思想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又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组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打击乐器演奏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拿起乐器就喜欢敲敲摇摇,因此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本学期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尝试。

  二、班况分析

  在平时,孩子们很喜欢听着老师铃鼓用手拍出不同的节奏。对于乐器充满了好奇、兴趣,在上学期几次打击乐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投入,对于一些节奏型也能较好掌握。但是由于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幼儿只是对此项活动很感兴趣、能够认识及使用乐器,但没有形成较好常规习惯,乐器使用不够准确。

  三、具体措施

  1、在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感情才能得到满足,有话才能敢说,愿意说,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

  不错的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发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基础,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

  2、 在乐器演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的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21世纪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一个人不但拥有知识,而且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社会交往的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是自己思想要开放,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出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使其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3、新增音乐角将平时图谱粘贴墙上,提供相应的乐器进行个别幼儿指导。

  四、具体安排

  三月份:常规要求:

  1、乐器拿起后或打击乐停下时放于腿上,不发出声响、影响集体。

  2、乐曲开始前,拿起乐器指挥信号。

  技能:1、学习看图谱,用手拍出相应节奏。

  2、认识几种常见乐器及使用方法。

  四月份

  常规要求:徒手模仿各种乐器演奏

  技能:尝试看图谱、创编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相应节奏。

  五月份

  常规要求:1、演奏各种乐器常规

  2、指挥和被指挥相互注视的常规

  技能:1、尝试看图谱根据节奏型,设计出配乐方案。

  2、进一步尝试分组进行看指挥演奏。

  常规要求:演奏时相互倾听习惯

  技能:幼儿尝试做指挥进行演奏。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2。引导幼儿在原有的随乐动作表演的基础上,自己将随乐动作的节奏型用拍手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根据已有的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方案。

  3。让幼儿进一步看指挥进行演奏,并能控制乐器的音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能够比较熟悉地随音乐作集体表演动作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在复习中创编创编出的随乐动作

  2、幼儿一边观看教师做的.随乐动作,一边用拍手的方式将随乐动作的整套节奏型表达出来

  3、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转换成“身体动作总谱”

  4、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1)幼儿看图谱及教师的提示,随音乐集体练习

  (2)教师放慢演唱歌曲的速度,同时面向不同小组幼儿做不同的动作练习。要求幼儿学习迅速准确的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3)引导幼儿学习根据教师的指挥动作,迅速准确的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5、幼儿在教师的知道下,探索歌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6、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集体演奏。

  (2)在教师的帮助下,请个别幼儿指挥集体演奏。

  7、发展的练习,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妈妈|中一班欢迎|你-|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11

  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充满人性、具有时代感的歌曲,不仅能充分说出了当今孩子们的心里话,而已能充分激起幼儿的兴趣。通过打击乐来演奏这首歌,能有效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以及节奏感。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强弱,熟悉曲中rap部分中的陪我、亲我、夸我、抱我的节奏型× × ×。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演奏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中rap部分中陪我、亲我、夸我、抱我的节奏型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爱我,你就亲亲我》

  2、形象图谱(设计配有陪陪我、亲亲我、夸夸我、抱抱我等动作及各种匹配的打击乐器)一张。

  3、陪、亲、夸、抱等动作的`头饰若干。

  4、《爱我,你就亲亲我》音乐及动画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提示语:

  1.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你想用什么什么动作来表示你是爱我的?(师幼谈话互动)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老师也很爱很爱你们。今天呀,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礼物,是你们喜欢的一首歌的动画,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好么?(边放动画边唱歌)(二)、基本部分1、提问,歌曲中的小朋友是跟爸爸妈妈说了什么?(爱我,你就┅┅)2、教师出示4张动作图片。

  教师:小朋友说说这些图片告诉我们什么?(爸爸妈妈爱我就要陪陪我,亲亲我,夸夸我和抱抱我)教师: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小伙伴配合表演一下好不好?

