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

时间:2022-09-15 11:42: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义。

  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 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1. 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 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平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 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平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角的度量》教案2

  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课本38、39页

  教材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角的度量》教案3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有两位数学王国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是∠1和∠2,它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现在请同学们当小法官,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很明显谁大一些,但是∠2还是不服气,它想知道∠1到底比自己大多少,你有办法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量角的需要。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

  1.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

  生: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

  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我们来学。

  2.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生: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师引导孩子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

  3.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我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孩子们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

  ①认识1°角

  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

  师:1°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

  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的角?

  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②找角

  师:你们能画画90°的角吗?

  师:在量角器图片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

  师: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

  预设130°、50°

  (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

  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是50度。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判断这个角50°?直角我们知道是90°,这个角与直角比呢?

  师:所以读刻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看看这几个量角器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这样顺势就可以引出了“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通过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再量角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的本质--重合。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方法

  师:你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1?

  师:你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量角方法吗?有没有谁不仅会量还能说说量角的方法的?

  师:也就是说不仅一条边和零度刻度线重合,顶点还必须和中心点重合。(板书)

  师:请你们用量角器量一量∠2?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比∠2究竟小多少度?

  师:你觉得在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其实,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的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能重合得准呢?

  师:这是一把残缺的量角器,你们还能在这个量角器上量出角的度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全课

  师:你们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来的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解决了刚才两个角的争吵问题。但是费老师相信关于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度量角,孩子们肯定还有很多一些疑问,比如费老师所带的班级就有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量角器是半圆型的?量角器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有机会我们在一起交流,好吗?

  布置作业:

  请为你的量角器写一份使用说明书。板书设计:角的度量

  量角器———→角

  中心点————顶点

  0度刻度线————一条边

  多少度←———另一条边

《角的度量》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角的度量》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习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习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习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意识.

  2.认识1度的角,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这一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三个滑梯)玩过吗?

  生:玩过

  师:大家都玩过!想玩哪个?

  生1:第三个,这样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个,我想滑的慢一些,我会害怕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它们的角度不同?原来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们一般以2号滑梯为标准,今天这节课我们以2号滑梯所形成的角∠1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

  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明确测量标准要统一,为“度”的出现作准备

  师:∠1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具来表示它的大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和一些学具,在1号学具袋中,请小组长打开,小组合作,借助学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学生动手测量

  师:量完了吗?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你是怎样量的?

  生边操作边解说: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们这个方法非常好,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角顶点边)

  师:得到是结果是:3个(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吗?

  生:2个。

  师:还有吗?

  生:1个

  师:我们测量的都是∠1,但测量结果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把你们的小角举起来看一下

  生:我们用来测量的角大小不一样

  师:也就是标准不统一,所以测量同一个角的结果不一样,要想获得统一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办?

  生:用同样大的角来量

  2、引出半圆

  师:好主意!下面我们采用统一的标准角在小组内再来测量∠1的大小,这个统一的标准角就放在2号学具袋里,请小组长打开

  生操作测量

  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的?能边操作边解说吗?

  生: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哦,你在测量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书)角的顶点与量角工具的顶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一边对齐!谢谢你的交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钝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角吗?谁到台上量一量?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我刚才注意到这个同学在测量这个角时,把这个半圆又展开了一部分,(问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三个小角不够了

  师:你真聪明!

  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个角,大家看这是个什么角?(生:平角)谁来测量一下这个平角?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把这个半圆全展开了!数数你的测量结果

  生:8个

  师:操作非常规范,请回

  师:我们刚才用统一的标准角测量了几个角的大小,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在测量每一个角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些什么?

  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展示:这些同学都把角的顶点对齐了半圆的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中心点(板书),我们刚才说了,测量时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点对齐?(生:顶点)

  师:看来这个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个工具搬到课件上,再用它来量一个角(课件展示,一锐角不能量)老师也注意到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工具的中心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这条线对齐。用这个测量工具测量这个角,同学们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怎么办?小组讨论一下

  生:把半圆多折几次

  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半圆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对吗?

  3、引出并认识量角器

  师:你的想法真好,已经非常接近科学家们的思想了!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记作1°(板书)我们来看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课件演示)你还能再找一个1°的角吗?

