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2 15:51:2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3、懂得惜时,努力的意义,为成为公正无私的人,树立社会责任感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懂得惜时,努力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今天,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小作者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

  2、 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

  二、学习课文

  1、 师朗读课文第1节

  (1) 让学生思考:我的苦恼是什么?

  我的苦恼是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2)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第1节进行提问。

  我的'苦恼到底是什么?

  我说了些什么,使我有了这个苦恼?

  为什么整个中队要一起和我绝交?

  2、 同学们提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课文。

  首先,自读2、3小节,思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3、 面对这一事件,我作为一班之长,是怎样处理的呢?齐读课文4、5小节,思考并回答。

  (1) 在这之中,我有着复杂的心里斗争,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看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

  (2) 为什么我会有这心里斗争?

  (3) 然后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地?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包庇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

  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4、 之后,我在班中有是怎样的一种处境呢?找出文中的原话,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5、 现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的苦恼是什么了,对于先前提的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我的苦恼。

  6、 齐读课文。

  二、 口头练习

  1、 你认为作为一个班长,应该做到些什么?

  2、 如果你是课文中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全文详细叙述了弗莱明经过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发现了能给人类解除疾病痛苦的青霉素。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探索科学发现。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七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理解能力。

  3、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重点: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教法:

  讨论法

  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青霉素是什么吗?

  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自读课文,深入理解

  (1)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但是他怎么发现了青霉素了呢?

  (2)找找发明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试验。

  (3)找出弗莱明决定做实验的句子。

  (4)读这些句子,谈感受,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精神。

  (5)说说每次实验的结果。

  (6)弗莱明是弗莱明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

  (7)弗莱明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发现了青霉素,他的发现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8)齐读最后一段。

  (9)学完课文,你觉得弗莱明是什么样的人?

  四、回归课题,理解“发现”与“发明”。

  五、课外拓展、丰富知识

  作业:

  自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训练点

  浙江省义务教材五年制第8册第12课《葛洲坝工地的夜景》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2、训练目标

  比喻句的掌握和仿写。

  3、训练过程

  (1)出示例句,默读感知比喻句。

  (2)弄清本体和喻体:说说句子中间用什么来比喻葛洲坝。

  (3)讨论:揭示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

  “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与葛洲坝有什么相似之处?”(答案:形状相似,远远望去,两者皆呈现出带状。)

  “无数的珍珠和宝石与葛洲坝又有什么联系?”(答案:葛洲坝上灯的海洋与无数的珍珠宝石同样灿烂、晶莹、光彩夺目。)

  (4)了解外部特征,找比喻词。

  作者用哪个词把相似关系表达出来的?(答案:真好像)我们还学过哪些这样的词语?指名说。(答案:好似、像、仿佛、像……一样等。)

  (5)读读划划,评会作者的感情。

  (轻声读句子,用“。。”圈出你喜爱的优美词语,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者用这美好的事物来比喻葛洲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自由朗读,要求:边读边想象,评会情感。

  (6)教师引导学生:

  比喻句中用来比的和被比的两种事物应注意些什么?

  (7)巩固训练:在文中找其它比喻句,尝试分析。

  (课文中原句略。)

  (8)拓展训练:

  (出示小黑板)

  A、春天的农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热闹的大街好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训练设想

  中高年级对特定句型的掌握,认识其规律成为知识组块,尤为重要。长期这样训练能形成语言的整体,为理解段与打好基础。本例训练就是通过充分有序地展开训练过程,揭示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的相似及了解外部特征,训练层层推进,能使学生准确而迅速地抓住其构句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了读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段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做试验的原因、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谈谈从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启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想法。)

  2 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出的问题,把有关的阅读语句画出来。

  2 自由组合或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试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 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位听,读时教师适机调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3 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试验结果的?指名朗读。对“本能”一词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 谈谈你谈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试验来证实。验证过程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荷兰如诗般的美景,草原、风车、郁金香都充满了浓浓的异域田园风情,而成群的牛羊、骏马则让人感受到荷兰这片自由土地上的勃勃生机。一幅幅精彩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再通过感受这首田园诗,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感觉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再进行学习。

  然后让学生逐段深入的品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出自己喜欢的景色,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用赛读,配乐读等方式,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悟出新的见解。鼓励学生对语句的个性感悟。避免烦琐的分析而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并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最后,让学生回归整体,真正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要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

  荷兰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抒情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心中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田园)

  是的,同学们心中的田园充满了诗情画意(板书:诗情)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诗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着课文一睹那独居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二、 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1播放荷兰风光的视频,师抒情配画面解说.

  2欣赏完后,你认为荷兰是一首怎样的田园诗呢?(板书:这是一首_____的田园诗!)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自己初步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2--4自然段,说出自己的感受.

  3 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田园诗呢?(根据生回答板书: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等)

  4再读2--4自然段,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5指名交流.

  重点体会的句子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评: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在这大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镶嵌”的意思是(生查字典)——(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用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评: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也说明了荷兰运河多,面积广。)“随风飞扬”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骏马飞奔时的情景,强壮的原始生命力,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它们是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

  (4)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

  6指导学生美读品味.配乐朗读。

  7教学5--6自然段

  白天的荷兰牧场是一首如此生动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傍晚、晚上呢?这又是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5-6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这份诗情画意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板书:宁静美好)

  (1)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从时间、空间、动物的状态营造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方面反衬出夜色的宁静美好,一方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气。

  8 配乐朗读。

  三、总结课文

  1齐读板书;

  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10 田园诗情

  花之国 水之国 牧场之国

  这是一首_________的田园诗!

