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

时间:2022-02-22 12:25:4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爬山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爬山教案合集9篇

爬山教案 篇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他修改作文,并请他到家里做客,使他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同学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生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讲叶老给他修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写自身到叶老家里做客时,几次写到爬山虎,这是本文的难点。教学这课时,我采取这样的步骤: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一. 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初读时,引导同学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同学一局部一局部地学习。

  二. 突出重点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局部。可以让同学先自读这局部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就“叶老师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协助同学解决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 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同学抓关键词揣测其含义。

  四. 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局部内容后,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同学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情我到他家里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另外,教师还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身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

  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

  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1、编儿歌或谜语

  (1)生畅所欲言

  A小小叶儿多又多

  B爬山虎呀真厉害

  C是虎不是虎

  春风吹来会跳舞

  高楼大厦任你爬

  有脚只会爬

  几根细丝长茎上

  不怕高来不怕累

  紧贴墙上绿

  使你疑是小蛟龙

  勇往直前不退缩

  离墙便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

  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

  (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

爬山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

  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爬山虎的脚》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⑴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⑵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⑴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⑴ 这一段讲了什么?

  ⑵ 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⑴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⑵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⑶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⑴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⑵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练习3。

  (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

  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

  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

  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⑶,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

  (观察细致、耐心)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质疑

  八、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爬山教案 篇4

  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重点:叶老给“我”批改作文

  教学难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释题。介绍叶圣陶。

  二. 自读课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读词语。

  3. 分节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 默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五.放声朗读“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内容。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词语

  二. 细读课文,突出重点,引导理解“修改作文”的内容。

  1. 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 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 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 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 自读3—5自然段,复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 感情朗读“修改作文”的内容。深化同学认识。你想说点什么?

  第3课时

  一. 谈话引入:这节课学习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二. 自读6---10自然段。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三. 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引导理解感悟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1.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

  (1)读句子。

  (2)引导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写爬山虎?(写景抒情)

  (3)“迷离”何意?为什么“像温柔的小精灵”?(兴奋、紧张、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种心情吗?(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读这个句子。(师引读、指读、齐读)

  2.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二):

  (1)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2)理解词语:沉郁、摇曳、虎虎。

  (3)引导比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体会心情。为什么此时的爬山虎“像一片浓浓的湖水”呢?(心情平静,兴奋,充溢信心,期待)(4)读句子。用自身的话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读句子。

  3.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4. 指读第10自然段。

  (1)这段话有几句?

  (2)读第一句。“堪称楷模”何意?从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很庆幸)体会读句子。再联系第6自然段朗读体会惊喜意外之情。(3)指读第二句话。理解词语: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为什么还”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这样”是哪样?(结合8—9自然段相关内容)“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么”是哪样?(结合修改作文内容理解)

  (4)到叶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样的的感受?(读最后一句)

  (5)这里写的是爬山虎,实际上是写自身的内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6)请结合上文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 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1. 自由读文,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 讨论课文的命题。课文是写事的,请你重新给它拟题。

  3. 教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那是三生有幸!叶老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刻骨铭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年又一年,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 师引读,凸显课题,升华认识。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夏天,在我的眼前,总有-------;秋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冬天,在我的眼前,总有-------。

  5. 教师小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从春绿到秋,从下绿到冬,那种刻骨铭心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也成了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

  五. 相关链接:介绍肖复兴和叶至善

  六. 作业:

  1.积累:背诵自身喜欢的语段。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认真 (作品)

  堪称楷模

  做 客 亲切 (人品)

爬山教案 篇5

  教学分析:

  课文分析叶圣陶是如何修改作文稿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很好教导学生对学业要认真对待,不可马虎。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2、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 这篇文章是1992年为 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写的,而那时叶圣陶先生已去世20多年了。让我们带着那份怀念一起读读课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 下面请同学们跟随作者,在30年后的今天,一起追忆30多年前的故事,一起去感受那份感动。放声读课文,标上序号,并把你的最受感动,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读几次

  2、 反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呀,把你最受感动的和大家分享

  3、 概括地说到底是哪两件事让作者念念不忘?(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4、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修改作文”这件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1-5)

  三、研读“忘不了”

  提问:默读1-5自然段,找一找,是什么让作者忘不了??

  (一)抓“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体会“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细细地读,你感受到什么?(密密麻麻,到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把你的感受带入文字(当读——指名——齐)

  3、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看看这篇叶圣陶爷爷修改的作文稿(出示)哪一处,哪一个细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标点、错字、句子的顺序、不通顺、长句改短句)

  引读:怪不得作者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如此认真修改,愣住了——

  怪不得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叶老把原来的作文题“一张画像”改成了“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在我的句子中删掉了“包”这个动词,使句子更——(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4、可是叶老只是一篇这么改吗?只是二十篇吗?(引入叶圣陶的介绍:叶圣陶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看了介绍你想说什么?)

