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3 12:00:5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综合训练二

  2、 口琴学习

  教学目的:

  1、用优美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统一、和谐。

  2、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让学生看苗族的美丽景色,听歌曲。

  复听录音,让学生说出歌曲特点。

  歌曲分为三段,旋律明快、活泼。

  朗读歌词,分小组讨论得出三段的意思。

  第一段:小司机开车在路上,好像在翩翩起舞。

  第二段:描写了苗家儿童对山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第三段:仿佛美好的'景色出现在人们眼前。

  听录音,体会三段的意思。

  用心跟录音机模唱。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大声唱歌曲。

  三、综合训练二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第2题的那几个音音群相近?结束句的音应该怎样?

  题目所要求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分小组讨论,看那组编写的好

  视唱学生编写的旋律。

  四、口琴学习

  1、学会正确的拿住口琴。(左手——低音部分、右手——高音部分)

  2、找到 “1” 音。 (从左手往右手方向数到第9个孔,然后吹出来就是“1”)

  注意:用耳朵听听是不是只有一个音,会不会同时出现了好几个音,改正方法是缩小嘴巴的吹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同学们喜欢春天吗?谁能来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纠正错音。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百盈千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我国历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书法家。

  2、联系课文内容,介绍文中书法家的艺术特点及其书法作品。

  二、教程与方法:

  1、赏析书法作品,享受艺术魅力。

  2、自学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3、通过了解几位书法家及其书法作品的特点,体会书法艺术的丰富有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课文,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

  2、通过赏析书法作品和练习书法,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书法名家的书法艺术特色,感受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

  2、练习解说碑文。

  3、借助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书法作品和练习书法,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练习书法的材料。

  2、通过网络查找几位书法家的资料。

  3、几位书法家代表作品中的影像资料(部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释题。

  二、探究课文

  1、默读课文,按要求完成《练习一》。

  填写下表: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

  三、拓展解说,培养能力

  1、小组练说。

  2、指名上台解说。

  3、评议解说。

  四、情感升华

  1、写作特色(完成《练习二》)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是按 的结构形式写的, 说明的方法主要有,。

  2、感情朗读。

  3、总结归纳。

  五、练习书法。

  附板书:

  5名碑荟萃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柳公权

  练习一:

  认真读课文后,填写下表:

  练习二: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是按 说明的方法主要有。

语文教案 篇5

  [三维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觉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的梁启超又会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重温他的精彩演讲,去感受他的独特之处。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散文家、文学评价家、翻译家。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梁启超

  请同学读注释①的相关介绍,教师补充。

  学生明确: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三、板书本课字词

  戊戌 wù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篌kōnghóng 蓟 jì

  四、具体研习课文

  1.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明确:深刻印象。

  点拨: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思考: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讲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整理归纳后板书。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演讲特点

  声音 -----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 -----丰富有趣

  表情 -----感情丰富,成为表演

  3.通过对梁任公深坑特点的分析,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他其貌不扬,却潇潇自信,他学识渊博,文采飞扬,却严谨谦虚,他感情丰富,又不乏幽默睿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外在(身材、外貌衣着)-----平凡普通

  人物特点

  内在(步履、风神)

  神态:生动有趣(谦逊、自负)

  语言:幽默、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明确: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

  4.讨论:梁启超的形象在文中如何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5.作者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点拨: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教师补充:我们听这样一个人的演讲,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景仰与敬佩、爱戴。因为他那颗真性情,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五、课堂总结

  他有一篇《少年中国说》,同学们一定很熟吧。学生齐读此段,来感受梁启超的豪情。

  小黑板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六、布置作业

  梁实秋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描述出来。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演讲

  (特点)

  声音 -----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 -----丰富有趣

  表情 -----感情丰富,成为表演

  肖像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外在(身材、外貌衣着)-----平凡普通

  人物

  (特点)

  内在(步履、风神)

  神态:生动有趣(谦逊、自负)

  语言:幽默、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五一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即“语海畅游”(引导学生自学汉字;照样子组词语)、”积少成多”(通过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来练习朗读,进行语言积累)、“阅读平台’(通过阅读平台训练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汇款)、“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和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2 .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3 .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l ;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一15 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

  一尝试“自学汉字”

  1. 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 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把它画出来,然后学会它,看准学会得最快。

  3. 你学会了哪些字?同桌互相交流。

  4. 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5.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二练习“照样子组词语”

  1. 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2. 自己练习词语接龙,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组词语。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3. 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4. 指名说。

  5. 自由读一读这四组词语。

  三指导“读读背背”

  1. 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 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检查、正音。

  4. 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6. 指名读。

  7. 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由读,注意停顿,有感情地读一读。

  8. 齐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四交流“我的采集本”

  1.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想想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4. 拿出你的采集本,四人小组互相交换,欣赏欣赏别人采集的好词佳句名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逆”。

  一走进“阅读平台”

  1. 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也可以请教同学。

  2.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 同桌互相听读短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 再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 指名检查读,评读。

  7. 听老师范读短文,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 默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

  9. 你喜欢短文的小作者吗?为什么?

  10. 你也做一回小作者,向失学的同学献爱心,把你的`零用钱汇给他们,你会填写汇款单吗?先用铅笔在书中的汇款单上练习填一填。

  11. 同桌互相看看对方填得怎么样,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填。

  12. 老师评点。

  二学习“能说会道”

  1. 自由读引导语。

  2. 默读。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 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 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讲得再具体一些;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还可以评议一下讲述人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说话是否流利等。

  5. 指名说。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1. 读内容,明确写话要求。

  2.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说说。

  3. 仔细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4.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幅图的内容。

  5. 面向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6.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注意这四幅图的内容要衔接。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在想象中感受彩虹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感受彩虹美。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后题。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儿歌《彩虹》。

  2、谁见过彩虹,说一说彩虹的形状、颜色。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美丽的`彩虹》。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互教互学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虹、晴、空、神、遥、银、仙、女、戴、定、顶、滑、巨、颜、淡。

  4、给生字找“邻居”。

  5、熟读课文。

  6、分角色读课文。

  7、说一说丁丁的眼里的彩虹像什么?冬冬的眼里的彩虹像什么?小弟看到彩虹想到什么?小妹妹看到彩虹想到什么?

  8、他们的眼里彩虹这么美?你觉得彩虹像什么?

  9、学生自由想象,然后说一说。

  (三)巩固复习。

  1、读课文。

  2、开火车游戏。(看生字卡片组词)

  3、找朋友游戏。(音节和生字)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彩虹,你喜欢彩虹吗?回家以后画一幅彩虹图。

  (五)板书设计:

  美丽的彩虹

  虹 晴 空 神 遥 银 仙 女

  戴 定 顶 滑 巨 颜 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写字。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彩虹 晴天 天空 神奇 遥远 银河 仙女 戴上 一定 顶上 滑下 巨大 颜色 越来越淡

  (二)学习写字。

  出示生字:美 丽 空 河 定 七 巨 笔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 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 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 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 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 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分小组练习背诵。

  3、 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0-14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08-20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精选]语文教案10-13

语文教案08-20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经典】语文教案01-07

语文教案(精选)08-21

语文教案[热门]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