  3、分段播放音乐,幼儿用拍手的方法表现歌曲中出现动作的地方。

  用拍手的方法表现歌曲第一段。

  用拍手的方法表现歌曲第二段。

  用拍手的方法表现歌曲第三段。

  4、完整播放音乐,幼儿用拍手的方法表现歌曲中出现动作的地方。

  5、分组拍手演奏。

  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看的头饰,现在老师要把它们都发给小朋友们吧。那小朋友能根据你带的头饰来为这首歌曲rap部分打节奏吗?(询问四组幼儿歌曲唱什么的时候要拍手)7、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教师:这首歌很好听,小朋友们也都喜欢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首歌呢?(老师跟幼儿讨论伴奏乐器)(1)用什么乐器演奏"陪陪我"?(小鼓)(2)用什么乐器演奏"亲亲我"?(木鱼)(3)用什么乐器演奏"夸夸我"?(碰玲)(4)用什么乐器演奏"抱抱我"?(三角铁)8、、出示形象图谱(乐器与动作已经匹配好的),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带的头饰分组演奏。

  (1)分组用乐器演奏第一段rap部分。

  (2)分组用乐器演奏第二段rap部分。

  (3)分组用乐器演奏第三段rap部分。

  (4)分组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rap部分。

  (5)完整打击乐演奏2遍。

  (三)、结束部分欣赏歌曲《爱我,你就亲亲我》的动画,再次感受歌曲的节奏强弱。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创编《爱我,你就亲亲我》的舞蹈。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第一课时)

  备注:第二课时感受乐曲ABA的曲式结构。

  2、学习看图谱、看指挥进行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图谱符号卡片(详见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拍手进场(《行进的小乐队》剪接音乐,节奏型:××|×××|)

  二、基本部分。

  (一)节奏练习

  1、难点前置:(重要节奏类型的练习)

  × ×|×××| × × | ×××|

  小朋 友!早上好 ×老 师,早上好!

  小 猫 怎样叫?小 猫 喵喵叫!

  小 狗 怎样叫?小 狗 汪汪叫!

  小 羊 怎样叫?小 羊 咩咩叫!

  小朋友!请坐好!我 们 做好了!

  2、出示三种符号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神奇的符号,(教师分别出示符号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第一个神奇的小符号他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叮叮的声音;第二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像小河流水一样哗啦哗啦的声音;第三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清脆的梆梆梆的声音。

  3、符号乐器找朋友。

  (教师拿出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分别演奏乐器发出声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们和哪些乐器是好朋友?

  备注:孩子说一种乐器后教师匹配一种乐器(放在三把小椅子上),并演奏这种乐器进行验证。

  4、合在一起念出主要节奏声势?难点前置。

  (二)感受与练习

  1、第一遍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在欣赏音乐之前提问:在听的时候你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了,请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是活泼欢快的,还是抒情优美的?

  2、出示图谱,解决图谱中的难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神奇的图谱,悄悄告诉你们这张图谱中就藏着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第二遍欣赏音乐:老师随音乐指点图谱边欣赏音乐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乐曲伴奏;

  3、解决图谱中的难点,跟着图谱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节奏1遍(注:不跟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谱的这个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大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长长的(叮~`叮~)声音;小的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叮)的声音。

  师:老师还发现这里有许多这样的小符号,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吧!我们用声音模仿一下吧。

  4、跟音乐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1遍,重点:念出节奏;(注:跟音乐)

  5、用动作来模仿小乐器为乐曲打节奏。

  师:现在我们用动作来模仿乐器。用什么动作片来表示碰铃?什么动作表示铃鼓?什动作

  7、学会看指挥,分组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分组的游戏,谁来模仿小碰铃……现在老师是指挥家,你们是演奏家,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家的,当我的手抬起准备的时候,你们就要把乐器拿起准备好,当我的手放下了你们就要把乐器放在腿上,一定要注意看好指挥家的指挥。最后让幼儿用嘴巴模仿小乐器发出的声音,用手模仿小乐器跟音乐看指挥为乐曲伴奏。(这一环节老师要注意撤去图谱要求孩子一定要看指挥演奏。)

