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优秀教案

时间:2023-01-31 13:18:5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行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行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1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

  一读:识秋物,赏美景

  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叶

  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 驻足

  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诗人更心仪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二读: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对比引导)

  枫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霜叶”改为“枫叶”,比较体会: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怎样的美?

  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结

  至此,杜牧笔下的红叶内涵更丰富了:经过风霜洗礼这后,枫叶更显其红艳和勃勃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后天的磨炼。这样,这句诗不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这一切的精彩,就缘于作者从司空见惯的事物身上,用凝练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特殊的心灵感悟的,超越常规的立意。

  9、正是因为这种超越常规的立意,这句话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成为千古的名句,那么,从写作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之后师作结:

  好文章,不仅要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写出表现自己在那一时、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话语,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构建超越常规的立意,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真正的亮起来。反之,光有一些约定俗成套话,文章是没有个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现在就让我们们穿越时空,和杜牧进行心灵上的对话,用现代优美的文字,解读他留给我们的意境: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经过风霜洗礼的枫叶呀,红得生机勃勃,红得娇艳浓烈,尽显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达情理

  作者要表达的情理完全得到彰显,你体会到了吗?

  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理:后天的磨炼可以让生命彰显美丽本色。(对生命的感悟,把枫叶经霜喻理)

  再读:嚼字词,参妙意

  11、学生再读诗作,师作总述过渡:

  诗人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的全部利益于诗人的匠心独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两句写景和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景,全是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而后一句写景,是近景,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12、细节推敲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作中炼字的高妙。

  (1)“枫林晚”与“枫林美”的区别。(《助学》)

  (2)“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不同。(参看《教学用书》)

  提示:引导学生去说,切不可直接讲明。

  13、小结:让学生用现代汉语描述诗的内容。(见《新教案》)

  14、学生背默全诗,教师点评指津。

  (四)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六、课堂练习:《助学》学习测评部分题目。

  七、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感悟启发。

  八、布置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余下题目。

山行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山行优秀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小花伞,结合《纲要》中的主题目标,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有信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写简单的问题。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小花伞,感受花伞上图案的对称美。学习用点、线、面对称地装饰小花伞。

  2、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体验画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点、线、面对称地装饰小花伞。

  2、 教学难点是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收集的小花伞若干。

  2、圆形纸若干,记号笔、彩色水彩笔、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花伞

  师出示实物小花伞若干,摆放在活动室四周。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小花伞。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

  说说你最喜欢的小花伞,为什么喜欢?

  二、引导幼儿感知小花伞上图案的对称美。

  教师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请幼儿欣赏后说说自己的发现。(伞上的图案是对称的,上面的和下面的花纹、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左面的和右面的花纹、颜色、形状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对称。)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小花伞。

  教师引导语:这些小花伞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把漂亮的小花伞好吗?

  设疑: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小花伞?

  四、幼儿绘制小花伞。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色彩做一把漂亮的与众不同的小花伞。注意图案要对称,看谁装饰的最漂亮。

  五、小花伞展。

  展示幼儿制作的小花伞,比一比谁的小花伞最美。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布森指出: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儿童和成人都能在环境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参与和抽取信息。因此,在活动中,我能尊重孩子的需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大胆想象,装饰小花伞。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提升,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山行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山行优秀教案5

  【教材分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选自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所在第一单元以秋天为专题。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凝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山中深秋的美丽景色。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朗诵诗歌和品味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的美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

  (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

  (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

  读一读。

  演一演。

  画一画。

  写一写。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行优秀教案6

  设计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分合。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山行优秀教案7

  设计说明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课伊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3.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 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认时间。

  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2.导入。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如果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有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的特点,并理解12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时计时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有限制词,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表示时间的更为简便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体验生活中的“一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在主题图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汇报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时间)

  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境。(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12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0时。

  师: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刻了吗?一起说说看。(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现在是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师:(钟面显示早晨6时45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上午10时1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中午12时)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下午3时30分)小女孩和同学们在跳绳。

  师:(钟面显示下午6时)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晚上7时2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山行优秀教案8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安全排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使其健康、快乐、平安地成长。

  设计意图:

  幼儿一年一度的寒假生活又将开始,为使幼儿欢度一个愉快的假期,我们今天对孩子加强了安全教育,让小朋友进一步了解了放寒假期间的放鞭炮、交通、饮食、用电等安全知识,为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寒假做好铺垫,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过一个愉快的寒假和春节。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寒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教育挂图、安全教育视频等。

  活动过程:

  1、注意通行安全。

  (1)会走行横道和人行道,过马路时会看红绿灯,会跟着大人走,过马路时不疯打、疯跑,不独自一人横穿马路。

  (2)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志。

  2、注意用电安全。

  认识电源插座,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注意燃放烟花、爆竹安全。

  不自己燃放烟花、爆竹,不用鞭炮玩打“火仗”的游戏,这样很容易伤人,在大人燃放烟花、鞭炮时,站在距离其远些的安全地带。

  4、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过量的零食,在家饮食要规律,按时吃饭,不挑食,多吃蔬菜。

山行优秀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山行优秀教案10

  目的:

  1、在游戏中熟习旋律和节拍,勉励幼儿勇敢想象“小手会变”。

  2、在玩玩、动动、唱唱中天然习得歌曲。重点:勉励幼儿勇敢想象“小手会变”。

  难点:

  模拟山君啼声并表示山君凶悍的样子。预备:磁带、娃娃(多少)

  历程:

  一、熟习旋律和节拍

  1、节拍游戏(接待小客人)

  1) 听着音乐鼓掌接待小娃娃。

  2) 帮娃娃排列队。(个体幼儿变更节拍型)

  2、手指游戏

  1) 小手本事大会变戏法,会变什么呢?

  2) 我们来和小手做游戏,拍两下报告各人小手酿成了什么。(个体) 例:“×× 变小鸟”

  3) 一路报告各人你的'小手变了什么。(团体)

  二、新授歌曲

  1、幼儿手工制作看看猜猜先生的手变了什么?(随旋律行动)

  2、听听先生的手到底变了什么?(范唱)

  3、山君出来会怎么叫?(评论辩论)听山君怎么叫的?(范唱)

  4、比比哪只山君啼声最威猛。(幼儿模拟山君啼声)

  5、谁会饰演这只凶悍的山君。(个体行动)

  6、比比哪只山君最凶悍。(团体幼儿边唱边演出)

  三、游戏《山君和猎人》

  山君去捉动物听到猎人的声音立刻找个处所躲起来。(幼儿边唱边游戏)

山行优秀教案11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 )枫( )雪( )

  径( )疯( )霜( )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候,我们乘坐的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是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看看吧。听!诗人正在吟诵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告诉我,看到这么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到春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色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最优美的作文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谈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 杜牧)你还知道他哪些诗?(清明)

  3古诗的魅力可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优秀教案12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山行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山行》教案08-04

《山行》教学反思12-26

山行教学反思11-19

《山行》教学设计08-23

《山行》教学反思10-31

《在山的那边》教案08-27

《在山的那边》教案08-0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学反思06-05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