  引读:他是一位大作家,大编辑,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作品等着他修改,等着出版。如此忙碌的叶老却为我这么认真细致地修改作文,我怎能不一下子——愣住了!

  5、透过这满纸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你看到的,还仅仅只是修改符号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忙碌的叶老在桌前,埋头批阅,忘记了疲劳,可能点了一夜的灯呢!……引读:怪不得他看到这份修改稿吃惊地愣住了——

  (二)抓“春风拂面”的作文评语,体会“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如果你就是作者,从没见过面的大作家帮你改作文,你有什么感觉?(温暖,激动,高兴,兴奋)带着这种感觉读。

  叶老先生给我的感觉正如作者写的“如春风拂面”(板书:忘不了)

  3、不仅对文章做了修改,让我们吃惊的是还有这样一则鼓舞人的短评,肖复兴最后也成为了一名大作家,老师在备课时候无意中找到了作者当时写下的一段感受。

  (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纷纷抖着翅膀。)(与短评一起出现)

  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看似简短的一则评语,作家叶圣陶给肖复兴留下了什么?

  4、他回想起20年前的事,由衷的感叹说——(引读)

  小结:作者的自信、勇气、希望来源于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和温暖(课件出示)

  四、真情写话

  1、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被一份感动所包围,把我们的感动化作文字。用“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句式写出作者的记忆。

  2、交流

  忘不了的还有很多,下节课学习。

  五.课外拓展:

  要求大家对自己的一篇作文也做细致的修改,下次带回交流。

爬山教案 篇6

  【教学设计意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虽言尽而意无穷。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对读者而言,他们读到的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心弦的感人故事。

  我在安排第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把与课题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和见面情景的描述中,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平易近人”、“融洽”、“期待”等词语。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积累有关句子。

  3、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为人,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那。(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所以读题目时应该慢一点,意味深长点。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简单交流预习方法:

  师: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课前让大家根据预习目标学习了课文,大家完成得怎样?

  出示预习目标:

  ⑴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⑵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⑶ 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好,下面老师就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推荐 亲切平和 平易近人 融洽 黄昏

  余晖 蕴含 摇曳 真诚质朴 堪称楷模

  3、抽查个别词语的意思,并引导用词说话。

  对于上面的词语你有什么问题吗?谁来帮助他?

  4、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字词仔细读读课文,好好想一想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

  5、交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板书:

  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三、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原因。

  3、出示《爬山虎的脚》中描写叶子的句子,进行比较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是那么不同?

  请大家再仔细读第6~9自然段,你能找出原因吗?

  (预设2:我们再来读读6~9自然段,看一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接待作者的?)

  4、出示:

  ⑴ 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⑵ 像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手。

  ⑶ 把我当作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5、交流自已对叶圣陶了解情况:

  (课件再出示叶圣陶的简介。)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大文学家,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的你,还像见大人一样同你握手,把你当成老朋友,你有什么感受呀?

  请你大胆地想像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6、是呀,对于只是一名初中生的小作者来说怎能不意外,怎能不欣喜,读──(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齐读。)

  7、(出示节选自作者原作中片段)让学生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朗读“他亲切中──以至不知黄昏到来。”

  8、学到这里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9、小结: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师,面对这样亲切的话语,面对这样热切的期待,我那小小的心能不感动吗?能不融化吗?能不像在落日余辉温暖下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吗?

  指导再读“落日的余──生气”。

  四、总结

  体会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请你谈谈作者该怎么做?

  五、质疑问难,设置悬念

  1、“修改作文”与爬山虎有怎样的关系?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爬山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句,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

  1、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在上一组,我们学习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比较长,同学们用五分钟时间,把课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现再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⑴ 讨论:

  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⑵ 交流:

  你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

  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五、布置作业

  看看这一课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开火车读课文第一部分,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二、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1、谈话,激发兴趣:

  在课文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改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

  2、小结修改作文的几点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听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指名读用“受益匪浅”造的句子,读后适当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开火车朗读第二部分,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⑵ “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总是那么绿着。”

  三、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比较的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3年有30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说明这件事情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巩固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爬山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身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和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和写作背景。

  二、同学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身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志。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同学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五、引导同学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

  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同学汇报。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 的人。

  七、拓展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爬山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爬山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教案八篇07-23

爬山虎教案04-07

关于爬山教案7篇08-10

【精华】爬山教案三篇07-12

精选爬山教案合集七篇02-12

爬山教案集锦八篇01-11

爬山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1-02

关于爬山教案汇编七篇01-12

有关爬山教案集合6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