  生1:1刻度线到2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线到101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师:你能找一个3°的角吗?

  生:0刻度线到3刻度线之间就是3°的角

  师:谁到黑板上来写一个3°?

  生写

  师:你写的真规范,请回

  师:我们把0刻度所对应的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如果用量角器来测量角时猜测一下0°刻度线与角的哪一部分对齐?

  生:角的一边(板书)

  师:我们来读一下刚才那个角的度数。

  生:39°

  师:你是怎么读的?根据角的哪一部分读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条边

  师:好方法!老师帮你记录下来(板书:另一边度数)

  师:再来尝试一下(课件出示两个角)

  生读数

  师:在3号学具袋中就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打开,仔细观察手中的量角器与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还有一圈数

  师:哦,也就是量角器有两圈数字,观察手中量角器这两圈数字有什么区别?(屏幕给出内刻度线)

  生:内外圈数字相反

  师:也就是说:外圈从左向右顺时针数内圈从右向左逆时针数

  师:多了一圈数字,也就多了一条0°刻度线,为了区分,我们把中心点左边外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把中心点右边内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

  师:大家对量角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读出下面这几个角的度数呢?请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师:你是怎样读数的?读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我读的是内圈刻度

  师:再来读一个角

  生:130°

  师:这个钝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小组讨论一下。

  师:大部分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边对齐外0°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就读内0°刻度线

  师: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借助量角器读出角的度数!

  5、用量角器测量角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量角时注意到了什么?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生边说,课件边出示)

  师:想不想亲自量一量?(想)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这张练习纸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练习卡上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开口不同,边长不同)开始!

  学生开始测量

  师:都测量好了?谁来交流一下测量结果?

  生:这个直角是90°,这个钝角是130°,这个锐角是60°这个平角是180°,这个周角是360°

  师:你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钝角的测量过程

  生:把量角器转一下,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所以是130°

  师:你能再演示一下这个周角的测量过程吗?

  生:转半圈是180°,它转了一圈就是两个180°,也就是360°

  师: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等于四个直角(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伙子

  师:回忆一下刚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步骤?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师补充板书)

  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指板书),也就是: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7、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量角器除了量角还可以画角呢!想试一下吗?(想)请尝试着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

  生尝试画角

  师:谁上台来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画角过程演示一遍,画一个40°角吗?

  生:我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线,在40°的地方点一个点,在连起来

  师:操作非常规范

  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画角的过程(课件)

  首先确定角的顶点,它与谁对齐?

  接着确定角的其中一条边,它与谁对齐?

  然后确定角的另一条边

  最后把顶点与这一点相连,我们画的这个角就是一个40°的角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出色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训练

  师: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课下认真研究一下用这个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

  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巩固提升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度

  测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一个圆中标出不同度数的角,概念不清,所标度数与所画弧线不对应。

  2、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不同的角,只要明白时针与分针形成的一大格的角是多少度,就可以明白其它整时时多少度的角。

  3、排练角的大小时,只写数字符号忘写角的符号,与题意相差甚远。

  改进之处:

  1、规范孩子们的做题习惯,不管是画什么,要清晰可见。

  2、多加练习,积累做题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角的度量》教案9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岔开的大小,岔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

  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新授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5页至第146页习题4.3第6、11、1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射线?由一点能画出几条射线?如何表示射线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口答,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

  二、引入新课

  问学生图1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角,教师板书课题.

  1、4角

  1.角的定义:提问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你们是怎么认识角的?在生活中你看到角的形象吗?

  由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如桌面上的角,钟表表盘上长短针之间构成角,圆规两脚张开口后构成角等等.教师说明,角是研究平面几何时常用的一种图形,首先学会定义.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OA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

  教师用一教具演示,并画图2说明旋转的边OB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有时称为角内.两条射线为角的边,有时要在边上取一点,就是指射线上的点.其它平面部分叫角的外部,有时称为角外.

  2.平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平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平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3

  平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注意直线与平角的区别在于平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如图4

  3.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后面加上表示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三个大写字母,且角的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1)图2中的角记作∠AOB或∠BOA,读作角AOB或角BOA.

  (2)图3中的平角记作∠AOB读作平角AOB.

