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3篇[经典]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用图示记录自己的操作。
活动准备:
1、蔬菜、水果若干;
2、一次性纸杯;
3、各种形状的盒子;
4、记录纸、水彩笔;
5、表格。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幼儿根据以往经验猜测活动室中那些东西会滚动,那些不会滚动。小朋友,今天老师在活动室里放了好多东西,现在我想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滚动的,哪些不会滚动。老师把这些东西列了一张表。这一边都是这些东西的形状,这一列是我们小朋友猜的',如果你们猜是不会滚的,老师就打勾,如果你们猜不会滚的,老师就打叉叉。
(2)幼儿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调整原有认识:好多事情不能光凭猜的,一定要做过有明白。请小朋友把会滚的放桌上,不会滚的东西放在箩筐里。
(3)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
总结:圆圆的物体会滚动,形状圆圆的物体会滚。
二、让幼儿操作会滚的物体,从中发现秘密。
这些会滚东西还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请小朋友来玩玩看,玩后再请幼儿说上。
三、教给幼儿记录轨迹的方法:
现在请幼儿每人拿一张纸,拿一支水彩笔,把刚才你发现的秘密记下来,注意箭头:
四、教师提出来新问题,引导幼儿再思考,再验证:
(1)提问:为什么茶叶筒和纸杯长得差不多,两个会滚得不一样呢?(上下都是两个圆)
(2)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交流结果:这些会滚动的东西都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直着滚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快,滚得慢跟小朋友用力有关系(如果幼儿提出,教师可点一下)
五、延伸:
今天我们小朋友玩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在地板上滚的,下一次我们把这些会滚动的东西放到席子上,塑料泡沫上、草地上、洗完澡擦身子的大毛巾一滚,看是不是还能滚得那么快,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现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价值,知道有些动物只有一种保护色,有些动物有几种保护色。
2、通过对保护色的认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提问:小灰兔为什么没有被发现?
教师小结:原来他身上的颜色跟泥土的颜色很像所以没有被发现
二、出示图片
师:小动物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看你们找找看,他们是什么小动物? (师逐一出示图片)
师:你们在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他们的颜色为什么跟周围环境这么像?有什么用处吗?
师:这些颜色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我们叫它保护色。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动物他们有保护色?(幼儿讲述)
三、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找找,谁使用了保护色
师:一些动物只有一种保护色,有些动物有几种保护色,他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也保护了动物。
四、出示图片,看看环境的破坏,说说这样对小动物有什么影响?激发幼儿保护环境。
五、结束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仅要告诉别人保护环境,而且要自己用行动告诉大家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鱼要生活在干净的水里,水被污染了,鱼就会生病或死亡,激发幼儿同情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体会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3.尝试给垃圾分类,懂得资源是有限的,应充分利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课件《鱼宝宝生病了》、垃圾图片若干、垃圾箱图片两张、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鱼宝宝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在河里、江里、湖里、海里)美丽的鱼宝宝在水里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看课件一:体会鱼宝宝在清水里开心快乐的心情。
提问: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看到鱼宝宝们在水里干什么的?(游来游去、吹泡泡、吃东西……)河水怎么样?(蓝蓝的、清清的,水象透明的一样很干净)。
在这么干净的河水里,鱼宝宝们生活得怎么样?(生活得很开心、很幸福)鱼宝宝们生活得这么幸福,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很幸福……)
三、观看课件二:了解鱼宝宝在污水里的生活,体会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1.观看《污水中的鱼宝宝》,了解鱼宝宝在污水中的生活。
师:突然有一天,水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提问:
(1)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2)水变得怎么样?(越来越脏、越来越暗、海水被污染了……)(3)水被污染了,鱼宝宝怎么样?(很难受,很伤心、鱼宝宝们都哭了……)那河里的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表演《污水中的鱼宝宝》,体会鱼宝宝的痛苦,激发幼儿关心和同情小动物的感情。
(1)看到生病或死亡的鱼宝宝,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2)如果你是鱼宝宝,这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想对人们说什么呢?
我们来把自己当成鱼宝宝,在脏的海水里游一游,把你难受的样子和你想说的话告诉人们,好吗?(幼儿表演,有的哭,有的晕头转向,有的打喷嚏说"呛死我了""给我干净的'水吧"有的说"我难受,快来救救我吧!"有的说"善良的人们,请你们不要把垃圾扔到海里,我会死的"有的说"可怜的人呀,你们害了我们,也会害了你们自己的!")
3.加深幼儿对污水危害的认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1)被污染的水对鱼宝宝的伤害可真大呀。污水除了会危害鱼宝宝,还会危害什么呢?(脏的水到处流,人们就没有干净的水喝了;水脏了,人们就没有水用了;水脏了,生活在河水边的小动物就没有水喝了;植物也没有水喝了……)
(2)那我们怎么做才能使河水不被污染呢?(不乱扔垃圾,不向河里扔东西)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告诉身边的人呢?(可以在河变边立一块牌子,在上面写上"请保护水资源";在河边放一个垃圾箱提醒人们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
四、操作课件《垃圾》,学习垃圾分类方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那些乱认垃圾的人在你们的帮助下一定会改正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垃圾回收后经过工人叔叔的再次加工又可以做成新的东西,我们却把它们扔掉了,太浪费了。于是工人叔叔就把垃圾进行了分类,一种是可回收垃圾,一种是不可回收垃圾。
谁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回收后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东西的垃圾)那不可回收垃圾呢?(就是回收后不能进行二次加工的垃圾)你们知道下面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师小结:小朋友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发现了废纸、易拉罐、废玻璃、废塑料、一次性快餐盒回收后都是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东西的垃圾,所以都是"可回收垃圾"。而象剩饭剩菜、瓜果皮壳、动物的骨头呀,能不能进行二次加工呀?(不能)所以这些垃圾都是不可回收垃圾,要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将它们处理掉,要不然我们的环境就会受到污染。
五、游戏:垃圾分类大比拼。
师:现在如果让你们来投放垃圾,你们会不会投错?好,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垃圾分类大比拼",请你们把垃圾图片分类贴到垃圾箱上,我们一组一组的来贴,比比看哪一组贴的又快又好,好吗?(幼儿操作)六、结束:听音乐学鱼宝宝游出教室。
师:我们学会了将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箱,鱼宝宝们再也不怕他们的家被污染了。瞧,它们又开心地游水了,我们也来学一学小鱼开心的样子!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0-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3-09
大班科学教案11-24
大班科学教案11-24
大班《风》科学教案11-13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09-25
大班科学教案:蜗牛09-25
【合集】大班科学教案10-20
大班科学教案[热]09-29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