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重点难点: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内容有关的课件。
2.胡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飞飞和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3.出示一幅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二、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叶可以做菜)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瘦长的'身体看,翠绿的皮肤,全是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青菜)4.这是什么?(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看课件)。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分类游戏:《找朋友》
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宝宝,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的沙拉 ,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
教后反思:在平时的生活经验当中,有的孩子说了自己平时不喜欢吃的蔬菜,而且还有的孩子连蔬菜的名字都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很好地掌握了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而且还会对其进行分类,发展了孩子的分类能力。让平时讨厌吃蔬菜的孩子,都知道要多吃蔬菜,营养丰富,不能挑食。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边有许多的数字,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2、初步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马路边的数字照片、PPT、录像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交流照片,引发幼儿对马路边数字的兴趣)
出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1、幼儿互相交流
2、集体讨论
3、小结
二、猜一猜(通过讨论,知道马路边不同数字的'意义)
1、出示PPT1
(1)这是什么地方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模拟打电话
(3)出示不同出租车(让幼儿说说上面的数字)
(4)小结
2、出示PPT2
(1)数字怎么变了?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绿灯跳到3秒的时候,我们可以过马路吗?
(3)小结
3、出示PPT3
(1)老师还带来了三张照片,谁发现这些是什么地方?三个地方都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这里的数字24是什么意思呢?
(3)小结
三、找一找(复习、巩固并了解马路上限速标志上数字的含义)
1、放录象 小区限速标志5——24小时自助银行——860车站——860车——限速标志40——红绿灯——限速标志30——门牌71(让幼儿边看录象边说说数字的含义)
2、小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 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 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提高按信号活动的能力及应变力。
2、提高钻、爬能力,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发展身体协调性。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1、红绿灯标志各1个,呼啦圈8个,拱形门6个。
2、平坦、无障碍物的室外大场地,在场地中用粉笔画出人行道、车道和停车场等。
教学过程:
一、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车辆(手持呼啦圈做开车状),另一组扮行人,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
二、教师手持红绿灯标志,站在人行道的一侧,发出游戏开始的指令后,幼儿念儿歌:"路上车多人也多,红绿灯呀来提示,遵守规则靠大家,安安全全过马路。"教师出示红灯标志的时候,汽车可以开过马路,行人必须停下来;教师出示绿灯标志的时候,车辆立即停行,行人开始过马路。在场地的一端画一条起点线,另一端画一条终点线(停车场)。幼儿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起点线前方场地上摆放两列拱形门,每列3个,各间隔3米。(见图3-1)教师出示绿灯标志,两组幼儿同时手脚着地爬行穿过拱形门。在爬行的过程中,听到教师发出"红灯"的口令时,幼儿要以最快的速度双手离地站起来。教师再次出示绿灯标志,幼儿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游戏,直至到达停车场。
注意事项:
1.游戏前做好各个关节的热身活动。
2.对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纠正。
3.游戏结束时要进行简单的点评。
效果反馈:游戏前做好各个关节的热身活动,对于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老师及时纠正。
教学反思
我的活动内容是体育活动《红绿灯》。目标一是让幼儿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第二是能较灵敏地根据信号做动作;第三是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根据目标我制定了一份教案,以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将空泛的说教变为学生自主的探索、游戏。本活动以游戏为主,将做与学结合起来,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使幼儿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
一、运用生活元素,促进幼儿的学习。
本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回归了生活。确实,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活动中,我始终遵循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
二、运用游戏的形式,在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寓教于乐”,幼儿的学习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这样更容易的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明白了交通规则。美国华盛顿图书馆里有一句名言:“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本活动安排在户外进行,活动前教师布置了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到扮演司机开车的快乐,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针对幼儿在本次活动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并和获胜的幼儿一起为落后的幼儿一起加油鼓劲。活动中教师应关注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实践出真理”这话一点也不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找到了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我我受益匪浅,不仅收获了经验,还收获了书本上所找不到的知识。
中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二、目标预设
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
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
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解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一个环节 “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习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2、通过听故事《小兔乖乖》,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小兔乖乖》的课件、响板一个、数点卡。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数出听到的敲门声
难点:能说出总数
活动设想:
一、故事导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观看动画并提出倾听要求:
导入语:兔妈妈要出门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1: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了几下门?
关键提问2:看一看兔妈妈出门后,小兔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小兔翻啦几个跟头?跳了几次?)目标指向: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数教法学法:欣赏法
2、回忆兔妈妈和小兔的约定关键提问:兔妈妈回来时会敲几下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数、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老师敲响板,请幼儿听一听响板模仿的敲门声。
4、让幼儿接着观看动画: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二、巩固数数你们说学好数数的本领重要吗?如果数错了,就要把坏人放到家里来了对吗。现在要老师也要来考考你们啦。
1、请幼儿按老师出示的数点卡拍手。
关键提问:我的卡片上有几点?拍几下小手?
目标指向:感知拍手数与点子的对应教法学法:集体数数。
2、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我们商量一下,兔妈妈回家时,敲几下,小兔才开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3、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游戏玩法:请两三位幼儿扮作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老师背对扮小兔的幼儿,向扮兔妈妈的幼儿出示数点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演奏响板模仿敲门。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请判断正确者轮换扮演兔妈妈。
反思:
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响板道具的运用再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巩固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9-10
中班教案[经典]09-13
(精选)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8-14
大树中班教案12-05
情绪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昆虫》06-12
中班教案《比尾巴》06-15
中班安全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