  (3)图4中的周角记作∠AOB读作周角AOB.

  (4)问图5(1)中哪是∠AOB的内部?哪是它的外部?

  学生可能会犹豫不定,或互相争论,不知道此图答哪一部分为内部和外部.

  此时教师说明,今后所说的角,除非特别注明,都是指还没有旋转到成为平角时所成的角.此时,教师在角内画出弧线(图5(2)),说明∠AOB的内部是指有弧线的平面部分.教师随手在图上写出“内部”两字(如图5(3)),除两边和内部外的平面部分为角的外部,教师在图形上写出“外部”两字(如图5(4)),(教师讲课时,不必分四个图画,只在一个图上按讲课顺序写就行了).

  (5)当我们的图中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2和图5,中的角均可以表示为∠O,读作角O.

  (6)问如图6中有几个角,把它们的名称写出来.

  学生答出有三个角,分别是∠AOB、∠BOC、∠AOC.

  教师再问,这三个角记作∠O可以吗?为什么?此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当一个顶点O处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角,不能用顶点的一个字母表示,因为,这样就分不出∠O是指哪个角.大家都要记住这个规定.

  (7)为了方便,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如图7,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α(或其它希腊字母),记作∠α,读作角α.

  (8)又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如图8,在角的内部靠近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9)在图9中,将三个角分别用数字表示角的名称,注意为了分清哪个字母表示哪个角,要用弧线画分明了,再在弧旁写上数字,则记作∠1、∠2、∠3.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1″=()′、

  例1将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57、32″=57°19′12″、

  例2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36=0、6′

  6′+0、6′=6、6′、

  再把6、6′化为度,

  6、6′=()°×6、6=0、11°、

  所以10°6′36″=10、11°、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以下知识

  1.角的定义、角的顶点和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

  2.平角、周角的概念.

  3.角的表示法,一定要注意角的各种表示法,必须正确地运用,尤其是3个字母表示时,必须把顶点的字母放在中间.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四、练习

  练习1指出图10中以E为顶点的平角的两条边.

  练习2

  (1)指出图11中有几个角,用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每一个角.

  (2)每个角分别表示为∠A、∠B、∠C可以吗?为什么?

  练习3

  (1)图12中的角分别记作∠O、∠A、∠B、∠C可以吗?为什么?

  由学生答出∠A、∠B可以,∠O、∠C不可以,因为A点和B点处有唯一角,其它不是.

  (2)图12中有多少个角,用数字如何表示每一个角?

  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作,其它人作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全了.共7个角,且要求在写数字之前,要把弧线画分明了.

  五、作业

  1.阅读课文,复习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怎样表示一个角?用三个字母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3)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角或周角?

  2.作以下各题:

  (1)如图,D、E分别是BC、BA上的一点.

  ①∠ABC与∠DBE是不是同一个角?

  ②∠ABC与∠ACB是不是同一个角?

  (2)分别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图中∠1、∠2、∠3、∠4、∠5、∠6、∠7、∠8.

  (3)如图,AOD是直线,图中小于180°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

  (4)①在∠AOB内任取两点C、D作射线OC和OD,写出共形成几个角,并用大写字母表示出来;②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E和F,连EF,以E点或F点为角顶点的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

  (5)在∠DCE外部取一点F,使F点在CD的反向延长线上,用数字表示法,表示所有的小于平角的角.

  3.阅读1、5节课文并与1、3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下节课带半圆仪.

《角的度量》教案1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突出技能的形成和训练。”“画角”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一节技能训练课。针对本节课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量角器、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2.比较、估算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1)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2)组织学生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时,估算结果都不相同,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具体工具去量角,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估算两个角的大小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用一个具体工具去度量角的度数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18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②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表示,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表示。

  ③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两条零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圈刻度、内圈刻度、零刻度线)

  (3)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圈刻度的45°、85°、165°和内圈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学生找刻度线,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

  2.找角、读角。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了解了量角器,看一看,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吗?

  (学生找角、读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3.讨论度量角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尝试用量角器度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并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习: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角的度量》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案15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相关文章:

角的度量说课稿11-09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9-20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5-29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03-23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9-20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3-12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1-11

认识角的教案11-16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角的度量04-05