  (三)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1、从椅子下面取出乐器分组看指挥不跟音乐演奏1遍,重点:看指挥演奏

  2、分组看指挥持乐器跟音乐演奏2遍

  三、结束活动。

  游戏《换换坐》

  交换乐器:将手中的乐器轻轻放在小椅子下面,大家一起说儿歌,要求幼儿在两边儿歌中交换位置后再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然后看指挥跟音乐演奏1遍。

  延伸活动:

  老师端来一盆沙装入同样的易拉罐中,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在相互敲打中罐与罐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幼儿进行比较并大胆描述。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熟悉《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根据创编的节奏性,尝试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

  3.在交换乐器时,通过看教师的体态、倾听教师的声音,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多次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幼儿座位下放置铃鼓、串铃、圆舞板等乐器。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师播放歌曲磁带,幼儿倾听。

  幼儿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回忆歌曲基本内容。

  2.幼儿尝试为歌曲创编节奏型。

  教师完整地范唱,同时鼓励幼儿有节奏地拍手,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整体结构。

  教师:我来唱歌,你们用拍手的方法为音乐伴奏。(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跟教师一起边学唱歌曲边有节奏地拍手。

  教师引导幼儿将拍手动作转化成“身体动作总谱”。

  教师:现在我们不光要拍手,还要拍身体的其他部位。可以拍身体的哪些部位呢?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遇到不同节奏型时匹配身体不同部位。

  教师反馈幼儿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教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动作做给大家看。(教师只哼歌曲的第一句,作为开头提示)

  教师:我们一起跟着一个小朋友来做动作。(教师带领集体模仿个别幼儿的'动作,用同样模式的节奏型随乐练习,只练习四句)。

  3.引导幼儿先集体后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教师:现在,我是指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注意最后一句要和指挥做的一样。(两种节奏型都要练习)

  教师指挥幼儿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我来指挥。我指挥到哪一组哪组就做动作。

  4.引导幼儿演奏打击乐器。

  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空手做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

  教师:请你们先看看椅子下是什么乐器,然后看我的指挥,空手做演奏乐器的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拿打击乐器,集体演奏1—2遍。

  教师指导幼儿自由交换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放低音量):交换乐器之前,请小朋友把手里的乐器轻轻放在椅子上,然后找到另一个你想演奏的位置下。我数到3时,请大家迅速找到自己的新位置下的新乐器。

  5.教师组织幼儿收放打击乐器,结束活动。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尝试用铃鼓玩奏乐游戏《咖喱咖喱》。

  2.通过迁移律动中的身体动作,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式(敲击鼓面、鼓边、摇奏)并能根据B段音乐正确传递铃鼓。

  3.在传递铃鼓的游戏过程中,体验合作带来的欢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铃鼓人手一个、PPT、幼儿右手贴标记。

  2.经验准备:对泰国美食和景点有一定了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你们知道在亚洲,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叫泰国。那里有着许多美景和美食,那里的人们也十分热情好客。今天我就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泰国姑娘。为了欢迎客人们的到来,我准备了一段好看的欢迎舞。

  二、学习基础动作模型,学习游戏的基本玩法。

  1.教师示范动作模型,幼儿观察律动的基本动作并能跟着音乐节奏学做。

  师:下面请你们来欣赏一下我的这段舞蹈,看一看舞是怎么跳的。

  2.请幼儿再次跟随音乐观察教师动作,发现教师说了哪些语言。

  师:我在跳这段“欢迎舞”时,说了一些话,你们听见了吗?

  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完整跳“欢迎舞”。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

  三、根据故事情节,加入铃鼓演奏,进一步丰富欢迎舞的'内容。

  1.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铃鼓的一些不同演奏方式。

  师:你知道铃鼓有哪些演奏的方法吗?

