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边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动作。
2、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3、能较积极地参与仿编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边唱边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动作。
活动难点
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合拍动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律动《拍手点头》
1、集体复习,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2、仿编,“拍拍小手点点头很快乐,我们拍拍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呢?”(教师可请仿编出新内容的幼儿当小老师,带大家做新动作。)
二、 教师示范。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边唱边示范。
2、幼儿说说小手先爬到哪里?后来又爬到哪里?
三、幼儿学做律动。
1、和着教师的歌声,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着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音乐活动:《颠倒歌》(1)
教育目标:⒈通过歌曲知道歌曲名称以及了解取这个名字的由来。
⒉感知切分音的唱法。
教育准备:背景图
教育过程:
一、复习
1、练声
2、复习歌曲《快乐的动物园》
二、过程
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看了这副图片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的'地方?哪里不对?
引出歌曲名称
⒉教师唱歌曲,幼儿第一次欣赏
你觉得这是一首怎么样的歌曲?
⒊教师唱歌曲,幼儿第二次欣赏
询问:你听到了什么?
理解:“颠倒”
讲述出歌词中哪里是颠倒的。
⒊教师总结幼儿所说的歌词
⒋幼儿跟着老师念
⒌跟唱
三、听音乐放小椅子,在门口排队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盒、沙锤、铃鼓
2、头饰(小动物、大树、河流、石头)
3、小仙女(助教老师),老狼(助教老师)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有一天,小动物在森林里玩的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就在这时,小动物们遇上了可怕的老狼,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幸好,有个好心的小仙女出现了。她用爱心的音乐盒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2、认识“小仙女”和“老狼”
分别出现“小仙女”和“老狼”两个角色让幼儿认识。
3、角色扮演
让幼儿自选角色,并带上头饰。教师边讲故事,幼儿边表演。
(1)“现在这就是大森林了,让我们尽情的和朋友们玩吧!”
(2)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当看到老狼出现的时候,“小动物们”就将自己的头饰向下拉,遮住眼睛。
(3)小仙女来帮助大家了。小动物们跟随“小仙女”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地向前走。幼儿听辨声音的来源,跟随“小仙女”前进,寻找安全的出路。
(4)音乐停止,幼儿摘下头饰,高兴的欢呼,一起说:“谢谢小仙女!”
(5)游戏重复几次后,可请一幼儿拿一种乐器学扮小仙女。请小动物们分成两组,一组跟随音乐盒的音乐走,另一组跟随乐器的声音走,加深难度。
4、幼儿同小仙女制服了老狼,快乐的在森林里玩。
活动反思:
在《小仙女的音乐盒》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游戏方式,因为我班孩子人数太多,因此我设计了多个角色,如大树、小动物、河流、小石头,孩子们在活动时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喜欢动的孩子和喜欢静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释放,参与到其中。
通过这次感官训练,我发现游戏化、情景化的表演确实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喜欢演绎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声像。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小百科:音乐盒是机械发音乐器,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转动盒内的链环,可自动演奏音乐。目前这项古董收藏于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游戏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能边唱边做边说。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磁带、三用机、活动前已教会幼儿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合拢放开》进场。
二、复习歌曲,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1、师幼共同演唱歌曲《碰一碰》。
2、启发幼儿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与别人碰一碰,并请幼儿试一试。
3、要求幼儿在与同伴碰一碰时要轻轻地,不推不挤。
三、音乐游戏《碰一碰》。
1、请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场地自由地找朋友,并能跟随音乐自由地做动作。
2、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说碰什么地方,幼儿便与自己的朋友轻轻地碰一碰那个地方。
3、游戏中,可请幼儿做询问者,教师回答,教师用指令不断地变换“碰”的位置;也可请多数幼儿做询问者,个别幼儿做回答者。
四、延伸部分。
请家长们也参与到活动中,与自己的孩子玩“碰一碰”的游戏。
活动反思:
《碰一碰》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词浅显易懂,歌曲容易学唱。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 发挥想象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儿歌。
1、教师伸出一共手指:让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头可以变什么?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一个手指头呀,就像毛毛虫呀,爬爬爬)
2、师:两个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两个手指头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个手指头又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总结前三句儿歌,带小朋友练习仿编儿歌。
四、完整欣赏学习儿歌《手指儿歌》
师: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儿歌《手指儿歌》(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2遍)
五、巩固提升
1、分组表演
2、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0-25
小班音乐教案《小船摇》01-09
小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06-22
小班音乐教案(15篇)01-04
小班音乐教案《哈巴狗》优秀12-26
小班音乐教案合集15篇06-17
小班音乐教案(集合15篇)06-18
小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01-08
小班音乐小鸭和小鸡教案10-12
小班音乐教案:鱼儿好朋友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