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第六单元是对大自然的歌唱,主要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单元是教会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学会爱身边的人。第三单元、第五单元主要引领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第四单元是让学生对自己身为少先队员的身份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感情。第七单元是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与现实生活融合,热爱生活。第八单元是综合音乐活动。
二、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三、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
与兴趣。5、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6、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7、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积极主动地参与“用节奏编故事”的活动,并有兴趣探索其多样的组合和表现效果。9、在音乐活动中,有选择地展开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创造。
四、教学进度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2
第一单元:《春天的歌》
第一课时:欣赏《嘀哩嘀哩》、歌曲《春天的小河》
教学目标:
1、 欣赏《嘀哩嘀哩》,能体会歌曲的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和动作表达歌曲。
2、 通过学唱《春天的小河》,了解强弱的处理在歌曲中表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童声齐唱《春天悄悄地走来》
师:刚才我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春天里还有些什么景象,你可以用一句歌,或一个动作来告诉大家,看看谁表现得最清楚。
二、欣赏:《嘀哩嘀哩》
师:春天有那么多景象,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跟着歌中的小朋友去找一找吧!
1、 初听全曲一遍。
2、 复听:你能用动作来把歌曲表达的情绪表达一下吗?
三、新授歌曲:《春天的小河》
师:让我们到日本去看看春天的.小河又是怎样的?
1、 教师范唱
2、 学生轻轻跟琴唱,注意两字对一个音的地方。
3、 讨论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4、 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表现歌曲。
5、 试着边做手势边唱歌曲的前8小节歌谱。
6、 用线条连一连水泡里的音符,唱一唱。
7、 一半学生唱主旋律歌词,一半学生唱沙啦、沙啦。
第二课时: 欣赏《渴望春天》学唱《小春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渴望春天》并让学生有感情地哼唱,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 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春笋》来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
新授歌曲《春天来了》。
1、 学生听范唱,回答问题。
2、 用“啦”字哼唱全曲。
3、 请学生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4、 唱歌词。
5、 改变速度演唱《春天来了》体会情绪的转变。
学生用较慢的速度唱体会歌曲的情绪,体会情绪,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6、 处理歌曲唱好歌曲。
7、 看书完整的演唱。注意强弱、断音和连音。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3.能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用自编的动作表现乐曲,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拍拍手、拍拍腿,感受一段有趣的音乐。
1.师生聆听音乐,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进行声势活动。
2.教师鼓励学生并提问: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3.教师结合课件向学生介绍钟表的种类。
4.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知道小闹钟的两种特效音“嘀哒、铃”。
5.在主题音乐背景下,用弹舌模仿小闹钟嘀哒走路的声音、用双手上下摆动代替时针、分针走路的样子进行音乐活动。
三、感受体验
参与活动、记忆主题
师:同学们扮演的小闹钟走的真带劲,请大家看看老师也带来了小闹钟,他们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走来了。
1.《数格子》游戏
(1)学生观察小闹钟格子图。
(2)出现小闹钟的格子用“筷子”敲击一下,格子中没有小闹钟的就表示空拍。
(3)通过教师指挥学生演奏、师生共同演奏、小闹钟变换位置后师生配合演奏、学生独立演奏的方式,使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并能配合主题音乐进行演奏。
(4)出示旋律图形谱并学唱主题音乐。
师生手指图形谱—教师弹奏主题旋律学生手指图形谱——教师边弹边唱—学生边指边唱—教师弹学生唱—师生随主题音乐边指边唱。
(5)师生交换进行模唱和伴奏,牢固记忆主题音乐。
师:我们刚刚唱到的是小闹钟走路的音乐,是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所创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2.完整欣赏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1)播放完整的`音乐,学生分辨主题旋律。
(2)反馈主题旋律出现了3次,教师歌唱:小闹钟它真调皮,嘀哒嘀哒嘀哒嘀哒嘀。小闹钟它真可爱,铃铃铃铃铃铃铃。
(3)师生共同演唱歌词。
(4)师生边走边唱。(通过配词演唱帮着学生深刻记忆主题旋律。
激发兴趣、获求新知
师:小闹钟每天一刻不停的走啊走!时间长了,他太累了,生病走不动了,静静的躺下休息了!