  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

  宁静美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谜语导课

  1.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

  身上穿着彩色衣,没事儿躺在盒子里,

  美术课上带着它,画出什么都美丽!

  2. 揭示谜底:彩笔

  多么神奇的彩笔啊!你们一定用它画过许多画,谁愿说说你用彩笔画过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教师用谜语导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让学生谈自己的画,贴近了

  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有话可说。)

  二、初读课文

  1.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他还给画配上了好听的诗呢!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丁丁一共画了几幅画?每幅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听录音,看课件,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录音是本班学生自己录制的,听到自己的同学的声音从电脑中播放出来,学生感到很亲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可以激励大家用这种方法来读书,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很有好处。课件演示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对学生尽快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3. 说说丁丁画了几幅画?每幅画里都画了些什么?

  (丁丁画了两幅。第一幅画了小河、稻田、月亮、山、电视台等内容。

  第二幅画了海洋、太阳、面包树、小朋友长上翅膀等内容)

  丁丁不仅画画得好,诗写得也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诗——我有一盒彩笔(出示课题并齐读)

  三、品析词句,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节:

  1. 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节,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互相交流一下喜欢的原因。

  汇报自学情况。(品析句子可以不按照书上的顺序)

  A:画一条蓝色的直线,那是小河流过的稻田

  1. 学生先朗读句子、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再互相评议补充。

  (结合课件说理由:蓝色的小河水很清澈很美丽。仿佛听到河水哗哗地流动,声音很动听。这么清澈的.水浇灌了庄稼,庄稼喝饱了水,可茁壮成长,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2. 指导朗读。(让朗读好的学生谈自己朗读的处理)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自己与文本对话---同桌合作解决生字-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进行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出示生字:线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线”的?

  (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纟”的字都与丝线有关。

  (2)丁丁除了画“直线”还画了“曲线”

  (出示生字:曲线)你会画直线和曲线吗?

  (指名画)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学习生字,

  并用画画的方法区分直线与曲线,孩子们喜欢。)

  B:画一条紫色的曲线,那是连绵起伏的远山。理解:

  连绵起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简笔画理解词义)

  1. 请喜欢这句的同学谈谈喜欢的理由。

  2. 感情朗读课文

  (看课件)抬眼望去,远处的山高高低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叫——连绵起伏。在霞光的映射下,远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紫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请小朋友们按照自己的体会朗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教师再次放权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C:画一个黄色的圆,那是中秋明月挂在山间。

  D:画一个细细直立的三角,那是电视塔插入云天。

  C句引导:

  1、你们见过中秋节的月亮吗?(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见到的中秋明月的样子。)

  2、(看课件)快看!月亮婆婆慢慢地爬上山尖了!中秋节这天,她显得多么有精神哪!她那慈祥的目光正注视着你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呢!你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给他听吗?

  3、结合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

  D句指导朗读:

  突出:细细、直立、插入云天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的感受,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孩子们的感悟,他们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积极性也就无需老师穷尽各种办法来激发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节小结:

  丁丁用彩笔画出了美丽的今天,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一节。

  从小朋友优美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到你们个个都是热爱生活的孩子!(课间活动)丁丁不仅喜欢美丽的今天,他还用彩笔描绘出明天的理想。

  二)学习第二节: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节,你觉得丁丁的哪个理想最美好,最神奇,就多读几遍。

  2、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每个理想之神奇。

  3、汇报学习情况:你认为丁丁的哪个理想最美好,最神奇?

  A:我画透明的海洋,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

  1、重点理解“透明”:清澈,没被污染。

  2、理解“宝藏”:

  (1)指名读。“藏”是多音字,它还读cánɡ(板书)捉迷藏的藏。读准这两个音。

  (2)你知道海底有哪些宝藏吗?(指名说)

  看“海底世界”课件。(知道虽然海底有很多宝藏,但我们人类有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盲目地滥用。)

  3、感情朗读。

  B:我画绿色的太阳,为了让夏天凉爽。

  C:我画结满面包的大树,为了永远消灭饥荒

  1、生说理由。

  2、学习词语:

  (1)(出示:永远)女生读。(出示:饥荒)男生读。

  (2)老师出个字谜,答案就在这三个字里:一点压弯水笼头。

  (3)你是怎样记住饥和荒的?

  饥:人饥饿的时候要吃食物,

  所以用“饣”。

  荒:庄稼都死亡了地就荒了。所以中间是个“亡”。

  理解:饥荒(可以根据字形来猜猜词义,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历理解)

  3、引导:小朋友们每天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每天吃不饱穿不暖。

  (出示相关图片)

  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面临饥饿的威胁,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如果有结满面包的大树呢?

  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导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透明、饥荒、)

  D:我画小朋友长上翅膀,为了在广阔的天空飞翔。

  1. 生说理由。

  2. 想象一下,你现在就有一双翅膀,那么你会去做什么?(指名)相信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你一定会:飞进森林里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舞,一起学习,一起歌唱。你们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3. (出示:飞翔)指名读、齐读。

  丁丁的理想多么美好!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齐读这一节。

  (丁丁给小朋友画上了翅膀,为了在广阔的天空飞翔,老师也给每位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自己的世界翱翔。)

  四、配乐朗读全文。

  五、扩展:

  每个人都有理想,如果让你用彩笔描绘出自己的理想,你会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说一句(一段)话吗?

  (此举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由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到在实践中运用、完善语言的转变。)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2-1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8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28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5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6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6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