  2.教师示范,幼儿发现并总结加入铃鼓后动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加入小朋友设计的铃鼓动作后,我们和之前比,动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3.教师示范传递铃鼓的基本动作,幼儿能尝试跟着做。

  4.讨论传递铃鼓的正确方法,并随B段音乐尝试传递铃鼓。

  师:在舞蹈之前,让我们试一试传铃鼓。

  5.加入铃鼓完整律动。

  四、丰富游戏情节,随乐完整游戏。

  1.介绍泰国美景,丰富游戏情境。

  2.老师做客人,幼儿观察并学习新的游戏规则。

  师:主人们跳了半天的欢迎舞,小客人在哪里?

  3.幼儿做“客人”,完整游戏。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完整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欢快性质。

  2、根据乌龟伸头、爬、高兴的情节,创编身体动作并选择乐器进行匹配。

  3、体验小乌龟快乐的情绪,注意看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1、了解乌龟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磁带、乐器(木鱼、圆舞板、铃鼓、镲)

  3、小乌龟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小乌龟,探索小乌龟伸头、爬、高兴的动作。

  教师:小乌龟!我来找找看小乌龟在哪里?

  伸个头给我看看!(伸头、伸头)

  小乌龟爬一个给我瞧一瞧(爬爬爬、爬爬爬)

  小乌龟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这样笑)

  二、教师哼唱音乐,幼儿匹配律动(伸头、爬、高兴的样子)

  1、教师:我这里有三段音乐,请你仔细听,如果你觉得这个音乐像小乌龟在伸头,你就做伸头的动作,仔细听!

  A、教师哼唱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伸头的动作。(伸头)

  B、再听第二段音乐,教师:你觉得小乌龟在做什么?(爬)

  C、第三段音乐,教师:你们告诉我小乌龟在做什么?(笑)

  2、幼儿完整随音乐律动。

  教师:想不想听着音乐我们来操练操练!准备好了小乌龟。

  A、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律动。(一遍)

  B、请一幼儿上前带领全体幼儿做动作。

  教师:谁愿意上前来带大家玩一玩?(一遍)

  三、教师出示乐器,幼儿讨论配器方案。

  教师:这里有小乐器看见你们玩得很开心,它们也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一一出示)这是?(铃鼓、圆舞板、木鱼)

  1、教师:你觉得小乌龟高兴的时候可以用什么乐器?(铃鼓)

  2、教师:那小乌龟伸头的`时候呢?(教师边哼唱边拍)

  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伸头音乐时木鱼和圆舞板都可以用)

  教师:好象这两样都可以,那我们先用木鱼,待会儿再拿圆舞板。

  四、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看指挥空手练习。

  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空手练习,教师指挥。

  教师:做好空手拿乐器的动作。铃鼓准备好,木鱼、圆舞板。

  五、幼儿拿乐器,看指挥随音乐演奏。

  1、教师:我们拿乐器来一遍,准备好!(教师空手指挥)

  2、交换乐器演奏一遍。

  教师:想不想交换一次,我们刚才讨论了木鱼和圆舞板可以交换演奏。

  那什么地方可以交换乐器的?(伸头的时候)

  3、教师:刚才我说伸头的时候先指挥的哪一组?(木鱼),后来我说换,我先指挥的圆舞板。

  六、教师出示镲,幼儿随教师的指挥动作随音乐演奏。

  1、教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镲)

  它叫什么名字?谁认识?

  这是镲,刚才我是用手指挥的,这次我想用镲来指挥。

  如果我对准你们,就表示你们来演奏,如果我这样就表示?(一起演奏)

  听音乐随镲的指挥演奏一遍。

  2、交换乐器,再次看指挥演奏。(一遍)

  教师:想不想交换一次乐器,注意看好镲先指挥谁了。

  4、幼儿起立随音乐演奏。

  教师:我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来演奏吧。(教师在前奏的时候做拉幕动作)

  两段音乐中第一段伸头动作时用木鱼,第二段时用圆舞板。

  七、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看这个小指挥演奏了《快乐的小乌龟》这首音乐,你们回去再想一想我刚才是怎么指挥的,下次请你来做小指挥。

【中班打击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11-1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12-0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3-06

中班户外活动教案05-17

中班母亲节活动教案11-1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3-22

中班数学活动《铺路》教案11-07

中班美术教案:纸编活动03-06

【实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