理解第一插部:
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进入角色。
2.感受第一插部悠扬、舒展起伏的音乐特性。
3.用身体动作表现卧床不起的、生病的小闹钟。
师:生病的小闹钟到了钟表修理店,技术高超的老爷爷很快把它修好了。聆听第二插部:
1.学生静静聆听音乐
2.结合音乐中的特效音响理解小闹钟的用途和作用(催人起床)。
3.聆听音乐,情境创设(分辨音乐中铃声响了几次)。
4.再次聆听第二插部。(闹铃响了8次叫主人起床。)
5.学生配合音乐摇响8次铃铛,教师语言配合:“起床起床快起床”。
6.随着音乐师生分角色扮演小闹钟和小主人进行情境教学。
《快乐点击》游戏
1.出示图片,师生回忆如何表现各部分的音乐。
2.在快乐点击游戏活动中来检验学生记忆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再一次完整的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张卡片,谁最先听出是哪段音乐,就请他到前面的卡片中选择与这段音乐相对应的图片卡,贴到黑板上。
1.聆听完整音乐。
2.学生聆听后选图片卡并粘贴。
3.归纳乐曲结构,教师介绍回旋曲式。
4.知识能力拓展:
介绍作曲家安德森既聆听其代表作品《打字机》和《跳圆舞曲的小猫》主题片段。
五、课堂小结
生伴随音乐《调皮的小闹钟》走出音乐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演唱《杜鹃》表现出杜鹃的可爱,同时引导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
2.能通过欣赏、了解诶有关幽默的音乐作品体会诙谐、幽默的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
2、引导学生准确、有层次地轮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复习《顽皮的小杜鹃》。
提问:什么歌曲?(生回答)
师:是呀,这就是我们三年级上册的歌曲《顽皮的小杜鹃》。是一首奥地利民
歌,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法国儿歌《杜鹃》,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一起感受。
三、感受体验
1.感受歌曲播放范唱《杜鹃》。
师:小杜鹃在为谁唱的歌?怎么唱的?
生:??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请你边听边看歌谱把小杜鹃唱的歌用手势音阶表示出了。
2.复听范唱。低音5
3.学唱3/411-︳11-︳555︳1--‖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4.学唱歌曲。
(1)跟琴用LU轻声跟哼唱,弹一句哼一句。
(2)轻声随琴填词。注意三拍子强弱。
(3)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集体有感情演唱歌曲。
5.学唱歌谱。
利用柯尔文手势音阶学习曲谱。
6.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轮唱演唱《杜鹃》。
(1)复习轮唱《白鸽》。
(2)讲解轮唱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一定顺序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轮唱。
(3)学生合作轮唱。
把学生两人分为一组来尝试着练习,更好的完成歌曲、表现歌曲。
(4)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要听到另一声部的声音。
(5)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欣赏《幽默曲》
师:刚才我们演唱的歌曲《杜鹃》是一首法国儿歌,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幽默曲》。
1.播放《幽默曲》,听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听一听,找一找,乐曲中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欣赏乐曲全曲,在★部分做(音乐教材上P24页)声势动作。
4.欣赏乐曲全曲,当听到★部分的音乐时请画圈。你发现它共出现几次?
4.边律动边完整的体验《幽默曲》。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芦笛》,并能用自然而又轻快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2.正确掌握歌曲节奏,尤其是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句尾休止符。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内心节拍感,提高表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能有自然而又轻快的声音准备演唱歌曲。
2、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句尾休止符的正确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着《芦笛》音乐走进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小鼓并提问:你们知道老师手中的乐器叫什么吗?
生:小鼓
师:那小鼓是属于哪一类的乐器呢?生:打击乐器
1.认附点八分音符
出示节奏师示范,找生模仿:x.xxx︳xxxx‖
再听后半句:x.xxx︳x-‖
师表扬正确的同学并出示完整节奏。2/4x.xxx︳xxxx︳x.xxx︳x-‖
师生共同练习这条节奏。
师:真不错。你们发现了吗?在这两个音之间有一个小圆点,知道它叫什么吗?
师:它叫做附点八分音符。(师出示相关知识,并和学生一起读一读:附点八分音符唱四分之三拍如:5.)
生读并再次唱一唱这条节奏。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为了表扬你们,今天我特地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先来听一听!
三、感受体验
1.范唱
(1)初听
师:听一听,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中出现了哪个乐器的名字?
生回答:欢快活泼的芦笛
师:芦笛它是一种吹管乐器,它是由竹子、木头之类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展示图片)。据说,现在的竖笛就是有芦笛演变而来的。—可欣赏一下用芦笛吹奏的乐器,感受一下它的音色。
师:同学们,这首好听的歌曲你能为他起个名字吗?
师揭示课题—《芦笛》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12-13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01-05
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教案12-08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25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04-11
新人音版一年级音乐教案05-30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4-17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8-04
三年级下册讲评教案11-07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